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挤压伤大鼠血浆内皮素含量与心脏损伤的关系

    作者:刘水平;陈玉川;郭薇;王江峰;成建定

    [目的] 观察挤压伤大鼠血浆内皮素-1(ET-1)、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含量的动态改变,研究挤压伤早期是否有心脏损伤及其与ET-1的关系.[方法] 建立挤压伤大鼠动物模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心肌酶改变,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ET-1含量,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cTnⅠ含量.[结果] 挤压伤后12 h血浆ET-1显著下降,血清心肌酶、cTnⅠ显著升高,并持续48 h以上.[结论] 肢体挤压伤早期有心肌细胞的损伤,ET-1可能在心肌细胞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并急性心肌梗死、室壁瘤形成1例

    作者:王峰;向定成;何建新

    患者,男,50岁,因突发胸痛10 d,于2008年3月13日由当地医院转入我科.患者2008年3月4日19:00突发心前区疼痛,并向左肩部放射,伴见心悸、出汗等,持续不能缓解,遂就诊于当地医院,查心电图示Ⅱ,Ⅲ,aVF,V1~6导联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0.2~0.5 mV,肌钙蛋白Ⅰ阳性,诊断为急性下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溶栓等治疗,效不佳,血压持续偏低,为求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

  • 肌钙蛋白Ⅰ检测与心电图检查在评估新生儿窒息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辉;赵小兵;吴海波

    目的 肌钙蛋白Ⅰ检测与心电图检查相结合评估新生儿窒息的临床价值及与新生儿窒息所致的多种脏器损伤后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46例,其中窒息新生儿21例作为观察组,其余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所有新生儿均于生后12~24小时进行采血测定脐动脉血pH、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Ⅰ水平.心电图检查测定QTc间期、心率,了解有无心二联律.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窒息新生儿1分钟和5分钟的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Ⅰ、心电图QTc间期、心电图二联律发生病例、死亡病例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若以肌钙蛋白Ⅰ浓度为0.15μg/L作为有确定的心肌损伤的截断值,则肌钙蛋白Ⅰ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达到了96%和71.4%.结论 肌钙蛋白Ⅰ与心电图检查在诊断新生儿窒息及判断其预后中有明显的价值.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BNP和cTNI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梁汝忠;苏忠东;黄梓就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我科收治的ACS患者43例(ACS组)和健康查体者46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述患者血清CRP、BNP和cTNⅠ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s-CRP、BNP及cTNⅠ水平有无差异及其在ACS组患者中的相关性.结果 ACS组血浆hs-CRP、BNP和cTNⅠ分别为(6.88±2.11) mg/L,(311.6±88.9) pg/ml和(17.4±9.1) pg/ml;对照组分另别为(2.67±1.12) mg/L,(21.8±8.9) pg/ml和(0.14±0.10) pg/ml,ACS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患者血浆hs-CRP、BNP与cTNⅠ之间存在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0.81(P< 0.05)和0.47(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hs-CRP、BNP和cTNⅠ显著升高,且三者间存在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诊断ACS的血清学标志物.

  • 三种心肌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伟民;李绍波

    目的 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肌钙蛋白Ⅰ( 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单项及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检测AMI患者(AMI组)发病后2、4、8h血液中Mb、CK-MB、cTnI浓度,与非AMI心胸疾病(UA)患者(UA组)进行比较,并分析Mb、CK-MB、cTnI单项及多项联合指标对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AMI组在2、4、8h各项指标与UA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发病2h,Mb敏感性和特异性与其他单项指标和联合指标相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发病4h,Mb、CK-MB、cTnI的敏感性为87.5%、53.13%、43.75%,特异性为70.97%、74.19%、80.65%,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联合指标Mb+cTnI、Mb+CK-MB和cTnI+CK-MB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发病8h,Mb、cTnI和CK-MB敏感性均达到100%,特异性分别为87.09%、90.32%、96.77%;联合指标以Mb+cTnI+CK-MB敏感性及特异性高.结论 对AMI患者早期进行cTnI、Mb和CK-MB的联合检测,既可尽早确诊,又可避免误诊,对提高AM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高确诊的速度和确诊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血清肌钙蛋白Ⅰ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意义

    作者:曾伟斌

    目的观察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血清肌钙蛋白Ⅰ(cTn Ⅰ)水平变化,探讨cTn Ⅰ对VM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符合VMC诊断标准的首诊VMC患儿52例,用ELISA法测定治疗后前4周内血清cTn Ⅰ的浓度.2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52例患儿定量测定cTn Ⅰ浓度(10.57±4.89 μ 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94士0.84μg/L)(P《0.01);治疗的前第1周内高(10.57±4.89)μg/L,治疗2周后开始下降为8.45±3.93μg/L,第4周基本恢复正常(2.05±0.91μg/L);ECG单项异常与ECG重叠异常的患儿血清cTn Ⅰ的浓度(1 3.03±4.98;1 5.57士5.34)明显较ECG无异常患儿(6.78±2.97)高.结论检测VMC患儿血清cTn Ⅰ水平,可以作为VMC的明确诊断、判断病情进展和评估预后的依据.

