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心病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检测意义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不断增加,同时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反应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是机体炎症反应的敏感标志物,本研究对56例CHD患者血浆hs-CRP和DD水平进行检测,探讨其在CHD中的变化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
超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临床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我国是多发病,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动脉粥样硬化独立的危险因素[1].本研究对54例CHD患者血浆hs-CRP和HCY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与冠心病临床分型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和胆红素检测指标分析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是一种慢性、进展性、隐匿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目前研究较多的是作为CHD发生预示性指标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而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的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关系研究较少.为此我们联合检测并分析了152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hs-CRP水平,并与同龄健康体检者比较,试图探索冠心病患者的上述检测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
-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护理干预
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是各种病因所引起的以甲状腺激素分泌或作用不足为特征的一种代谢综合征.妊娠合并甲减较少见.随着近年母婴保健意识的提高和超敏促甲状腺激素(s-TSH)检测技术的应用,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
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脂6项联合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临床诊断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200例为患者组及20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hs-CRP、ApoA1、ApoB水平,用酶法分别测定TC、TG、HDL-C、LDL-C水平,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hs-CRP及血脂6项水平随病情程度不同而变化,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与血脂6项联合检测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估有临床意义.
-
糖尿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尿微量蛋白的临床应用
讨论超敏C反应蛋白、尿微量蛋白联合测定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价值.107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蛋白阴性、弱阳性、阳性分为三组,测定C反应蛋白、尿微量蛋白浓度.结果 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随尿微量蛋白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组之间数据通过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敏C反应蛋白、尿微量蛋白联合测定可作为诊断糖尿病患者肾脏炎性损伤的指标.
-
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酸(UA)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 检测正常对照组和T2DM组hs-CRP、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项目,分析各检测指标与T2DM的关系.结果 T2DM无高尿酸血症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2DM并高尿酸血症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高尿酸血症组和对照组(P<0.05).hs-CRP与UA、FBG呈明显相关性.结论 hs-CRP水平在T2DM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中明显升高,炎症可能与T2DM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相关.
-
冠心病与超敏CRP水平的关系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研究显示炎症反应的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管不稳定性斑块的破裂及血栓事件有一定关系.
-
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意义
目的 了解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患者、31例稳定性心绞痛组及30例正常对照者的HS-CRP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组)与稳定性心绞痛组(SA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稳定性心绞痛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HS-CRP密切相关,并且HS-CRP的含量能反映冠脉病变炎症反应的程度.
-
抗惊厥药致儿童药物超敏综合征4例临床分析
本文对2005-2009 年我院收治的4例药物超敏综合征(drug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 ,DHS)患儿的住院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例1 女,7 岁.全身皮疹伴发热6 天入院,1 个月前诊断"癫痫" ,口服卡马西平治疗,入院前6 天全身出现皮疹并伴发热(39 ℃以上) ,皮疹表现为全身潮红,弥漫针尖大粟丘疹,瘙痒明显,颈部、腋下及腹股沟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肝区压痛,血常规W BC 26 .3 × 109/L ,N32% ,L 26 .8% ,E 13% ,异型淋巴细胞16% ,血A LT 185 U/L 、A ST 213 U/L ,肾功能正常,EBV 抗体阴性,胸片示右侧中量胸腔积液.入院后停用卡马西平,静点甲泼尼龙40 m g/次日2 次和丙种球蛋白10 g/日,日1 次,3 天,同时进行保肝等对症支持治疗,病情渐好转.
-
抗癫痫药超敏综合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抗癫痫药超敏综合征(antiepileptic drug hypersensitive syndrome,AHS)是一种特异体质反应综合征,由含苯环的芳香族抗癫痫药物引起,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及拉莫三嗪等,其发病率为1/1000~1/10 000,与药物剂量无关.1一般在服药2~3周出现症状.AHS属于迟发型全身性过敏反应,无性别、年龄差异.2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有文献报道引起药疹的主要抗癫痫药物(AED)为卡马西平(CBZ).常见的SDE有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sEM),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TEN)、剥脱性皮炎型药疹(ED).
