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030 苯并(a)芘对细胞周期、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相关信号传导途径的作用

    作者:徐永俊;白雪涛

    以苯并(a)芘及其代谢物为模式化学物,围绕着DNA损伤修复、细胞信号传导途径、细胞周期检测点调控等方面,从化学致癌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角度来阐明化学致癌物的致癌机制已成为当前环境毒理学的热点问题与研究前沿.本文就苯并(a)芘对细胞周期分布与细胞周期调节因子的影响、以及相关信号传导途径在苯并(a)芘对细胞周期与细胞增殖影响中的作用等方面,对苯并(a)芘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 宫内苯并(a)芘暴露对胎儿基因组甲基化的影响

    作者:王君;黄丽华;金银龙

    目的 探讨苯并芘暴露对胎儿基因组甲基化的影响.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27份新生儿脐血血清中的苯并(a)芘(BaP)浓度,并按照BaP浓度将样本分成不同组,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检测相应脐血中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分析不同质量浓度BaP暴露水平与胎儿基因组甲基化水平的关系.结果 27份脐带血血清BaP平均质量浓度为0.185±0.1405 μg/L.按照血清暴露水平分成不同水平暴露组,随着暴露水平的增加,相应的全基因组甲基化的水平有降低趋势.结论 宫内BaP暴露可能会降低胎儿基因组甲基化的水平.

  • 孕期苯并(a)芘暴露对仔鼠肝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秦;刘喆;王君;潘力军;黄丽华;金银龙

    目的 探讨孕期不同剂量苯并(a)芘暴露对仔鼠肝脏凋亡相关蛋白Bcl -xl和Bax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雌雄大鼠合笼后雌性SD大鼠见阴栓确定为受孕,以检出日为孕期第0d.将孕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为对照组(玉米油)和苯并(a)芘处理组(0.75 mg/kg、1.5 mg/kg和3 mg/kg).从妊娠第3d开始经灌胃苯并(a)芘直到妊娠第17 d结束,分别在孕0、4、7、14、19 d称孕鼠体重.待其自然分娩后24 h内测量仔鼠的体重、身长及尾长,然后取仔鼠肝脏,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仔鼠肝脏中Bcl - xl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随着孕期苯并(a)芘暴露水平的增加,新生仔鼠体重、身长、尾长等生长发育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染毒组仔鼠肝脏的Bcl - xl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Bax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低水平的苯并(a)芘暴露模型,随着孕期苯并(a)芘染毒剂量的增加,新生仔鼠肝脏的凋亡相关蛋白Bcl - xl/Bax比值下降,提示细胞凋亡可能是参与孕期苯并(a)芘暴露导致新生仔鼠肝脏毒性作用的机制之一.

  • 宫内苯并(a)芘暴露对胎儿癌症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永红;程义斌;顾珩;顾雯;金银龙

    目的 初步探讨宫内苯并(a)芘(BaP)暴露对胎儿癌症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20份新生儿脐带血血清中BaP的浓度,并按照BaP浓度将样本分成不同暴露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脐带血RPL27A(ribosomal protein L27a)、NUDT2 (Nudix (nucleoside diphosphate linked moiety X)-type motif 2)和E2F1(E2F transcription factor 1)基因的表达,分析不同BaP暴露水平与癌症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结果 20份脐带血血清BaP平均浓度为0.38±0.31 μg/L.按照血清BaP浓度,将20份样本分成5个不同水平的暴露组.随着BaP暴露水平的增高,RPL27A和NUDT2呈现表达上调的趋势,而E2F1呈现表达下调的趋势.结论 宫内BaP暴露可引起胎儿癌症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

  • 烤肉中苯并(a)芘的检测分析

    作者:彭涛;陈海龙;宋巧

    苯并(a)芘是一种常见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有机化合物.烧烤肉制品容易产生苯并(a)芘,且烧烤过程中周围空气中也产生大量苯并(a)芘颗粒,对人体带来安全性问题,而烤肉的加工方式对烤肉制品中苯并(a)芘的残留有很大的关系,是控制苯并(a)芘的源头,间接接触明火是苯并(a)芘的残留降到低的烤制方式.

