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刺“长强”穴对自闭症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前额叶皮层缝隙连接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洪钰竺;张学君;洪霖;黄倩茹;吴强

    目的:观察针刺“长强”穴对自闭症模型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及对前额叶皮层缝隙连接相关蛋白(CX)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长强”穴改善自闭症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孕鼠予以腹腔注射丙戊酸钠后所产子代,经睁眼试验、游泳试验筛选后,确定为自闭症大鼠模型,随机挑选30只,分为长强组、非穴组、模型组,每组10只,正常Wistar大鼠子代随机挑选10只作为空白组.长强组针刺“长强”,每次1 min,10d为1个疗程,干预3个疗程;非穴组取胁下非经非穴点针刺.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前额叶皮层CX 43、CX32、CX 36蛋白的表达.结果:自闭症模型组幼鼠睁眼时间在出生后14 d(PN 14)、PN 15、PN 16较空白组晚(P<0.05),游泳能力在PN 13和PN 15时较空白组低下(P<0.05).治疗前长强组、非穴组、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及平均速度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长强组较模型组及非穴组明显改善(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X 43、CX32、CX 36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长强组CX 43、CX 32、CX 36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和非穴组(P<0.05).结论:针刺“长强”穴能通过提高前额叶皮层CX 43、CX 32、CX 36蛋白的表达来改善自闭症模型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

  • 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缝隙连接蛋白表达变化及鞘内注射甘珀酸的镇痛作用

    作者:王新红;马岚;熊鹰飞;江山;段丽;曹荣;高蓓;赵钢;饶志仁

    目的 研究慢性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内缝隙连接蛋白家族(Cx)中Cx43和Cx32的表达变化,以及鞘内注射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CBX)的镇痛作用.方法 成年SD大鼠5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组(SNI).手术前1d、术后3d、5d、10d、20d和30d,观察大鼠行为并检测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WMT).15只大鼠于术后10d、20d、30d取脊髓腰段进行免疫印迹检测,另15只大鼠于术后10d、20d、30d取脊髓腰段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腰段脊髓背角内Cx43和Cx32表达的变化.有10只大鼠先进行鞘内插管,后行SNI手术,术后20d向鞘内注射生理盐水或CBX,观察大鼠PWMT的变化. 结果 SNI大鼠手术侧PWMT阈值较非手术侧或假手术组明显降低,术后20d达低值.SNI大鼠手术侧脊髓背角内Cx43、32表达增多,明显高于非手术侧和假手术组背角.鞘内注射CBX 3h后,PWMT平均阈值由(2.5±1.0)g上升到(20.0±3.2)g,有抑制效应, 而生理盐水组则无抑制效应.结论 脊髓背角内的缝隙连接在因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痛中起重要作用.

  • 渗透压变化对缝隙连接蛋白在培养的大鼠下丘脑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表达的影响

    作者:曹荣;兰莉;段丽;张萍;熊鹰飞;高蓓;饶志仁

    目的观察渗透压改变对培养的下丘脑星形胶质细胞的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Cx43)和神经元的缝隙连接蛋白Cx32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孕14 d或新生1d SD大鼠下丘脑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并进行纯化和鉴定.实验各分两组,第1组:细胞由等渗培养液移至高渗培养液(含9% NaCl)分别放置1min、3min、5min、10min和15min后将液体吸出常规固定;第2组:细胞先置于高渗培养液中15min后换成等渗培养液,分别在1min、3min、5min和10min后将等渗培养液吸出常规固定.两者均进行抗Cx43或抗Cx32的免疫荧光染色,Confocal显微镜观察.结果第1组,Cx43在刺激1min后在星形胶质细胞表达比对照组有所增加,3 min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15 min恢复正常;而Cx32在刺激后1min的神经元中表达比对照组增加,5 min达到高峰,以后降低,15min恢复正常.第2组同样为Cx43在星形胶质细胞刺激1min后表达增加,3 min达到高峰,以后降低,10 min恢复正常;神经元的Cx32表达在刺激后5 min达到高峰,以后降低,10 min恢复正常.两组Cx43表达的高峰期均早于Cx32.结论Cx43和Cx32可能参与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渗透压的调节.

