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国蒲公英中的羽扇豆醇对小鼠黑素瘤细胞的诱导分化活性

    作者:

  • 橘叶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

    作者:董发武;段玲慧;饶高雄;何红平

    目的:橘叶为常见中药,具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化痰散结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乳痈肿痛、乳房结块、疝气疼痛等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橘叶水煎液对小鼠乳腺炎有抑制作用,该文旨在研究橘叶的化学成分,揭示其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方法:分别采用95%乙醇和70%乙醇对橘叶粗粉进行浸渍和回流提取,利用小孔树脂(MCI)柱色谱对乙醇提取物进行初步分离,综合运用硅胶,MCI,ODS,聚酰胺,LH-20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结合NMR及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橘叶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川陈皮素(nobiletin,1),5-去甲基川陈皮素(5-demethylnobile,2),橘红素(tangeretin,3),5,7,8,4'-四甲氧基黄酮(5,7,8,4'-tetramethoxyflavone,4),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5-hydroxy-6,7,3',4'-tetramethoxyflavone,5),β-香树脂醇(β-amyrin,6),羽扇豆醇(lupeol,7),植醇(phytol,8),豆甾-5,22-二烯-3β-醇(stigmastane-5,22-dien-3β-ol,9),β-谷甾醇(β-sitosterol,10),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11),香草醛(vanillin,12).结论:化合物4~12为首次从橘叶中分离得到.

  • RP-HPLC测定枸骨叶中羽扇豆醇的含量

    作者:李颜;吴弢;王峥涛;史薇娜;郭澄

    目的:建立RP-HPLC法测定枸骨叶中羽扇豆醇含量的方法,为枸骨叶的质量分析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Aglent zorbax ODS柱(4.6 mm×150 mm,5 μm),柱温为25℃,乙腈-水(8:2)为流动相,在流速1.0mL·min-1和紫外检测波长210 nm下进样20μL对枸骨叶甲醇提取物进行HPLC分析.结果:羽扇豆醇在0.25~12.7μg(r=0.999 8)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2%(RSD4.3%).结论:本方法简便,重复性好,为评价枸骨叶药材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 创建酿酒酵母细胞工厂发酵生产羽扇豆醇

    作者:林庭庭;王冬;戴住波;张学礼;黄璐琦

    羽扇豆醇、桦木酸等羽扇豆型三萜化合物具有抗HIV、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其中羽扇豆醇为这类化合物的基本前体.为了实现羽扇豆烷型三萜的异源发酵法生产,研究首先运用高通量同源重组法在酿酒酵母中进行萜类甲羟戊酸(MVA)途径的一步法调控,以提高三萜通用前体鲨烯的供给;在进一步工作中,拟南芥来源的羽扇豆醇合成酶基因(AtLUP)被整入三萜底盘菌株中实现羽扇豆醇酵母人工细胞工厂的创建.结果表明该实验能一次完成MVA途径的7个基因的整合,组装总长度达到20kb,同时多倍化MVA途径能显著提高鲨烯产量约500倍,达到354.00 mg·L-1;AtLUP基因在染色体上整合后获得的工程菌NK2-LUP在摇瓶中发酵能生产8.23 mg·L-1羽扇豆醇.该研究可为在酵母中实施大规模生物合成途径组装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进一步获高产羽扇豆烷型三萜的人工酵母细胞提供了重要基础.

  • 羽扇豆醇对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及γδT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罗冠琴;朱炳喜;陈复兴;刘军权;黄菲;吕小婷

    目的:探讨羽扇豆醇对人胰腺癌细胞SW1990及vδT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本实验室体外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羽扇豆醇在不同时间段对人γδT细胞和人胰腺癌细胞SW1990生长的影响.本实验分3组: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实验组,时间段分24、48、72h组.结果:羽扇豆醇浓度在0.4-200 μg/mL时羽扇豆醇对人胰腺癌细胞SW1990在24、48、72 h各组与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4、48、72 h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γδT细胞培养7 d从扩增前的3.61%增加到80.2%,羽扇豆醇对γST细胞在24、48、72 h随浓度的增加先增值后抑制作用.24h与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72 h各组与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羽扇豆醇对人胰腺癌细胞SW1990有抑制作用,对γδT细胞随着浓度增加有先促进后抑制作用.

