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例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的护理

    作者:张春芳;杨秀云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一种体积很小而且能够植入患者胸腔或腹腔的医疗设备.这种设备会通过电脉冲或电击来协助控制一些可能致命的心律失常.当ICD检测到患者的心室内出现心律不整时,就会对心脏释放出电流脉冲来恢复其正常的心跳.

  • 1例埋藏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起搏器病人的护理

    作者:曾龙英;万庆福

    埋藏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起搏器(以下简称ICD)是80年代由自动除颤外尚有心律转复功能的心脏转复除颤器,1988年发展为具有程控功能,即可起搏缓慢心律,亦可抗快速心律失常进行复律和除颤的作用.我院于2000年7月1日对1例心肌梗塞、室壁瘤形成,反复发生室速的病人安置ICD,使病人得到良好的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病例介绍印某,男,71岁,10年前因劳累后出现胸闷、心前区隐痛,呈压榨样,伴全身大汗,意识丧失,小便失禁,四肢抽搐人院.

  • 依布利特转复脑栓塞并心房纤颤的临床研究

    作者:尹继君;霍贵玲;李俊霞

    目的 评价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依布利特转复脑栓塞并心房纤颤(房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选择脑栓塞并房颤持续1 h~90 d的患者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10min内静脉注射依布利特1 mg,如给药结束10 min后仍未转复为窦性心律,重复前述治疗1次.观察开始给药后90 min内房颤的转复率及4 h内的不良反应.结果 ①依布利特转复脑栓塞房颤的成功率高(77.5%,31/40);②脑栓塞房颤的转复率与房颤的持续时间有关,持续时间低于24 h的房颤转复率(89.29%,25/28)明显高于持续时间超过24 h者(50%,6/12,P<0.05);③脑栓塞房颤的转复率与左心房直径呈负相关,左心房直径<4.0 cm患者的转复率(92%,23/25)明显高于左心房直径≥4.0 cm患者的转复率(53.33%,8/15,P<0.05);④脑栓塞房颤的转复率与脑栓塞严重程度和基础疾病有关;⑤依布利特的不良反应:消化道症状,1例出现恶心(2.5%,1/40),1例发生非持续性单形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为(2.5%,1/40),均未经特殊处理很快消失,未发现有低血压及长间歇.结论 依布利特是一种转复房颤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能有效、快速、安全的转复脑栓塞患者的心房纤颤.

  • 26例心房颤动患者心律转复前后心肺运动试验分析

    作者:赵惠英;柳志红;杨晶晶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心房颤动患者转复心律前后摄氧量等运动参数的改变.方法:采用美国MedGraphics公司心肺运动仪和活动平板,在Bruce改良方案的基础上,对26例心房颤动患者分别进行心律转复前后心肺运动试验.结果:26例心房颤动患者心律转复后,静息心率(HRrest)平均由109次/min减慢到83次/min(P<0.001),大运动时心率(HRmax)平均由182次/min减慢到141次/min(P<0.001);大每搏摄氧量(VO2max/HR)平均由7.88 mL提高到10.9 mL(P<0.001);运动总时间(TET)平均由8.1 min增加到8.8min(P<0.001);大运动速度(Speed)平均由3.0 mph增加到3.3 mph(P<0.01);斜度(Elevation)由13.15%提高到13.85%(P<0.01),试验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心房颤动患者转复窦性心律后,心率明显减慢,大每搏摄氧量增加,运动时间延长,运动耐力提高,心功能得到改善.

  • 伊布利特转复心血管外科术后早期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平;李运涛;齐奇;陈伊

    目的:心血管外科术后早期阵发性房颤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循环功能,同时也显著延长患者术后监护治疗和住院时间。目前常规的胺碘酮等药物治疗方法,在缩短和实现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时间和成功率上,效果均不理想。
      方法:20例心血管外科术后早期患者,男性18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6(48~80)岁。其中,冠心病搭桥术后17例;动脉瘤术后2例;先天性心病术后1例。当患者术后早期出现阵发性房颤时,分别单独或在常规的胺碘酮控制心率的基础上,加用伊布利特1mg静脉注射(首次0.6 mg,二次0.4 mg,间隔30分钟)。观察在用药后60分钟、120分钟、240分钟及以后时间段内,患者房颤心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效果。同时,记录用药开始和转复窦律后,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均值。