-
丙种球蛋白对感染性疾病患儿血清IL-6的影响
早产儿由于发育不成熟,体内免疫功能不全,故易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近年国内外报道,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早产儿感染性疾病疗效肯定,且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等细胞因子在早产儿炎症和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为观察IVIG对感染性疾病患儿血清IL-6的影响,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
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炎症机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及其并发症中发挥关键性作用.炎症因子能否提供预测心血管危险的新方法日益受到关注,其中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热休克蛋白65、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等,而以hsCRP的研究较多.
-
抗抑郁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近年来,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情绪抑郁的关系日益受到临床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抗抑郁治疗对ACS患者hs-CRP的影响.
-
超敏HBsAg ELISA检测试剂在常规检测合格的献血者中应用的意义
目的:探讨在无偿献血HBsAg筛查中使用超敏HBsAg ELISA的意义.方法:使用一种进口超敏HBsAg试剂和两种国产HBsAg试剂对8692例无偿献血标本进行平行检测,并使用不同区域的三套巢式PCR和检测乙肝三系其他指标对HBsAg结果进行验证.结果:8692例标本中共检测出HBsAg阳性48例,其中Hepanostika HBsAg ELISA试剂32例,英科新创HBsAg ELISA试剂22例,科华HBsAg ELISA试剂14例,对8692例标本进行HBV-DNA测定,有40例获得a表位基因,其中13例为三种HBsAg ELISA试剂检测均阳性,8例为三种HBsAg ELISA试剂检测均阴性,8例为Hepanostika.HBsAg ELISA试剂检测阳性.结论:HBsAg超敏试剂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HBV输血风险,但也存在一定漏检风险,现有的检测策略需要提高目前使用的ELISA试剂的检测能力,并通过核酸检测技术的推广应用,探索建立酶免技术与核酸诊断相结合的新的血液检测模式,切实提高血液安全.
-
细菌感染婴幼儿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分析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种能与肺炎链球菌荚膜C 多糖体反应的急性期反应蛋白,一般在炎症开始4~6h后升高,24~48h可达到峰值,升高幅度与感染程度成正比.本文检测分析感染性疾病婴幼儿hs-CRP水平变化及在诊断、治疗中的作用.
-
超敏C反应蛋白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水平变化
肺炎支原体(MP)感染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原因之一,多发生于年长儿.近年来,有逐渐增加及局部爆发的趋势.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典型的急性时相蛋白,通常在细菌感染后增高,病毒感染时不升高或稍有增高[1],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为了解超敏CRP(hs-CRP)在支原体肺炎(MPP)中的作用,本文检测分析MPP息儿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血清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MS)发病率、致残率高,恢复困难,早期及时、恰当的治疗至关重要.脑缺血的损伤机制十分复杂,其中缺血后一系列炎症级联反应可能是导致进一步脑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1].长期以来,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被认为是急性炎症、感染和组织损伤的标志物.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也是参与脑卒中炎症反应的重要炎性因子,通过介导其它炎症介质的产生,参与机体的病理生理过程.研究[2~4]发现,hs-CRP、TNF-α和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增高与IMS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相关.
-
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全血组织因子促凝活性的检测分析
研究发现,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防治高Hcy血症对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不仅是血管炎症的标记物,而且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演变和进展有关的炎性因子,可预测未来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2].而组织因子(TF)及TF促凝活性(TF-PCA)增加是血栓形成的重要环节[3].本文对88例脑梗死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人群的血Hcy、hs-CRP水平及TF-PCA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变化的临床意义.
-
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脉搏波速度的相关性研究
近年来研究证实,CRP不仅是血管炎症的标记物,而且是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演变和进展有关的促炎因子,可预测未来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是评价动脉弹性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有研究表明动脉弹性功能减退已经成为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重要标志.本研究对76例脑梗死患者和63例正常健康人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 hs-CRP)和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arotid-femoral artery PWV, cfPWV)检测,分析其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检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