  • 羽扇豆醇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侵袭转移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王明;崔红霞;孙超;李刚;王宏兰;夏春辉;王玉春;刘吉成

    探索狼毒大戟活性成分羽扇豆醇(lupeol)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研究.采用细胞黏附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和伤口愈合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羽扇豆醇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作用.Western blot法测定不同浓度羽扇豆醇处理人乳腺癌后,侵袭转移相关蛋白环氧化酶2 (COX-2)、金属基质蛋白-2(MMP-2)、MMP-9和NF-κB p65的表达.结果显示,羽扇豆醇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黏附、迁移和侵袭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且相关蛋白COX-2、MMP-2、MMP-9和NF-κB p65的表达均下调.由此可见,羽扇豆醇在体外能够有效地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可能与抑制COX-2、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有关,其机制可能是抑制了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途径.

  • 琼岛染木树的化学成分

    作者:张大帅;陈文豪;陈光英;韩长日;王燕;王菁;尚清清;赵王丹

    目的 研究琼岛染木树(Saprosma merrillii Lo)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琼岛染木树茎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30-羟基羽扇豆醇(1),羽扇豆醇(2),7-羟基豆甾-4,22-二烯-3-酮(3),豆甾醇(4),3-乙酰基齐墩果醛(5),东莨菪内酯(6),香草酸(7),2,5-二甲氧基对苯醌(8),单棕榈酸甘油(9),21-H-Hop-22(29)-ene-3 30-diol (10).结论 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除化合物6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中药草珊瑚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罗永明;刘爱华;余邦伟;康丽洁;黄璐琦

    目的对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色谱法和光谱技术分离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从草珊瑚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银线草内酯(Ⅰ),呋喃二烯酮(Ⅱ),羽扇豆醇(Ⅲ),24-羟基羽扇豆醇(Ⅳ),异美五针松二氢黄酮(Ⅴ),2′,6′-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查耳酮(Ⅵ),7-甲基柚皮素(Ⅶ),刺木骨苷B1(Ⅷ),3,4-二羟基苯甲酸(Ⅸ),棕榈酸(X),β-谷甾醇(Ⅺ).结论除化合物Ⅴ和Ⅵ外,其他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 RP-HPLC内标法测定10个不同收集地枸骨叶中熊果酸和羽扇豆醇的含量

    作者:李颜;吴弢;王峥涛;郭澄

    目的 建立以三萜类化合物紫菀酮为内标物,同时测定枸骨叶药材中熊果酸和羽扇豆醇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析方法.方法 色谱柱:Agilent Zorbax ODS(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以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10 nm.结果 10个不同收集地的枸骨叶中熊果酸和羽扇豆醇的含量分别在1.23%~1.63%和0.59%~0.95%之间. 结论 该法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枸骨叶中主要三萜类化合物熊果酸和羽扇豆醇的含量测定.

  • 金沙绢毛菊的三萜成分

    作者:吕建炜;张承忠;李冲;陶保全

    金沙绢毛菊Soroseris gillii(S.Moore)Stebb.为菊科绢毛苣属植物,主要分布在四川、青海等地.作为一种较常用藏药,其全草人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解救食物中毒及其引起的发烧,还可治疗头疮和四肢黄水病等.本实验从金沙绢毛菊的乙醇提取液中分得6个三萜类化合物,经物理常数和光谱数据分析,它们分别为降香萜醇乙酸酯(Ⅰ)、α-香树脂醇(Ⅱ)、β-香树脂醇(Ⅲ)、羽扇豆醇(Ⅳ)、齐墩果酸(Ⅴ)和熊果酸(Ⅵ).这些化合物为首次从绢毛菊属植物中分得.