  • 依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楠;郭继鸿;张海澄;孙健玲;陈冰;游红

    目的研究和比较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依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共入选房颤持续1.5 h~89 d的患者69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41例,随机进入依布利特组(n=34)、普罗帕酮组(n=35).前者于10 min内静脉注射依布利特1 mg,后者于10 min内静脉注射普罗帕酮70 mg,如给药结束10 min后仍未转复为窦性心律,各组重复前述治疗1次.观察开始给药后1.5 h内房颤的转复率及4 h内的不良反应.结果 (1)依布利特转复房颤的成功率明显高于普罗帕酮(70.59% vs 42.86%,P<0.05);(2)房颤的转复率与房颤的持续时间有关,持续时间低于24 h的房颤转复率(71.05%,27/38)明显高于持续时间超过24 h者(38.71%,12/31,P<0.01),其中依布利特对持续24 h之内的房颤转复率高达83.33%(15/18);(3)房颤的转复率与左心房直径呈负相关,左心房直径<4.0 cm患者的转复率(75.68%,28/37)明显高于左心房直径≥4.0 cm患者的转复率(34.38%,11/32,P<0.01);(4)依布利特严重的不良反应为非持续性单形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为8.82%(3/34);普罗帕酮严重的不良反应为低血压(2.86%,1/35)及长间歇(RR间期>2.0 s,11.43%,4/35).结论依布利特是一种快速转复房颤的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 胺碘酮注射液在快速房颤心律转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郝艳

    目的 分析快速心房颤动(房颤)采用胺碘酮注射液治疗后的心律转复效果.方法 64例快速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普罗帕酮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房颤转复情况、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窦律)情况、心脏超声情况.结果 观察组房颤转复成功率为81.25%(26/32),高于对照组的53.13%(1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12个月复律后维持窦律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3、12个月的左心房直径略小于治疗前,且左心房收缩时经二尖瓣血流的大值(A峰值)、左心室舒张早期经二尖瓣血流的高值(E峰值)、E/A比值略高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12个月A峰值、E峰值、E/A、左心房直径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12个月的A峰值、E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注射液治疗快速房颤,具有较高转复率与复律后窦律维持率,能有效逆转心房心肌重构.

  • 房颤转复药物及其合理选择

    作者:罗鹏;张家驹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转复窦性心律仍然是重要的选择,非药物治疗因为其操作有难度,易于复发以及并发症等原因,药物仍是心房颤动治疗的主线.房颤转复中的药物选择在房颤治疗技术中,具有很强的重要性,为规范临床治疗,本文现就心房颤动转复药物及其合理选择进行了综述.

  • 奎尼丁联合胺碘酮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作者:尹万年;高巍

    目的 探讨奎尼丁联合胺碘酮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房颤患者65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1例和联合用药组34例进入胺碘酮组每次给胺碘酮0.2 g,每天3次,持续10 d,奎尼丁联合胺碘酮组第1天奎尼丁每2 h 0.2 g,共5次,如未转复窦律,第2天剂量不变,第3天每2 h 0.3 g,共5次;转复窦性心律后奎尼丁改每8 h 0.5 g,重叠应用胺碘酮3 d.药物负荷量期间未转复者应用同步直流电复律.观察复律率、复律时间、Q-T间期.结果 奎尼丁联合胺碘酮组较胺碘酮组转复时间短、转复律高,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奎尼丁联合胺碘酮是治疗房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持续125 min心肺复苏成功救治心脏性猝死1例

    作者:沈开金;李新宇;敖其;周新;马志强;李安

    2005年1月12日,经过125 min持续心肺复苏(CPR)成功救治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致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并完全康复出院,报告如下.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护理体会

    作者:王庭梅

    心源性猝死(SCD)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尤其是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是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的原因,约占心源性猝死的87%.虽然随着心电监护技术的发展,已使院内的猝死率大为降低,但院外心脏猝死常因不能及时复苏而死亡.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降低SCD的发生率,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1].现将我科成功进行ICD植入术的8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心脏电复律中患者使用地西泮的护理

    作者:张连连;周国花;张庆荣;何菁菁;包英群

    心脏电复律是利用短促而强烈的电能使心脏各部位的心肌瞬间同时去极化,中断原有的异位心律,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1].心脏电复律操作时间短,但要求有一定的麻醉深度,使患者充分镇静、无痛感和有短暂的遗忘[2].适当给予镇静药物可使患者的耐受性提高,心律转复之前静脉注射地西泮10~20 mg,可使患者消除紧张,产生肌肉松弛,还可使患者对操作过程失去记忆[3].因此我们采用小剂量地西泮作为心脏电复律的术前用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依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的临床研究

