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作为幽门螺杆菌除菌疗效判定指标的研究

    作者:孙丽萍;宫月华;袁媛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作为幽门螺杆菌根除疗效判定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9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疾病患者采取常规三联疗法进行除菌治疗,利用免疫量度放射分析法(IRMA)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5、18 mo时测定其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同时利用胃黏膜HE染色、H pylori抗体ELISA检测及Hpylori-DNA PCR检测三种方法联合判定H pylori除菌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除菌组血清PGⅠ、PGⅡ值显著降低(64.52±31.74 vs 48.02±25.69 μg/L,P<0.01;11.22±6.12 vs 7.58±5.41 μg/L,P<0.01),PGⅠ/Ⅱ比值显著升高(6.54±3.57 vs 7.96±4.39,P<0.01).各胃疾病组成功除菌后血清PGⅠ、PGⅡ值均低于治疗前水平.治疗后1、5 mo时,除菌组血清PGⅠ、PGⅡ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GI:66.83±28.04 vs 52.54±27.96 μg/L,P<0.01;11.85±4.91 vs 6.55±3.59 μg/L,P<0.01;PGⅡ:60.19±29.30 vs 43.94±26.27 μg/L;10.93±6.12 vs 6.66±5.30 μg/L,P<0.01;),PGⅠ/Ⅱ比值则显著升高(5.84±2.38 vs 8.95±4.61,P<0.01;6.60±4.21 vs 8.35±4.82,P<0.01);18 mo时仅PGI值显著降低(68.12±36.05vs 50.11±23.50 μg/L,P<0.01).未除菌组血清PG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检测适用于幽门螺杆菌除菌疗效的判定,PGI/Ⅱ比值可作为早期除菌疗效的判定指标.

  • 老年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分析

    作者:朱海兵;欧阳桂兰;余海

    目的 探讨老年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SCD)患者的病因、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选择17例SCD老年患者,对其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SCD患者的男女患病率无显著差异;既往甲状腺疾病患者6例(35.3%),胃疾病史5例(29.4%),吸烟史5例(29.4%),长期素食4例(23.5%);感觉异常15(88.2%),共济失调症状12例(70.6%),精神智能症状12例(70.6%);体征以闭目难立征试验阳性16例(94.1%)和位置觉、振动觉减退15例(88.2%);10例提示巨幼细胞性贫血(58.8%),6例促甲状腺激素升高(35.3%);脊髓MRI示7例有脊髓损害表现(41.2%),17例治疗前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均发现异常(100.0%);所有患者予以甲钴胺和维生素B1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 老年人SCD发病与甲状腺疾病、胃部疾病等相关;以感觉异常、共济失调多见,易出现精神智能症状;巨幼细胞贫血阳性率高;MRI与神经电生理检查有助于诊断;早诊断、早治疗利于预后.

  • c-Myc和端粒酶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协同表达

    作者:张国新;赵志泉;顾艳宏;徐顺福;张红杰

    目的通过检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病[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异型增生及胃癌]中c-Myc和端粒酶的活性,分析c-Myc和端粒酶两者表达的关系,并探讨其与胃癌危险因子Hp之间的关系.方法 117例组织标本中c-Myc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端粒酶活性采用端粒酶PCR-ELISA法检测.结果胃癌组中,端粒酶阳性率和c-Myc表达率(分别为87.7%和61.5%)高于非癌组;CAG伴有中、重度肠化组,端粒酶阳性率和c-Myc表达率(分别为52.4%和47.6%)显著高于CAG伴轻度肠化组(分别为13.3%和16.7%);有中、重度肠化的CAG组,伴有Hp感染者其端粒酶阳性率和c-Myc表达率(分别为67.9%和67.9%)显著高于无Hp感染者(分别为21.4%和7.1%);CSG组中无端粒酶阳性者.在胃癌及有中、重度肠化的CAG组,伴有Hp感染者其端粒酶阳性率和c-Myc表达率呈协同性增高(协同表达率分别为89.5%和100.0%).结论 Hp感染可诱导慢性胃病、尤其是CAG中c-Myc和端粒酶的表达.在胃癌及CAG伴中、重度肠化的患者,c-Myc和端粒酶协同表达.