  • HPLC检测中小学周围流动摊贩食品中苯并(a)芘的含量

    作者:邓瑜

    本文从检测中小学周围流动摊贩煎炸食品中苯并(a)芘含量出发,探析中小学周围的食品存在的问题.后得出,流动摊贩售卖的煎炸食品不合格.

  • 油茶籽油加工过程中苯并(a)芘形成及控制技术

    作者:陈塨

    研究油茶籽油加工过程中苯并(a)芘含量的变化规律,生产高品质的油茶籽油.研究结果表明,油茶籽油压榨过程中油茶籽的蒸炒、毛油精炼过程中碱炼工和脱臭工序均会造成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含量的增加,脱色和冬化工序可以降低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的含量.脱色工序环节中,脱色剂的选择是控制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含量降低的关键.

  • 五味子乙素通过NOS/NO系统预防BaP所致HTR8-SVneo细胞氧化损伤

    作者:章艳燕;侯海燕;陈晓;梁婧;陈亚琼

    目的 研究五味子乙素(Sch B)预防环境污染物苯并(a)芘(BaP)致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HTR8-SVneo氧化损伤的机制. 方法 以HTR8-SVneo细胞为载体,构建BaP氧化应激模型.实验分为3组,BaP组、Sch B组和空白对照组.MTS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还原酶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及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含量,用RT-PCR法检测细胞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水平. 结果 BaP组细胞存活率(72.2±0.9)%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而0.1、0.5或2 μmol/L Sch B+20 μmol/L BaP各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8.2±1.5)%、(86.5±0.6)%、(93.4±1.0)%,显著高于BaP组(P<0.05).BaP组细胞培养液中NO、TNOS含量、iNOS、eNOS mRNA表达量和eNOS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BaP组相比,Sch B组中NO、TNOS含量,iNOS、eNOS mRNA表达量和eNOS蛋白表达量均随着Sch B剂量的增加逐渐下降(P<0.05). 结论 Sch B可有效预防BaP所致的HTR8-SVneo细胞氧化损伤,其机制可能与NO)S/NO系统的平衡有关.

  • 苯并(a)芘对HELF细胞S期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作用

    作者:祁妍敏;姚碧云;于红燕;赵鹏;周宗灿

    目的 观察由于苯并(a)芘(BaP)作用阻滞于S期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的细胞周期蛋白和关卡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探讨BaP影响细胞周期的作用机制.方法 5μmol/L BaP处理4h,于处理后24 h收获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对BaP作用后的G0/G1期和S期细胞进行分选,Western blot方法分析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BaP作用HELF后,在总细胞群中和分选获得的S期细胞中均发现Chk1磷酸化水平升高,Cde25A的表达水平降低;只在分选获得的S期细胞中,发现CyclinE表达水平降低,CDK2和p53的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BaP通过启动Chk1-Cdc25A和p53两条信号转导通路共同作用于CyclinE/CDK2,从而引发HELF细胞发生S期阻滞.

  • 多环芳烃对金属硫蛋白缺欠小鼠微核及红细胞的影响

    作者:张宝旭;贾凤兰;阮明;魏雪涛;蒋建军;尚兰琴;邱飞婵

    目的观察两种致癌性多环芳烃化合物二甲基苯蒽(DMBA)和苯并(a)芘(BaP)对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和血液循环中红细胞数量的时相影响以及金属硫蛋白的可能拮抗作用.方法选用雄性金属硫蛋白(MT)基因敲除的转基因小鼠[MT(-/-)]和野生型小鼠[MT(+/+)].在DMBA和BaP各50 mg/kg 1次腹腔注射染毒后24、48、72和144 h,观察动物骨髓多染红细胞中的微核细胞发生率和外周血液循环中红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 DMBA和BaP均能引起两种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增加和外周血液循环中红细胞数量减少.DMBA诱导微核发生的高峰在48 h.在同种小鼠内DMBA诱导的微核细胞发生率大于BaP.在DMBA染毒48和72 h后MT(-/-)小鼠的微核细胞率明显大于MT(+/+)小鼠,而在BaP染毒后两种小鼠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在DMBA染毒24 h后MT(-/-)小鼠的红细胞数比染毒前明显减少.结论在该研究条件下,缺乏MT的小鼠的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更易被DMBA诱导和发生红细胞数量减少.提示MT具有一定保护DMBA所致遗传损伤和红细胞系统损伤的的功能.