  • 青少年口腔正畸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影响的研究

    作者:李艳萍;罗玲;丁农乐

    目的对青少年口腔正畸后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2011年11月至2015年5月期间诊治的130例青少年口腔正畸后感染患者设为感染组,对感染病原菌的分布进行分析。以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30例为对照组,青少年口腔正畸后未感染患者130例为未感染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三组患者血清中胰岛素生长因子、骨桥蛋白、Fascin 蛋白及缝隙连接蛋白等参与组织修复的关键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130例感染患者中共分离病原菌13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3株(56.2%),以腐生葡萄球菌12株(9.2%),表皮葡萄球菌11株(8.5%),粪肠球菌9株(6.9%)为主;革兰阴性菌57株(43.8%),以脑膜炎奈瑟菌13株(10.0%),产气肠杆菌10株(7.7%),肺炎克雷伯菌10株(7.7%)为主;感染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Fascin蛋白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患者( P ﹤0.05),同时缝隙连接蛋白40、43及45和46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青少年口腔正畸后患者容易并发病原菌感染,且感染患者血清中参与组织修复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降低。

  • 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肝脏的GJIC功能和意义

    作者:李学东;傅华群;李少华;尚西亮;邢宏松;胡鹏

    目的:研究大鼠肝卵圆细胞(HOC)增殖模型肝脏缝隙连接蛋白32,43(CX)的表达及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JIC)的功能,探讨HOC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6),模型组.模型组大鼠按每天20 mg/kg剂量灌喂2-AFF,连续4 d,第5天不灌喂行2/3肝切除,术后次日按每天20 mg/kg剂量继续灌喂5 d(2-AFF/PH).模型组在术后4 h,4,8,12和16 d随机取6只大鼠检测.采用组织病理技术观察肝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和细胞形态学方法计数HOC;切开标记/染料示踪技术(incision loading/dye transfer, IL/DT)技术确定GJIC;免疫组化及RT-PCR技术检测CX32蛋白及mRNA表达;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RT-PCR技术分析CX43蛋白及mRNA水平.结果:对照组及模型组4 h未见HOC增殖.模型组4 d汇管区有HOC增殖反应,8 d HOC增殖达峰值,12 d HOC从汇管区向肝实质内浸润,16 d HOC增殖减少较12 d减少;IL/DT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各时点(4 h,4,8,12和16 d)染料扩散距离低于对照组(84.5±3.4,60.6±3.3,108.6±4.2,150.6±2.6,199.6±3.7 μm vs 250.0±5.0 μm,P<0.01),GJIC功能降低.模型组各时点CX32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4 h下调,4 d达低峰(2.85±0.39),8 d后逐渐恢复;RT-PCR显示模型组CX32 mRNA在4 h开始下降,4 d达低峰(0.33±0.11),8 d后逐渐恢复,16 d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CX43蛋白表达在4 h上调(P>0.05)、4-16 d明显升高;RT-PCR显示模型组4 h CX43 mRNA上调(P>0.05),4 d表达明显升高,12 d达高峰(5.46±0.58),16 d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Solt-Farber方法成功建立了HOC增殖动物模型;大鼠2-AAF/PH肝脏CX表达呈时空特异性变化,使肝脏GJIC功能抑制.肝脏的GJIC抑制可能启动了HOC增殖.

  • 痛泻要方对FD大鼠胃、肠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及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琼;贲定严;陈威;文维农;陈苇;刘霞;常小荣;张国山;袁振仪

    目的 验证痛泻要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胃肠动力障碍的调节作 用;观察痛泻要方对FD大鼠胃、肠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及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夹尾刺激法制备FD大鼠模型,以痛泻要方高、中、低不同剂量灌胃为干预手段,多潘立酮为阳性对照,观察并记录实验大鼠食量、体质量、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的变化;透射电镜下观察实验大鼠胃、肠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肠组织中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结果 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大鼠精神萎靡,少动,皮毛色泽黯淡、枯燥,粪便稀溏或时干时稀,食量、体质量与正常组大鼠相比均明显偏低(P<0.01),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延缓,提示造模成功.药物干预后,痛泻要方高剂量大鼠食量、体质量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恢复至正常水平,而痛泻要方低,中剂量组相对模型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电镜下,模型组大鼠胃、肠Cajal间质细胞细胞质内细胞器减少,粗面内质网脱颗粒,可见液化、空泡,Cajal间质细胞间及其与周围细胞间的缝隙连接较少;痛泻要方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Cajal间质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其与周围细胞间的缝隙连接明显改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胃肠组织中缝隙连接蛋白的表达明显较少,而痛泻要方高剂量组大鼠胃肠组织中缝隙链接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结论 痛泻要方对FD大鼠胃肠动力障碍具有调节作用,其调节FD胃肠动力障碍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胃、肠Cajal间质细胞及其缝隙链接蛋白Cx43的表达有关.

