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静息心率对糖调节受损人群进展为糖尿病的影响

    作者:宋秋艳;余玲;董瑞鸿;甄月巧;桑艳红

    _目的_探讨静息心率对糖调节受损人群进展为糖尿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诊断的704例糖调节受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静息心率将患者分为4组:<66次/min组、66~69次/min组、70~75次/min组及>75次/min组。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不同静息心率组间糖尿病的发病率,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静息心率与糖调节受损患者进展为糖尿病的关系。结果704例糖调节受损患者中,共636例患者完成2年的门诊随访,或达到随访终点(确诊为糖尿病),随访率为90.34%。(1)随访2年期间,<66次/min组、66~69次/min组、70~75次/min 组及>75次/min 组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16.2%、19.4%、25.0%及33.0%,经 Cochran Armitage趋势检验,趋势χ2=11.109,P=0.001。(2)根据入组患者血糖监测结果,将636例糖调节受损患者分为单纯空腹血糖受损组、单纯糖耐量受损组及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组:3组患者均随着静息心率的加快,糖尿病的发生率增高;其中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组患者进展为糖尿病的比例高于单纯空腹血糖受损组及单纯糖耐量受损组。68例进展为糖尿病的糖调节受损患者平均静息心率为(79.8±8.3)次/min,未进展为糖尿病的568例糖调节受损患者的平均静息心率为(74.5±7.2)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43,P<0.01)。(3)将患者是否进展为糖尿病作为应变量,以静息心率分组作为自变量,并以<66次/min为参照,代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静息心率的加快,糖调节受损患者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增大。结论静息心率增快是糖调节受损患者进展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 探讨甲状腺功能紊乱对血浆NT-proBNP检测的影响

    作者:张明;孟和宝力高;高智文;陈志英;赵艾润

    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是评价心力衰竭的一个新的诊断工具,NT-proBNP由心室肌细胞产生和分泌 .心脏是甲状腺激素的主要靶器官,它可以使外周阻力下降,静息心率增加,心室收缩力增加,从而使心输出量增加[1] .心血管系统对甲状腺激素非常敏感,甲状腺功能紊乱的患者心功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但甲状腺功能紊乱的患者NT-proBNP的水平如何变化,目前的文献报道很少.本文旨在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FT3、FT4水平的升高与血浆NT-proBNP水平之间的关系.

  •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静息心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祥芳

    目的 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s,RHR)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关系.方法 依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CIMT),将9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非颈动脉粥样硬化(NCAS)组47例和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RHR和代谢参数方面的差异,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A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CAS组舒张压(DBP)、餐后2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和RHR水平均显著高于NCAS组(P均<0.05),且年龄、DBP、PPG、Fib、RHR与CIMT呈正相关(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DBP、PPG、Fib和RHR是AS发生的危险因素(P <0.01,P<0.05).结论 RHR增加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AS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运动试验中心率反应迟缓的临床分析

    作者:赵现成

    近来,心率与心源性疾病的关系倍受重视,24小时心率变异及静息心率与冠心病的关系已有报道。我们发现,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中,心率反应迟缓或称之为变时性机能不全即随运动量增加心率不能相应增加的表现并不少见,为进一步了解其临床意义,特别是与冠心病的关系,我们对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 国外心电学研究新进展之一

    作者:程中伟

    亚临床房颤与中风的危险Healey等进行ASSERT研究共入选2580例近期植入起搏器或除颤器患者(年龄≥65岁,合并高血压,既往否认房颤病史),平均随访2.5年,主要终点为缺血性中风或全身栓塞事件.亚临床房颤定义:心房率> 190次/min,持续至少6 min的事件,而临床缺乏房颤证据.植入起搏器或除颤器3个月时,共261例(10.1%)患者发生植入装置识别的亚临床房颤.亚临床房颤与临床房颤(HR 5.56,95%CI3.78~8.17;P <0.001)以及缺血性中风/全身栓塞事件(HR 2.49,95% CI 1.28 ~ 4.85,P=0.007)危险性增加相关.51例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均没有临床房颤),其中11例患者3个月时存在亚临床房颤.