  • 残胃癌外科治疗的现状与思考

    作者:陈光

    1930年Eicheller[1]首次引入残胃癌(gastricstump cancer,GSC)的概念.对其确切定义,几经争论近年终于取得共识:即胃切除术后,不论首次手术胃疾病的性质、切除范围、重建方式,残胃内又发生的癌,包含可能是残胃冉发癌,均称为残胃癌.

  • 肝移植围手术期缺血-再灌注胃氧化损伤发生机制

    作者:谢汉镔;葛缅;池信锦;罗刚健;黑子清;陆慧琼

    目的:探讨肝移植围手术期缺血-再灌注胃氧化损伤发生的规律及机制。方法将2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7只。其中3组建立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根据移植肝恢复灌注时间设立4、8、16 h组。另1组设为假手术组(Sham组)。取大鼠胃壁组织HE染色后观察胃黏膜损伤的病理学变化。检测胃组织超氧阴离子(O2-)、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胃组织硫氧还蛋白(Trx)-2表达。实验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结果4 h组胃黏膜深层及黏膜下层充血、水肿、出血,腺体排列紊乱,部分区域出血、坏死,糜烂深达黏膜肌层;8、16 h组胃黏膜损伤减轻,仅黏膜浅层和深层充血、水肿,Sham组表现为多数胃黏膜上皮结构完整。4 h组O2-和MDA分别为(185±26) U/mg和(0.4±0.1) nmol/mg,8 h组相应为(192±59)U/mg和(0.5±0.1)nmol/mg,明显高于Sham组的(102±34)U/mg和(0.2±0.1)nmol/mg(LSD-t=4.99,4.23和6.37,4.52;P<0.05)。4 h组GSH和GSH-PX分别为(17±6)mg/g和(781±174)U/mg,8 h组相应为(15±4)mg/g和(750±160)U/mg,明显低于Sham组的(30±6)mg/g和(1162±215)U/mg(LSD-t=-3.26,-4.01和-3.78,-4.36;P<0.05)。16 h组大鼠胃组织O2-、MDA、GSH、GSH-PX分别为(169±27)U/mg、(0.3±0.1)nmol/mg、(25±8)mg/g、(1108±183)U/mg,与8 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2.85,-3.46,2.66,3.69;P<0.05)。4、8 h组Trx-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2±10、43±8,较Sham组的125±16明显减少(LSD-t=-5.34,-6.23;P<0.05)。16 h组Trx-2蛋白表达量为160±18,较8 h组明显升高(LSD-t=4.75, P<0.05)。结论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即引起胃氧化损伤,其发生可能与Trx-2表达下降、活性氧增多和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有关。

  • 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与胃粘膜肠化生的关系

    作者:刘勇;李启明;路名芝;刘莺

    目的探讨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 (glutathione S transferases-π, GST-π)与胃粘膜肠化生及其增殖状态分型、硫酸化粘液分泌状况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67例胃粘膜中GST-π的表达,并对其中112例伴肠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做免疫与粘液组织化学套染,进行胃粘膜肠化生细胞增殖状态分型. 结果胃腺癌、伴异型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和伴肠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中GST-π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5),且高增殖型肠化生中GST-π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中、低增殖型肠化生(P<0.05). 结论 GST-π是一种较好的胃癌前病变标志物,高增殖型肠化生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 厚朴排气合剂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胃瘫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廖圣芳;王玉差;陈汉民;蔡刚峰;吴国鑫;张义王