  • 肝脏GJIC对大鼠体内肝卵圆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李学东;傅华群;李少华;尚西亮;邢宏松;胡鹏

    目的:研究肝脏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JIC)对大鼠体内肝卵圆细胞(HOC)增殖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6)、模型组、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PB)组.模型组大鼠按每天20 mg/kg剂量灌喂2-AFF,连续4 d,第5天不灌喂行2/3肝切除,术后次日按每天20 mg/kg剂量继续灌喂5 d(2-AFF/PH);PB组予以0.8 g/L PB饮水7 d,第8天按模型组处理,0.8 g/L PB饮水持续至实验结束.模型组、PB组在术后4 h,4,8,12和16 d随机取6只大鼠检测.采用组织病理技术观察肝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和细胞形态学方法计数HOC;切开标记/染料示踪技术(incision loading/dye transfer,IL/DT)技术确定GJIC;免疫组化及RT-PCR技术检测CX32蛋白及mRNA表达;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RT-PCR技术分析CX43蛋白及mRNA水平.结果:对照组及模型组和PB组4 h未见HOC增殖.模型组4 d汇管区有HOC增殖反应,8 d HOC增殖达峰值,12 d HOC从汇管区向肝实质内浸润,16 d HOC增殖较12 d减少.与模型组比较PB组4-16 d各时点HOC明显增加(P<0.01);IL/DT显示各时点模型组大鼠肝脏GJIC均低于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PB组各时点GJIC进一步降低(P<0.01);模型组、PB组各时点CX32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PB组CX32表达在4 h,12,16 d时点减少(P<0.05),在4,8 d时点表达增多(P<0.05);模型组4 h-16 d时点CX32 mRNA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0.82±0.13,0.33±0.11,0.51±0.13,0.68±0.14,1.12±0.18倍,与模型组比较PB组4 h时点无显著差异(P>0.05),4-16 d时点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4 h-16 d各时点CX43蛋白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1.14±0.17,3.87±0.35,5.28±0.48,2.96±0.33,2.12±0.19倍,与模型组比较PB组CX43蛋白4 h上调(P>0.05),4-16 d明显减少(P<0.05).模型组4 h-16 d各时点CX43 mRNA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1.09±0.16,2.82±0.23,5.46±0.58,3.34±0.64,0.91±0.11倍.与模型组比较PB组各时点CX43 mRNA表达上调(P<0.05).结论:改变大鼠2-AAF/PH模型肝脏CX32、CX43的时空表达模式,降低肝脏肝细胞及HOC与其偶联细胞的GJIC,可解除HOC生长抑制,促进HOC的增殖.

  • 缝隙连接蛋白和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侠;赵明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在一般人群中,心房颤动发病率为0.4% ~1.0%,且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急剧增加[1].心房颤动是栓塞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引起心房内血栓、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栓塞事件随着年龄显著增高,是我国老年人发病率、致死率较高的一种疾病[2].近年研究发现,缝隙连接蛋白的空间分布异常可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其在心房颤动的心房电重构、结构重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直接参与心房颤动的发生与持续.本文就将连接蛋白和心房颤动的研究作一综述.一、缝隙连接