  • 男性人群静息心率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

    作者:杨继清;李冬青;廖熠程;陶杰;杨光;吴寿岭

    目的 探讨男性人群静息心率(RHR)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在2006~2007年参加健康体检的101 510例开滦集团职工中随机分层抽取585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baPWV检查,符合入选标准的(年龄≥40岁、既往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为5440例,资料完整的3110例男性纳入统计分析.依据2010~2011年度体检时RHR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RHR≤62次/min,62次/min <RHR≤69次/min、69次/min<RHR≤76次/min、RHR>76次/min共4组,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HR对baPWV的影响. 结果 (1)3110例研究对象平均baPWV为(1650.16±415.14) cm/s,baPWV≥1400 cm/s的检出率为69.6%;(2)4组平均baPWV分别为1560.51、1606.52、1641.47、1806.98 cm/s.baPWV≥1400 cm/s的检出率分别为62.3%、64.1%、71.5%和81.8%.(3)影响baPWV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等因素后,与RHR第一分位组比较,第二、第三和第四分位组baPWV≥1400 cm/s的风险均增加,其OR(95% CI)值分别为1.30(1.00~1.68)、1.83(2.41~2.38)和2.86(2.13~3.84). 结论 在男性人群中,RHR加快与baPWV增加有独立的关联.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静息心率与肾脏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程亮;徐永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与肾功能受损的关系. 方法 按RHR水平,将10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RHR1组:RHR≤70 次/min;RHR2组:70 次/min<RHR≤80次/min;RHR3组:RHR>80次/min.使用血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微量白蛋白尿(MAU)评估患者肾功能,分析RHR与肾功能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 3组间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BMI)、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尿素氮(BU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HR3组收缩压(SBP)、SCr、MAU显著高于RHR1组和RHR2组,而eGFR低于RHR1组和RHR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示RHR与SBP(r=0.213,P=0.035)、SCr(r=0.327,P=0.013)和MAU(r=0.416,P=0.002)呈正相关;与eGFR(r=-0.372,P=0.006)和立卧位心率差(r=-0.237,P=0.044)呈负相关. 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RHR与肾功能参数密切相关,提示RHR可作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受损的预测指标.

  • 中老年女性静息心率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世英;石晶;谢琼秀

    目的 研究静息心率(RHR)与中老年女性糖脂代谢的相关性. 方法 以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珠海市人民医院体检科参与体检并符合纳入标准的862例中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RHR分为4组:<70 次/min组(对照组)、70~ 79次/min组、80~ 89次/min组、≥90次/min组;比较不同RHR组女性糖尿病和高血压患病率,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差异;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HR对血脂代谢的影响强度.结果 高血压患病率随着RHR的加快呈上升趋势(x2trend=23.52,Ptrend<0.001),RHR≥90 次/min组高血压患病率约为63.2%,显著高于<70次/min组(33.2%)、70~ 79坎/min组(46.7%)、80~ 89 次/min组(53.6%);糖脂代谢指标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TG水平随着RHR加快逐渐增多(Ftrend=4.03,Ptrend=0.045),且≥90次/min组的TG水平较<70次/min组女性升高了19.4%(2.22±1.84比1.86±1.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其他传统危险因素后,心率≥90次/min组中老年女性患高血压和高TG血症的风险分别是RHR<70 次/min组人群的3.11倍(95%CI:1.64~5.88)和2.60倍(95%CI:1.38~4.90). 结论 中老年女性RHR越快,高血压和高TG血症的发生危险性越高,因此本文将为临床上心血管疾病及其中间表型的评估与预测提供新的靶向研究方向.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静息心率与胰岛素抵抗、皮质醇相关性研究

    作者:莫丽亚;王晓周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静息心率(RHR)与胰岛素抵抗(IR)、血皮质醇(Cor)的关系. 方法 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78例T2DM患者,按RHR不同,分为3组(R1组≤70次/min,R2组71~84次/min,R3组≥85次/min),测定患者的RHR、血压、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浓度(FINS)、晨8时和下午4时血Cor水平. 结果 老年T2DM患者随着RHR的增加,IR程度、Cor水平也增加.相关分析显示,RHR与IR、Cor呈正相关. 结论 老年T2DM患者的RHR随IR程度、Cor水平增加而增加.

  • 静息心率增加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曹悦鞍;彭朝胜;龙南展;何继东;夏菁;王玮;张宝和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方法 将14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RHR水平分为2组:RHR 1组,RHR<85次/min;RHR 2组,RHR≥85次/min.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总数与形态. JiY-JIt-RHR2组的室性心律失常总数高于RHR 1组(P<0.05),其中成对室早、短阵室速及R on T性室性心律失常数量也明显高于RHR 1组(P<0.05). 结论 RHR增加可能参与了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过程.

  • 窦性心动过缓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剥脱术后心率回升1例

    作者:王钢

    1 病例资料患者,男,72岁,以"心率渐进性减慢伴胸闷3 d"入院,多次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静息心率由60次/min逐渐减至46次/min;心肌酶学指标及血钾均正常.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病史30余年,未服用心脏负性频率药物.入院后行食道电生理调搏检查示: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1 640 ms,窦房结传导时间(SACT)320 ms,房室结文氏点110次/min,阿托品试验提示窦房结功能低下.

  • 静息心率增高对原发高血压患者的预测价值及与血压昼夜节律改变的相关性

    作者:彭钰;徐伟;孙步高;张克宁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增高对原发高血压患者的预测价值,以及其与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有无相关性.方法:选取在门诊健康体检中首次查出血压增高者138例,另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血压正常者120例作对比.按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水平将两组对象再分为3组,即甲组为RHR< 70次·min-1,乙组为70次·min-1≤RHR< 80次·min-1,丙组为RHR≥80次·min-1.对门诊初次查出血压增高的138例患者,继续跟踪检查24 h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根据ABPM结果分为杓型组、非杓型组、反杓型组.结果:(1)初筛血压增高组RHR为(78.24±9.13)次·min-1,较正常对照组RHR的(70.56±10.05)次·min-1显著增高,而且RHR≥80次·min-1的患者在初筛血压增高组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动态血压结果:初筛血压增高组除12例患者总平均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外,其余患者平均血压均增高;随着静息心率的增加,24 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的比例越来越低,即血压曲线呈杓型的比例在减少,非杓型和反杓型的比例在增加.结论:静息心率增高可作为预测高血压发病的一个独立因子,且与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密切相关.

