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椎体小梁骨面积比值与QCT骨密度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椎体小梁骨面积比值与QCT骨密度值之间相关关系.方法随机选取66例病人,分为30~50岁和50岁以上两组,对第三腰椎行CT扫描,并以80HU、100HU和120HU不同阈值分别计算小梁骨面积比值(小梁骨面积/兴趣区面积),与此同时检测相同层面QCT骨密度值.结果两组中以100HU为阈值测得的椎体小梁骨面积比值与骨密度之间有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r1=0.789(P<0.0001)和r2=0.758(P<0.0001).结论椎体小梁骨面积比值与骨密度间密切相关,由此我们可通过小梁骨面积比值对骨密度作出评价.
-
骨密度测量技术诊断骨质疏松的评价
骨矿密度(BMD)是诊断骨量减少(低骨量,骨质疏松),评价骨丢失率和疗效的重要客观指标.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用来定义骨质疏松(OP)的诊断标准.目前非创伤性骨密度测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X线光密度法(RA),单光子吸收法(SPA),双光子吸收法(DPA),双能x线吸收测定(DEXA),定量CT(QCT).不同的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和临床意义不同,在此简要综述几种BMD测量方法和特点.
-
骨质疏松症临床试验设计的统计学要点及相关问题
骨质疏松症是以低骨矿密度和骨纤维结构退化为特征的一种系统性骨骼疾病.由于骨脆性的增加,病人很容易在近端股骨(髋部)、椎体、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和踝部发生非创伤性骨折.骨质疏松症临床试验的目的就是寻求较好的措施降低和停止骨量丢失,建立新的骨组织(如果可能),终达到减少骨折的发生与复发率.一项临床试验的成败与否,与其统计学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43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采用双能X线法测定患者的腰椎及股骨骨密度,根据骨密度值将病人分为骨质疏松组(22例)及非骨质疏松组(21例).结果血清TNF-α与老年人股骨颈、Ward氏三角及股骨总骨密度呈负相关;血清TNF-α在骨质疏松组明显高于非骨质疏松组,两者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 TNf-α可促进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成熟破骨细胞的活性,诱导成骨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骨形成,增加骨吸收,终导致骨质疏松.
-
补钙对骨密度的影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明显,骨质疏松已成为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而在骨质疏松的传统治疗上,不但治疗成本高,并且治疗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尤其在一些基层医疗单位,普通病人在经济上难以承受.目前在评价骨质疏松的诊断和治疗上,一个指标是骨矿密度,另一个指标是骨强度.而据美国新的资料表明,由于目前没有测定整体骨强度的检测仪器,通常用骨矿密度(BMD)指标来代替,它大约反映70%的骨强度[1].因此,我们通过观察补充钙剂对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旨在寻找一种通过增加人体骨密度而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的一种经济简便的方法.
-
鹿瓜多肽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股骨生物力学及松质骨中BMP2表达的影响
目的 鹿瓜多肽(松梅乐)注射液肌注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股骨生物力学及松质骨中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8月龄未经产雌性二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去势组(OVX)、去势+鹿瓜多肽(OVX+CCP)组.OVX+CCP组大鼠术后第1天开始给药,术后20周处死各组大鼠,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DEXA)测量各组大鼠股骨粗隆、股骨干中点及第3~5腰椎中点的骨密度(BMD);应用INSTRON 1195电子拉伸试验机检测股骨生物力学性能;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图像分析方法对各组大鼠松质骨切片图像进行灰度分析,观察鹿瓜多肽注射液对OVX大鼠松质骨中BMP2表达的影响.结果 (1)OVX与SHAM组比较,灰度值降低明显(P<0.01),而OVX+CCP组灰度值较去势组降低(P<0.01),表明OVX大鼠松质骨中骨小梁周围及髓腔中BMP2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SHAM组;而OVX+CCP组骨小梁周围及髓腔内BMP2表达阳性细胞数多于去势组,且染色加深.(2)与SHAM组相比,OVX组股骨近端、股骨干、腰椎BMD明显降低(P<0.01);OVX+CCP各部位BMD高于去势组(P<0.01),但未达到SHAM组水平(P<0.01);(3)与SHAM比较,去势组大鼠股骨大载荷、桡度、大应力、弹性模量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上述指标高于去势组(P<0.01),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 鹿瓜多肽注射液可以抑制和延缓骨质疏松的形成,对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质疏松具有预防作用.
-
美国国家卫生院有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文件
4.生长激素与体成分生长激素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在青春期分泌量多.他们一直在进入成长期的过程中起着形成和维持骨量的重要作用.生长激素的缺乏与骨矿密度的下降密切相关.低体成分指数的儿童与青少年的骨质可能低于平均峰值.尽管在整个成年期体成分指数与骨质之间存在着直接关联,但机体体成分与骨质之间的关联是否归因于激素水平、营养因素或是负重活动产生的较高冲击负荷,或是其他因素尚不清楚.有几例关于老年人骨折的观察研究显示,骨折率与体成分指数成反比.