  • 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40在拟交感心房颤动模型中表达水平变化的研究

    作者:舒成霖;何燕;曾志羽;刘浩;李金轶;黄伟强;罗程;许键;黄艳群

    目的:通过建立拟交感性心房颤动(房颤)模型,探讨心肌缝隙连接蛋白(Cx)43 和Cx40 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杂种犬15只,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N组)、快速心房起搏组(RAP组)和快速心房起搏+异丙肾上腺素(ISO)灌流组(RAP+ISO组),每组5只,处死后取出心脏,建立langendorff心脏离体灌流模型.3组分别检测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及房颤诱发率,免疫组化检测神经生长因子、酪氨酸羟化酶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分布,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Cx43和Cx40总蛋白水平,透射电镜检测线粒体形态,荧光比色法检测线粒体内活性氧簇(ROS)生成量.结果:与N组AERP[(166±5.1)ms]比较,RAP组AERP[(160±3.2)ms]无明显改变,无法诱发出房颤,RAP+ISO组AERP[(148±3.7)ms]明显缩短(P<0.05),并可成功诱发房颤.与N组比较,RAP组线粒体轻度肿胀,基质基本完整,RAP+ISO组线粒体明显肿胀,部分基质透明.RAP组和RAP+ISO组Cx43和Cx40总蛋白含量均低于N组(P<0.05),且RAP+ISO组蛋白含量低于RAP组(P<0.05).RAP+ISO组神经生长因子、酪氨酸羟化酶分布和含量以及线粒体内ROS生成量显著高于RAP组和N组(P<0.05),而RAP组则高于N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目的:通过建立拟交感性心房颤动(房颤)模型,探讨心肌缝隙连接蛋白(Cx)43和Cx40表达水平的变化.结论:交感性房颤的发生与Cx43和Cx40蛋白含量的变化有关,交感神经可能通过氧化应激下调Cx43和Cx40的蛋白含量来介导房颤的发生.

  • 抗心律失常肽10对柯萨奇B3病毒感染小鼠原代心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的影响

    作者:伍琼;杨波

    目的:建立原代心肌细胞柯萨奇B3病毒(CVB3)感染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模型,使用抗心律失常肽10(AAP10)对该疾病模型进行干预,观察其对小鼠原代心肌细胞及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影响。
      方法:选取出生1~3天的BALB/C小鼠10只进行原代心肌细胞培养,分别用不同剂量的抗心律失常肽10的培养液进行干预100倍组织细胞培养半数感染量(TCID50)CVB3感染的心肌细胞,将原代小鼠心肌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病毒对照组、低剂量干预组、高剂量干预组4组,每组8孔,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水平。
      结果:缝隙连接蛋白43相对表达水平低剂量干预组[(71.46±2.69)%]和高剂量干预组[(83.56±3.74)%]明显高于病毒对照组[(44.92±4.49)%],随着干预剂量增加,其缝隙连接蛋白43相对表达水平进一步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
      结论:抗心律失常肽10可保护心肌细胞,增加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减少病毒性心肌炎的心肌损害。

  • 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小动脉内皮细胞间和右心室心肌中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变化的初步研究

    作者:谭晓燕;何建国

    目的:研究肺动脉高压大鼠及波生坦(bosentan)干预后肺小动脉内皮细胞间及右心室心肌中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变化,并探究其意义.方法:10只SD大鼠为正常对照组(n=10),不做任何处理;其余57只通过腹腔内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两周后,随机将大鼠分成2组,肺动脉高压SD大鼠+安慰剂组(n=35),肺动脉高压SD大鼠+波生坦组(n=22),予以安慰剂或波生坦300 mg/(kg·d)治疗,每天一次,共计3周.通过免疫荧光的方法测定Cx43在肺小动脉内皮细胞间、右心室心肌组织中表达的变化.结果:在正常对照组的肺小动脉内皮细胞间未检测到Cx43,但在肺动脉高压SD大鼠+安慰剂组中肺小动脉内皮细胞间出现了Cx43的异常表达,肺动脉高压SD大鼠+波生坦组Cx43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右心室心肌纵切面,正常对照组的Cx43多数集中于与心肌细胞长轴垂直的端端连接处,少数位于与长轴平行的细胞侧侧连接处;而在肺动脉高压SD大鼠+安慰剂组Cx43的表达在端端连接处明显减少,在侧侧连接处明显增加;肺动脉高压SD大鼠+波生坦组Cx43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似.三组单位面积的右心室心肌组织Cx43的表达面积的半定量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小动脉内皮细胞间Cx43的异常表达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右心室心肌Cx43的分布紊乱可能是导致右心室重塑的机制之一.

