首页 > 文献资料
-
子宫颈癌端粒酶活性与bcl-2和bax蛋白表达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端粒酶检测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作用及其在宫颈癌发生中与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端粒酶的表达及其活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检测bcl-2和bax. 结果:端粒酶在宫颈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前病变(P<0.01)和宫颈良性肿瘤.端粒酶活性与bcl-2表达负相关,与bax表达显著负相关,与bcl-2/bax比值明显正相关. 结论:bcl-2/bax表达失衡(比值增大)可能是端粒酶激活的重要途径之一.
-
端粒酶活性、PC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关系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RAP-PCR-ELISA与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81例,乳腺癌癌旁组织37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11例的端粒酶活性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结果:81例乳腺癌组织、37例乳腺癌癌旁组织中端粒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4 1%和10 8%,P<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例良性病变组织中未测出端粒酶活性;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与端粒酶阳性表达率,P>0 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例乳腺癌组织PCNA的表达率71 6%.淋巴结转移组PCNA阳性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移组增高(P<0 05),且呈正相关;端粒酶活性与PCNA表达的一致率92 24%,呈正相关.结论:端粒酶活性与PCN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人类端粒酶基因的临床研究进展
宫颈癌是全世界妇女中发病率高的生殖道肿瘤,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在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的作用.人类端粒酶RNA基因(hTERC)是人类端粒酶重要基因,研究显示人类端粒酶RNA的生物学特性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基因在预测宫颈癌前病变恶变方面有潜在的重要价值.本文对近年hTERC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病中作用及临床应用前景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PRAP-PcR-ELISA和PAGE-银染色法对48例肺癌患者和48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的肺刷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 小细胞肺癌饲肺刷落细胞端粒酶阳性率为100%,非小细胞肺癌饲肺刷落细胞端拉酶阳性率为79.4%,均明显高于肺癌对侧肺和肺部良性疾病的检侧结果.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肺刷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检侧可为肺部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
胃粘膜细胞涂片检测端粒酶蛋白对胃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磁定位采集器采集的胃粘膜细胞涂片中端粒酶hTERT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对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抗人hTERT单克隆抗体,以免疫组化法检测通过磁定位采集器收集的113例胃粘膜细胞涂片标本的hTERT蛋白表达.结果 28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胃癌患者的涂片标本中,15例被细胞病理学诊断为癌,其中14例hTERT阳性;2例被细胞病理学诊断为可疑癌的标本中,1例hTERT阳性;5例镜下查到不典型增生细胞的标本中,3例hTERT阳性;6例细胞病理学阴性的标本中,5例hTERT阳性.细胞涂片hTERT检测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为82.1%;细胞病理学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为60.7%.同时,在23例重度肠化标本中,测得2例hTERT阳性,其余各良性病变组均为阴性.结论磁定位采集胃粘膜细胞涂片标本的hTERT检测结合细胞病理学诊断可作为胃癌筛检和诊断的敏感而有效的方法.
-
胃癌与胃炎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目的 研究胃癌与胃炎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差异,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标本60例和胃炎标本40例,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 60例胃癌标本中端粒酶阳性率为88.3%,其中高分化腺癌组阳性率为90%,中分化腺癌组阳性率为95%,低分化腺癌组阳性率为80%;40例胃炎标本中端粒酶阳性率为20%,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组阳性率为5%,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阳性率为35%.胃癌组与两组胃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与慢性浅表性性胃炎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O.01);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胃癌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和部分癌前病变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增高;端粒酶活性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但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关系不明显.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亚型受体激动剂非诺贝特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非诺贝特(fenofibrate)为第三代苯氧乙酸类降脂药,1975年首次应用于临床,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降脂药.非诺贝特参与体内脂肪酸的代谢、糖原、氨基酸及酮体的生成,近年来其抗肿瘤作用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成为新近的研究热点.
-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及端粒酶活性与宫颈癌的关系
目的探讨不同型别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和端粒酶活化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对83例宫颈癌、47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10例正常宫颈应用TRAP-PCR银染定性及TRAP-PCR-ELISA定量法检测端粒酶活性,PCR法检测HPV分型.结果 (1)端粒酶阳性率和HPV 16/18型阳性率:宫颈癌>宫颈CIN>正常宫颈,CIN Ⅲ级>CIN Ⅰ、Ⅱ级;HPV 6/11型阳性率:CIN Ⅰ、Ⅱ级>CIN Ⅲ级.(2)宫颈癌中端粒酶阳性:Ⅰ期<Ⅱ期<Ⅲ、Ⅳ期;中分化>高分化;腺癌与鳞癌差异无显著性;HPV 16/18阳性:Ⅰ期<Ⅱ期<Ⅲ、Ⅳ期;HPV 6/11阳性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病理类型无关.(3)端粒酶阳性值:宫颈癌>CIN,CIN Ⅲ级>CINⅠ、Ⅱ级;HPV 6/11拷贝数:CIN>宫颈癌,CIN Ⅰ、Ⅱ级>CIN Ⅲ级;HPV 16/18拷贝数:宫颈癌>CIN,CIN Ⅲ级>CIN Ⅰ、Ⅱ级.结论 HPV感染尤以16/18型和端粒酶的激活与宫颈病变恶变关系密切.