    目的 探讨中成药厚朴排气合剂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胃瘫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入住解放军第一八〇医院的重型颅脑损伤并胃瘫患者12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研究组患者于确诊并发胃瘫后予以经胃管注入厚朴排气合剂50 mL,每天2次,连续治疗1~3 d;对照组患者于确诊并发胃瘫后予以经胃管注入莫沙必利片5 mg,每天3次,连续治疗1~3 d.两组患者的其他治疗如脱水、预防感染、营养支持等措施均基本相同.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72 h的腹内压、腹围变化,用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用药后72 h亚甲蓝排泄试验尿液变蓝色的时间.用药后72 h评价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总体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治疗过程中的毒副作用.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腹内压、腹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用药后72 h研究组患者的腹内压为(1.75±0.50)kPa,对照组为(2.08±0.54)kPa,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P<0.05);用药后72 h研究组患者的腹围为(115.6±11.4)cm,对照组为(121.8±12.6)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P<0.05);用药后首次排便时间研究组为(39.3±10.7)h,要明显早于对照组(52.8±13.4)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6,P<0.05);用药后72 h, 研究组亚甲蓝排泄试验尿液变蓝色时间为(4.3±1.2)h,明显短于对照组(5.9±1.7)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9,P<0.05);用药后72 h研究组胃肠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88.89%(56/63),对照组为72.58%(45/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6,P<0.05).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生命体征无变化,均未见毒副作用.结论 厚朴排气合剂可以明显促进重型颅脑损伤并胃瘫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且临床使用安全.

  • 腹部肿瘤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谢虹桥;张卓军;吴雄辉;黄勇波

    为了探讨腹部肿瘤手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functional detayed gastric emptying,FDGE)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4年~2008年收治的48例腹部肿瘤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均发生于腹部肿瘤手术后3~12 d,所有病例经保守治疗7~28 d内治愈.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腹部肿瘤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胃肠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肠内营养的建立是关键的治疗手段.

  •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疾病血清IL-8和NO含量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宋春芳;孙丽萍;戴文颖;袁媛

    目的检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疾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和NO浓度,探讨其与HP感染的关系,以及HP感染引起胃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导致胃癌形成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以ELISA法检测血清IL-8浓度,镀铜镉粒还原法检测血清NO浓度.结果 IL-8浓度在正常组织(22.50±1.87 pg/ml)、浅表性胃炎(34.99±7.89 pg/ml)、萎缩性胃炎(65.27±10.60 pg/ml)及胃癌(94.84±11.09 pg/ml)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萎缩性胃炎组NO浓度(39.93±5.43 μmol/L)明显高于胃癌组(37.02±4.13 μmol/L,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HP(+)组IL-8和NO浓度显著高于HP(-)组(77.30±20.92 pg/ml,39.16±14.40 pg/ml, P<0.01; 39.77±5.57 μmol/L, 35.35±5.24 μmol/L, P<0.01);CagA(+)HP组IL-8和NO浓度显著高于HP(-)组(83.45±16.92 pg/ml, 66.24±23.21 pg/ml, P<0.01; 40.97±4.59 μmol/L, 37.62±6.58 μmol/L, P<0.05).浅表性胃炎及萎缩性胃炎组的IL-8与NO呈正相关(r分别为0.881和0.995),正常组和胃癌组无相关性.结论血清IL-8和NO浓度与CagA(+)HP菌株感染密切相关;血清IL-8和NO浓度测定与HP菌株CagA分型联合检测将有助于胃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

  • 内窥镜诊治胃息肉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小会;刘变英;杨嫦娥;范东俊;王颖;李改英

    目的 探讨胃息肉内镜下诊断及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胃镜检查发现胃息肉,发现病变后即刻或择期行全瘤切除活组织检查.结果 4年共发现胃息肉1284例,其中244例(19%)以活检钳直接钳除;463例(36.1%)直接行电凝切术,其中有149例(32.2%)切除后以钛夹封闭创面;156例(12.1%)以尼龙绳和橡皮圈套扎根部后,再行电切治疗;255例(19.9%)行氩气治疗;166例(12.9%)行射频治疗.结论 内镜诊治胃息肉确实可行,只要方法得当,内镜下治疗胃息肉是安全可靠的.

  • 瘦素与胃癌及胃相关疾病的关系

    作者:李晓萍;韩存芝;崔雪萍

    瘦素(Leptin)是脂肪组织表达的一种调节能量的激素.其受体分布广泛,影响机体许多生理系统及代谢通路.随着对Leptin的进一步研究,人们对其作用已不再限于肥胖和消瘦的范畴.Leptin与胃黏膜功能密切相关,参与了胃癌及胃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关键词: 瘦素 胃癌 胃疾病
  • 胃部疾患与多种病原微生物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苏斌斌;万军

    1982年Marshall和Warren成功地从人胃黏膜活检标本中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改变了过去人们认为胃内为高酸环境及其蠕动特性可使微生物无法定植的观念,让人们对胃的微生态环境有了新的认识.随着近年来研究的不断深入,相继发现多种定植于胃内的微生物,特别是在胃功能不正常时,大量杂菌繁殖,微生物的种类非常多,可以超过400种.本文对新近发现的包括Hp在内的部分胃内微生物的研究进展简述如下.

