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证候演变特点临床调查

    作者:李建生;张海龙;王海峰;曹帆;侯聪霞;潘颖超;张盼奎;余学庆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危险窗-稳定期中医证候演变特点.方法 收集8家医院COPD急性加重期、危险窗、稳定期患者500例,制定AECOPD危险窗中医证候临床研究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指标和中医四诊信息指标,分别观察并记录COPD急性加重期、危险窗及稳定期各阶段基础证、临床证候的分布及演变情况.结果 收回急性加重期、危险窗期有效调查表各406份,稳定期有效调查表370份.病性:COPD在急性加重期,病性虚实比为1∶2.86,证候以实为主;危险窗时,病性虚实比为1∶1.06,证候以虚实夹杂为主;稳定期,病性虚实比为1∶0.09,证候以虚为主.病位:痰热壅肺、痰湿阻肺、外寒内饮、痰热壅肺兼肺肾气虚、痰热壅肺兼血瘀和痰湿阻肺兼肺脾气虚为急性加重期的6个主要证候,急性加重期病位以肺为主,进入危险窗后新增病位心和脾,进入稳定期后,病位以肺肾和肺脾多见.急性加重期共出现54种证候类型,危险窗期53种,稳定期44种.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以实证为主,病位主要在肺;危险窗虚实兼半,病位在肺、脾及肾;稳定期以虚证为主,病位在肺、脾及肾,体现了本病本虚标实的临床特点.

  • 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中医证候特征的多中心调查分析

    作者:赵志强;毛静远;王贤良;侯雅竹;毕颖斐;李彬;赵英强;牛天福;李广平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急性加重期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 制定心衰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量表,对我国华北地区10家医院的340例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现场调查,建立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中医证候信息数据库,对问诊、望诊、舌象采用双百分法进行权重系数分析,对脉象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并据此分析其证候要素、证候(证素组合)、病位分布规律.结果 340例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患者问诊症状权重系数大的前3项依次为气短、憋气、乏力;望诊权重系数大的前3项分别为精神倦怠、面色无华、口唇紫绀;舌象权重系数大的前3项分别为舌质紫暗、舌红、舌苔少;脉象频次高的前3项分别为沉、细、弦.虚证证素出现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339(99.7%)、阴虚193(56.8%)、阳虚147(43.2%);实证证素出现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血瘀340(100%)、水饮298(87.6%)、痰浊190(55.9%).出现多的中医证候为气虚血瘀证339例(99.7%),在此基础上合并水饮或痰浊者为314例(92.4%).累及病位按照频数排序分别为心(100%)、肾(100%)、肺(98.2%)、脾(75.0%)、肝(66.8%),累及3脏者占98.2%以上、累及4脏者占74.4%以上、累及5脏者占50.6%.结论 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基本的中医证候特点为气虚血瘀兼水饮或痰浊,病位以心肾为主,五脏皆可累及.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各证候症状间关联模式研究

    作者:王至婉;闫蔷薇;李建生;陈楚湘;章亮;王翔

    目的 基于关联规则构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症状间关联模式.方法 采用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开展的全国9家省级中医院调查所提供的1768份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资料,分为风寒束肺证、外寒内饮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痰蒙神窍证、血瘀证,将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数据转换建立基于数据挖掘的数据库.采用Apriori算法,选取低条件支持度为10%、小规则置信度为50%、大前项数为5,对各证候的症状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构建症状间的网络图.结果 风寒束肺证488例,构成症状及舌脉共13个,其频率前3位分别为咳嗽(98.57%)、喘息(83.81%)、恶寒(72.34%);咳嗽和喘息的支持度(83.811%)及置信度(99.267%)均为高.外寒内饮证388例,构成症状及舌脉共16个,其频率前3位分别为咳嗽(99.23%)、喘息(96.13%)、恶寒(86.34%);喘息、咳嗽的支持度高(86.911%),气逆不能平卧、胸闷置信度高(100%).痰热壅肺证1033例,构成症状及舌脉共14个,其频率前3位分别为咳嗽(99.23%)、喘息气急(88.19%)、痰多(79.57%);喘息气急与咳嗽支持度(88.190%)、置信度(99.561%)均为高.痰湿阻肺证572例,构成症状及舌脉共15个,其频率前3位分别为咳嗽(98.95%)、痰有泡沫(88.81%)、气短(86.88%);喘息、气短支持度高(84.441%),口黏腻、食少,纳呆、食少,口黏腻、纳呆、食少置信度高(100%).痰蒙神窍证350例,构成症状及舌脉共10个,其频率前3位分别为喘息气促(87.71%)、神志异常(82.29%)、喉中痰鸣(73.71%);神志异常与脉数支持度高(73.714%),喘息气促与神志异常置信度高(75.740%).血瘀证642例,构成症状及舌脉共6个,其频率前3位分别为口唇青紫(61.37%)、舌有瘀斑(41.9%)、舌下静脉迂曲粗乱(40.81%);舌质紫暗与舌下静脉迂曲粗乱与舌质黯红与舌有瘀斑的支持度均小于20%,置信度均大于95%. 结论 应用关联规则的置信度可得到COPD急性加重期常见证候症状间关系密切的症状群,并构建关联模式.