  • 缝隙连接蛋白43在大鼠肺动脉高压及波生坦干预后表达的变化

    作者:谭晓燕;何建国

    目的:研究肺小动脉内皮细胞问缝隙连接蛋白(Cx)43在大鼠肺动脉高压及波生坦(bosentan)干预后表达的变化.方法:10只SD大鼠为正常对照组(n=10),不做任何处理.57只SD大鼠通过大鼠腹腔内注射野百合碱(MCT,60 ms/kg)两周后,随即将人鼠分成2组,具体分组如下:肺动脉高压大鼠+安慰剂组(n=35),肺动脉高压大鼠+bosentan组(n=22).通过胃管予以安慰剂或双通道内皮素受体拮抗剂[bosentan,300 ms/(kg-d)]治疗,每天1次,共计3周.免疫荧光的方法测定Cx43和Cx37在肺小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问和内皮细胞间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肺动脉高压大鼠+安慰剂组的肺小动脉中层平滑肌厚度和血管外周直径的比值(WT%)、肺动脉平均压均明显增加(P均<0.01),肺动脉高压大鼠+bosentan组的WT%较肺动脉高压大鼠+安慰剂组显著减小(P<0.01).在正常对照组的肺小动脉内皮细胞间未检测到Cx43,而在怖动脉高压大鼠+安慰剂组和肺动脉高压大鼠+bosentan组,内皮细胞间均可见Cx43表达,其表达量在肺动脉高压人鼠+bosentan组显著少于肺动脉高压大鼠+安慰剂组(P<0.01).3组肺小动脉内皮细胞间均可见Cx37的表达,但3组间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肺动脉高压中肺小动脉内皮细胞间出现Cx43的异常表达,经bosentan治疗后Cx43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

  • 乳鼠窦房结细胞与心房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的表达研究

    作者:黄骥;宋治远;张倩

    目的 探讨原代培养乳鼠窦房结细胞与心房肌细胞中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的表达及差异.方法 取培养48h的乳鼠窦房结细胞,随机分为Cx45组、Cx43组、Cx40组;取培养48 h的乳鼠心房肌细胞,随机分为Cx45组、Cx43组、Cx40为对照组,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荧光分布及强度变化.结果 乳鼠窦房结细胞中Cx45表达明显,Cx43表达次之,而Cx40表达较弱;乳鼠心房肌细胞中Cx40表达明显,Cx45及Cx43表达较弱,乳鼠窦房结细胞Cx45免疫信号比心房肌细胞中高7.8倍(P<0.01),而Cx40的免疫信号则较心房肌细胞低4.0倍(P<0.01).结论 原代培养乳鼠窦房结细胞以Cx45表达为主,而心房肌细胞主要是Cx40表达.

  • 红霉素对人胸膜间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1分泌和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的影响

    作者:黄建强;谢灿茂

    目的研究红霉素刺激下对人胸膜间皮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和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表达的影响,探讨胸膜粘连机制. 方法通过体外培养人胸膜间皮细胞(HPMC),采用ELISA 法测定不同浓度红霉素刺激下培养上清液TNF-α、TGF-β1浓度变化;Western印迹法测定红霉素对HPMC的缝隙连接蛋白43水平的影响. 结果 100 mg/L的红霉素与HPMC一起孵育3或5 d后可引起HPMC分泌的TNF-α增多;不同浓度红霉素和孵育时间下HPMC分泌TGF-β1明显升高;100 mg/L红霉素刺激下HPMC的缝隙连接蛋白43的水平下降,与作用的时间长短无关.结论红霉素能够刺激HPMC分泌TNF-α和TGF-β1,可能是红霉素胸膜固定术的作用机制之一.红霉素改变HPMC的缝隙连接蛋白43水平,可能是HPMC对刺激的反应和功能调节.本实验的各项观察指标多在较高浓度的红霉素刺激下发生变化,提示临床上应用红霉素作胸膜粘连应以浓度较高的溶液为宜.

  • 犬冠状静脉窦肌袖细胞及其缝隙连接蛋白43和缝隙连接蛋白45的分布研究

    作者:侯月梅;张小琴;陈晓;马丽;娜几娜;王凌鹏;宋建国

    目的 研究冠状静脉窦肌袖细胞形态走行、分布及其缝隙连接蛋白(Cx)的分布特点,进一步探讨冠状静脉窦肌袖在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新疆成年杂种犬9条,以其冠状静脉窦(CS)为研究标本,分别做Cx43、Cx45免疫组化及HE染色.结果 CS的长度为(5.20±0.68)cm,在CS2.5~3 cm内普遍存在肌袖细胞,CS肌袖纤维以内环外纵的基本模式分布,随着CS窦口向远处延伸,肌袖层分布逐渐减少.在同一横断层或不同层面,肌袖细胞的分布存在呈不均一性.免疫组化证实Cx43在CS表达稀少,Cx45在CS肌袖细胞细胞膜表达丰富,而且随着CS的延伸Cx45表达减少.结论 犬CS的肌袖细胞分布存在不均一性,Cx45为其主要缝隙连接蛋白,这似乎可以证明CS具备心脏传导系统缝隙连接蛋白的特点,揭示了CS在更大程度上是一条电传导通道.

