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聚赖氨酸修饰的山羊脱钙骨富集骨髓干细胞的性能评价

    作者:

    目的 研究经多聚左旋赖氨酸修饰的山羊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 decorated with poly-L-lysine,PLL-DBM)的性能,为选择性细胞滞留技术(selective cell retention,SCR)提供一种对骨髓干细胞黏附性能良好的富集基质材料.方法 将取材于山羊股骨近端的松质骨去皮质理化处理制成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用多聚左旋赖氨酸(poly-L-lysine,PLL)对其进行修饰.扫描电镜分析其显微结构;氨基酸成分分析检测PLL与DBM的复合情况;通过纤维母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计数,检测山羊PLL-DBM对骨髓干细胞的富集效果;在山羊横突间融合模型中,通过X线片及组织学评价其成骨能力.结果 PLL-DBM具有天然网状孔隙结构系统,空隙内修饰有PLL形成的蜘蛛网样结构;PLL与DBM能较好地复合;山羊PLL-DBM对骨髓干细胞富集效果明显优于空白DBM(P<0.01).PLL-DBM的成骨能力与自体髂骨相当.结论 山羊PLL-DBM对骨髓干细胞有较好的富集效果,成骨能力强,是一种理想的富集基质材料.

  • 羊脱钙骨基质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性能评估

    作者:李强;何清义;许建中;侯天勇;王序全;曾琳;冯江华

    目的 制备山羊脱钙骨基质(decalcified bone matrix,DBM),研究其物理和生物力学特性,为其作为理想的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制备山羊完全脱钙骨基质,观察其色泽、质地、孔隙度等物理性状,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孔隙度,测量其孔径;通过测定吸水率评估其亲水性;用生物力学测定仪测定其不同压缩比率下的瞬时形变恢复率、大形变恢复率及大极限压缩强度.结果 标准化制备DBM呈乳白色,密度均匀,表面布有较多的微孔,扫描电镜观察其孔径范围为350~450(409.2±39.7)μm,吸水后膨胀,大值吸水率达(419.0±44.4)%;生物力学测定显示,DBM位移是压缩强度的函数,DBM压缩20%和30%时其大极限强度分别为(1.43±0.35)N和(1.62±0.51)N,瞬时形变恢复率分别为100%和(91.0±8.2)%.结论 完全脱钙骨基质孔径大,亲水性强,形变恢复好,利于细胞的黏附生长,是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脱钙骨基质支架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杰;许建中;王序全;罗飞

    目的以同种异体骨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为支架材料,复合体外诱导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构建组织工程骨并通过裸鼠皮下异位成骨实验及裸鼠皮下致瘤性实验验证其成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贴壁法培养hMSCs,体外诱导培养扩增,以1.857×106/ml的密度与DBM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体外培养,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与材料复合情况,进行组织学观察.同时进行了裸鼠皮下异位成骨实验.结果细胞与支架复合后3 d,细胞与DBM表面及孔隙可实现良好复合;复合后5 d,扫描电镜观察到细胞基质分泌旺盛,充满支架孔隙.裸鼠皮下成骨实验证明其成骨效果良好.结论以本实验中使用的细胞培养方法扩增、诱导分化的种子细胞生物安全性好,自制的DBM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为种子细胞生长提供较好的三维空间,按照标准化工艺流程制备的组织工程骨安全、有效.

  • 腺病毒 rhBMP-2转染兔 BMSCs 复合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作者:蔡伟良;李强;宁寅宽;武成聪;陈佳滨;石正松

    目的:探讨腺病毒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Ad-rhBMP-2)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DBM)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参照 Urist 方法制得兔同种异体 DBM 材料,免疫组化观察转染后 BMSCs 内 BMP-2表达情况;转染48 h 后复合同种异体 DBM 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贴附情况,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腺病毒转染48 h 后,BMSCs 能够表达 BMP-2,扫描电镜可见转染后的细胞在 DBM 上贴附良好并且大量增殖。MTT 检测结果显示,种植于DBM 上的转染后细胞增殖情况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d-BMP-2转染 BMSCs 与同种异体DBM 的生物相容性良好。