    作者:郑亚安;刘桂花;马青变;陈菲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依布利特和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研究.共入选发作持续时间1 b~4 d的房颤、房扑患者30例,其中房颤27例,房扑3例,随机进入依布利特组(n=16)、普罗帕酮组(n=14).两组分别在心电、血压监测下于10 min内静脉注射依布利特1 mg或普罗帕酮70mg,如给药后10min仍未转复为窦性心律,各组重复前述治疗1次,观察开始给药后1.5 h内房颤、房扑的转复率及4 h内的不良反应.结果①依布利特转复房颤、房扑的成功率高于普罗帕酮(57.1% vs 43.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依布利特转复房颤、房扑所用时间的明显短于普罗帕酮,给药后30 min中内依布利特的转复率达100%,普罗帕酮的转复率为85.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依布利特治疗组的不良反应表现为短阵室速、连发室早,均未经特殊处理很快消失.有1例出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未经特殊处理.结论依布利特能有效、快速、安全的转复近期发作的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

  • 欧洲心脏病学会2012年心房颤动指南更新摘要

    作者:温志超;李剑;罗心平

    2012年8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对2010年《心房颤动管理指南》进行了更新,主要集中在抗凝治疗、左心耳封堵、心律转复药物、窦性心律长期维持用药及导管消融等5大方面.会议指出,当前发达国家房颤的发病率约为1.5%~2%,房颤治疗的医疗、社会和经济成本越来越高,对于≥65岁的老年人,应定期检查脉搏,脉搏不规律时可进一步行心电图检查以早期发现和诊断.

  • 房颤转复前后血浆脑钠肽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韩飞舟;任森根;朱志军;蒋颖人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在房颤转复前后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85例病例根据是否存在房颤分为房颤组(51例)及非房颤对照组(34例),分别测定血浆BNP水平.比较房颤组和非房颤组的BNP水平,比较房颤组在房颤转复前后的BNP水平.将房颤组根据房颤转复方式分为药物转复组及自行转复组,比较不同转复方式对BNP水平的影响.将房颤组及对照组分别根据左心房内径大小分为左房增大组及正常组,观察左房内径对BNP水平的影响.结果:房颤组BNP较对照组升高,房颤转复后BNP较转复前明显下降,药物转复组和自行转复组BNP无差别,心房增大组较正常组BNP升高.结论:房颤及心房增大与BNP升高有关,BNP水平不能决定转复方式,抗心律失常药物对BNP无影响.

  • 老年人阵发性房颤转复后小剂量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疗效观察

    作者:修国权;陈涛;武文飞

    我们用小剂量胺碘酮长期维持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心律转复后的窦性心律,疗效满意,从而为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心律转复后的药物维持窦性心律提供一种药物选择方案.

  • 食管心房调搏转复心房扑动的临床观察

    作者:乔靖;杜永贵

    目的旨在评价食管心房调搏术转复心房扑动(简称房扑)的临床疗效.方法经食管心房调搏,采用以S1S1基础程序刺激超速抑制法或短阵快速刺激法(Burst法)转复房扑.结果70例房扑患者显效43例,有效13例,无效14例,显效率61.4%,总有效率80.0%,Ⅰ型房扑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Ⅱ型房扑(P<0.01),但性别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临床症状改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食管心房调搏术(TEAP)转复房扑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尤其Ⅰ型房扑,不失为房扑转复有效方法之一,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 洗胃致室性心律失常1例

    作者:殷培良;杨小霞;管爱静

    患者女性,28岁.因口服安定2h后急诊入院.查体:BP 120/75mmHg,嗜睡状态,心率74次/min,律齐,肺腹无异常,初诊:药物中毒.即予以插管洗胃,洗胃过程顺利,洗胃毕,拔出插管,转入内科病房继续观察治疗.查体:嗜睡状态,心率53次/min,律不规整,频发早搏,余无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早搏(部分呈二联律、三联律)(图略).血常规、心肌酶、血生化均正常,予以654-2、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后,心律转复正常,心电图无异常,出院,随访2年未再复发.

  • 血浆BNP水平在心房颤动复律前后的变化

    作者:朱剑;洪小苏;徐卫亭;焦阳

    目的探讨BNP与心房颤动(AF)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30例房颤复律患者(A组)房颤发作时和房颤终止后5 d及18例持续性房颤患者(B组)的血浆BNP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C组)进行比较.结果心房颤动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其BNP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心房颤动影响血浆BNP水平的分泌,在转复为窦律后血浆BNP水平下降.

  • 持续性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前后血浆BNP水平的变化

    作者:林丛;官学强;童宗安;唐疾飞

    脑型利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是一种由心脏和脑分泌的循环激素,由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分泌与心腔的容量负荷及压力负荷密切相关,现在临床较多用于心衰的早期识别和危险程度分级.持续性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组疾病,因其有导致中风等致残事件的增加而倍受临床医师的关注,本文旨在评价该组病人的外周静脉血BNP水平以及在转复为窦性心律时的变化情况.

3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