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甲状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发生的关系

    作者:薛刚;姚榛祥

    我们采用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CD34单克隆抗体检测甲状腺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并探讨VEGF与甲状腺癌微血管发生的关系以及临床意义.

  • 缺氧诱导因子-1αmRNA表达与胃癌血管生成、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马杰;茹国庆;赵仲生;徐文娟

    近年来发现的转录因子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在氧平衡及肿瘤微血管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HIF-1由α和β两个亚单位组成.其中HIF-1α是决定HIF-1活性的缺氧调节亚基.为此,我们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的HIF-1α mRNA表达并分析其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蛋白,微血管密度(MVD)及生存期的关系,旨在探讨HIF-1α和VEGF在胃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陈汝福;宋显让;薛德文;衣龙海;于竹成;陈积圣

    为了探讨中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介入疗法与术后转移复发的关系,我们通过ELISA方法检测了原发性肝癌病人介入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变化.

  • 胃肠道平滑肌肿瘤中血管形成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作者:王强;秦晔;赵毅;孙威;王明德;于泽成;朱健

    通过检测胃肠道平滑肌肿瘤(gastrointestinal smooth muscle tumors,GISMT)中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细胞凋亡指数(API)、凋亡调控基因bcl-2,以探讨血管生成、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在GISMT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胃肠道平滑肌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秦晔;王强;孙威;赵毅;王明德;朱健

    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肠道平滑肌肿瘤(gastrointestinal smooth muscle tumors,GISMT)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病理及预后价植.

  • 乳腺外科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亚型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温险峰;沈赞;邵志敏;沈镇宙

    目的评价人乳腺癌新鲜标本中不同雌激素受体(ER)亚型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探讨其在肿瘤血管生成中可能的作用. 方法收集乳腺癌患者手术标本86例,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Rβ和VEGF含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ERα的含量,对ER亚型和VEGF表达关系进行比较. 结果 86例乳腺癌患者中VEGF高表达44例(51.2%),低表达42例(48.8%).VEGF与ERα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和ERβ表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7.36,P<0.01),ERβ高表达患者,VEGF水平明显升高. 结论乳腺癌患者中VEGF蛋白表达可能受ERβ亚型的影响.

  • 生长因子修饰的胶原补片对大鼠心室成形术后左心室构型的影响

    作者:康凯;啜俊波;孙露;陈克功;谢宝栋;田海;李仁科;蒋树林

    目的 结合或未结合生长因子的胶原补片经碳化二亚胺(EDC)法处理后,种植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别行大鼠心室成形术(SVR),比较处理后的胶原补片(PBS)对大鼠左心室构型的影响.方法 按胶原补片处理情况分为4组,PBS组(单纯胶原补片)、EDC组(胶原补片经EDC处理)、GF组[胶原补片经EDC处理并结合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VEGF+ bFGF),形成GF补片]、MSC+ GF组[体外培养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MSCs),取第3代细胞(P3)均匀种植于GF补片上(1×106/片),形成MSC+ GF补片].生物力学牵张仪测量PBS组、EDC组和GF组胶原补片的生物力学性能,扫描电镜检测各组补片的超微结构.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体质量200~ 225 g,分别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制作大鼠室壁瘤模型.4周后,分别采用EDC补片、GF补片和MSC+ GF补片行SVR.术后第1、4周,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形态、功能.处死大鼠取出心脏,球囊撑开左心室后固定距离摄片,Image J软件测量补片面积;固定切片,Masson染色,Image J软件测量补片厚度;SMA染色检测补片边缘新生小动脉密度.结果 与未经处理的胶原补片比较,EDC补片和GF补片的杨氏弹性模量和极限牵张力均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补片孔径及孔隙率无明显改变.EDC补片、GF补片和MSC+ GF补片均可全层修补左心室室壁瘤,而未经处理的胶原补片无法承担此功能.修补4周后,与EDC组比较,MSC+ GF组和GF组的补片厚度更大、面积更小,新生小动脉密度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补4周后,超声心动图结果示MSC+ GF组和GF组大鼠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明显小于ED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 GF组大鼠的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明显小于GF组和EDC组,射血分数明显优于GF组和ED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EDC法处理,共价结合VEGF+bFGF的胶原补片可更好地维持大鼠SVR术后的左心室形态.种植hMSCs有助于恢复和维持远期心脏功能.

