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肌肌钙蛋白Ⅰ在检测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AMI患者、3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26例骨骼肌损伤(SM)患者和25例健康者进行血清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并对AMI患者胸痛发生不同时段cTnI、CK-MB值进行动态观察.结果AMI患者人院时cTnI、CK-MB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8.5%和56.3%.CK-MB在UAP组及SM组有较高的阳性率,而cTnI在UAP组和SM组中未检出.cTnI在AMI发生4h内即显著升高,两项指标的高峰值在8~16h内均可出现,72h后CK-MB降至临界值,而cTnI在7d后仍高于对照组.结论cTnI在AMI早期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因其具有较宽的时间诊断窗口和独有的特异性,所以是早期诊断AMI较敏感和特异的血清学标志物[1,2].

  • 联合检测三项血清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意义

    作者:车大胜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肌红蛋白(Mb)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3者联合检测在AMI诊断中的重要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入住该院且经心内科诊断为AMI的患者84例,其中,男43例、女41例,平均年龄(64.15±4.52)岁,作为AMI组;选择同期到该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81例,其中,男42例、女39例,平均年龄(62.53±5.24)岁,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IMA,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cTnⅠ、Mb。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MI组血清IMA、Mb和cTnⅠ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MA在2~6h达高峰,24~48h恢复基础水平;Mb在AMI后1~2h就出现异常,6~12h达高峰,幅度可达数十倍;cTnⅠ在AMI发生后2~6h开始升高。联合检测IMA、Mb和cTnⅠ水平3者的敏感性(95.29%)、特异性(87.06%)、阳性预测值(82.35%)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IMA、Mb组相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敏感性也明显高于单独检测cTn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A可以作为诊断AMI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血清IMA、Mb和cTnⅠ水平对AMI具有重要诊断意义。

  • 应变率成像和肌钙蛋白Ⅰ联合监测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研究

    作者:张颖;龚兆萍;嵇平

    目的 探讨应变率成像技术和肌钙蛋白Ⅰ评估蒽环类药物对心脏的早期毒性表现及其预测心力衰竭发生的价值.方法 44例肿瘤患者,化疗方案以表阿霉素为主,表阿霉素总累积量(450±75)mg/m2,共6个疗程(药物累积量分别为75 mg/m2、150 mg/m2、225 mg/m2、300 mg/m2、375 mg/m2及450 mg/m2).于化疗前及每个化疗结束3d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期检测肌钙蛋白Ⅰ.6个化疗周期结束后对所有患者随访半年.结果 与化疗前比较,化疗中及化疗后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室间隔舒张期厚度及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左室射血分数在累积量为450mg/m2时,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A峰比值在累积量为375 mg,/m2时,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在累积量为300 mg/m2时及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和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在累积量为225 mg/m2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钙蛋白Ⅰ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中及化疗结束后半年内发生心力衰竭患者的应变率测值低于未发生心力衰竭者,两者后一次肌钙蛋白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监测表阿霉素心脏毒性上,应变率成像较常规超声心动图能较早期和较敏感地发现心脏损害,舒张功能损害早于收缩功能,且对蒽环类药物所致心力衰竭有远期预测价值.肌钙蛋白Ⅰ无此价值.

  • 心脉隆注射液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前体及肌钙蛋白Ⅰ的影响

    作者:杨海燕;曹明晶;傅朝晖

    目的:探讨心脉隆注射液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CHF )患者脑钠肽前体( proBNP )及肌钙蛋白I ( CTnⅠ)的影响。方法收集医院70岁以上CHF住院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予CHF常规治疗;心脉隆组49例在CHF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300 mg/d静脉滴注治疗14 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proBNP及CTnⅠ水平、6 min步行试验(6MWT )距离。结果92例患者中,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增加,患者proBNP及CTnⅠ水平均上升,而6MWT距离下降;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proBNP及CTnⅠ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6MWT距离较治疗前增加;治疗后心脉隆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proBNP更低[(410.97±74.56) pg/mL比(476.75±80.21)pg/mL, P=0.000],CTnⅠ亦更低[(0.06±0.03) ng/mL比(0.08±0.04) ng/mL,P=0.008],而6MWT距离[(431.78±42.58) m比(406.25±46.31)m,P=0.007]较对照组增高。结论心脉隆注射液能改善老年CHF患者的心功能。

