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分子营养学(上)
人类对生命现象与本质的认识经历了由整个机体水平向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结构及分子水平这样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近几十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与实验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各个学科的渗透及应用,产生了许多新兴学科.分子营养学就是营养学与现代分子生物学原理和技术有机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在阐述营养素与基因如何相互作用,导致营养相关疾病发生发展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
食品检验实验技术在质量体系中的应用探析
随着广大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他们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其进行检验至关重要.质量体系对促进食品产业稳定运转具有重要作用,食品检验试验技术是一个重要的检验技术,需要对其采取优化措施,从各项实践工作中发挥检验技术的应用价值,提高食品安全质量.本文对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应用措施.
-
三种结核抗体快速测试方法临床应用的对比观察
近年来结核分支杆菌数种特异性抗原的发现与纯化,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ELISA法或金标法测定患者血清中结核抗体用来诊断活动性肺结核已在临床应用,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在不断提高,但因所用的抗原及技术各不相同,各方法及试剂间仍有较大差异.本文对目前常用的斑点吸附免疫金标法、斑点渗漏免疫金标法及新推广的双向层析免疫金标法的临床应用效果作对比观察.
-
分支杆菌药物敏感性快速检测技术进展
控制结核病传播的有效手段是及时发现传染源病例并给予有效的治疗.但由于耐多药结核病的不断增加,使治疗失败的病例数量不断上升,这一情况对现行的结核病控制措施带来了新的挑战.了解致病菌对抗菌素的敏感性特征,以便在治疗时选择合理、特别是有效的化疗方案,是发展分支杆菌药物敏感性实验技术主要目的.用于检测分支杆菌药物敏感性的传统方法,由于检测实验的周期较长(一般得到菌株后需要至少一个月时间能够报告结果),限制了药物敏感性结果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
-
以实验技术为依托 打造健康传播栏目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已成为公众所关注的一个焦点,大众媒体的健康类栏目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发展状大的.健康栏目不仅有着很好的受众资源,也是各级疾控机构发挥疾病防控作用,实施公民健康教育的优良平台.为开拓大众媒体健康传播工作,充分发挥实验室专业作用,进一步重心下沉,关口前移,将健康教育工作贴近生活,服务百姓,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温州市疾控中心”)联合温州商报推出《生活实验室》栏目.该栏目通过寻找和发现生活中常见的误区,以科学的实验结果来佐证健康行为的意义,提倡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发挥了良好作用.
-
欢迎向《中国食品卫生杂志》投稿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是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主办的全国性食品卫生学术杂志、公开刊物。其办刊方针是“普及与提高”并重。本刊设:著、实验技术与方法、监督管理、调查报告、食物中毒、译文与综述、专栏、短讯等栏目。论著:有关食品卫生的理化、微生物工作的研究文章,食品的安全性研究,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研究及其它与食品卫生有关的研究文章;实验技术与方法;食品卫生检验技术方面的改进及发明;监督管理: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方面的文章;调查报告:食品及与食品有关的理化、微生物调查,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方面的调查;食物中毒;报告食物中毒的文章;译文:国外食品卫生工作介绍。 来稿注意事项1 来稿一般不超过4000字,论著要有中英文摘要及英文题目。2 图、表、文字三者择一重要者,不要重复;图、表应有自明性、少而精;表内数字处理应符合统计学要求。3 编辑部对来稿有删改权,不愿删改者请声明。文责自负。4 文章格式、摘要的撰写、参考文献格式见《中国食品卫生杂志》每卷第1期。5 文后写上作者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邮编,以便联系。6 来稿应附单位介绍信或在稿件上加盖公章。7 本刊一概不退稿,请自备底稿。8 来稿请寄: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7号 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中国食品卫生杂志》编辑部邮编 100021 电话 67791291《中国食品卫生杂志》编辑部
-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1年征订启示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系中华预防医学系列杂志,公开发行,双月刊,80页。所设栏目论文部分有:论著、实验技术与方法、监督管理、调查报告、译文与综述、食物中毒、CAC专栏、网络信息;法规文件部分刊登有关食品卫生的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行政答复、通告等。读者可通过本刊及时掌握国家新颁布的食品卫生法律、法规,了解新食品卫生科研成果,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论文水平。 2001年《中国食品卫生杂志》全年售价70元(含邮费)。从邮局汇款时请注明订阅册数、详细收件人地址、收件人姓名、邮编,以便准确邮寄。通过银行汇款的单位,请在汇款的同时寄函或电传我所以下内容:订阅册数、详细收件人地址、收件人姓名、邮编,以便准确邮寄。 希望挂号投寄期刊的用户,每期杂志需加挂号费2元,全年合计挂号费12元,并请寄款时同时说明要求挂号。 汇款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7号 卫生部食检所信息室 邮 编:100021 联系人:刘瑕 电 话:(010)67791291 传 真:(010)67711813 银行汇款:北京农业银行开发区支行潘家园分理处 帐 号:801-62-79 户 名: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 请注明“《中国食品卫生杂志》订阅款”《中国食品卫生杂志》编辑部2000年12月
-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各类文章格式
一 论著的格式摘要前言1 材料与方法(包括原理)2 结果3 讨论二 实验技术与方法的格式1 前言2 材料与方法(包括校正曲线的制作方法)3 结果(包括校正曲线图、精密度、准确度、回收率等)4 讨论三 调查报告的格式1 调查对象、范围、时间、内容2 材料与方法3 结果(质控文章的结果在3.1,如室内、室间控制)4 讨论四 食物中毒报告的格式前言1 流行病学调查(人群分布)2 临床表现(潜伏期、临床症状转归)3 原因分析(包括实验室检验等)4 讨论(根据以上资料、结论,就相关问题讨论)
-
随机引物PCR方法在霍乱弧菌基因型分析中的应用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霍乱弧菌的检测和基因分型出现了更加快速、有效的手段.随机引物PCR又称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是在PCR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实验技术.