  • 静息心率与冠心病关系的临床探讨

    作者:方小可

    近年来,静息心率(RHR)与冠心病、高血压病的发病及其病死率的关系备受人们的关注.作者对128例冠心病患者采用Holter进行静息心率(RHR)、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心律失常的监测,观察RHR与TIB、心律失常的关系,以进一步探讨RHR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 高血压脑卒中康复患者静息心率与功能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邵俊丽;惠杰

    目的 探讨在三级预防和康复治疗下入院及随访6个月后患者静息心率(RHR)与功能预后(包括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行康复治疗的107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并对入选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评价各组患者的功能预后(包括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指标,比较6个月康复治疗后静息心率结果与功能预后的关系等.结果 (1)依据入院时RHR的不同水平分为RHR< 70次(RHR1组),RHR≥70 ~<80次(RHR2组),RHR≥80次(RHR3组)三组.患者的出入院RHR差值,RHR1组显著大于RHR2组和RHR3组(P<0.05),入院简易精神状态(MMSE)量表评分、随访6个月后MMSE量表评分,RHR1组均显著大于RHR2组(P<0.05).(2)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时RHR和随访6月后RHR是出入院Barthel指数差值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1)慢心率是Barthel指数改善的独立影响因素.(2)RHR<70次/分的患者发病时(或者入院时)认知功能受损程度较轻.

  • 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静息心率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作者:阮园;吴天凤;袁放;王亚利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静息心率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本院内分泌科和心血管科收治的146例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根据静息心率(RHR )进行四分位法分组,分别为N1组(47~67次/分,34例),N2组(68~72次/分,35例),N3组(73~77次/分,41例),N4组(78~98次/分,36例),观察四组间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析静息心率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代谢综合征患者静息心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有正相关。结论在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中,静息心率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明确。

  • 1647例中青年男性体检者静息心率与血压测定分析

    作者:

    近年来,有关静息心率(RHR)增快在心血管疾病及心血管事件发生中的意义已越来越受重视.本文通过对1647例中青年男性健康体检者RHR、血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RHR与血压的关系.

  • 老年高血压患者平均动脉压及静息心率与危险分层的关系及其意义

    作者:张美齐;张松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与平均动脉压及静息心率的关系.方法 对24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及24h无创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不同危险层次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其平均动脉压及静息心率不同,危险层次越高患者其平均动脉压及静息心率越高(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平均动脉压及静息心率与其危险层次有关,平均动脉压和静息心率对高血压患者危险度有预测价值.

  • 张家口地区高龄老人的静息心率与心功能分析

    作者:刘定彬;张伟;张红亮;王玉玲;刘军玺;郭志平;刘桂清

    静息心率(RHR)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日益受到重视.较多报告关于静息心率增快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的影响或相关性分析[1-6].本文着重报告高龄老人的静息心率及心功能评价,并与高龄心力衰竭老人对比分析.

  • 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

    作者:张小琴;郁晖丽;秦磊;薛洁静;李磊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静息心率(RHR)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10例汉族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RHR水平分为3组,RHR1组:RHR<70bpm (53例),RHR2组:70bpm<RHR<80bpm(92例),RHR3组:RHR≥80bpm(65例).同时行24h动态血压检查,对3组间SBP、DBP及血压昼夜节律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24hSBP、DBP在RHR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RHR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具有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0.21,p<0.01;r=0.34,p<0.01;②随着RHR水平的增高,血压昼夜节律正常者所占的比例明显降低,昼夜节律消失的患者的比例明显增加,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HR增快与高血压的血压水平有相关性,对血压昼夜节律特征改变有一定影响.

  • 静息心率与高血压颈动脉内膜厚度的相关性

    作者:秦磊;张小琴;郑雪梅;朱艳琪;陈艳;杨丽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与高血压数值及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之间的关系,以研究静息心率与高血压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4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160例.按静息心率(RHR)水平分为3组,RHRI组<70bpm,RHR2组:706pm≤ RHR<80bpm,RHR3组:RHR80bpm,并检测高血压患者的静息心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压.结果①高血压组RHR(78.10±9.02)bpm显著高于对照组RHR(70.81±10.28)bpm,且高血压组RHR≥80bpm的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RHR增加的高血压患者其颈动脉内膜厚度增高,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R2组和RHR3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高于RHR1(p<0.01);③RHR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性(r=0.237,p<0.01).结论:静息心率增加可能是高血压疾病发生及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的危险因素.

244 条记录 7/13 页 « 12...45678910...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