  • 脑钠素与肌钙蛋白Ⅰ在小儿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曲旭亮

    目的 探讨脑钠素与肌钙蛋白Ⅰ在小儿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儿16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40例,并另选40例健康儿童儿归为非心衰组.其中对四组患儿分别以BNP单独诊断、CYn Ⅰ单独诊断、BNP与CYnⅠ串联诊断与BNP与CYn Ⅰ并联诊断,比较心衰儿童与非心衰患儿各时期BNP与CYn Ⅰ水平与四种诊断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心衰组患儿BNP与CYn Ⅰ水平在心衰早期[(633.21±80.24),(0.135±0.036)]、心衰期[(1 043.87±201.34),(0.429±0.034)]与恢复期[(874.23± 97.14),(0.196±0.029)]均显著性高于非心衰组[(90.58±6.72),(0.042±0.016),(90.61±6.82),(0.043±0.014),(90.16±6.91),(0.041±0.0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独诊断中,BNP诊断特意度(92.31%)较高,误诊率(7.69%)低,CYnⅠ单独诊断敏感度(94.59%)高,漏诊率(5.41%)低;BNP与CYnⅠ并联诊断敏感度(94.87%)、特异度(92.68)、诊断符合率(93.75%)、阳性预测值(92.50%)与阴性预测值(95.00%)高,漏诊率(5.13%)与误诊率(7.32%)低;BNP与CYn Ⅰ串联诊断效能差.结论 脑钠素与肌钙蛋白Ⅰ在小儿心力衰竭诊断具有重大的意义,优先选用BNP与CYnⅠ并联诊断,具有借鉴性.

  • 血清CK、CK-MB、cTnI对婴幼儿患者心肌损害诊断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波;陈巧珊;刘肖瑛;阮富旺

    目的 探讨婴幼儿患者血清、CK-MB及cTnI对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96例和102例心电图和临床表现有、无心肌损害表现的婴幼儿患者和正常对照儿童进行血清CK、CK-MB及cTnI测定.结果 有心肌损害组三项指标分别为CK(236.2±127.2)U/L;CK-MB(32.2±12.7)U/L;cTnI(0.24±0.13)ng/ml,均明显高于无心肌损害表现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但特异性和敏感性却不尽相同,联合检验的敏感性及准确性达93.4%和80.5%,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血清CK、CK-MB及cTnI在对婴幼儿患者心肌损害反映中,CK、CK-MB特异性不高,同时要考虑到单纯CK、CK-MB活性增高可能是生理、标本和试剂等因素所致,不具有临床诊断价值;cTnI特异性高,但在心肌轻度损害时敏感性不高;因此诊断婴幼儿患者心肌损害时应联合这三项并结合心电图和临床表现来综合确定诊断.

  • 心肌标志物在钝性胸部创伤合并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罗进才;汤慧华;牛靖志;彭兰芬;罗毅;黄长武;叶长钦;赵曦;刘宇莹;黄文平

    目的 探讨钝性胸部外伤病人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心肌特异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红蛋白(Mb)的变化规律及对创伤并发的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 观察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并动态观察20例钝性伤合并心肌损伤(心肌损伤组)及20例钝性伤未合并心肌损伤(普通创伤组)病人伤后1、2、3、5、7、10、16、24、48小时及1周血清中H-FABP、cTnI、Mb的水平及规律.结果 心肌损伤组的H-FABP、cTnI、Mb及普通创伤组的H-FABP、Mb均在不同时间不同程度通讯作者:罗进才.地址:东莞市厚街医院检验科.逐渐升高,于7天后逐渐回复正常,各项目在相同时点上心肌损伤组普遍高于普通创伤组.胸部创伤并发心肌损伤时,cTnI出现早、升幅大、窗口期长、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而H-FABP和Mb虽出现早、升幅大、灵敏度高但特异性低.结论 cTnI可做为判断胸部创伤有无并发心肌损伤的实验室指标.