-
病区标本采集和物流过程的计算机管理
分析前的检验标本质量管理是实验室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重要保证.随着实验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医疗服务的精细化,检验标本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分析前的标本质量管理任务因此越来越艰巨.病区标本在分析前要经历采集、运送和接收等过程,由多个部门的人员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工作,操作方法、时耗和工作交接方式都将使标本质量受到影响[1].
-
形态学技术在经方研究中的应用
文章介绍了实验研究常用的医学形态学技术如石蜡切片、冰冻切片、电镜超薄切片、组织化学和细胞培养等,因具有客观、直观等技术优势,在现代医学教学和科研中占有重要地位。将形态学技术引入到经方现代研究中,对于阐释经方组方原理、探索经方治疗常见病、疑难病的机制,亦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
现代实验技术在中药遗传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以常用的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微核实验、单细胞凝胶电泳等实验方法以及近年来发展成熟的基因芯片技术和胚胎干细胞技术为代表,概要论述了现代实验技术的特点及其在中药遗传毒性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优势.细胞回复突变试验、微核实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等已成为常规的新药毒理评价实验方法,并广泛应用于中药的毒理研究中.而基因芯片技术和胚胎干细胞技术是近一、二十年发展起来并逐渐成熟的新技术,具有高精度、高通量和低消耗的特点,是其它技术所无法比拟的,尽管目前在中药毒理研究中的应用尚属初步阶段,但随着中药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其在中药遗传毒性研究中的地位必将日显突出,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方剂实验课教学方法探讨
近年来,方剂的实验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将科研威果运用于教学,许多中医院校逐步开设了方剂实验课.方剂实验课的开设,不仅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方剂实验课程的学习,有利于掌握实验技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关于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的思考
中药血清药理学概念初由日本学者田代真一于1984年正式提出[1],作为一种新兴的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其理论体系还有待完善.笔者对此提出一些个人观点.
-
在中医院校开展电生理学实验技术课程的探讨
电生理学实验技术课程是中医研究生需要掌握的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课程.针对目前电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涵盖电生理学理论知识讲授、实验技能示教及考核和实验后的总结分析等环节的教学方案,就如何提高实验教学,培养研究生动手能力、实验基本功、逻辑思维能力及科研创新意识进行了探讨.
-
二十一世纪医学院校实验室改革初探
21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出现了生物医学工程、血液流变学、影像技术、医学电子技术等许多边缘交叉学科.这些学科的出现为医学科研和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极大地推动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同时,这些学科的发展需要新的实验仪器、实验技术和方法,单纯专科性质的实验、陈旧的实验仪器和落后的实验技术方法已经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能满足新世纪培养人才的需要.这就对医学院校的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室和实验仪器是实验教学的物质基础,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今相对独立的实验室设置明显不足、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较低、浪费现象严重;各科实验课之间缺乏渐进性衔接,学生不能全面接受系统的医用技能训练.所以,必须改革实验室体制、强化实验室管理、加强实验室建设、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
初论免疫组化标准化(一)
免疫组化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实验技术,随着免疫组化在病理学诊断中的迅速普及应用,涌现出方方面面的有待进一步商榷的问题.免疫组化技术作为一项可靠的辅助诊断技术,该技术标准化的概念日趋突出,因为该技术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复杂性,为此仅能提出相对的标准化概念,供病理界同仁剖析.
-
发热与SARS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流行面广、病死率高,在WHO带领下,各国科学家奋力攻关,在病原确定、基因测序、蛋白质组、重症治疗、早期诊断实验技术、流行病学研究等方面均有了喜人的突破,但对新传染病的病原学特性尚未完全认识,免疫预防还没有疫苗,诸多的流行规律需要时间去摸索和研究,在SARS特异性抗原抗体系列诊断技术形成之前,探讨分析发热与SARS的关系很有必要.
-
胶质瘤干细胞研究进展
随着对肿瘤干细胞(tumor stem cells)理论的深入认识和分离、培养肿瘤干细胞实验技术的不断进步,胶质瘤内肿瘤干细胞的存在已经有较多的证据和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人们对胶质瘤发生、复发和侵袭机制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可能改变以往胶质瘤的治疗策略,影响十分深远.新近,有学者将来自胶质瘤的肿瘤干细胞或具有干细胞特性的胶质瘤细胞称为"胶质瘤干细胞(glioma stem cells,GSC)"[1],较好地反映了这类细胞的特性.
-
2016年全国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学习班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坐落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大院内,北医三院中心实验室与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大学药学院仅一栏之隔。北医三院中心实验室成立于1983年,是北医三院重要的实验技术平台和人才培训基地,实验研究涵盖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病理学、代谢组学、生物信息学、生物标本库和基因检测等7个方面。实验室以特色实验技术服务项目为切入点,与临床科室之间相互联系、渗透结合,共同创建多学科、开放式的服务平台,为医院的临床和教学发展提供了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