  • 慢性胃病及胃癌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变化的关系

    作者:陶伟;张宁;杨力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 pylori,HP)感染对慢性胃病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亚群(PG Ⅰ、PGⅡ)水平变化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2010年10月-2011年4月就诊的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263例(胃癌6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04例,消化性溃疡92例)及正常对照88例,采用快速尿激酶实验、病理吉姆萨染色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USA)进行H.pylori检测及PG Ⅰ、PGⅡ含量测定.结果 消化性溃疡HP感染的阳性率为71.7%,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和正常对照分别为63.5%、56.7%和55.6%,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比较,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PG Ⅰ、PG Ⅰ /PGⅡ下降,PGⅡ上升,消化性溃疡患者PG Ⅰ/PGⅡ下降,PG Ⅰ、PGⅡ上升(P<0.05或P<0.0l).胃癌患者PG Ⅰ、PG Ⅰ /PGⅡ较正常对照降低,但PGⅡ升高(P<0.0l).正常对照、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中Hp+者血清PG Ⅰ、PGⅡ水平与相应HP-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伴肠化及萎缩伴不典型增生患者血清PG Ⅰ、PGⅡ及PG Ⅰ /PGⅡ比值与单纯萎缩性胃炎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但其PG Ⅰ /PGⅡ比值均明显高于胃癌患者(P<0.01).单纯萎缩性胃炎、萎缩伴肠化、萎缩伴不典型增生患者中,HP+者血清PG Ⅰ、PGⅡ及PG Ⅰ/PGⅡ比值与相应HP-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胃炎和胃癌患者中HP感染与血清PG水平变化关系不大.

  • 空腹超声诊断胃病变的临床应用

    作者:胡蓉;姚克纯;邵波;唐杰;李学甫

    由于胃内气体的影响,以往超声检查胃病变须饮水使胃充盈后进行,因部分患者难以接受且较费时,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空腹状态下经腹超声能有效地显示胃壁结构及其病变,因而对此进行了初步临床研究.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胃疾病
  • 胃内金属异物的介入治疗

    作者:贺祥;张和平;靳海鹰;王晓慧;赵四海

    目的探讨胃内金属异物的介入治疗方法及价值.方法 8例胃内金属异物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8~46岁,平均32.2岁,均系在押或强行戒毒期间,均有经口金属异物进入史.经口腔将泥鳅导丝插入胃内,将套管用液体石蜡润滑,沿导丝插入胃内,退出泥鳅导丝,将2.6 m长导丝捏鼻后顺套管插入胃内,把长导丝在胃内做成大的圈套,控制并旋转圈套,使之套住异物一端,缓慢拉紧导丝,推送套管,将异物套牢,锁紧导丝,将异物缓慢拉出.结果 8例患者共12件胃内金属异物全部安全取出,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介入法取胃内异物操作简便易行、创伤小、费用低、效果好、并发症少,门诊治疗,一般不需住院,患者乐于接受,是治疗胃内异物的理想方法.

  • 不同对比剂用于螺旋CT胃部三维成像的对照研究

    作者:吴东;周康荣;彭卫军

    目的合理选择螺旋CT胃部三维成像口服对比剂。方法 41例胃部疾病患者进行了49次胃部CT专一检查,将使用的口服对比剂随机分为3组:空气对比剂组17例;脂肪乳剂对比剂组7例;阳性对比剂组25例。经螺旋CT容积扫描后分别使用CT仿真内窥镜(CTVE)、表面遮盖法(SSD)、透明法(Ray Sum)及多层面重建(MPR)技术进行胃部三维成像,所获得的图像与胃镜和(或)胃肠道钡餐检查(GI)进行对照,比较不同对比剂对三维重建图像的影响。结果脂肪乳剂组、空气对比剂组及阳性对比剂组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42.9%(3/7)、80.0%(20/25)及100.0%(30/30),使用不同对比剂与病灶检出率有关,前两者与后者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χ2分别为19.22和6.60,P值均<0.05);不同的对比剂对病灶细节的显示也有很大的影响,以阳性对比剂好(χ2=17.04,P<0.01)。结论口服对比剂的选择在胃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中有重要作用,以阳性对比剂为优。