  • 强脉冲光治疗兔耳增生性瘢痕

    作者:李石峰;谭军;李高峰;黄泽春

    目的 探讨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新西兰大白兔30只,在每只兔耳腹侧面制作2个增生性瘢痕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瘢痕在建立模型第3、5、7周采用IPL进行治疗,对照组不进行治疗.观察各组瘢痕形态变化,并且于建立模型第3、5、7周IPL治疗前及建立模型第9周采集各组瘢痕组织标本,苏木精-伊红(HE)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ascle actin,α-SM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并利用α-SMA的表达进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计数,观察微血管变化.建立模型9周时,切取正常喂养的2只兔子的腹侧正常皮肤组织标本进行同上的检查.结果 经IPL治疗后的同期瘢痕色泽变淡、厚度降低.IPL治疗组瘢痕软化、完全平坦所需时间较对照组缩短.组织内α-SMA、VEGF和PCNA的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L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 持续弹性外牵引对小型猪乳头及其支撑组织微血管生成的影响

    作者:何小川;安彦川;胡纯兵;杨志惠;吴国平;郭力;滕利

    目的 探讨持续弹性外牵引对小型猪乳头及其支撑组织微血管生成的影响,以阐明其矫正乳头内陷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3个月龄雌性小型猪3只,每只均有12个乳头,共计36个乳头.每只猪留取4个乳头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8个安放乳头内陷矫治器进行持续弹性外牵引为实验组,分别于牵引后2、4、8、12周切取每只小型猪的1个空白组乳头和2个实验组乳头,将切除的乳头标本分别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CD34在组织中的表达,统计其阳性细胞的百分比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CD34、VEGF在2周表达增强,4周达高峰,8、12周逐渐减弱,对照组表达较弱.VEGF阳性表达的积分吸光度值及MV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持续弹性外牵引可促进乳头及其支撑组织VEGF及CD34表达和微血管生成,增加局部氧供给,从而使局部组织增生,是矫正乳头内陷的理论基础之一.

  • 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晓光;方勇;姚敏;徐鹏;俞为荣;倪涛;王莹

    目的 探讨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含GM-CSF(GM-CSF组)和不含GM-CSF(对照组)培养液,孵育离体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作用不同时间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人皮肤成纤维细胞VEGF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结果 GM-CSF作用1、3、6、12 h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VEGF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其中GM-CSF作用6 h后VEGFmRNA表达强;与对照组比较,GM-CSF作用12、24、48 h后,成纤维细胞内VEGF蛋白表达显著增强,其中24 h表达强;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蛋白分泌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各时相点GM-CSF组VEGF蛋白分泌量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GM-CSF可促进人皮肤成纤维细胞VEGF的表达,这可能是GM-CSF加速创面血管新生化的机制之一.

  • 地拉罗司对大鼠窄蒂缺氧皮瓣模型促进微血管生成的实验

    作者:徐子寒;赵天兰;余道江;谢晓明;冀宇

    目的 探索术前应用地拉罗司(deferasirox)对大鼠乒乓拍样狭长窄蒂缺氧皮瓣模型微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及与用药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实验组(32只,分为1、3、5、7d组,每组8只).实验组:地拉罗司100 mg/kg分别连续灌胃1、3、5、7d;对照组:生理盐水100 mg/kg连续灌胃7d,灌胃结束后,次日行乒乓拍样窄蒂任意型皮瓣成形术,均于术后第7天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印迹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CD34表达,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皮瓣成活率明显提高,随着用药时间的增加,皮瓣微血管密度(MVD)、HIF-1α和VEGF均逐渐增高,7d达高.结论 地拉罗司能诱导HIF-1α的分泌,促进VEGF产生,增加MVD表达,明显具有提高皮瓣对低氧的耐受,减少内皮细胞低氧后的坏死率,对缺血缺氧的窄蒂皮瓣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 血管瘤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和血管生成的研究

