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雷公藤红素对荷瘤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作者:姜华;孙成法;褚荣涛;王君祥;周幽心;黄煜伦;谢学顺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对荷SHG44胶质瘤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34只SHG -44胶质瘤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顺铂组、4 mg/kg雷公藤红素组、2 mg/kg雷公藤红素组和1 mg/kg雷公藤红素组,每周两次,共给药4周。定期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测量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移植瘤组织中的MVD、bFGF、VEGF、VEG‐FR1、VEGFR2的蛋白表达。结果4 mg/kg和2 mg/kg的雷公藤红素能抑制肿瘤生长,下调移植瘤组织中VEGFR1、VEG‐FR2的蛋白表达和降低微血管计数(MVD),4 mg/kg的雷公藤红素还能下调荷瘤裸鼠移植瘤组织中bFGF的蛋白表达。结论雷公藤红素能明显抑制荷SHG44胶质瘤裸鼠的移植瘤生长和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雷公藤红素下调肿瘤组织中bF‐GF、VEGFR1、VEGFR2的蛋白表达有关。

  • 雷公藤红素对高糖环境下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VEGF和PEDF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杰;彭辉灿;陈倩;蒋瑶祁

    目的 观察雷公藤红素对高糖环境下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VEGF和PED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高糖组、高糖+雷公藤红素(0.05 mg·L-1)组,进行相应处理后分别用免疫细胞化学及ELISA法检测细胞中VEGF和PEDF的表达.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灰度值测定,空白组、高糖组及高糖+雷公藤红素组VEGF表达分别为74.40±4.19、110.12±7.32、78.11±5.81,PEDF表达量分别为124.65±6.01、88.73±7.84、93.31±5.67;ELISA结果显示空白组、高糖组及高糖+雷公藤红素组VEGF表达量分别为(155.21±13.36)ng-L-1、(237.69±19.41)ng·L-1、(168.57±26.32)ng·L-1,PEDF表达量分别为(251.37±17.95)ng.L-1、(178.35±25.36)ng·L-1、(191.58±31.37)ng·L-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VEGF表达增高(P<0.05),PEDF表达减少(P<O.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雷公藤红素组VEGF表达减少(P<0.05),PEDF表达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雷公藤红素能减少高糖环境下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VEGF表达,对PEDF表达的影响不明显.

  • 雷公藤红素对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杨杰;彭辉灿;陈倩;蒋瑶祁

    目的 观察雷公藤红素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mouse retinal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MRECs)增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MRECs,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FⅧr-Ag从而鉴定培养的MRECs;使用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红素(0.01 mg·L-1、0.02 mg·L-1、0.05 mg·L-1、0.10 mg·L-1、0.20 mg·L-1、0.50 mg·L-1)作用于原代培养的MRECs 24 h、48 h、72 h,分别使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其对MRECs增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雷公藤红素0.02 mg·L-1以上时,吸光度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作用24 h细胞增生抑制率分别为(8.62±4.23)%、(24.41±6.27)%、(46.51±5.95)%、(65.62±9.21)%、(72.83±8.24)%、(74.69±11.26)%;作用48 h细胞增生抑制率分别为(9.34±3.78)%、(26.21±7.35)%、(51.36±6.39)%、(65.59±8.99)%、(73.19±10.24)%、(76.16±15.21)%:作用72 h细胞增生抑制率分别为(11.24±4.62)%、(32.69±7.21)%、(55.28±10.25)%、(70.22±9.34)%、(75.84±13.69)%、(78.93±10.76)%.流式细胞术结果分析显示,当雷公藤红素浓度为0.05 mg·L-1时,MRECs的凋亡率为(8.42±1.07)%,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公藤红素对体外培养的MRECs的增生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导细胞的凋亡.

  • 雷公藤红素对HGC-27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红;吴梦瑶;王秋宁;张欣;李红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对人胃癌细胞HGC-27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0.0、0.5、1.0、1.5、2.0、3.0、4.0 μmol/L的雷公藤红素培养HGC-27细胞24、48、72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比率.用0.0、0.5、1.0、1.5 μmol/L的雷公藤红素培养HGC-27细胞48 h后,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Hochest染色检测细胞核凋亡小体的形成,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凋亡及侵袭相关蛋白Bcl-2、Bax、Cleaved Caspase-3、ERK、p-ERK、P38及p-P38的表达水平.结果:雷公藤红素作用后,HGC-27细胞增殖比率降低,细胞迁移率减小,早期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并能够诱导核凋亡小体的形成;细胞中Bax、Cleaved Caspase-3、p-P38表达均升高,而Bcl-2和p-ERK表达降低(P<0.05).结论:雷公藤红素对人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诱导其凋亡.