  • 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

    作者:宋兴贤

    自1965年早利用脱钙骨基质在肌肉内诱发异位成骨后,人们在纯化脱钙骨移植物活性成分的过程中发现了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家族.此后,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骨诱导和BMP的研究日趋活跃,对其理化和生物学特性做了更深入的研究,BMP已证明是正常胚胎时期骨、牙组织内部骨和成年骨修复中重要的诱导分化因子.这组蛋白质的发现,无论对基础生物学研究,还是对于临床应用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 可注射明胶原位水凝胶作为脱钙骨基质粉末输送载体可行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马潞;田猛

    目的 介绍一种可注射明胶原位水凝胶,探讨其作为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粉末输送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首先取明胶制备巯基化明胶,Ellman法检测其巯基含量;然后将其与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交联反应制备可注射明胶原位水凝胶,采用倒置法检测凝胶时间;后将可注射明胶原位水凝胶与DBM粉末混合后制备复合物(以下简称DBM-Gel).将C2C12细胞包裹于DBM-Gel内,采用live/dead染色和Alamar blue法研究材料细胞毒性.将C2C12细胞黏附于DBM表面,制备包裹细胞的DBM-Gel (DBM-Gel组),培养1、3、5、7d后检测细胞ALP活性;以单纯黏附细胞的DBM作为对照(DBM组).采用裸鼠肌肉异位成骨模型进行体内骨诱导性观察,于裸鼠腹部肌袋分别植入DBM-Gel(DBM-Gel组)以及DBM、PBS混合液(DBM组),4周后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以及ALP活性检测.结果 Ellman法检测制备的巯基化明胶其巯基含量为(0.51 ±0.03) mmol/g,可注射明胶原位水凝胶凝胶时间为(6±1) min.将DBM与巯基化明胶、PEGDA溶液混合后,在凝胶时间内可以通过注射方式到达植入位点.随着培养时间延长,DBM-Gel中细胞呈铺展形态,并且部分细胞之间有连接;培养1、3、7d细胞成活率分别为95.4%±1.9%、97.3%±1.3%、96.1%±1.6%;培养1、3、5、7d细胞相对增殖率分别为1.0±0.0、1.1±0.1、1.5±0.1、1.6±0.1.体外诱导培养1、3、5、7dDBM-Gd组和DBM组细胞表现相似的ALP活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培养时间延长,两组ALP活性均逐渐增加,5、7d时ALP活性显著高于1、3 d(P<0.05),1、3d间比较以及5、7d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植入4周后,DBM-Gel组可见骨、软骨形成,未观察到骨髓形成;DBM组可见骨髓、骨、软骨形成.DBM-Gel组、DBM组骨诱导性组织学评分分别为4.0、4.5分;ALP活性分别为(119.4±22.7)、(146.7±13.0)μmol/mg protein/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85,P=0.082).结论 可注射明胶原位水凝胶作为DBM粉末输送载体可行.

  • 富血小板血浆和脱钙骨基质促进牵拉成骨矿化过程的实验研究

    作者:倪明;唐佩福;王岩;李刚

    目的 观察局部植入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复合脱钙骨基质(decalcified bone matrix,DBM)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加速牵拉成骨矿化过程,促进骨愈合.方法 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0只,体重2.2~2.8 kg,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于兔耳中央动脉取血采用Landesberg法制备PRP.于兔左胫骨胫腓关节下制备1 cm骨缺损模型.A组为对照组,行牵拉成骨1 cm:B组:植入0.5 cm长DBM并牵拉成骨0.5 cm:C组:牵拉成骨1 cm加局部注射PRP 1 mL;D组:植入0.5 cm长复合1 mL PRP的DBM并牵拉成骨0.5 cm.术后7 d开始延长,每天2次,每次0.5 min;A、C组延长10 d,B、D组延长5 d.延长结束后进入矿化期.术后0、12、17、27、37 d摄X线片观察新生骨矿化过程;术后37 d处死实验动物,完整切取胫骨行Micro-CT扫描及三维重建,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X线片观察示术后37 d内B、C组新生骨生成情况明显优于A、D组.B、C组新生骨的骨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矿物质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和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F)均显著高于A、D组(P<0.05);C组BMC、BMD显著高于B组(P<0.05),B、C组间BV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间BMD、BMC及BV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骨小梁数量(trabecula number,Tb.N)明显多于其余各组,骨小梁间隔(trabecula spacing,Tb.Sp)小于其余各组(P<0.05);其余各组间Tb.N和Tb.s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骨小梁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测试显示,各组极限角位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大扭矩明显大于A、D组,C组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注射PRP可促进牵拉成骨矿化过程,加速骨缺损愈合;在正常牵拉速度下,DBM可促进牵拉成骨矿化过程;但在牵拉成骨早期植入复合PRP的DBM并未进一步加速矿化促进骨愈合.