  • 二(噁)(口英)致大鼠肺癌与芳香烃受体介导关系的研究

    作者:肖和龙;吕嘉春;刘小琦;宾晓农;谭敏;黄莉

    目的 用致癌物四氧二苯二氧杂环已二烯(二(噁)(口英),TCDD)和苯并(a)芘(B(a)P)联合诱导构建大鼠肺癌的模型,探讨芳香烃受体(AhR)介导TCDD致肺癌的发生机制.方法 选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ABCD 4组分别代表施以TCDD、TCDD+B(a)P、B(a)P染毒的处理组和未施任何染毒处理的对照组,各组在第1.5、3、4.5和6个月,分批系列宰杀,观察肺部癌变情况.结果 结果表明,TCDD染毒组在101 d时出现首例肺癌,累计TCDD用量865.94 ng,致癌率为15%,TCDD+B(a)P联合染毒组在81 d时出现首例肺癌,TCDD累计用量622.34 ng,B(a)P累计用量为26.83 mg;致癌率30%,B(a)P染毒C组在161 d时,出现首例肺癌,B(a)P累计用量为87.58 mg,致癌率为5%;对照组未出现肺癌.4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DD和B(a)P成功地诱发了大鼠肺癌,证实了TCDD既是致癌剂又是促癌剂.

  • 苯并(a)芘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端粒长度的影响

    作者:宾萍;段化伟;王亚东;戴宇飞;牛勇;刘清君;陈泓;刘庆;郑玉新

    目的 体外探讨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端粒长度的影响.方法 应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16HBE,给予不同浓度的B(a)P处理,采用定量PCR方法测定细胞全基因组DNA的相对端粒长度,观察细胞全基因组DNA相对端粒长度的变化情况.以4μg/ml博来霉素(Bleomycin,BLM)为阳性对照.结果 与0μmol/L组比较,1和4μmol/L B(a)P染毒组,以及阳性对照组的相对端粒长度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6μmoL/L B(a)P染毒组与0μmol/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P可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的全基因组DNA端粒长度产生影响,在一定剂量内会导致细胞全基因组DNA端粒长度缩短.

  • 侧脑室注射苯并(a)芘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作者:聂继盛;赵捷;张红梅;牛侨

    目的 探讨苯并(a)芘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经麻醉后于立体定向仪上固定鼠头,于前卤十字缝交点后1.3~1.5mm、左或右1.5mm处定位插管.一周后称重,按体重将动物随机分为4组:橄榄油组(溶剂对照组)、B(a)P2.5mmol/L组、B(a)P 5mmol/L组、B(a)P 10mmol/L组.每组8只,麻醉后定位,应用微量注射器通过插管分别向高、中、低浓度组缓慢注入B(a)P溶液10μl,溶剂对照组橄榄油10μl,缝皮.每周给药一次,连续给药3周.跳台试验和水迷宫实验评价染毒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海马中5-羟色胺(5-HT)、多巴胺(DA)、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结果 跳台试验结果显示,随染毒剂量的增加,大鼠步下平台的潜伏期缩短,中、高剂量组次数增多,有明显的剂量一反应关系.Morris水迷宫试验结果显示,随染毒剂量的增加,各组大鼠平均潜伏期延长,中、高剂量组在原平台停留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各荆量组问平均潜伏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在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间有差异(P<0.05).大鼠海马5-HT含量明显增高,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呈剂量-反应关系,而DA、5-HIAA含量各组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苯并(a)芘降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可能与海马5-HT含量升高有关.