  •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索茶碱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分析

    作者:沈益;刘侠北;王娟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方法 将80例AECOPD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多索茶碱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滴注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因子、血气分析、肺功能指标与6min步行距离变化,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清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7d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等血气指标及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EFV1/用力肺活量(FVC)等肺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6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索茶碱治疗AECOPD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氧化应激及炎症症状,改善患者缺氧状况及肺功能.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罗成;余皓月;封明霞;陈照俊;胡佳勇

    目的 探讨外周血Th17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2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临床表现分为COPD稳定期组(130例)和AECOPD组(130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IL-17水平,同时检测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记录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结果 AECOPD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IL-17、CRP及WBC水平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经过相应治疗后,AECOPD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IL-17、CRP、WBC水平及CA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ECOPD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与CAT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91,P<0.01).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与炎性因子IL-17也呈正相关(r=0.89,P<0.01),而AECOPD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与CRP(r =0.084,P>0.05)、WBC(r=0.063,P>0.05)水平无显著相关性.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8(95% CI0.774~0.918),以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3.72作为临界值时,其诊断AECOPD的敏感性为88.6%,特异性为86.4%,其显著优于CRP和WBC指标.结论 外周血Th17细胞在AECOPD患者中高表达,其可作为预测COPD急性加重期的有效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

  • 肺心病患者加重期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的临床观察

    作者:魏莉;查金顺;常荣惠

    本文测定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治疗前后胃泌素的水平,以了解胃泌素在患者急性加重期中的变化,及胃泌素与胃肠消化道损害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选择确诊为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心功能不全Ⅲ级,呼衰Ⅱ度)的住院患者45例(男33例,女12例),年龄58~82岁,平均年龄70岁.根据1977年全国第二届肺心病专业会议修定标准确诊(心功能分级按NYHA标准评定).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感染、吸氧改善通气功能,纠正酸碱水盐代谢紊乱等对症治疗.经治15~30天(平均22.5天),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感染控制、缺氧改善、心功能纠正等),血气分析等各项检查结果恢复正常,临床判定治疗好转.

  • 全程多学科合作护理对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

    作者:张娇;梁潇;孙雪莲

    目的 探讨全程多学科合作护理对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5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多学科合作护理,包括建立全程多学科合作团队、住院期间护理、出院指导、出院随访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体质指数、呼吸困难评分、生活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6 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基于全程多学科合作团队的护理改善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心理负担、肺功能与生活质量,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

  •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对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呼吸功能状况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朱亚珍;朱凌燕;陆冬燕

    目的 系统评价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对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计算机及手工检索,查找相关文献,质量评价后对纳入研究分析,并对结果加以描述和解释.结果 共纳入8项随机对照研究,总样本量为337人次.结果显示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对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影响不显著,但对通气指标及血气分析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有助于改善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的通气状况,纠正高碳酸血症.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在COPD患者中的远期疗效,仍需深入研究.

  • 甲泼尼龙阶梯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惠萍;何国钧;褚海青;赵兰;余慧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目前基本得到[1]肯定,但不同类型的皮质激素疗效有较大差异.甲泼尼龙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中的一种,我们在临床发现部分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用甲泼尼龙疗效较地塞米松显著.

  • 雾化吸入盐酸戊乙奎醚在慢性梗阻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苗榕生;杨冰;黄学平

    目的 评价雾化吸入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在COPD急性发作期降低肺动脉压及改善肺功能的疗效.方法 将60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雾化吸入长托宁,对照组雾化吸入喘定.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用药前后不同时期大呼气流速(PEF)、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动脉血气的变化及超声心动测定肺动脉压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肺动脉压下降约20%,对照组肺动脉压下降约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FEV1和PEF改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动脉血气明显改善,PaO2上升18 mmHg(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aCO2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咳嗽、咳痰等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 长托宁在改善AECOPD患者的症状、降低肺动脉压从而改善肺功能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COPD急性加重期肾小管间质损害