  • 成骨细胞特异性钙黏蛋白涂布脱钙骨基质材料对BMSCs黏附及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作者:向强;邓聪颖;张远;张超;周跃

    目的 探讨成骨细胞特异性钙黏蛋白(cadhefin ectodomain Ⅱ,Cad-Ⅱ)涂布于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材料(freeze-dried 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FDBM)对兔BMSCs黏附、增殖及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取4周龄日本大耳白兔10只,体重0.61~0.88 kg,雌雄不限,常规分离培养BMSCs.取第2代BMSCs(细胞密度1×106个/mL)分别与经Cad-Ⅱ修饰的FDBM(实验组)和未经Cad-Ⅱ修饰的FDBM(对照组)复合,行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黏附实验检测细胞上架率和上架数,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及HE染色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另取第2代BMSCs(细胞密度5×105个/mL)分别与经Cad-Ⅱ修饰的FDBM(实验组)和未经Cad-Ⅱ修饰的FDBM(对照组)复合培养,行ALP活性检测和骨钙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细胞成骨分化情况.结果 MTT检测发现BMSCs在经Cad-Ⅱ修饰的支架材料上能正常增殖,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细胞上架率为87.41%±5.19%,明显高于对照组35.56%±0.75%(P<0.01);对照组每片材料细胞上架数平均为2.6×104个,实验组平均高达5.0×105个,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及HE染色观察均显示实验组支架上黏附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成骨诱导培养7 d,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均可表达骨钙素,具有成骨细胞表型;培养14 d,实验组和对照组ALP活性分别为29.33±1.53和18.31±1.32,骨钙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分别为83%±7%和5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同组7、2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 d与21 d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d-Ⅱ修饰的FDBM对BMSCs增殖无明显促进作用,但能提高细胞黏附性,并促进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 异种脱钙骨基质颗粒的生物相容性实验研究

    作者:梁新刚;杨志明;项舟;李秀群;黄光平;智伟

    目的 评价制备的异种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植入体内的生物相容性,为进一步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取猪四肢长管状骨皮质骨经理化处理后,制备脱脂脱钙(材料A)和脱脂脱钙去细胞(材料B)两种粒径为250~810 μm的DBM颗粒和浸提液,骨颗粒脱脂脱钙后测钙、磷含量.采用标准的毒理学方法进行急性毒性实验、皮肤刺激实验、热原实验、溶血实验、细胞毒性实验和肌肉植入实验.结果 未脱钙皮质骨钙、磷含量分别为(189.09±3.12)mg/g和(124.73±2.87)mg/g:DBM颗粒的钙、磷含量分别为(3.48±0.09)mg/g和(3.46±0.07)mg/g;DBM颗粒钙、磷含量分别为未脱钙皮质骨的1.87%和2.69%.急性毒性实验:各组小鼠活动正常,7 d内小鼠无死亡,各组动物未见中毒症状或不良反应;7 d后各组小鼠体重日平均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内刺激实验观察显示,注射材料A、B浸提液和生理盐水处无明显红斑、水肿和皮肤坏死,极轻微刺激.热原实验两组动物体温升高高均为0.4℃,符合<0.6℃的国家标准.材料A浸提液的溶血率为1.14%,材料B为0.93%,符合<5%的国家标准.异种DBM的细胞毒性为0~1级.肌肉内植入实验显示动物术后生存良好,各植入部位均未见组织坏死、积液及化脓感染.术后不同时间点植入材料A、B组局部细胞免疫定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BM颗粒的毒性程度为无毒,皮肤无刺激,无热原性,溶血率<5%,对细胞无明显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一定的骨诱导性.