  • 山葡萄根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赵艳;娄红祥

    葡萄属植物为葡萄科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全球有60余种,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中国约有38种,其中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是该属植物中抗寒能力强的种类[1].葡萄属植物是植物界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其中富含活性成分,是新化合物的重要来源.近几年,许多结构独特的新骨架化合物不断从葡萄属植物中分离获得,其中一些类型的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活性.文献报道山葡萄能够治疗风湿痹痛[2],对大鼠实验性关节炎疗效显著[3],并具有抗衰老、抗氧化等作用[4,5],为寻找有意义的活性成分,笔者对山葡萄的根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羽扇豆醇(Ⅰ),白桦酸(Ⅱ),大黄素(Ⅲ),槲皮素(Ⅳ),白藜芦醇(Ⅴ),蛇葡萄素A(Ⅵ),(-)-cis-vitisin B(Ⅶ),(-)-vitisin B(Ⅷ),肌醇(Ⅸ),水杨酸(Ⅹ),谷甾醇(Ⅺ),胡萝卜苷ⅩⅡ.其中化合物Ⅰ~Ⅳ和Ⅶ~X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获得.化合物Ⅴ含量很高,因其具有抗动脉硬化、抗血栓形成等多种活性,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化合物Ⅹ的大量存在对该种植物的镇痛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鸡骨香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朱耀魁;胡颖;程妮;岑颖洲

    目的 研究鸡骨香Croton crassifolius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萃取、硅胶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对鸡骨香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鸡骨香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是cyperenoic acid(1)、β-谷甾醇(2)、羽扇豆醇(3)、chettaphanin Ⅱ (4)、9-[2-(2(5H)-呋喃酮-4-)乙基]-4,8,9-三甲基-1,2,3,4,5,6,7,8-八氢萘环-1-羧酸(5)、acetyl aleuritolic acid (6)、epitaraxerol(7)、9-[2-(2(5H)-呋喃酮-4-)乙基]-4,8,9-三甲基-1,2,3,4,5,6,7,8-八氢萘环-1-甲酯(8)、teucvidin (9)、豆甾醇(10).结论 化合物5、8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鸡骨香酸和鸡骨香酯,化合物4、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吐烟花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方玉春;商红强;崔承彬;顾谦群

    吐烟花是荨麻科吐烟花属植物Pellionia repons (Lour.)Merr.,分布于海南、广东、云南等地[1].在对云南民间抗癌中草药筛选工作中发现其95%乙醇提取物有一定的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本研究主要报道从粗提取物的氯仿层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确定为β-谷甾醇(β-stiosterol,Ⅰ)、羽扇豆酮(lupeone,Ⅱ)、羽扇豆醇(lupeol,Ⅲ)和3-羟基-2-苯胺酰基-4-偶氮基苯基萘(Ⅳ),以上化合物均为从该种植物首次分离得到.

  • 思茅蛇菰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作者:戴忠;王钢力;王峰;马双成;林瑞超

    思茅蛇菰Balanophora simaoensis S.Y.Chang et Tam.为蛇菰科蛇菰属植物,别名鹿仙草,为云南思茅地区传统民族用药,资源丰富.收载于<中华本草>[1]中.具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功能.主治肺热咳嗽、吐血、肠风下血、风热癍疹、腰痛、疔疮肿毒等.民间也用于治疗肝炎、肿瘤等疾病.迄今为止国内外未见对该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方面的报道,为了阐明思茅蛇菰的化学成分,作者首次对思茅蛇菰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从其脂溶性部分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蛇菰素A(Ⅰ)、蛇菰素B(Ⅱ)、羽扇豆醇乙酸酯(Ⅲ)、β-香树脂酮(Ⅳ)、β-香树脂醇(Ⅴ)、羽扇豆醇(Ⅵ)、β-谷甾醇(Ⅶ)、正十六烷酸(Ⅶ).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 玫瑰树中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刘艳萍;黄立刚;李科凯;李小宝;汪小翠;文成全;付艳辉

    目的 研究玫瑰树Ochrosia borbonica中的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采用理化分析及NMR、MS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玫瑰树枝叶9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1)、羽扇豆酮(2)、白桦醇(3)、白桦酸(4)、熊果酸(5)、2α,3β-二羟基熊果酸(6)、11,12-去氢熊果酸内酯(7)、β-香树脂醇(8)、齐墩果内酯(9)、麦珠子酸(10)、木栓酮(11)、胆甾醇(12)、24R-乙基-5α-胆甾烷-3β,6α-二醇(13)、豆甾-7-烯-3β-醇(14)和β-谷甾醇(15).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玫瑰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小娃娃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黄帅;张敬文;张银勇;单连海;黄晶;周先礼