    作者:钟沛霖;盛慧球;王慧;孙向华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严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我们用特异性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53例COPD急性加重期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含量变化情况,研究其对肾小管间质损害监测的意义,现报道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对照组35例,平均年龄(70±10.32)岁,其中男25例,女10例,身体健康,均无明确慢性疾病。COPD组53例,平均(73.30±9.41)岁,其中男39例,女14例,符合1979年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专业会议修订的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及1997年全国肺心病诊断标准。53例COPD患者均为急性加重期患者,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分为4组:COPD急性加重期组(COPD组);肺心病并心力衰竭组(肺心组);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组(呼衰组);肺心病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和肺心脑病组(肺脑组)。

  • 盐酸戊乙奎醚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陶一江;陈建荣;朱杰;姚坚;李凯述;张扬

    目的评价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3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肌注长托宁.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用药前后不同时间大呼气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同时观察用药前后症状、体征、动脉血气的变化及药物副作用.结果用药后FEV1和PEF改善,FEV1平均增加295ml(P<0.000),PEF改善高达37 L/min(P<0.000).呼吸频率在用药30 min后明显减慢(P<0.01),与对照组比较在第3天为明显.心率减慢出现在第2天后(P<0.01).咳嗽、咳痰量、气促、肺部啰音评分在用药后出现改善,第3天评分值低(P<0.01).动脉血气在用药后明显改善,PaO2上升18 mmHg(P<0.000),PaCO2平均下降7 mmHg,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的药物副作用为口干,有2例出现轻度阿托品过量症状.结论长托宁能改善中、重度AECOPD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肺功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 肝素联合沐舒坦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作者:邵小玲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常因受凉后下呼吸道感染引起急性发作或加重,气道内产生大量黏液分泌物以及气道高反应性是通气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的主要原因.痰液的引流是控制下呼吸道的基本措施.肝素和沐舒坦雾化吸入起到了稀释痰液和抗炎作用,有利于改善通气和对病情控制;虽然肝素和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疾病的临床报道较多,但两者联合雾化辅助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临床对比性研究尚未见报道.

  •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严重呼吸衰竭的经鼻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作者:杨秀云;谢康民;王一镗

    近年来,无创性人工通气是临床医学界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不少专家推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首选鼻(面)罩行无创性正压通气(NIPPV).本组观察经鼻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并评价其在COPD治疗中的地位.

  • 强化极化液、肝素联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

    作者:何晓茵;董芬

    近几年来,我们采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强化极化液,肝素联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急性发作期36例,疗效显著.

  • 双水平正压通气对重叠综合征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的影响

    作者:陈玉婷;滑亚君;陈捷;吴晓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称为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OS).OS患者比OSAHS患者具有更严重的低氧血症,并发心血管事件的概率显著增高.B型脑钠肽(BNP)广泛分布于脑、脊髓、心肺等组织,其中以心脏含量高,它是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能促进排钠、排尿,可对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缩血管作用.

  • 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伴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马壮;槐永军;张志远;陈萍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的应用价值.方法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91例,分为无创通气组和有创通气组,观察患者上机前、上机后30min、上机后2 d血气分析变化、机械通气天数、住院天数、花费与并发感染等指标.结果有创通气30 min后PaO2的升高、PaCO2下降、pH的恢复明显快于无创通气组(P<0.01).但2 d后两组PaO2、PaCO2、pH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创通气组机械通气天数、住院天数、费用、以及院内感染的发病率明显低于有创通气组(P<0.01).无创通气组明显嗜睡者12例,占27.3%,10例经无创通气治疗后清醒,无需气管插管有创通气.结论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的呼吸衰竭是经济有效的方法.

  •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应用及效果

    作者:莫俊德;钟国荣;李元塔;王磊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住院治疗的1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仅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B组患者则给予不同时相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心率、呼吸频率、血压、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临床指标.结果 B组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心率、呼吸频率、血压、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优于A组患者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不同时相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

  • 硝苯地平缓释片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

    作者:任爱农;刘霞;任爱香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拜新同)与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符合条件的112例肺心病急性期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拜新同和低分子肝素.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拜新同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有显著疗效.

  •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自发性气胸误诊分析

    作者:胡德柱;陈施霖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时,由于肺部基础疾病表现明显,经常掩盖气胸的症状和体征,容易误诊为COPD急性加重期或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基础肺功能较差,即使气胸量小也可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大汗淋漓、端坐呼吸甚至有窒息感.此时容易误诊为急性上呼吸道阻塞和急性左心衰,甚至误诊为急性肺动脉栓塞.本院1999年3月至2005年3月共有14例COPD并自发性气胸住院病人漏诊、误诊.现分析报告如下.

2729 条记录 10/137 页 « 12...78910111213...13613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