  • 不同代谢活化系统增强苯并(a)芘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转化效应

    作者:庞雅琴;赖延东;肖勇梅;李文学;马儒林;王庆;魏青;林育纯;李道传;唐石伏;陈丽萍;杨萍;李志芳;吴大伟;林忠宁;陈雯

    目的 探讨不同的代谢活化系统在苯并(a)芘[B(a)P]诱导人细胞转化模型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TR,采用3种不同的代谢活化方式:分别为加入大鼠S9组分(S9-Mix)、高表达代谢关键酶P450 CYP1A1(HBETR-1A1细胞)和染毒前48小时用低剂量B(a)P诱导(HBETR-IN细胞).通过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和裸鼠皮下成瘤试验来比较在不同的代谢活化系统下,间接致癌物B(a)P诱导细胞转化的效能.结果 通过蛋白印迹和酶活性检测结果验证HBETR-1A1细胞构建成功.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没有明显的改变.20μmol/L B(a)P染毒作用下HBETR-1A1、HBETR-IN细胞出现转化时间均为11周,而未加入活化系统时,HBETR细胞需14周才能获得恶性转化.HBETR细胞在加入和不加入S9-Mix的条件下,转化时间分别是14周、20周.上述转化的效果与CYP1A1酶活性以及蛋白表达水平相一致.结论 三种代谢系统都能够促进间接致癌物B(a)P的代谢活化,缩短细胞的转化间期,提高细胞转化效率.从试验操作难度、试验的重复性及结果的可靠性等几个方面比较三种代谢系统应用的可行性,低剂量诱导作为新的代谢活化的方法在细胞转化试验中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 苯并(a)芘通过活化蛋白-1非依赖性通路诱导细胞中p53蛋白过表达及高磷酸化

    作者:叶萌;刘秉慈;贾效伟;高艾;焦石;张凤梅

    目的 探讨笨并(a)芘[B(a)P]诱导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中p53蛋白、p53磷酸化水平及亚细胞分布和活化蛋白-1(AP-1)活性的改变,以及p53与AP-1的上下游关系.方法 转染p53小干扰RNAp53 siRNA质粒(p53-H)、载体CMV的HELF细胞(HELF/CMV)和转染AP-1荧光报告质粒的HELF细胞(AP-H)无血清培养48h后,加入2μmol/L B(a)P作用24h,用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p53蛋白及p53磷酸化的改变,利用细胞核、细胞浆分离技术观察其亚细胞定位,用荧光检测法检测AP-1的相对活性.用AP-1的化学抑制刺curcumin抑制其活性,用p53的化学抑制剂pifithrin-α(PFT)抑制其表达,观察了二者的上下游关系.结果 2μmol/L B(a)P作用24h后细胞内p53蛋白及p53蛋白20位丝氨酸磷酸化水平增加,并且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AP-1的活性增加.抑制AP-1活性后,对B(a)P诱导的p53蛋白含量增加没有明显的影响;抑制D53表达后,对B(a)P诱导的AP-1活性的增加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B(a)P通过AP-1非依赖的信号通路引起人胚肺成纤维细胞p53蛋白含量的增加.

  • Cyelin D1和CDK4正性调节苯并(a)芘所致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周期改变

    作者:杜宏举;刘秉慈;汤宁;史香林;黄传书;高艾;沈福海;叶萌;尤宝荣

    目的 研究苯并(a)芘[B(a)P]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的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CDK4)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两种蛋白含量改变与细胞周期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反义cychn D1质粒和反义CDK4质粒导入HELF细胞内.建立两种质粒稳定转染的细胞模型.用0.1、0.5、2.5和12.5μmol/L的B(a)P处理HELF细胞24h.用蛋白印迹方法检测cvclin D1和CDK4蛋白表达水平;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B(a)P处理对HELF细胞及两种稳定转染细胞系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成功建立了反义cyelin D1和反义CDK4稳定转染的细胞系.不同剂量B(a)P处理可引起cvclin D1蛋白表达的显著增加,但对CDK4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2.5/μmol/L的B(a)P处理HELF细胞24h后,引起其细胞周期G1期显著下降,S期显著增加;2.5μmol/L的B(a)P处理反义cyclin D1和反义CDK4稳定转染的HELF细胞24h后,对其细胞周期的分布无显著影响.结论 Cyelin D1和CDK4基因均参与了B(a)P所致细胞周期改变过程,并发挥正性调节作用.