    目的 研究川东特有植物小娃娃皮Daphne gracilis全株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多种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小娃娃皮全株95%乙醇提取液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木栓酮(2)、豆甾-4-烯-3-酮(3)、豆甾-4-烯-3,6-二酮(4)、羽扇豆醇(5)、豆甾醇(6)、1,3-二硬脂酸甘油酯(7)、l-二十二烷酸甘油酯(8)、十八醇(9)、植醇(10)、去氢双松柏醇(11)、epoxyconiferyl alcohol(12)、齐墩果瑞香酮(13)、14-姜酮醇(14)、马台树脂醇(15).结论 1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4、7~9、11、12、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2、14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 柿叶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作者:陈光;贾澎云;徐绥绪;张荣庆

    柿叶为柿科柿属植物柿 Diospyros kaki L.的新鲜或干燥叶,其入药始见于明<滇南本草>记载"经霜叶敷臁疮",<本草再新>记载用于"治咳嗽吐血,止渴生津".主要用于止血、降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胃溃疡出血、肺结核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内脏出血病症[1].其化学成分较复杂,主要含有黄酮、三萜、酚类等化合物[2].前报[3]由柿叶中分离得到5个三萜化合物,本实验利用液-液萃取法、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又从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为:日柳穿鱼苷A(linarionoside A,Ⅰ)、linarionoside B(Ⅱ)、α-香树脂醇(Ⅲ)、β-香树脂醇(Ⅳ)、羽扇豆醇(Ⅴ)、乌苏酸(Ⅵ)、马尾柴酸(barbinervic acid(Ⅶ)、野蔷薇苷(Ⅷ)、胡萝卜苷(Ⅸ)、β-谷甾醇(Ⅹ)、原儿茶酸(Ⅺ)、苯甲酸(ⅩⅡ)、对羟基苯甲酸(ⅩⅢ)、丁二酸(ⅩⅣ).其中,Ⅰ、Ⅱ、Ⅶ、Ⅷ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皿、Ⅳ、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木棉根化学成分的研究(Ⅲ)

    作者:齐一萍;黎晨光;李小梅;郭舜民

    木棉为木棉科木棉属植物,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区.生于山地阳坡及村边、路旁,民间用来清热利湿、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散结止痛[1].研究报道从木棉根中分离得到豆甾醇、a-菠甾醇、齐墩果酸等化合物[2,3].本实验对木棉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从木棉根中分离得到的另外4个单体成分,经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羽扇豆-20(29)-烯-3-酮、(24R)-5α-豆甾-3,6-二酮和胆甾-4-烯-3,6-二酮,上述成分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香加皮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Ⅰ)

    作者:陈书红;杨峻山;任风芝;刘刚叁;张静;单保恩;李宁

    香加皮为萝蘼科植物杠柳Periploca sepiumBunge的干燥根皮,主要分布于我国北部,有祛风湿、强筋骨的功效,日本对其抗肿瘤S180作用进行过一些研究,显示其有一定的抗肿瘤S180效果,本实验对其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从根皮中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香树脂醇乙酸酯(α-amyrinactetete,Ⅰ)、羽扇豆醇乙酸酯(lupeal acetate,Ⅱ)、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Ⅲ)、杠柳苷元(periplogenin,Ⅳ),其中化合物Ⅲ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出.药理实验表明化合物Ⅳ对细胞株MCF-7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 狼毒大戟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赵明;孙伟健;陈丽杰;李军;王金兰;张树军

    目的 研究新鲜狼毒大戟Euphorbia fischerian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的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新鲜狼毒大戟地上部分甲醇提取液正己烷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3(E)-25-methoxycycloart-23-en-3β-ol(1)、24-hydroperoxycycloart-25-en-3β-ol (2)、25-hydroperoxycycloart-23-en-3β-01 (3)、羽扇豆醇(4)、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5)、大戟醇(6)、24-methylenecycloartane-3,28-diol(7)、钝叶甾醇(8)、叶绿醇(9)、iolkinolideA(10)、2,4-二羟基-6-甲氧基-3-甲基苯乙酮(11)、24-亚甲基-9,19-环-3-羊毛甾酮(12)、12-去氧佛波醇-13-十六酸酯(13)、butyrospermol (14).结论 其中化合物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7、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58 条记录 1/3 页 «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