  • 脑钠肽前体和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监测对老年脓毒症心肌损伤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作者:白园园;李康保;王思荣

    目的 探讨血浆脑利钠肽前体(proBNP)和心肌损伤标志物(CK-MB和cTnI)联合检测对老年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及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老年脓毒症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症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同龄人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和不同预后患者血浆proBNP、cTNI、CK-MB水平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Ⅱ(APACHEⅡ),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脓毒症患者血浆proBNP、cTnI水平高于对照组,且严重脓毒症组APACHEⅡ评分高于一般脓毒症组(均P<0.05);死亡组患者其血浆中的proBNP,cTNI和CK-MB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患者(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严重脓毒症组患者血浆proBNP水平与cTnI及CK-MB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血浆proBNP水平、cTnI水平、CK-MB水平分别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血浆proBNP及cTn I水平可有效反映老年脓毒症患者心肌受损程度,早期血浆proBNP、cTnI、CK-MB水平联合检测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可能有重要临床意义.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及肌钙蛋白Ⅰ对新生儿败血症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

    作者:魏继红;杨小巍;柏金秀;姬静璐;孙东明;李少华

    目的:研究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肌钙蛋白Ⅰ(cTnⅠ)对新生儿败血症合并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65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在发病后3h、24h及7d检测血清H-FABP和cTnⅠ浓度.败血症患儿依据心肌损害诊断标准分为心肌损害组和无心肌损害组,比较两组间H-FABP和cTnⅠ水平,计算H-FABP、cTnⅠ检测心肌损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心肌损害组在3h、24 h H-FABP浓度高于无心肌损害组(P<0.01),7d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损害组在24h、7d时cTnⅠ血清浓度高于无心肌损害组(P<0.01),3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4 h时H-FABP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cTnⅠ,7d时cTnⅠ的灵敏度高于H-FABP.结论:H-FABP与cTnⅠ可联合用于新生儿败血症合并心肌损害的动态检测.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肌钙蛋白及脑钠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进军;吴士礼;王本芳;张宁汝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和肌钙蛋白Ⅰ(cTnI)、脑钠肽(B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关系及对其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因胸痛(发病时间<12 h)入院诊断为AMI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GDF-15及BNP浓度,采用免疫荧光定量技术测定cTnI浓度.记录患者住院和平均随访12个月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或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情况.结果:AMI组GDF-15与BNP和cTnI浓度呈正相关;发生心血管事件组GDF-15水平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多变量logistic逐步回归表明GDF-15是预测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OR=0.79,95%CI:0.67~0.84,P<0.05).结论:GDF-15与BNP和cTnI浓度呈正相关,GDF-15水平是预测近期心血管事件的有效指标之一.

  • 心肌肌钙蛋白Ⅰ与肌酸激酶同工酶在儿童心肌损害诊断中的比较

    作者:姜剑斌;秦双梅;郑孝清

    目的:了解各病理状况对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影响,并比较其诊断价值.方法:对4组儿童进行血清cTnI、CK-MB测定.A组为健康儿童54例:B组为一般状况可的非心血管疾病患儿53例;c组为病情稳定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2例;D组为急性心肌炎患儿14例.结果:A组cTnI值均<0.25μg/mL,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CK-MB升高1例(1.9%).A、B、C组cTnI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B组cTnI升高1例(1.9%),CK-MB升高9例(16.9%);C组cTnI均不升高,CK-MB升高1例(8.3%);D组cTnI升高11例(78.6%),平均值较A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cTnI可用来诊断儿童心肌损害.无心血管系统受累的患儿cTnI值不升高.心血管系统以外的疾病可影响CK-MB值.

  •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肌钙蛋白Ⅰ的影响

    作者:刘永胜;沈青山;朱锐;付度关;汤永谦;陶红;李素珍;叶剑文

    目的:评价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7月至2004年4月在我院行PC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组(n=60),同时选择一组同期进行冠脉造影(CAA)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42).分别于术前当天及术后24 h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CRP、TNFα和cTnⅠ浓度.结果:研究组术前及术后血浆CRP、TNFα和cTnⅠ浓度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研究组PCI后血浆CRP、TNFα和cTnⅠ浓度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1);而对照组术前与术后血浆CRP、TNFα和cTnⅠ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CI增加血液CRP、TNFα和cTnⅠ水平.监测血中CRP、TNFα和cTnⅠ有助于冠心病PCI患者术后病情的估计及预后的判断.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变化

    作者:黄献文;杨彤;马钊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对36例HIE患儿(HIE组)及40例同期住院正常新生儿(对照组)进行外周血cTnI含量动态监测,分别于出生后24h,3、5及7 d采血检测.结果:(1)HIE组患儿cTnI测定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2)HIE组患儿血清cTnI在出生后24 h达高峰,轻度HIE组3 d降至正常,中度HIE组5 d降至正常,重度HIE组7 d降至正常.结论:窒息缺氧对脑细胞造成损害的同时对心肌亦造成损害,对新生儿HIE进行外周血cTnI含量检测能早期诊断心肌损伤,从而可以早期干预治疗,改善预后.