    作者:陈达;林晓曦;李伟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血管瘤中的表达以及其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新生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8例婴幼儿血管瘤中HIF-1α、VEGF的蛋白表达和MVD.结果28例血管瘤中ⅢF-1α、VEGF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是64%,71.4%.其中增生期和消退期HIF-1α阳性率分别为87.5%、33.3%(P<0.01),VEGF阳性率分别为93.7%、41.7%(P<0.01);MVD分别为73.4±14.63、30.2±9.1(P<0.01).HIF-1α蛋白表达与VEGF成正相关(P<0.01),HIF-1α和VEGF与MVD都成正相关(P<0.01).结论血管瘤增生期血管内皮细胞存在着特殊的缺氧微环境,并通过HIF-1α表达水平提高调节VEGF等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表达水平升高,促进了新生微血管生成.

  • VEGF和FGF-2在血管生成中的协同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朱华锋;汪春兰;赵宇

    血管生成是指从已有的血管中分生出新的血管,多种因子促进了血管形成的复杂过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FGF-2)是强有力的血管生成因子.在血管生成反应中VEGF和FGF-2的协同作用得到广泛研究,并且可作为促血管生长的药物模型.

  • 基因移植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制备小鼠新生血管模型

    作者:谢芳;杨力;汤苏阳;郑岩;易成刚;夏炜;潘勇;马戈甲;杨阳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用重组慢病毒为载体移植制备新生血管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构建重组慢病毒介导的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hVEGF165)基因,并转染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利用流式细胞仪挑选转染成功的细胞,将转染成功的表达人VEGF165的NIH/3T3细胞植入C57小鼠的骨骼肌,建立小鼠的新生血管模型。在新生血管模型上,用ELISA的方法进行小鼠血清VEGF测定。观察瘤体组织形态学。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是否有表达CD31的细胞。结果 经酶切鉴定、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基因测序证实Lenti-VEGF165-GFP构建成功,包装后测定滴度为6.19×107 TU/ml。用基因移植的方法成功建立了稳定的小鼠新生血管模型,并证实小鼠外周血中有VEGF的分泌。14d后细胞植入处局部肿胀。44 d后HE染色发现细胞植入部位有血管组织的新生,免疫组化显示有围成规则或不规则管状表达CD31的细胞。结论 将表达人VEGF165的NIH/3T3细胞植入C57小鼠的骨骼肌,可以产生稳定有效的新生血管模型。

  • 整合素连接激酶对瘢痕成纤维细胞VEGF的调控作用

    作者:米兰;李叶扬;林伟华;李罡;孙敬恩;戴丽冰;王仁坤

    目的 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rgrin-linked kinase,ILK)在人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对成纤维细胞VEGF的调控作用.方法 8例人增生性瘢痕标本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选取第5~6代细胞备用.实验分为3组①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只用含10%FCS的DMEM培养液同步培养;②空质粒组:用空质粒转染人瘢痕成纤维细胞;③ILK cDNA表达质粒转染组:用ILK cDNA表达质粒转染人瘢痕成纤维细胞.首先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ILKcDNA转染前后成纤维细胞ILK、VEGF的表达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成纤维细胞ILK、VEGF的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3组成纤维细胞上清液中的VEGF蛋白含量.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瘢痕成纤维细胞胞浆中ILK表达阳性,VEGF表达不明显,经ILK cDNA转染细胞后ILK与VEGF表达均增强;RT-PCR显示ILK cDNA转染组VEGF mRNA表达(0.338±0.060)均高于对照组(0.022±0.001)和空质粒组(0.028±0.005,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LK cDNA转染组VEGF蛋白表达(0.819±0.019)显著高于对照组(0.607±0.033)和空质粒组(0.591±0.024,P<0.05);ELISA法检测ILK cDNA转染组的VEGF蛋白含量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ILK可以上调VEGF mRNA及蛋白水平,并且促进成纤维细胞分泌VEGF,ILK可能通过提高瘢痕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VEGF而促进增生性瘢痕血管生成.

