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降钙素原在危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中的临床价值
血管内置管是重症加强治疗病房不可或缺的处置手段,随着各式各样导管的广泛应用,随之产生的各种并发症也日益突出,尤其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 )是其中为严重的并发症,其预后高度依赖于早期识别和及时提供适当的抗生素治疗[1]。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 )目前已成为全身性细菌感染诊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监测项目之一,与传统的指标如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细菌培养等比较,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本研究致力于评价PCT在危重患者CRBIS中的临床价值。
-
股静脉留置导管致血行感染5例的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
目的:探讨股静脉留置导管致血行感染的原因,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血液和皮下段管子同时取标本做细菌培养的方法.结果:从8例送检标本中培养出相同病原菌5例,培养出不同病原菌3例.结论:股静脉留置导管致血行感染机率高,临床护理必须重点防范.
-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16例临床分析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一般是由病毒或细菌血行感染所致.现将本院2008年5月至2009年收治的16例由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肠系膜淋巴结炎病例报告如下.
-
新癀片治疗附睾炎20例的疗效观察
附睾炎是一种非特异性感染,常因泌尿生殖系感染继发,如后尿道炎、前列腺炎及精囊炎等,少数由血行感染所致,中医学将其归为子痛、子痈范畴,多由于湿热下注,热郁肝经,气滞血瘀,感受寒湿等病因所致。急性发作期,患者常感睾丸坠胀疼痛,而慢性附睾炎则病情反复发作,给治疗带来了难度。笔者1998年10月~1999年6月在临床上将新癀片应用附睾炎的治疗,现将所观察的结果报告如下。
-
PICC相关血行感染的预防及管理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因其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及具有较长的留置时间等优点在临床被广泛应用,但患者因置管发生感染的危险性也会增加[1].
-
血液透析患者感染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血液透析患者一直被世界疾病管制中心列为感染的高危险群.因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力差,以长期反复穿刺血管作为治疗的通路,血液在体外的循环,致血行感染的机率增高.由于血液透析患者需每两天前往血液透析室治疗,重复的直接或间接接触可能的感染源,如被污染的血液透析机及其它设备,循环血路及环境表面的污染.又由于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需前往其它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然而其它科对透析患者的治疗护理重点常有认知偏差,这也是造成感染危险的原因之一.如果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没有较好的防护意识和措施,将会大大增加患者感染血源性传染病的机率,使患者雪上加霜,身心健康受到危害.
-
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在真菌感染防治中的作用
随着高效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抗肿瘤治疗的深入开展,器官移植和外科其他介入性治疗的不断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广泛应用,以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不断增多,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呈现上升趋势,真菌感染的病情亦十分严重,念珠菌已经成为引起血行感染的第4位的病原菌,侵袭性曲霉病已经成为白血病和骨髓移植受者等重症免疫受损(immunocompromised)机体发生死亡的主要原因[1,2].除了常见病原真菌感染的数量不断增多外,一些少见或罕见真菌引起的感染也时有报告,因此,越来越多的临床和科研工作者都在关注着真菌感染的防治.面对病原真菌的种类和真菌感染类型的不断增多,以及新型抗真菌药物的不断问世,临床工作者如何正确选择高效敏感的抗真菌药物,并有效防治真菌感染,尤其是挽救重症真菌感染患者的生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及其意义
随着高效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抗肿瘤治疗的深入开展,器官移植和外科其他介入性治疗的不断实施,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广泛应用,以及AIDS患者的不断增多,侵袭性真菌感染呈现上升趋势,且病情严重,念珠菌已经成为引起血行感染的第4位的病原菌,侵袭性曲霉病已经成为白血病和骨髓移植受者等重症免疫受损、机体发生死亡的主要原因[1-2].
-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被称为患者生命线,自1961年英国学者在患者股静脉置入导管进行血液透析后,中心静脉导管应用日趋广泛,其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透析质量,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医疗费用,有效的延长患者的生命,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中心静脉导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的比例较高,但是由于此方法产生的感染、功能不良及狭窄等情况的比例较高,因此很多学者将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患者后选择的通路类型.导致中心静脉导管出现相关性血行感染的因素较多,包括年龄因素、合并症、文化程度、经济条件、营养状态和留置时间,年龄越大,合并症越多,文化程度越低,经济条件越差,营养状态越差,留置时间越长的血液透析患者越容易出现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而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是预防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主要方法,需要护士提高对此情况的认识程度,合理选择穿刺部位,选择合适的皮肤消毒剂,选择合适敷料并及时更换,加强导管及附加装置护理,正确封管.为更好地提高医护人员对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重视程度,本文从感染的相关因素入手,分析预防及护理进展,并进行相关综述,以供其他学者进行参考,进一步预防血行感染的发生.