  • 脑钠肽和肌钙蛋白Ⅰ联合检测对急性肺栓塞预后评估的意义

    作者:李炳华;王惠阁;张金卓;宋建民;陈春玲

    目的 探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肌钙蛋白Ⅰ(cTn Ⅰ)水平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20例APE患者通过胸部增强螺旋CT、肺核素扫描、磁共振确诊.结果 BNP>100 pg/mL的患者共8例,BNP<100 pg/mL的患者共12例,BNP升高组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院内死亡率均高于BNP正常组(P<0.05),且BNP水平与右心室舒张末内径显著相关(r=0.739).cTn Ⅰ>0.05 ng/mL的患者共9例,cTnⅠ<0.05 ng/mL的患者共11例,cTnⅠ水平与APE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显著相关(OR=27.65,95%CI=4.67%~148.65%).结论 BNP和cTn Ⅰ可作为判断APE的预后指标,有助于明确危险分层,指导治疗.

  •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心肌损伤48例

    作者:杨建新;孙明明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心肌损伤的效果.方法将9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丹红注射液40 mL静脉滴注治疗,对比两组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TnI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均显著下降(P<0.01),但治疗组治疗后第3天、第7天时下降更显著性(P<0.05和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心肌损伤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 hs-CRP、BNP和cTnI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MACE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婷;李结华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钠尿肽(BNP)、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对术后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89例成功施行PCI术的初发AMI患者,PCI术前及术后采集血液标本,检测hs-CRP、BNP和cTnI水平.根据术后单项检测结果将患者分别分为hs-CRP高值组/hs-CRP低值组,BNP高值组/BNP低值组,cTnI高值组/cTnI低值组,根据联合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H1组(3项指标均非高值或仅有1项高值)、H2组(3项指标有2项为高值)和H3组(3项指标均为高值)组.比较各组之间MACE发生率.结果 单项检查时,hs-CRP、BNP和cTnI水平高值组MACE的发生率均高于低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检测hs-CRP、BNP和cTnI水平,H1、H2及H3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H2组MACE发生率高于H1组,H3组MACE发生率高于H2组.结论 hs-CRP、BNP和cTnI水平与AMI患者PCI术后MACE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具有预测价值.

  • 40例血清肌钙蛋白Ⅰ在窒息新生儿的临床意义

    作者:闫军;程明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在心肌损伤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测定法(CLIA)检测40例窒息新生儿的cTnI,并与20例正常新生儿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窒息新生儿血清cTnI浓度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窒息新生儿血清cTnI的检测对于预测新生儿窒息患儿心肌损害有重要意义.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TIMI 危险评分与血浆 NTpro-BNP、TNⅠ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努尔巴哈提;妮莎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TIMI 危险评分与血浆 N 末端前脑利钠肽(NTpro-BNP)水平及血清肌钙蛋白Ⅰ(TN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按照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患者进行 TIMI 危险评分,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n=23)、中危组(n=34)、高危组(n=41),采用 AQT 快速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浆 NTpro-BNP 及 TNⅠ水平,研究 TIMI 危险评分、NTpro-BNP 及 TNⅠ的相关性。结果TIMI 评分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临床上对于不同分型疾病的判断具有一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TIMI 危险评分能够有效预测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其中3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均较3个月和治疗期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高危组各个时期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危和中危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低危、中危、高危组患者随着 TIMI危险评分的升高,NTpro-BNP 和 BNP 水平均升高,NTpro-BNP 升高更加显著(P <0.01)。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可知,NTpro-BNP 与 TIMI 呈正相关(P <0.01),与 TNⅠ呈正相关(P <0.05);TIMI 与 TNⅠ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TIMI 危险评分与 NTpro-BNP 相关性良好,而且与 TNⅠ无相关性。

  •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陈仕银;伍尚平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酶(AST、LDH、CK、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b)在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对43例VMC患者血清心肌酶、肌钙蛋白Ⅰ和肌红蛋白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VMC组入院当日血清中心肌酶、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动态检测VMC组各时期CTnⅠ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心肌酶及Mb(P<0.01).结论心肌酶只能作为VMC诊断的辅助检测指标,肌红蛋白灵敏,但特异性差、阳性时间窗短,而肌钙蛋白Ⅰ更能灵敏、准确反映心肌受损情况,能为临床医生诊断VMC提供较长的时间窗口.