  •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用油中苯并(a)芘

    作者:周华;张蕴;吴平谷

    目的 应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食用油中苯并(a)芘的检测方法.方法 在试样中加入内标物,经KOH皂化后用正己烷萃取,用硅胶+硅藻土(SLH)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经DB6MS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分离,用气质联用仪检测,选择离子模式测定.结果 该方法检出限为0.3μg/kg,回收率为90.5%~98.9%,相对标准偏差为2.9%~3.5%.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净化效果好,灵敏度满足要求,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食用油中苯并(a)芘.

  •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双检测器同时测定水中莠去津和苯并(a)芘

    作者:雍宗锋;徐晋然;张以春

    目的 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双检测器同时测定水中莠去津和苯并(a)芘分析方法.方法 用大体积固相萃取柱富集莠去津和苯并(a)芘,二氯甲烷洗脱,使用Eclipse XDB-C18分析柱(150 mm×4.6 mm,5 μm),采用乙腈-水体系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和荧光检测器(FLD)检测.结果 方法线性范围莠去津和苯并(a)芘分别为50 ~ 800 μg/L、5.19 ~ 83.04 μg/L,r均>0.999;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1、0.000 5μg/L;定量限为0.03、0.0015μg/L;莠去津和苯并(a)芘在水中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8.9%和90.4%;RSD均<6.8%.结论 该方法准确灵敏、精密度好,适用于水样中莠去津和苯并(a)芘测定.

  • 改进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油中苯并(a)芘

    作者:薛昆鹏;吴韶铭;陈宗良;余冲;张勇;姚立新;赵岳星

    目的 建立改进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食用油中苯并(a)芘的方法.方法 以中性氧化铝作为食用油固相萃取前处理净化填料.样品经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柱前处理净化后采用Ultimate(c) X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88∶12,V/V)为流动相,流速为1.O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在激发波长384 nm、发射波长406 nm处进行检测.试验过程中重点考察了不同含水量的中性氧化铝对油脂的去除效果和苯并(a)芘的回收率效果,终筛选出含水量为6%的中性氧化铝作为检测食用油中苯并(a)芘的专用前处理净化填料.结果 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5 ng/g,线性范围0.5~ 100 ng/ml,加标回收率在91.2% ~10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2% ~2.9%之间.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定量准确,适用于食用油中苯并(a)芘的准确检测.

  •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海产品中苯并(a)芘及其代谢产物

    作者:刘晓晨;齐琳;孙文平;王希佳;谢真恕;李发胜;刘辉

    目的 建立检测海产品中苯并(a)芘(BaP)及其代谢产物3-羟基苯并芘(3-OHBaP)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HPLC-FD).方法 样品经65%乙腈提取,涡旋混匀,离心沉淀,分别以甲醇-水(pH 4.5)(85∶ 15)、(87∶ 13)为流动相进行色谱分离BaP、3-OHBaP,色谱柱为Century SIL C18-BDS(150 mm×4.6 mm,5μm),流速1.0 ml/min;荧光检测器检测BaP激发波长265 nm,发射波长450 nm,检测3-OHBaP激发波长365 nm,发射波长450 nm;进样量20μl.结果 BaP在0.1~1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4;3-OHBaP在1.07 ~100.7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2 1.BaP、3-OHBaP回收率分别在96.8%~ 112.0%、72.6%~ 83.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0%、5.2%(n=5);低检测限分别为0.1和0.2μg/kg.结论 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海产品中BaP及其代谢产物3-OHBaP的检测.

122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