  • 雷公藤红素对人肝癌MHCC97H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作者:陈永安;韩峭青;周敏;汪晨;凌昌全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对人肝癌MHCC97H细胞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应用Transwell技术观察不同浓度(2.5 μmol·L-1、5.0 μmol·L-、10.0 μmol·L-1)雷公藤红素对MHCC97H细胞侵袭力和迁移力的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雷公藤红素处理后对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及NF-κB/p65核浆分布变化的影响.结果:雷公藤红素处理后24 h,迁移实验及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加药组透膜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Westerblot结果显示磷酸化JNK表达上调,NF-κB/p65入核减少.结论:雷公藤红素体外具有抑制人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活化JNK通路、抑制NF-κBp65入核有关.

  • 不同雷公藤单体对仓鼠卵巢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祁爱蓉;文善适;傅博;周厘;刘宴娟;李顺民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酮、雷酚内酯、雷公藤次碱、雷公藤红素及雷公藤内酯甲对仓鼠卵巢细胞凋亡的浓度及时间效应.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用不同质量浓度的雷公藤单体干预及相同质量浓度干预不同时间,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数量变化,AnnexinV-FITC/P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及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ERK磷酸化及c-fos表达水平.结果:不同单体干预的细胞凋亡率、ERK磷酸化及c-fos表达水平不同,以雷公藤甲素、雷酚内酯、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内酯甲显著.雷公藤甲素质量浓度在30 μg·L-1时细胞凋亡率高,其后质量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并不增加;雷酚内酯干预后细胞凋亡呈浓度效应即随质量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升高;雷酚内酯、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内酯甲干预后随干预时间延长细胞ERK磷酸化及c-fos表达增加.结论:不同雷公藤单体引起细胞凋亡的质量浓度有差异,雷公藤甲素促进细胞凋亡的佳质量浓度是30 μg·L-1,而雷酚内酯在10~200μg· L-1范围内随质量浓度增加,引起细胞凋亡增加的现象.此外雷酚内酯、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内酯甲引起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有时间效应.

  • 雷公藤不同炮制品中雷公藤甲素与雷公藤红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作者:朱锡龙;李煌;张勋;徐伟;陈立典;褚克丹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雷公藤饮片炮制前后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的含量变化.方法 色谱柱为Ulti-mate XB-C,8(4.6×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3:67),检测波长218 nm,柱温30℃,流速1 ml/min,测定雷公藤甲素的含量;流动相:甲醇-1%醋酸水溶液(87:13),检测波长425 nm,柱温30℃,流速1 ml/min,测定雷公藤红素的含量.结果 各炮制品中雷公藤甲素含量按降序依次为:清炒品、酒炙品、醋炙品、蒸制品、莱菔子汁煮品、水煮品、甘草汁煮品;雷公藤红素含量按升序依次为:水煮品、莱菔子汁煮品、甘草汁煮品、清炒品、蒸制品、酒炙品、醋炙品.结论 炮制后,几种主要的炮制品雷公藤甲素和红素含量较生品有所降低,推测炮制能降低雷公藤的毒性.

  • 雷公藤制剂在肾脏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范为民;王小琴

    雷公藤、昆明山海棠同属卫矛科雷公藤属的根,具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其主要化学成分为三类:二萜类(如雷公藤甲素、乙素);三萜类(如雷公藤红素、内酯甲、内酯乙等);生物碱类(如烟酰倍半萜、雷公藤碱等).临床上常用的雷公藤制剂有雷公藤片、雷公藤多苷片、昆明山海棠片等,这类制剂所含化学成分较复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仅对昆明山海棠片中的总生物碱含量进行控制,中药成方制剂标准中分别以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甲作为雷公藤片、雷公藤多苷片的指标成分进行质量控制[1].雷公藤多苷是从雷公藤提取的混合苷.雷公藤制剂应用于肾脏病治疗已30余年,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肾脏病患者的预后,但因其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如何在肾脏病治疗中合理应用雷公藤制剂,是临床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

  • 雷公藤红素对人类乳腺癌细胞及其干细胞的作用

    作者:刘瑞磊;沈晓燕;李玺;张剑辉;黄勇;姜华;李俊杰

    目的 观察雷公藤红素对人类原代乳腺癌细胞及乳腺癌干细胞的毒性效应,探讨其在人类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类原代乳腺癌细胞及干细胞,施加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红素,0.1、0.5、1.0μmol/L,观察其被杀伤及凋亡的结果.结果 雷公藤红素对人乳腺癌细胞及乳腺癌干细胞都具有诱导凋亡的作用,而且对乳腺癌细胞的毒性效果更加明显.雷公藤红素为1 μ mol/L时,72 h后乳腺癌细胞实验组凋亡比例接近60%,乳腺癌干细胞实验组凋亡比例也超过30%,其凋亡比例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雷公藤红素能有效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及其干细胞凋亡.