  • 供体腹主动脉行肝动脉重建对猪肝移植血流动力学和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影响

    作者:黄国勇;黄小彬;刘天奇;李静;黄中华;梁宁

    目的 观察以供体腹主动脉重建肝动脉对受体血流动力学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广西巴马小型猪12头随机分为供、受体两组,每组6头,受体再随机分为A组(肝动脉吻合组)和B组(腹主动脉吻合组)),每组3头.供、受体动物均接受静脉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供体动物行快速肝脏切取术取出供肝.受体动物置入Swan-Ganz导管,行背驮式肝移植术,A、B组采用不同的肝动脉重建方式,A组在不阻断腹主动脉下采用肝动脉端端连续吻合,B组在阻断腹主动脉后以其腹主动脉侧壁和供肝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检测开腹前5 min (T0)、无肝期30min (T1)、新肝期30 min (T2)、肝动脉重建后10 min (T3)、术毕时(T4)、术后1 h(T5)6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楔压(PCWP)、心排量(C0)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和cTnI.结果 在T0~T2时,组间各指标无差别;在T3时点,B组HR、CO低于A组,MAP、CVP、PAP、PCWP高于A组,cTnI组间无差别;在T4、T5时,B组MAP低于A组,CVP、PAP、PCWP、cTnI高于A组,HR、CO组间无差别.结论 采用完全阻断腹主动脉和以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的肝动脉重建方式加重了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和心肌损伤.

  • 心肌生化标志物升高非Ⅰ型心肌梗死11例分析

    作者:闫俊芳;杜映荣;刘放;徐肇元;杜海燕

    新公布的心肌梗死统一定义将心肌梗死按病因分为5型,心肌生化标志物(优选肌钙蛋白Ⅰ)作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必备指标.2型心肌梗死与1型心肌梗死表现非常相似,治疗却截然不同:很多其他疾病可以导致心肌生化标志物升高,也会伴有胸痛及心电图变化,非常容易误诊为1型心肌梗死.现将我院心肌生化标志物升高非1型心肌梗死11例分析如下.

  • 无痛性心肌梗死23例临床分析

    作者:匡素娟;袁春颖

    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是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但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心肌梗死患者从起病、发展,均表现为非典型症状,或无任何症状,而心电图改变延迟、特异性心肌酶CK-MB、肌钙蛋白Ⅰ或T、肌红蛋白有明显改变.这类患者因无心肌梗死的特征表现而称为无痛性心肌梗死,又称不典型心肌梗死.我们收集2002~2005年临床所遇到的无痛性心肌梗死23例,报道如下.

  •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检测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意义

    作者:徐兴伟

    目的:探讨急性胸痛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与心脏事件的相关性.方法:测定45例急性胸痛患者的血清cTnI与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根据cTnI的结果分为两组,分析cTnI与心脏事件的相关因素及它们的关系.结果:45例患者中有24例cTnI阳性,占53.3%;16例CK-MB升高,占35.6%;24例cTnI阳性患者中有6例(25%)发生心脏事件,21例eTnl阴性患者中仅1例(4.8%)发生心脏事件,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cTnI是诊断心肌细胞损伤特异、敏感的血清标志物之一.

  • 心肌酶CK-MB和肌钙蛋白Ⅰ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曲红;张荣玲;张立英

    长期以来临床通过检测血清酶的变化,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AMI).近年来发现心肌蛋白可作为心肌损伤较好的指标,尤其肌钙蛋白 I( cTn I)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现对我院住院的 55例 AMI患者血清酶和 cTn I的检测进行回顾分析 , 发现血清 CK- MB和 cTnI联合检测优于血清酶的检测.