-
影像学评估骨密度可能出现的误区
随着衡量骨密度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应用,影像学检查在评估骨密度及其在骨质疏松的诊断上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讲,包括X线平片在内的定性检查与骨矿半定量或定量检查,往往存在着较好的相关关系.所以,它们在影像学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上,可以相互认证,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但也确有因不同的检查方法所得结果相左而难以作出决断者,尤其在一些代谢性、内分泌性或中毒性骨疾患中更是如此.当同一病例平片表现骨密度增高而骨矿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测值低下、躯干骨与末梢骨的密度和结构表现相异、骨硬化的密度与骨软化的形态并存、或难以区分真性与假性骨折线时,多极易因认识错误而陷入判断误区.为此,笔者提出与上述情况有关的3个病例加以分析、讨论,借以提高认识,大限度地避免误诊.
-
郑州地区骨质疏松患病率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郑州地区人群骨密度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行骨密度检测的患者进行右侧足跟部骨密度检查.分别使用T≤-2及T≤-2.5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计算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患病率.结果 男性跟骨骨量峰值出现在20岁~29岁组,女性在20~50岁之间的跟骨骨密度类似,各年龄组男性的骨密度均高于女性.50岁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增长情况显著高于男性.结论 女性比男性更易患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与年龄有关.
-
仙灵骨葆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矿密度的影响
随着国内人口日趋老龄化,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治疗方法甚多,疗效不一.认为钙质与维生素D缺乏是导致POP骨矿密度降低的主要因素,骨矿含量是评价POP的重要标志.自2001年4月~2003年1月,我们应用仙灵骨葆治疗POP100例,对其治疗前后BMD、血清Ca、P及AKP进行了检测,获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
内科疾病处方用药解析(66)
7.8 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
-
注射用骨质疏松治疗药
一种骨质疏松新药可使绝经后妇女增加骨矿密度和降低骨质破坏速度.发表在今年2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研究结果满怀期待denosumab(狄诺塞麦)终将获得上市的适当时机.
-
阿仑膦酸钠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疗效
目的观察国产阿仑膦酸钠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56例50~74岁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人),每日给予阿仑膦酸钠10 mg/d或安慰剂,两组均加服碳酸钙片和维生素D,治疗6个月.试验前后用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腰椎和髋部的骨矿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同时检测骨转换的生化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腰椎BMD平均增加5%(P<0.01),对照组各部位的BMD均下降(P<0.05);治疗组骨吸收指标和骨形成指标均降低,其中NTx下降明显,近75.7%(P<0.001),而对照组却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国产阿仑膦酸钠能降低绝经后妇女的骨转换,增加骨量.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WHO定义).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院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质量.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讨论稿)
一、概述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WHO).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髂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
-
再发脊柱骨折的远期风险
脊柱骨折是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美国每年可出现700 000个脊柱骨折病例,50岁以上妇女脊柱骨折的患病率为35%~50%.骨矿密度(BMD)较低的妇女以及有初发脊柱骨折的妇女短期内出现再发脊柱骨折的概率较高,但其远期出现脊柱骨折的绝对风险目前尚不清楚.
-
腰椎骨质增生对老年女性腰椎和髋部骨矿密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腰椎骨质增生对老年女性腰椎和髋部骨矿密度(BMD)的影响.方法:用双能量X线吸收骨密度仪对1 502例50岁以上的女性患者进行腰椎和髋部BMD检查,对有和无腰椎椎体缘骨质增生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腰椎骨质增生组与无骨质增生组比较,腰椎前后位BMD在55岁后及腰椎侧位BMD在70岁以后显著增高(2.90%~13.64%,P<0.05),股骨颈、Ward区和髋部平均BMD增高3.79%~5.24%,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女性腰椎骨质增生患者的腰椎和髋部BMD增高.
-
葛根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骨矿密度和骨强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葛根总异黄酮(TIP)对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方法 10月龄SD大鼠,手术切除双侧卵巢后7 d,每天ig TIP 100和20 mg/kg,并设假手术组(Sham)、模型对照组(OVX)和尼尔雌醇阳性组(E3).在给药4和7个月时,测定大鼠全身骨矿总量(BMC)和骨矿密度(BMD)及骨生物力学强度等. 结果 (1)和OVX组相比,TIP大剂量组在给药4个月时BMC和BMD分别提高14.6%和12.1%,7个月时分别提高6.8%和14.2%;小剂量组4个月时分别提高7.8%和6.9%,7个月时分别提高8.6%和14.9%.(2)TIP大、小剂量组股骨相对体积质量分别提高3.8%和3.4%;胫骨相对体积质量分别提高6.8%和6.3%;股骨Ca盐密度均提高15%以上.(3)TIP大、小剂量组股骨大负荷分别提高16.1%和9.1%;结构强度分别提高19.4%和12.5%.(4)TIP使大鼠子宫重量明显增加.结论 TIP对去卵巢引起的大鼠骨质疏松症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这种作用可能和它的弱雌激素样活性有关.
-
激素替代疗法和维生素D3对早期绝经妇女股骨和腰椎骨脱失的预防作用
本试验目的是观察长期连续雌激素、黄体酮联合疗法和小剂量维生素D3对无骨质疏松的早期绝经妇女骨矿密度(BMD)的影响,并明确补充维生素D3是否与激素替代疗法(HRT)有协同作用.
-
Micro-CT技术在股骨头微观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骨矿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微观结构均为影响骨强度的重要因素.Micro-CT的出现使骨微观结构的无损害分析成为可能,目前该技术已广泛用于各种骨骼疾病的研究,如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1-3]).本文就micro-CT技术对股骨头微观结构分析的作用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