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脑梗死血清hsCRP水平与其病因学亚型及临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其病因学亚型及临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登记入住我院神经内科并已确诊的ACI患者,按照2007年韩国改良的TOAST标准进行病因学分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其入院时及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以了解其短期预后;同时测定ACI患者入院时血清hsCRP水平,分析hsCRP水平与ACI患者病因亚型及临床短期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80例ACI患者病因学亚型构成比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AT)多,其次为小动脉疾病(SAD)、不明原因卒中(SUE)、心源性栓塞(CE)、其他原因性卒中(SOD).与脑梗死其他亚型比较,CE患者hsCRP水平、入院时NIHSS评分均显著升高,出院时神经功能好转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hsCRP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489,P=0.000),与出院时神经功能好转率呈负相关(r=-0.324,P=0.000).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与其病因学分型有一定相关性,并与其入院时病情轻重和出院时临床短期预后相关.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超敏 C反应蛋白 改良的TOAST分型 临床短期预后 -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炎症反应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其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起着关键性的作用[2].近年来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除降脂外的多种功效,其中抗炎作用在稳定斑块和降低冠状动脉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瑞舒伐他汀是新一代他汀类药物,具有良好的降脂疗效,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肯定,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3].本研究通过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血浆hs-CRP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现报告如下.
-
冠心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脂联素与超敏C反应蛋白及冠状动脉稳定性关系的研究
脂联素(Apn)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肪因子[1],具有抗炎、抗动脉硬化的功能,与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2].高血压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多器官功能损害,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
超敏心肌肌钙蛋白Ⅰ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AMI)近年来发病率逐步上升,早期诊断对治疗十分重要.国内外对心肌损伤标志物应用提出了新的指南、准则,美国临床生化学会(NACB)、美国心脏病协会(ACC)和欧洲心脏病学会都推荐采用肌钙蛋白健康人群99百分位值作为诊断心肌梗死的参考标准.近年出现的超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检测技术对于心肌损伤的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hs-cTnⅠ指的是该检测方法在总不精密度(CV)<10%的前提下,可以测量到99%分位或更低的数值[1].本研究hs-cTnⅠ进行检测,对hs-cTnⅠ和肌红蛋白(Myo)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评价hs-cTnⅠ在A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已经成为发病率及死亡原因高的疾病之一,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正在逐渐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其对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与人体的脂质代谢混乱密切相关,其重要的病因之一就是由于血脂长期沉积在冠状动脉,导致动脉硬化和心脏组织坏死,早期诊断可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2].
-
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尿酸是人体嘌呤类化合物代谢的终产物,是由细胞分解代谢产生的核酸与其他嘌呤类化合物经酶作用分解而来.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高尿酸与心血管疾病发病有着明显相关性.C反应蛋白(CRP)是环状五球体蛋白,由炎性淋巴因子刺激肝脏和上皮细胞合成.大量证据证明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对于此类疾病具有独立的危险评估意义.本研究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联合检测血尿酸(UA)、hs-CRP水平并进行探讨,以期为预防、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更好的依据.
-
超敏C-反应蛋白在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血清中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定量检测子痫前期、子痫患者及正常晚期妊娠孕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含量,揭示其与疾病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定鼍检测52例子痫前期、18例子痫患者及20例正常妊娠晚期孕妇血清hs-CRP蛋白的含量.结果:hs-CRP含量子痫前期组及子痫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子痫组显著高于子痫前期组(P<0.01),子痫前期重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P<0.01),有并发症组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结论:hs-CRP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疾病轻重的指标,为早期检测及治疗提供有利的实验依据.
-
血清载脂蛋白A1、超敏CRP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速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年龄也向年轻化发展.迅速实施心肌再灌注是当前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再灌注损伤也成为影响AMI预后的关键因素,其中炎症损伤在心肌再灌注损伤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炎性标志物的血浆水平影响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近期和远期预后[1].
-
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D-二聚体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并且年龄也渐趋年轻化,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尽早地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对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报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及D-二聚体(DD)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为此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对112例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LP(a)和DD水平进行检测,探讨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
辛伐他汀联合氢氯吡咯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的形成为病理基础.研究表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与斑块内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炎性反应的重要标志物,被认为是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的强有力的预测指标[1].本研究旨在研究辛伐他汀联合氯吡咯雷对hs-CRP的影响.
-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的预后依靠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作出诊断的高特异性、高灵敏度阳性预期值检测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目前很多研究都证实[1]:在AMI早期诊断中人心肌型结合蛋白(H-FABP)比Mb、CK-MB、cTnI有更高的诊断敏感性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
2型糖尿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检测的研究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常合并脂类代谢紊乱,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1],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并发症之一,而全身性的炎症反应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
-
超敏C反应蛋白、血尿酸与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
腔隙性脑梗死(SCI)是指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轻微不足以引起患者和医生注意的脑梗死.1990年美国脑血管疾病分类II将SCI列为脑梗死的一个亚型.大量研究证据表明(UA)与过敏CPR(hs-CRP)与急性脑梗死发生及病情密切相关,而对腔隙性脑梗死方面报道较少.本实验对腔隙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UA与hs-CRP浓度测定,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
超敏C反应蛋白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在评价冠心病类型中意义的研究
本文通过对60例患者联合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su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sCRP)、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dia thickness,IMT)及斑块指数,评价它们在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SA)、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及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中的临床价值及相互关系.
-
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在炎症感染中的意义
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是近年广泛用于判断炎症感染的重要指标,而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是传统炎症感染主要监测手段,至今被临床广泛应用.
-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相关性.方法54例冠心病患者和对照组46例测定血清hs-CRP浓度含量.结果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与对照组相比,两者的血清hs-CRP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血清hs-CRP浓度与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子;冠心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炎症反应有关;血清hs-CRP水平对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具有预测价值.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 82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 24 h 内的 hs-CRP 水平,同时选择年龄、性别相似的健康人40 例为对照组.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ND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评分,患者均进行 CT/MRI 扫描确诊.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 hs-CRP 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患者hs-CRP 含量与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患者的年龄均呈正相关(均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无相关性(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与hs-CRP水平关系密切,hs-CRP水平越高,则病情越重.hs-CRP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预测因子,也是一个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
胞浆髓过氧化物酶和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细菌性肺炎中的应用
本文采用流式细胞术和荧光免疫技术检测了70例小儿细菌性肺炎患者外周血多形核细胞胞浆髓过氧化物酶(Cytoplasmic myeloperoxydase,cMPO)及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WBC水平,旨在分析两者在早期感染诊断中何者更佳.现报道如下.
-
血清PA、Tf和hs-CRP检测在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应用
本文报告血清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在病毒性肝炎中的诊断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PCT与hs-CRP在新生儿感染性黄疸中的应用价值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其中感染性黄疸所占比例相当高,该病是新生儿期常见的危害疾病之一,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健康,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新生儿感染的鉴别和疗效判断的指标已被临床广泛认可,笔者对我院99例黄疸患儿的PCT、hs-CRP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