-
天然脑活素对复制性衰老细胞端粒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天然脑活素对复制性衰老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MRC-5)端粒酶活性的影响,以阐明其延缓衰老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绘制细胞生长曲线,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度,TRAP-ELISA方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天然脑活素孵育的MRC-5细胞老龄化不明显,细胞增殖能力较空白老龄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天然脑活素处理的细胞端粒酶活性较空白老龄对照组明显上调(P<0.05).结论 天然脑活素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激活细胞端粒酶的表达,进而有效地延缓细胞的复制性衰老.
-
中药单体土荆皮酸治疗妇科肿瘤的研究现状
目前妇科肿瘤的发病率很高,成为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疾病.端粒酶本质上是一种逆转录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它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酶重复序列,加至染色体末端,它作为一个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主要的分子生物学标志,其活性检测在肿瘤早期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
贞芪酪蛋白肽药物血清诱导Bel-7402细胞分化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贞芪酪蛋白复合肽对Bel-7402人肝癌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及对其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贞芪酪蛋白复合肽给正常大鼠灌胃,采血制备药物血清.以正常鼠血清为阴性对照,维甲酸(RA)为阳性对照,将药物血清温育Bel-7402人肝癌细胞.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细胞核质比,放射免疫法测定甲胎蛋白(AFP)含量,动态比色法测定у-谷氨酰转肽酶(у-G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多聚酶链反应一酶联免疫吸附法(PCR-ELISA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贞芪酪蛋白复合肽药物血清可抑制人肝癌细胞的增殖,显著降低细胞核质比,抑制细胞分泌AFP,降低细胞у-GT活性,升高ALP活性,并有显著抑制人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作用.结论:贞芪酪蛋白复合肽具有诱导人肝癌细胞分化的作用,其主要机理可能是抑制了Bel-7402细胞端粒酶活性.
-
消瘤汤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消瘤汤对小鼠肝癌模型的抗肿瘤作用.方法:用腋下注射Hep C2细胞造成小鼠腋下皮下肿瘤移植模型,给予小鼠消瘤汤灌胃后查看对肿瘤组织的抑制作用;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消瘤汤含药血清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PCR ELISA法测定HepG2细胞端粒酶的活性.结果:药物组瘤重明显比生理盐水组小,以大剂量组为明显,抑制率达41.88%;MTT法显示肿瘤细胞抑制率与药物剂量呈直线关系;消瘤汤大剂量组对肝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消瘤汤有明显的抗实验性小鼠肝癌的作用,有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有关.
-
消癌解毒方含药血清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端粒酶及凋亡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消癌解毒方含药血清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端粒酶及凋亡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消癌解毒方含药血清作用于人肝癌SMMC-7721细胞,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端粒酶浓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药物作用前后各组SMMC-7721细胞Bax、Bcl-2、CytC、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结果:消癌解毒方含药血清作用于人肝癌SMMC-7721细胞可以降低其端粒酶浓度,且呈剂量依赖性;可使Bcl-2 mRNA表达水平下调,使Bax、CytC、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上调,下调Bcl-2/Bax mRNA比例,且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明显(P<0.01,P<0.05).结论:消癌解毒方含药血清可能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调控凋亡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生长,促使其凋亡,在肝癌治疗中发挥疗效.
-
3种中药单体对卵巢癌端粒酶活性与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增殖、端粒酶活性、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以及对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方法:利用齐墩果酸(OA)、姜黄素(Curcumin)和大蒜素(Allicin)3种中药单体作用于SKOV3细胞,MTT法检测中药单体对SKOV3细胞的杀伤作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法检测中药单体对SKOV3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实时荧光定星PCR(Real-Time PCR)法研究中药单体对SKOV3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中药单体联合放射治疗观察中药单体对放射线杀伤作用的增敏作用.结果:齐墩果酸、姜黄素和大蒜素对SKOV3细胞有较强的杀伤效果;中药单体对肿瘤SKOV3细胞端粒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且有一定的时相性;齐墩果酸对SKOV3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素1A(P21)基因的表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明显抑制周期素D1(Cyclin-D1)和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CDK4)基因的表达;中药单体联合射线作用于SKOV3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且有一定协同作用.结论:中药单体对SKOV3细胞杀伤的同时可抑制其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加放射治疗的敏感性.