  • 雷公藤红素治疗变应性鼻炎大鼠的机制研究

    作者:崔静;李辉;王海军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对大鼠变应性鼻炎(AR)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相关作用机制.方法:构建大鼠AR模型,测定大鼠第1天、第4天和第7天的行为学特征改变、鼻黏膜呼吸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测定鼻黏膜呼吸区组织核因子E2 p45相关因子2(NRF2)的核内蛋白表达及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的浆蛋白表达.结果:AR大鼠第1、4、7天的行为学特征改变显著(P<0.01),鼻黏膜呼吸区组织SOD、GSH、GSH-PX降低,MDA升高;NRF2的核内蛋白表达降低,GCLC的浆蛋白表达降低.雷公藤红素低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能不同程度改善上述指标的变化,同时提高了鼻黏膜呼吸区组织NRF2的核蛋白表达和GCLC的浆蛋白表达.结论:雷公藤红素能改善AR大鼠的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提高鼻黏膜呼吸区组织NRF2的核蛋白表达和GCLC的浆蛋白表达相关.

  • 雷公藤红素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组织中NF-κB和Eotaxin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颖;陈向东

    目的:观察雷公藤红素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和Eotaxin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探讨雷公藤红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卵清蛋白(OVA)致敏组,雷公藤红素处理组,地塞米松处理组和生理盐水组.以OVA致敏法建立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鼻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鼻黏膜组织中NF-κB、Eotaxin的表达.结果:生理盐水组病理学未见异常表现;雷公藤红素处理组和地塞米松处理组可见鼻黏膜轻度肿胀,少量炎性细胞浸润;OVA致敏组可见鼻黏膜高度肿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OVA致敏组与其他3组比较,NF-κB和Eotaxin表达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雷公藤红素处理组和地塞米松处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VA致敏组大鼠鼻黏膜组织中NF-κB的表达强度与Eotaxin呈正相关(r=0.908,P<0.01).结论:雷公藤红素可通过抑制鼻黏膜NF-κB的活性抑制Eotaxin的表达.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雷公藤多苷片中雷公藤红素的含量

    作者:刘法千;金芳;俞晓兰;王学英

    目的:建立合理的雷公藤多苷片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雷公藤多苷片中雷公藤红素的含量,采用外标法Agilent C18(4.6 mm ×250 mm,5μg),乙腈-5%磷酸(80∶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425 nm,流速为1 mL·min-1,进样量20μL;柱温25℃。结果雷公藤红素在18~18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 =0.9999),雷公藤红素平均回收率为99.56%,RSD为1.23%(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雷公藤多苷片质量控制。

  • 雷公藤红素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夏玲红;崔岚

    雷公藤红素是雷公藤的一个单体化合物,具有确切的抗炎、免疫抑制及抗癌作用.研究表明,雷公藤红素对狼疮性肾炎肾小球硬化有防治作用,对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有抑制作用,对结肠炎大鼠有显著保护作用;同时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作用.

  • RP-HPLC法测定自微乳中雷公藤红素的含量

    作者:肖方;丑晓华;王来成

    目的:建立测定自微乳制剂中雷公藤红素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Inertsil ODS-3C18,流动相为甲醇-乙腈-1%甲酸溶液(85∶10∶5),流速为1.0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425 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20 μl.结果:雷公藤红素与辅料及溶剂峰分离良好,雷公藤红素在1.0~10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5141.09X-7 116.88(r=0.999 9);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06%、102.03%和97.90%,日内、日间RSD均<1.0%.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能有效测定自微乳制剂中雷公藤红素的含量.

  • HPLC法快速测定雷公藤制剂中雷公藤红素的含量

    作者:张军;陈玟;许美娟;居文政;熊宁宁

    目的:建立雷公藤制剂中雷公藤红素快速提取方法,用HPLC法测定其含量,并比较市售5个不同生产厂商6个批次的雷公藤制剂中雷公藤红素含量.方法:样品以甲醇溶解后超声提取直接上样检测,采用Aglient Zorbax Eclipse XDB-C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1%醋酸(83∶17);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425 nm.结果:雷公藤红素保留时间在6.7 min左右,线性范围为6.33 ~202.60 μg·ml-1(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99.33%,RSD为2.04%(n=6);雷公藤制剂中雷公藤红素含量每片在17.67~400.62 μg.结论:本法简便快捷,准确可靠,适合于雷公藤制剂中雷公藤红素快速定量分析.不同生产厂商、不同批次的雷公藤制剂中雷公藤红素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 雷公藤红素通过活性氧诱导结肠癌SW620细胞凋亡

    作者:张志强;高体云;李暐;许建华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celestrol)诱导KRAS驱动的结肠癌SW620细胞产生凋亡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线粒体膜电位;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结果:雷公藤红素明显抑制SW620细胞的增殖活性;雷公藤红素下调SW620胞内的p-Akt、NF-κcB、Survivin表达,激活caspase-7、caspase-3和PARP;雷公藤红素增加SW620细胞内的ROS、降低线粒体膜电位、阻滞细胞周期于G-2/M期和诱导凋亡.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抑制雷公藤红素引起的上述作用.结论:通过诱导细胞内ROS的累积导致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进而触发细胞发生凋亡是雷公藤红素诱导SW620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之一.