  • 温敏性高黏度几丁聚糖水凝胶复合脱钙骨基质修复兔膝全层软骨缺损的初步研究

    作者:井波;王志强;李宝兴;程志山;康悦;李琪佳

    目的 将高黏度几丁聚糖水凝胶(high viscous chitosan/glycerol phosphate,HV-C/GP)与异体脱钙臂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颗粒复合,评估修复兔膝全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将HV-C/GP与DBM按2:1(W/W)复合,制备HV-C/GP-DBM复合物.取成年健康34周龄新西兰大白兔24只,体重3.5~4.5 kg,于两侧股骨髁问窝制备直径为3.5 mm、深度为3 mm的软骨全层缺损区.右侧缺损区植入HV-C/GP-DBM复合物作为实验组;左侧不作处理,作为对照组.术后4、8、16周,分别处死动物取材,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根据国际软骨修复协会组织学评分(International Cartilage Repair Society Histological Scoring,ICRS)标准对第16周标本评分,评估软骨修复效果.结果 大体及组织学观察:术后4、8周,实验组缺损区大部分被透明软骨样组织修复,DBM颗粒部分吸收;对照组缺损区可见少鼍纤维组织及软骨细胞:术后16周,实验组6例关节表面平滑,缺损区已基本被透明软骨样软骨组织修复,缺损区与周围软骨整合较好,新骨形成活跃,部分DBM颗粒未被爬行替代;对照组仍存在凹陷,修复组织为纤维组织.术后16周ICRS评分结果 示,实验组的软骨细胞生成以及与周围软骨整合等6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V-C/GP-DBM复合物坌日织相容件好,可降解,可注射,是一种较好的软骨修复材料.

  • 经皮注射自体骨髓加脱钙骨基质移植治疗骨囊肿

    作者:刘树民;王晓光

    目的 总结采用自体骨髓加脱钙骨基质(decalcified bone matrix,DBM)移植治疗单房性骨囊肿的疗效. 方法 2002年3月-2006年9月,采用经皮注射自体骨髓加DBM移植治疗骨囊肿17例.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6~42岁.骨囊肿位于肱骨上端9例,桡骨下端3例,股骨上端3例,股骨下端2例.其中病理骨折4例. 结果 17例获随访6个月~2年,平均16个月.根据Neer等对囊肿骨愈合的X线评判标准,术后6个月Ⅲ级10例,Ⅳ级7例.术后3个月,囊腔大部分消失,病变直径缩小,骨皮质增厚:8个月可见骨改建,位于髓腔的骨灰度开始接近邻近髓腔灰度. 结论 自体骨髓加DBM移植是治疗骨囊肿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三种骨移植材料大鼠体内植入的组织学观察

    作者:游永刚;徐永清;唐辉;丁晶;陆华拓;赵万秋;张勇;李刚;赵玺龙;陈苏丽

    目的 比较3种骨移植材料在大鼠体内降解吸收及诱导周围组织反应的情况,为临床骨缺损修复选择合适的骨移植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36只健康成年SD大鼠(体重229~358 g)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8只,于大腿中部切开长约2 cm切口,造成股部肌袋,埋植不同实验材料.A组左侧植入人工骨硫酸钙(calcium sulfate,CS)颗粒(A1组),右侧植入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rtrix,DBM)材料(A2组);B组左侧植入异种DBM(B1组),右侧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空白对照(B2组).术后2、4、6周,A、B组各处死6只动物取材,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并行组织学评分.结果 大体观察:A1组CS颗粒随时间延长逐渐降解吸收:A2组和B1组DBM未见明显吸收,肌肉有纤维化改变,炎性反应均较重;B2组仅见术区组织瘢痕改变.组织学观察:A1组未见明显炎性反应,CS颗粒随时间延长逐步降解吸收,于术后6周完全降解吸收,后期周围组织纤维化表达增加;A2组和B1组炎性反应随时间延长而减轻,DBM降解吸收不明显,可诱导异位肉芽组织并继发纤维化改变,未见明显免疫反应并可观察到异位诱导成骨现象;B2组轻微炎性反应随时间延长而消退,后期有胶原纤维密度增加和血管化发生.A2、B1组与A1、B2组炎性浸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2、B1组间及A1、B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A2、B1组纤维化表达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与B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1、A2及B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降解吸收快,生物相容性好,在急性骨折伴缺损和无需承重部位的骨移植中是佳骨修复填充材料.同种异体和异种DBM具有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活性,吸收缓慢,适合于下肢承重部位骨缺损和骨不连的修复治疗.