-
中草药抗肺癌细胞的分子机制
肺癌恶性程度高,生物学特性多样.在我国中医药在肺癌的综合治疗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目前研究已发现98种中药活性成分(AI)、143种中药复合方剂(CMF)具有抗肺癌细胞的作用.中草药抗肺癌的机制可归纳为4个方面:抑制肺癌细胞增殖(87种AI,65种CMF),抗肿瘤细胞转移(25种AI,82种CMF),免疫调节(10种AI,19种CMF)以及抗肺癌多药耐药性(12种AI,9种CMF).这些研究显示,中草药具有多方面治疗肺癌的机制,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分子机制,将为中草药抗肺癌的靶向治疗奠定基础.
-
肺癌平药物血清对A549人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观察肺癌平药物血清对A549人肺腺癌细胞株增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应用MTT比色法观察肺癌平药物血清对A549人肺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通过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药物血清作用后A549人肺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肺癌平药物血清作用24h对A549人肺腺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达47.83%,作用48h抑制更明显,抑制率达61.29%,抑制效应呈时间依赖性.不同时相药物血清对A549人肺腺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以3d-2t-2h组药物血清抑制作用好,抑制率达66.41%,原位杂交法显示端粒酶表达在人肺腺癌A549细胞质内,药物血清作用后,酶活性受到抑制.结论:肺癌平药物血清具有抑制A549人肺腺癌细胞株增殖的作用,其机制是通过抑制肺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实现的.
-
归芪多糖对早衰WI-38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归芪多糖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 WI-38 早衰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H2O2诱导建立早衰WI-38细胞模型,MTT法检测不同浓度H2O2对WI-38细胞活力的影响,筛选出用于诱导细胞早衰的H2O2浓度.实验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归芪多糖组,化学染色法和ELISA检测归芪多糖对衰老细胞β-半乳糖苷酶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200μmol/L H2O2可诱导18代WI-38细胞出现早衰.归芪多糖干预后早衰细胞β-半乳糖苷酶和端粒酶活性均未呈现出衰老样变化,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归芪多糖可明显增强衰老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并显著抑制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活性.
-
康莱特对系膜细胞增殖及端粒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KLT)对大鼠系膜细胞(MC)增殖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活细胞计数法检测不同浓度KLT对MC增殖的影响,采用MTT法检测MC在KLT,IL-1(白细胞介素-1)分别及共同刺激下的增殖情况,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进行端粒酶活性定量及定性检测并作相关统计学检验. 结果:KLT抑制MC增殖,伴随端粒酶活性降低.IL-1刺激MC增殖,伴随端粒酶活性升高;两者先后共同作用,抑制MC增殖,抑制端粒酶活性. 结论: 康莱特对系膜细胞的增殖和端粒酶表达均有抑制作用,并可干预IL-1的刺激效应,对防治MC增殖相关的肾小球肾炎可能有应用价值.
-
冬凌草甲素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中Bcl-2及端粒酶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诱导人肝癌细胞BEL-7402凋亡中Bcl-2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的变化.方法:以8,16,24,32 μmol·L-1不同浓度的冬凌草甲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BEL-7402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Western blot观察Bcl-2,Bax表达变化.应用PCR-ELISA及RT-PCR法检测细胞凋亡前后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酶hTERT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冬凌草甲素可诱导肝癌细胞BEL-7402发生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冬凌草甲素作用60h后,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图片上可见核浓缩及核碎裂等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凋亡过程中Bcl-2蛋白表达的降低和Bax蛋白上调,同时端粒酶hTERT mRNA的表达水平及端粒酶活性均明显降低.结论:冬凌草甲素在诱导肝癌细胞BEL-7402发生细胞凋亡过程中,能降低端粒酶hTERT mRNA的表达水平和端粒酶活性,同时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的降低和促凋亡蛋白Bax上调.
-
丹参酮ⅡA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改变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TanⅡA)对HL-60,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和对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对造血细胞的作用机理.方法:以HL-60,K562为靶细胞,应用细胞培养技术,流式细胞术,透射电镜观察TanⅡA 对HL-60,K562细胞的作用,利用PCR-TRAP方法检测TanⅡA处理前后HL-60,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改变.结果:经0.5 μg·mL-1 TanⅡA 作用6 d后,HL-60,K562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5.6%和56.3%.经丹参酮诱导后,HL-60 ,K562细胞发生凋亡,出现亚二倍体峰;同时显著下调HL-60及K562细胞的c-myc ,bcl-2基因表达,上调c-fos基因表达.HL-60,K562细胞在TanⅡA作用后,端粒酶活性受到抑制,端粒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30.8%,50.8%.结论:TanⅡA可明显抑制HL-60和K562细胞的增殖和细胞端粒酶活性,并诱导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