  • 雷公藤红素在不同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测定

    作者:袁菱;陈彦;周蕾;郑丽燕;曹伟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与大鼠、比格犬和人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采用血浆平衡透析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透析内液与外液中雷公藤红素的含量进行测定,计算雷公藤红素与大鼠、比格犬和人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雷公藤红素低中高(0.25,0.5,1.0 μg·mL-1)3个浓度的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78.5±1.6)%,(77.3±2.2)%,(76.4±2.9)%,比格犬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69.6±4.7)%,(71.1±3.4)%,(68.0±2.1)%,人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85.0±2.7)%,(84.0±4.7)%,(83.1±2.8)%.结论:雷公藤红素与血浆蛋白具有中等强度的结合,其中与人血浆中的蛋白结合较强,且人>大鼠>比格犬.

  • 雷公藤红素及其制剂的抗肿瘤研究进展

    作者:袁菱;童德银

    在2006年Huanjie Yang等发现雷公藤红素可以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及肿瘤坏死,是一种有效的天然蛋白酶抑制剂,自此引发了雷公藤红素抗癌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热潮.雷公藤红素可以通过多方面发挥其抗癌作用,包括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阻滞细胞周期和诱导凋亡,抑制癌细胞蛋白酶,抑制信号通路,影响肿瘤相关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等,是一种潜在的天然抗肿瘤药物,对前列腺癌、肺癌、肝癌、白血病、胶质瘤、黑色素瘤、结肠癌、卵巢癌、乳腺癌等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然而由于其性质较为不稳定,而且存在毒性,为了拓宽雷公藤红素的临床应用,充分发挥其药理药效作用,采用药物制剂新技术降低雷公藤红素毒性,提高其溶解度是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对2006年以来雷公藤红素及其制剂的抗肿瘤作用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综述,为今后雷公藤红素抗肿瘤新型制剂的研究提供参考.

  • 雷公藤红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理化性质

    作者:王敏;谢鹏

    目的:制备雷公藤红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研究其理化性质.方法:以山嵛酸甘油酯(Compritol 888 ATO)为载体,采用溶剂乳化挥发-高压均质法制备雷公藤红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特征,并考察其粒径分布、Zeta电位、包封率、药物含量、体外释放特性及放置稳定性.结果:透射电镜下所制备样品呈球状,平均粒径为(89.5±2.07) nm,分布均匀,多分散指数为0.209±0.091,平均包封率为(82.4±1.61)%,Zeta电位(-36.7±2.36) mV,载药量(1.26±0.038) mg·ml-1,纳米粒体外释放初期表现出一定量的突释,后期表现出明显缓释特征,释放时间大于72 h.初步稳定性研究显示所制备纳米粒在低温避光条件下存放稳定性较好.结论:雷公藤红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有望开发为临床用药新剂型.

  • 雷公藤红素在棕榈酸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中的协同作用

    作者:安琪;杨晓松;张雪洁;吴基良

    目的 评价雷公藤红素(celastrol,Cel)在棕榈酸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中的协同毒性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为雷公藤红素进入临床实验,降低心脏毒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心肌细胞H9C2生长至汇合度达到约80%时,用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100、200、400、800、1600nmol/L)处理或与棕榈酸(PA,0.1 mmol/L)联合作用于心肌细胞H9C2.检测心肌细胞活力、胞内激活型Caspase3以及ROS水平的变化.结果 雷公藤红素单独作用H9C2,且浓度在800 nmol/L及以下时,对心肌细胞活力和激活型Caspase3产物没有明显影响(P>0.05),浓度达到1600nmol/L时,表现出明显毒性作用(P<0.05).而当雷公藤红素与棕榈酸共同处理时,200nmol/L的雷公藤红素就能够明显下调心肌细胞的活力,增加胞内激活型Caspase3积累,并呈现出雷公藤红素剂量依赖性增加.且联合作用时,ROS含量是雷公藤红素单独作用时的5倍,是棕榈酸单独作用时的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的雷公藤红素与高脂对心肌细胞存在协同心肌毒性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增加胞内的氧化应激反应进一步放大Caspase3信号通路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197 条记录 8/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