  • 术后镇痛对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肌保护研究

    作者:蒋永和;王旭华;李祺

    [目的]探讨多模式术后镇痛对心脏病人行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肌保护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合并高血压、缺血心脏病病人择期行胃、胆道手术60例.均施行静吸复合全麻.根据术后镇痛方式不同,随机分为静脉自控镇痛(PCIA)I组(n=20),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E组(n=20),以及未作预镇痛处理组N组(n=20).I组和E组术毕依据不同镇痛方法注入各自镇痛液5 ml,接上镇痛装置,待病人清醒拔管后送返病房.分别于进入手术室(T0)、术毕即刻(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取外周血测定肌钙蛋白Ⅰ(cTnI)及皮质醇浓度(Cort),并对镇痛效果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肌钙蛋白Ⅰ、皮质醇浓度组间比较(T2、T3)N组较I、E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T2)I、N二组较(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AS I、E二组均表示镇痛良好.不良反应E组较I、N二组少.[结论]硬膜外术后镇痛对围手术期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心肌有良好的保护,可能与适度抑制交感神经活性有关.

  • 严重脓毒症患者血肌钙蛋白Ⅰ变化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志强;张印刚;程爱斌;邱方

    [目的]观察严重脓毒症患者血肌钙蛋白Ⅰ(cTn)水平和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以2005年1月~2010年2月121例成年严重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入ICU 48 h内cTnⅠ水平和机械通气例数、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结果]39例患者cTnⅠ水平升高,cTn Ⅰ升高组和正常组年龄、性别、机械通气例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和cTn Ⅰ正常组比较,cTn Ⅰ升高组APACHEⅡ评分、应用升压药物例数、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cTn Ⅰ水平升高是严重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论]cTnⅠ水平升高可反映严重脓毒症患者心肌受损的程度,可作为预后监测的重要指标.

  • 人心肌肌钙蛋白Ⅰ基因的人工合成及高效表达

    作者:徐霞;杨能;涂洪斌

    目的人工设计合成完整的人心肌肌钙蛋白Ⅰ(hcTnI)基因,克隆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方法根据大肠杆菌遗传密码的偏爱性,人工设计合成hcTnI基因,测序正确后通过DNA重组技术将其插入温控型表达载体pBV220,转化大肠杆菌(E.coli)DH5α,构建cTnI基因的非融合表达菌hcTnI-pBV220/DH5α,热激后诱导非融合蛋白的表达,用单克隆抗体检测特异性hcTnI蛋白表达.结果序列分析表明克隆载体中的cTnI人工基因与设计相符,双酶切电泳结果证明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经SDS-PAGE证实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Mr)约24000,凝胶密度扫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5%,能与cTnI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获得cTnI人工基因,构建了cTnI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了高效表达,为制备高特异性的抗体及临床检测应用奠定了基础.

  • 心肌肌钙蛋白Ⅰ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孟涛;陈姝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近年来有关肌钙蛋白I(cTnI)在病毒性心肌炎中应用的临床和实验报道逐渐增多,作为心肌损伤的标记物,cTnI以其在早期诊断、特异性、灵敏性和诊断时间窗方面的优越性受到越来越多的注意,1999年发表的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1],将肌钙蛋白T(cTnT)和cTnI作为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地位等同的心肌损伤标记物.2000年新修订的小儿心肌炎诊断标准[2],也将cTnI和cTnT纳入小儿心肌炎的诊断依据之一.

  • 聚合人脐带血血红蛋白(PolyPHb)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研究

    作者:蒙炜;陈艳芳;廖大清;朱达;李涛;石应康

    目的 探讨聚合人脐带血血红蛋白( PolyPHb)对新西兰大耳白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研究的方法,将30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注射5ml生理盐水和PolyPHb溶液(8gHb/d1)做预处理,通过临时阻断冠脉前降支实现心肌缺血;观察缺血30 min、再灌注90 min后的心脏功能和肌钙蛋白Ⅰ释放水平.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兔左室收缩压:(82.59±8.13)mmHgvs(61.39±7.92) mmHg(P <0.05);左室内压大上升速率:(3.76±0.73) mmHg/ms vs(2.23 ±0.89) mmHg/ms(P <0.05);左室内压大下降速率:(-3.08±0.49)mmHg/ms vs(-1.89±0.65)mmHg/ms,P<0.05):左室舒张末压(9.35±1.82)mmHg vs (18.21±2.43) mmHg(P <0.01);肌钙蛋白Ⅰ释放水平:(8.71±1.90) ng/ml vs(17.83±1.72) ng/ml(P <0.05).结论 PolyPHb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845 条记录 39/43 页 « 12...35363738394041424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