  • 不同口服对比剂在螺旋CT胃部扫描中应用

    作者:郭君武;候瑞生

    目的合理选择螺旋CT胃部疾病扫描口服对比剂.方法26例胃部疾病患者进行了52次胃部CT专一检查,口服水对比剂进行轴位扫描,口服阳性对比剂经螺旋CT容积扫描后分别采用CT仿真内窥镜(CTVE)、表面遮盖法(SSD)、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重建(VR)技术进行胃部三维成像,所获得图像与胃镜和/或手术结果对照,比较水及阳性对比剂对轴位图像和三维重建图像的影响.结果26例患者中检出各种病灶共34个,结果与胃镜或手术结果一致.口服水对比剂及阳性对比剂均能满意地充盈胃腔(26/26),在轴住图像胃壁结构显示上单纯口服水对比剂效果好(25/26),且对周围图像无影响(伪影0/26).口服阳性对比剂能更成功地进行胃三维重建及仿真内窥镜的检查(26/26).结论水及阳性对比剂联合使用,在胃部螺旋CT扫描成像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5-氟尿嘧啶胃漂浮滞留缓释片的制备

    作者:魏振平;黄蕾;韩静;李勇

    目的:以5-氟尿嘧啶(5-Fu)为模型药物,制备一种漂浮性能不受胃中酸度影响的漂浮缓释片剂.方法:根据流体动力学原理,采用漂浮层和载药层分别制粒再一起压片的方法,制备5-Fu双层漂浮型胃内滞留缓释片,并测定其在不同酸度介质中的漂浮动力学及药物释放规律.结果:以优化配方所制备的双层漂浮缓释片在pH 2~7的介质中漂浮性能良好,药物的体外释放可以通过辅料成分的变化进行调节;100 r/min转速下,在0.1 mol/L HCl中,体外药物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结论:本研究制备的胃内漂浮滞留缓释片的漂浮性能不因胃内酸度的变化而改变,有希望通过胃内滞留时间的延长在临床用于胃癌的辅助治疗.

  • 13 C-尿素呼气试验对 232 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治疗的分析

    作者:李园;吴本俨;王孟薇

    目的:应用13 C-尿素呼气试验评估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治疗的效果.方法:232例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应用包括质子泵抑制剂的三联疗法治疗 1 周或 2 周,停药1个月后,行13 C-尿素呼气试验估价疗效.结果:经检测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73.3%.统计学分析表明,1 周疗法根除率为72.6%, 2 周疗法为73.7%.结论: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应用国际公认的判断幽门螺杆菌根除的"金"标准,三联疗法的根除率为73.3%. 低于以往一些临床应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得出的根除率85%以上的结果. 1 周疗法或 2 周疗法根除率大致相同.提示 1 周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感染是适宜的.

  • 小剂量阿司匹林引起胃黏膜损伤机制的研究

    作者:张伟;吴本俨;王孟薇

    目的:研究小剂量阿司匹林引起的胃黏膜损伤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在既往实验的基础上,用 5.021 mg/kg 小剂量阿司匹林灌服大鼠,观察大鼠胃黏膜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检测TNF-α及ICAM-1在胃黏膜细胞的表达.结果:用 5.021mg/kg 小剂量阿司匹林灌胃后 3 d 出现胃黏膜损伤,14 d 损伤达高峰,损伤的发生率为83.3%.免疫组化结果示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后TNF-α3d开始表达,14 d 达高峰;ICAM-13 d 开始表达,21 d 达高峰.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可造成胃黏膜损伤,TNF-α及ICAM-1在小剂量阿司匹林引起的胃黏膜损伤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286 条记录 3/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