  • 缝隙连接蛋白3l基因与遗传性耳聋

    作者:马丽涛;孙勍;袁慧军;韩东一

    遗传性耳聋作为一种单基因疾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迄今共有187个耳聋位点(54个为常染色体显性位点,67个为常染色体隐性位点,8个x一连锁位点,2个修饰基因位点,1个Y一连锁位点,1个听神经病基因位点,13个线粒体DNA突变位点,8个与耳硬化症有关的基因位点,33个与综合征性耳聋有关的位点)见诸报道,已克隆的听觉基因共73个,其中45个与非综合征性耳聋有关.

  • 心律失常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杨宝峰;蔡本志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形式,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不但加重原有心脏疾病,还可诱发心源性猝死.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并不十分理想,总有效率只有30% ~60%.人们对心律失常作用机制的认识仍有限,因此,揭示心律失常发生的深层机制,寻找新的作用靶点是抗心律失常研究领域的重点、难点.近年人们发现心房特异性钾离子通道电流IKur、IKAch等参与了心房颤动,这使心房颤动治疗的研究向前推进一步.钙渗漏、缝隙连接蛋白及钙通道自身抗体在心律失常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发现为开发更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近年研究发现,一类调控基因的小分子RNA(microRNA,miRNA)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心律失常及其引起的猝死起关键作用.miR-1、miR-133、miR-590等对心肌缺血、心肌梗死伴随的心律失常表现出明显调控作用.miRNA的生物学特性是同时对多个靶点具有调控作用,这使其具有成为理想抗心律失常靶点的潜力,为心律失常及猝死的防治带来希望.

  • 人参皂苷Rg1对皮质酮介导原代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任倩;夏聪媛;王真真;陈乃宏

    研究人参皂苷Rg1对皮质酮介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索.分离培养原代海马和前额叶皮质区星形胶质细胞,给予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模拟应激条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Rg1对Cx43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利用Cell Counting Kit (CCK8)方法检测Rg1对细胞生存率的影响考察及蛋白酶抑制剂是否影响Rg1对细胞生存率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人参皂苷Rg1显著降低CORT介导的Cx43磷酸化水平升高.与CORT (200 μ.tmol·L-1)组相比,人参皂苷Rg1 (10 μmol·L-1)可显著增加海马和前额叶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生存率;人参皂苷Rg1的保护作用在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可被蛋白激酶Src抑制剂PP2、p38抑制剂SB203580及Akt的抑制剂BAY1125976抑制,而在前额叶皮质星形胶质细胞仅可被Src抑制剂PP2和Akt的抑制剂BAY1125976抑制.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g1可显著减轻CORT所致的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通道蛋白Cx43活性的降低,并通过激活Src、p38与Akt信号通路发挥抗皮质酮损伤的作用,这种作用在海马和前额叶皮质存在脑区差异性.

  • 大黄素对Cx32组成的细胞缝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影响

    作者:吕显林;王琴;陈清;陶亮

    目的 在转染并稳定表达Cx32的Hela细胞上,观察大黄素对Cx32的GJIC以及Cx3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SRB法检测不同浓度大黄素对Hela细胞的毒性;用细胞接种荧光示踪法("parachute"dye-coupling assay)观察不同浓度大黄素对GJIC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法研究大黄素在影响GJIC功能浓度范围内对Cx3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大黄素在0~1μmol/L浓度时对Hela细胞无毒性作用;大黄素(24~600nmol/L)预处理4 h,能浓度依赖性地增强GJIC及Cx32蛋白表达量.结论 大黄素能够增强Cx32的细胞GJIC;此增强作用可能与其增加Cx32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 连接蛋白Connexin43在鼻息肉中的表达

    作者:周定刚;喻国东;陈乾美

    目的:研究连接蛋白43 (Connextio 43,Cx43)在正常鼻黏膜和鼻息肉中的表达,探讨鼻息肉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平均光密度检测技术,对30例鼻息肉和10例正常鼻黏膜组中Cx43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连接蛋白Connexin 43主要表达于黏膜及黏膜下组织,正常鼻黏膜表达明显(P<0.01),鼻息肉中表达相对于正常鼻黏膜中表达普遍减少.结论:连接蛋白Connexin 43在鼻黏膜和鼻息肉中均表达,且主要集中在黏膜和黏膜下组织,Cx43在鼻息肉中表达下调可能与鼻息肉的发生存在着某种密切的联系.

140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