  • 心肌肌钙蛋白Ⅰ峰浓度结合心电图改变早期估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和预后的作用

    作者:黎靖麟;卢建华;黄国孟;朱明辉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峰浓度与心电图(ECG)ST段抬高、病理性Q波对早期估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作用.方法:对120例AMI患者在来急诊24 h内不同时间段采血测定cTnI峰浓度,同时检查标准18导联ECG,分别统计出不同ST段抬高及病理性Q波的导联数之间血清cTnI峰浓度的变化.结果:ST段抬高数目中A(2~3个)、B(4~5个)、C(≥6个)3组血清cTnI峰浓度组间比较,分别计算q=3.590、7.572和5.236,P<0.05或<0.01;病理性Q波数目中D(0~3个)、E(4~5个)、F(≥6个)3组血清cTnI峰浓度组间比较,分别计算q=5.361、4.392和4.573,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cTnI峰浓度与ECG出现ST段抬高和病理性Q波的导联数有密切关系,对早期判断AMI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 非诺贝特加量致横纹肌溶解症1例

    作者:张静毅;魏军平

    患者女,65岁,主因"胸闷憋气反复发作3个月余,加重伴后背痛7d"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7年,2型糖尿病病史25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3年余.入院当天急查:全血肌钙蛋白Ⅰ(cTNI):0.378 ng/mL,肌红蛋白(Myo)>1 000 ng/mL,肌酸激酶(CK):16 568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409 U/L,乳酸脱氢酶(LDH):934 U/L.血脂检查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隔日复查上述指标无明显下降.复查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可疑ST段下移.首先考虑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心功能1级(killip分级).予低分子肝素抗凝,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硝酸异山梨酯改善心肌血供.查心脏彩超示: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主动脉瓣钙化,EF值62%.后多次复查cTNI维持在0.017 ~ 0.028ng/mL之间,每日复查心电图,均不支持心肌梗死诊断,但CK、CK-MB、LDH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后背痛症状亦无明显缓解.详细追问病史,患者诉3周前在外院查甘油三酯(TG)为12.8mmol/L,先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每天2次2周,后改为微粒化非诺贝特胶囊(力平之)200 mg,每晚1次,但患者擅自将力平之加量至400 mg,每晚1次.服用4d后出现全身肌肉酸痛,以后背及双下肢为甚.查体:双侧小腿捏痛明显,双下肢肌力4级.结合肌痛症状及心肌酶谱,考虑为药物性横纹肌溶解症.予停用非诺贝特、水化、保肝、利尿、碱化尿液等治疗.3d后患者后背及双下肢酸痛症状减轻,10d后CK降至正常水平,肌痛症状消失.

  • 链激酶致脑出血1例

    作者:卢德媛

    患者,男,63岁,于2002年12月19日因"活动后胸骨后疼痛半年,加重1 d住院,既往:阑尾切除术后33年,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入院后常规检查18导联心电图示V2~V4导联ST段水平型压低0.1 mV,查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Ⅰ均正常,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 肌钙蛋白Ⅰ和肌酸激酶在急性冠脉事件中的变化意义

    作者:康素娴;刘品晶;王秀峰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syn-drome,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改变导致急性心肌供血不足的一组综合征,包括 ST段抬高的心肌梗塞(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N)和 ST段不抬高的心肌梗塞(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NSTEMN)与不稳定心绞痛(UAP)[1],它们均以起病急、猝死率高为特点.笔者通过心电监测并对肌酸激酶(CK)和肌钙蛋白Ⅰ(TnⅠ)的检测,分析联合检测 CK及 TnⅠ对评估 ST段不同改变的急性冠脉事件的意义.

  • 脓毒症小鼠心肌P-选择素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陈蕊;姜巧;孙杰;熊日成;肖飞;俞宙;郭振辉

    目的:探讨脓毒症时小鼠心肌P-选择素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雌性昆明小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假手术组(12只)、盲肠结扎穿孔(CLP)组(48只),CLP法制备脓毒症模型,CLP后2、4、8和12 h处死动物分别留取血和心脏组织,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测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P-选择素mRNA表达.结果:CLP组2、4、8和12 h心肌组织P-选择素mRNA表达进行性升高,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CLP后心肌组织p-选择素mRNA表达水平与心肌组织MPO活性及血清肌钙蛋白Ⅰ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脓毒症时小鼠心肌损伤时,心肌组织P-选择素表达显著升高,可能与心肌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心肌损伤密切相关.

845 条记录 36/43 页 « 12...33343536373839...424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