  • 腺病毒载体介导人VEGF cDNA促进随意型皮瓣成活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发成;崔磊;孙欲晓;钱云良;陈诗书;关文祥

    目的探讨以腺病毒载体局部应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对大鼠缺血随意型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于鼠背设计蒂在尾侧髂嵴水平的随意型皮瓣,面积为2 cm×8 cm,A组皮瓣远端2/3 顺皮瓣长轴分10个点真皮下注入1012PFU的携带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腺病毒(AdCMV-VEGF),B组同法注入同剂量的携带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腺病毒(AdCMV-Gal),C组注入1 ml的生理盐水,3 d后掀起皮瓣并原位缝合,术后7 d观察实验结果.结果每组皮瓣成活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A组(85.91±2.54)%,B组为(59.56±1.18)%,C组为(61.48±1.09)%,A组成活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显示,应用AdCMV-VEGF治疗的成活皮瓣中,VEGF有表达,组织学切片显示,AdCMV-VEGF治疗皮瓣中肉芽组织增生,新生血管大量形成.结论以腺病毒为载体局部应用VEGF基因能增加缺血皮瓣的成活面积,该法具有高效的特点.

  • 早产儿视网膜病的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治疗

    作者:封志纯;陈佳

    随着我国围生医学的发展,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low birth weight infant,LBWI)存活率持续增长,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升高趋势.对ROP的传统治疗主要采取毁损性冷冻及激光治疗术,虽可抑制ROP的发展,但可能带来永久性不良反应,如白内障形成、前段(anterior segment)和玻璃体出血、虹膜粘连和眼压增高或降低等.随着对ROP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为发展更加安全有效的ROP治疗方法带来可能.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um growth factor,VEGF)治疗,即是近年治疗ROP令人鼓舞的手段.本文聚焦VEGF在ROP治疗中的进展,进行概略介绍.

  • 妊娠期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作者:宋军;孟庆琴;马小玲

    女性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好发于生育年龄,妊娠期病变发展迅速、多部位并发率高,其病理学特征主要表现为表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及真皮毛细血管显著增多并伴有管腔扩张.大量研究证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是调节血管生成和表皮增殖的的关键因子之一,在肿瘤的恶性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阿霉素刺激肾小球足突细胞VEGF上调表达以及地塞米松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晓忠;袁海涛;张学光

    我们于2000~2001年应用体外实验,研究了阿霉素对肾小球足突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产生的影响以及地塞米松的保护作用.

  • VEGF和Bcl-2在食管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尹博;王兵;牛磊;刘宗志;肖琳;隋玺仲;程斌;霍承瑜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B细胞淋巴瘤2(Bcl-2)在食管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并分析VEGF、Bcl-2表达与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6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期的5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中VEGF、Bcl-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血清VEGF、Bcl-2水平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血清VEGF、Bcl-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病理类型、发病部位食管癌患者的血清VEGF、Bcl-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TNM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食管癌患者的血清VEGF、Bcl-2水平明显高于中高分化、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癌患者血清VEGF、Bcl-2的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r=0.597,P﹤0.01;r=0.671,P﹤0.01).结论 食管癌患者的血清VEGF、Bcl-2水平均较高,且VEGF、Bcl-2的表达可能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食管癌患者的血清VEGF、Bcl-2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均呈正相关,VEGF、Bcl-2的表达对食管癌的诊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食管癌的标志物.

1469 条记录 8/74 页 « 12...567891011...737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