  • 脱钙骨基质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作者:彭吾训;杨泽华;王鑫;龚跃昆;李世和

    就脱钙骨基质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珊瑚、异体脱钙骨、自体骨髓复合可注射骨替代物异位成骨的研究

    作者:薛振恂;马东洋;杨维东;陈富林;毛天球

    目的:检验珊瑚(NC)、异体脱钙骨基质(DBM)、自体骨髓(AM)复合可注射骨替代材料的异位诱导成骨能力.方法:将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在背部皮下注射NC/DBM/AM、NC/DBM、NC/AM、NC,术后2、4周取材,通过X线、组织学检查、碱性磷酸酶(ALP)测定,进行比较观察.结果:x线、组织学检查结果均表明NC/DBM/AM组有较多新骨形成,NC/AM组诱导出少量骨,NC/DBM组仅见微量软骨和骨新生,NC组未见新生骨.NC/DBM/AM组ALP水平较NC/DBM组、NC/AM组、NC组高,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NC/DBM/AM复合可注射骨替代材料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 不同配方CPC/DBM/rhBMP-2复合材料的抗压性能和超微结构特征

    作者:任民;周勇;蔡和平;马保安;张殿忠;周本根;苟永胜

    目的:探讨脱钙骨基质颗粒(DBM)/磷酸钙骨水泥(CPC)/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复合材料的抗压性能和超微结构特征,找出该复合材料的佳配方.方法:预制兔DBM,用吸附法将rhBMP-2与DBM复合后,再按不同的质量比与CPC复合.复合材料行体外抗压强度测定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DBM的质量比在0.2-0.4的范围内,复合材料中存在较多100μm以上的不规则裂隙.DBM的质量比≤0.1时,材料内部的大部分间隙<100μm.DBM的质量比≥0.5时,DBM和CPC丧失结合及塑型能力.随DBM质量比的增加,材料抗压极限强度递减,质量比为0.1,0.2,0.3,0.4的抗压极限强度分别为(8.12±0.79)MPa,(5.46±1.13)MPa,(5.13±1.18)Mpa和(1.49±0.61)MPa.各组数据经方差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质量比为0.2,0.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49±0.61)MPa小于人体松质骨的平均抗压强度.结论:随着DBM质量比的增加,孔隙越丰富而材料力学强度逐渐降低.DBM质量比为0.2~0.3的复合材料可用于修复低承重部位松质骨的骨缺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共培养复合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修复关节软骨全层缺损

    作者:冯万文;夏亚一;孙正义;吴萌;王翠芳;党跃修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软骨细胞共培养复合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DBM)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评价修复效果,为优化种子细胞源提供依据.方法:取浓度为5×109/L的第二代BMSCs和软骨细胞,按2:1比例混匀共培养作为种子细胞.DBM与共培养细胞复合植入修复为实验组(A组),单纯材料DBM组(B组)和不处理组(C组)作为实验对照组.移植8和16 wk后经大体观察、组织学评分和免疫组化染色评价缺损修复.结果:共培养的软骨细胞基质合成丰富,细胞增殖快,共培养5~7 d两种细胞比例达1:1以上.A组缺损修复组织呈软骨样,表面光滑平坦,与周围软骨整合的软骨细胞更为成熟.B组和C组的修复组织呈纤维组织.组织学评分表明A组优于B,C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组修复组织的细胞为透明软骨样细胞,柱状排列,Ⅱ型胶原染色阳性,与周围软骨及软骨下骨整合良好.结论:自体BMSCs与软骨细胞共培养,BMSCs能增强软骨细胞的增殖,促进软骨细胞基质合成,缩短软骨细胞培养时间和减少传代次数,可节省大量的软骨细胞,与DBM复合后能有效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脱钙骨基质修复兔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的实验