-
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草案)ⅩⅦ--骨和关节感染
一、概述骨与关节感染是指病原菌侵入骨组织或关节造成的感染,可分为非特异性感染和特异性感染.非特异性感染主要有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以及与植入物相关的感染,即人工关节感染和内固定植入物的感染;特异性感染主要是指结核感染.病原菌侵入的途径包括血行感染、邻近部位感染蔓延以及直接种植.对于少数感染如部分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和早期滑膜结核等,如能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有效的抗生素或抗结核治疗通常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除此之外,其他类型的感染通常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清创、引流或去除植入物等),但抗生素或抗结核的药物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
-
急诊病区血行感染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对急诊病区血行感染(BSI)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调查,探讨BSI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急诊科病区BSI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按照其病情转归将其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筛选BSI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52例患者被确诊为BSI,发生率为2.9%,28 d死亡率为30.8%;革兰阴性菌检出高,占51.9%,BSI致患者的死亡率为56.3%;诊断BSI后的APACHEⅡ评分、器官功能障碍的数目、肾功能不全和凝血功能障碍均为BS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可显著提高BSI患者生存率(P=0.038).结论 确诊BSI时的APACHEⅡ评分、器官功能障碍的数目、肾功不全和凝血功能障碍可以预测BSI患者病情的转归,及时正确使用抗菌药物是病情转归的关键因素.
-
已婚育龄妇女弓形虫感染率调查及检测结果分析
弓形虫病为全球性人兽共患疾病,随着饲养宠物人群的增加,其感染率有逐年增多趋势.弓形虫感染虽对成人危害不大,但对孕龄妇女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育龄妇女在妊娠期由于内分泌及免疫状态的改变,容易感染弓形虫.如果妊娠期感染可通过胎盘和血行感染胎儿,轻者可导致胎儿发育不良,重者可导致早产、死胎、畸形,胎儿还可能在通过产道时吞咽被污染的羊水而感染[1].因此,宫形虫感染是影响优生优育的重要传染病.为了搞好优生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了解弓形虫感染情况,我们对全县已婚育龄妇女弓形虫感染情况作了详细的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替考拉宁在革兰阳性菌所致肺炎中的研究进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医院获得性肺炎中需氧革兰阳性菌感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医院血行感染中更为明显,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感染已居医院血行感染病原菌的1~3位[1].
-
1341例血培养结果和药敏分析
目的:了解血培养常见病原菌及其药敏情况.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患者1 341例血培养结果进行病原学和药敏情况分析.结果:培养结果揭示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本研究病例中主要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率为100%,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血培养和药敏结果可为临床诊治血液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
长期置管血液透析感染6例分析
经皮穿刺长久性皮下隧道留置导管技术在血液透析中为许多患者提供了生命通道及方便,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如感染等,包括导管出口部分感染、隧道感染及血液扩散性感染.现将1999年至2000年6例血行感染患者报告如下.
-
血行感染致前列腺脓肿的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和提高对血行感染致前列腺脓肿的认识,减少误诊,探讨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5例血行感染引起前列腺脓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症状以全身症状为主,体征明显,B超、CT低回声区、低密度区均显示为前列腺肿大.经抗感染、尿道电切前列腺脓肿去顶术等治疗,5例均痊愈出院,随访10~2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血行感染致前腺脓肿因没有明显下尿路感染症状,容易误诊,需结合B超、CT检查,提高认识,必要时穿刺确诊,尽早足量的抗感染或脓肿排脓治疗,后期结合中医中药,可取得满意效果.
-
肝移植术后大肠埃希菌血行感染耐药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血行感染中大肠埃希菌的耐药、临床结果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93年1月至2010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移植科肝移植术后血行感染中大肠埃希菌患者资料,对患者的资料(如:抗生素耐药、术式及危险因素)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695例肝移植患者中,83例(7.6%)88次出现革兰阴性球菌血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23例)为常见.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均为100%敏感,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在5%以下,而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基本都在60%以上.针对肝移植术后大肠埃希菌血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发现,施行胆肠吻合术(P<0.001)和胆道并发症(P<0.001)是出现大肠埃希菌血行感染的危险因素.感染后15 d病死率大肠埃希菌血行感染高于非大肠埃希菌血行感染(P=0.01),血行感染后30 d、1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移植术后大肠埃希菌血行感染,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但对碳青酶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施行胆肠吻合术、胆道并发症是出现肝移植术后大肠埃希菌血行感染的危险因素.肝移植术后大肠埃希菌血行感染后的15 d病死率显著增加.
-
血行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收集本院2006年7月至2009年6月血行感染患者血培养分离的1 028株病原菌,现分析其菌群分布、耐药性.1 资料与方法1.1 血行感染诊断标准:参照2001年卫生部公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1]中血行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判定.
-
肾周围脓肿的诊治分析(附30例报告)
肾周围脓肿是指肾被膜外肾周围脂肪囊内的脓肿,多发生在身体抵抗力低下时 .细菌由体内原发病灶经血行感染到肾周围;也有肾内感染直接蔓延或经淋巴管波及肾周围.若未能早期诊断、及时引流,可并发严重的腹膜炎、脓胸、脓肾、膈下脓肿、支气管瘘等.现将19 80~1999年收治的30例报告如下.
-
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干预对策
院内感染是当前医学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是指患者或医护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常见的有切口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和血行感染等.其起病急,容易引起暴发流行,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加强对院内感染的预防,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至关重要,现就基层医院院内感染的发生因素进行分析,对预防干预措施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