    作者:李强;孙正义;王栓科;刘文忠;张钦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复合脱钙骨基质(deminerized bone matrix, DBM)修复兔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的疗效. 方法:MSCs取自4~6 mo龄2.5~3.5 kg的青紫兰兔,体外分离培养后种植于DBM支架上体外培养,再移植于兔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模型处. 实验动物选用健康的青紫兰兔36只,随机分成A, B, C 3个处理组各12只,A处理组(MSCs/DBM)双侧股骨髁间窝软骨缺损处植入DBM吸附体外分离培养的自体MSCs复合物;B处理组(DBM)单纯植入DBM;C处理组(对照)不作任何植入. 分别于术后4, 8和12 wk各处死4只兔子,取材进行大体、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根据关节软骨组织学计分标准进行评分,数据输入SPSS 10.0软件统计分析,比较各组的评分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MSCs复合DBM所修复组织为透明软骨样修复;而单纯DBM移植组和对照组为纤维性修复. 对术后12 wk大体及组织学形态进行评分. 按完全随机设计进行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结果显示,SMCs/DBM组明显优于DBM植入组和对照组(P<0.05);DBM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运用软骨组织工程的原理,以DBM为支架材料的自体MSCs移植是一种修复软骨缺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 异体脱钙骨基质骨粒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材料的成骨诱导活性

    作者:周勇;范清宇;蒋维中;蔡和平;文艳华

    目的:探讨异体脱钙骨基质(DBM)骨粒、骨水泥(BC)及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复合骨缺损修复材料成骨诱导活性.方法:小鼠股部肌袋内植入复合材料,不同时间分别取材HE染色观察复合骨缺损修复材料的异位诱导成骨活性;检测不同复合质量比的复合材料的聚合温度.结果:第7日时材料外周即形成间充质组织包膜,并沿材料不规则裂隙向植入材料内部长入间充质组织.第14日间充质组织继续大量长入且逐渐深入材料内部,部分增生的间充质组织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第21日间充质组织细胞继续分化,软骨样细胞及软骨样组织生成量增多,并可见DBM骨粒部分被新生软骨样组织包裹、爬行吸收替代现象;软骨样组织逐渐成熟,间有新骨生成.第28日始,较多量的新骨生成,并可见类似哈佛氏系统样组织.复合材料中骨水泥聚合热不影响材料中诱导成骨成分的活性.结论: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诱导成骨活性;复合材料中的脱钙骨基质骨粒可降解.即DBM骨粒诱导成骨因子及复合其中的rhBMP-2在诱导新骨不断充填材料内部不规则裂隙后,仍可在DBM骨粒被爬行吸收的空间中继续有新生骨组织生成.

  • 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剑;鲍同柱

    自从1965年Urist首先发现脱钙骨基质具有诱导成骨能力后,经过多年的研究,人们在纯化脱钙骨移植物活性成分的过程中发现了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一致认为BMP是一组酸性多糖蛋白复合物.迄今为止,已发现BMP家族包括40余种蛋白,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与基因工程学的发展及相应技术的应用,对BMP研究越来越深入,同时也为探讨BMP与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就BMP在骨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脱钙骨基质复合自体MSCs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长铁;刘兵兵;晏小荣;袁旭娟

    目的 探讨脱钙骨基质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方法 .方法 ①选择新西兰大耳白兔24只,双下肢髁关节面上共制作3个直径3 mm、深3 mm的全层软骨缺损,自左到右为:空白对照组(A组),脱钙骨基质(B组),脱钙骨基质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组);②分别于术后4,8,12 w各处死8只,应用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及组织学评分评估缺损软骨的修复情况.结果 脱钙骨基质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术后12 w、组织切片显示新生组织中可见大量类透明软骨细胞出现,修复组织和周围软骨整合良好.C组各个时间点组织学评分均高于其他两组(<0.05).结论 脱钙骨基质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高了对兔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

127 条记录 6/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