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中BRAF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褚达明;王丹波;李妍;刘岿然

    目的 探讨BRAF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及20例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中BRAF的表达.结果 在位内膜中BRAFmRNA相对表达量(0.000 067 897 0±0.000 114 528 6)明显高于正常内膜(0.000 009 543 1±0.000 006 454 3)(P<0.05),而异位内膜(0.000 029 395 7±0.000 038 046 9)与在位内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BRA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内膜(P<0.05),而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之间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位内膜BRAF基因高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而与病情进展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 TBX1基因在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姜红堃;田红宇;郭燕平;王妍;张宇曦;姜红

    目的:通过检测TBX1基因在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ccRCC)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该基因在ccRCC发病中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方法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12例ccRCC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正常肾组织中TBX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TBX1蛋白表达。结果与癌旁正常肾组织比较,TBX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ccRCC癌组织中均明显增强(均P<0.05)。结论 TBX1基因过度表达可能为ccRCC发生的一种潜在致病机制。

  • 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方法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表达研究

    作者:闫先侠;王传新;牛爱军;王燕;陈英剑

    目的 建立检测CEA mRNA表达水平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探讨外周血CEA mRNA表达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SYBR GreenⅠ作为荧光染料,以GAPDH作为内对照,建立检测CEA mRNA的FQ-PCR方法,并对56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EA 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 56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有33例外周血CEA mRNA表达为阳性,表达水平为1.07±2.99,阳性表达率为66.1%(37/56),30例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中有2例外周血CEA mRNA表达为阳性,表达水平为0.13±0.07,阳性表达率为6.7%(2/30),30例健康成人外周血CEA mRNA表达均为阴性;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EA mRNA在不同病理分化程度中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但在Dukes C+D期表达水平(1.73±2.15)及表达阳性率82.8%(24/29)均显著高于Dukes A+B期表达水平(0.39±0.87)及表达阳性率48.1%(13/27)(P<0.01).结论 该FQ-PCR方法简便、特异、可靠;检测外周血CEA mRNA表达水平,对诊断结直肠肿瘤病变比血清CEA蛋白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可提高早期结直肠癌诊断符合率;在发生转移的Dukes C+D期其表达水平及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未发生转移的Dukes A+B期,可作为鉴别结直肠癌患者发生微转移的有力证据之一,动态观察其水平变化对判断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 组蛋白乙酰化酶hMOF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迟长亮;芦志华;管旌旌;王勇;唐宇哲;蔡勇;金景姬;王春喜

    目的:检测组蛋白乙酰化酶hMOF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R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肾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qRT-PCR方法检测正常肾组织与肾癌组织中hMOF的表达,分析hMOF表达与肾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qRT-PCR结果显示,9例肾癌患者中有4例(44.4%)hMOF的mRNA水平显著下降.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39例(62.1%,39/66)肾癌组织中hMOF蛋白表达为阴性或弱阳性,而癌旁正常组织仅4例(6.1%,4/66) hMOF蛋白的表达为阴性或弱阳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肾癌组织FuhrmanⅢ中hMOF表达明显低于FuhrmanⅠ~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分化肾癌组织hMOF表达明显低于高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OF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的肾癌患者其区域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转移的风险增高.结论:hMOF蛋白在肾癌组织、尤其病理分期及Fuhrman分级增高的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下降,提示hMOF蛋白可能与肾癌的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有关.

  • 利用SYBR Green Ⅰ实时定量PCR检测大鼠P物质mRNA方法的建立

    作者:于挺敏;姚刚

    目的:建立检测大鼠P物质(SP)mRNA的SYBR Green Ⅰ实时定量PCR方法,为检测大鼠SP基因表达提供有效的手段.方法:提取大鼠中脑总RNA,扩增SP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制作标准品质粒;应用SYBR Green Ⅰ双链嵌合染料,对连续稀释的标准品质粒进行实时PCR分析,评价所建立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对PCR产物进行溶解曲线分析评价其特异性.结果:标准品质粒构建成功,经酶切及测序鉴定,目的片段已插入pMD-18T载体;所建立的实时定量PCR方法的低检测限度为104个拷贝/反应,在每反应104~109拷贝范围内,Ct值(荧光信号达到设定阈值所经历的循环数)与起始模板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结论:所建立的检测大鼠SP mRNA的SYBR Green Ⅰ实时定量PCR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和线性范围广等特点,适用于对大鼠各种组织SP的大量样本检测.

  • 糖肾方对糖尿病肾病血流动力学易感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徐迅;王义明;吴余阳;李雪;罗国安

    目的 检测3个血流动力学易感基因(AGT、AGTR2和ADRβ3)的表达量,探讨糖肾方(黄芪、生地、三七、大黄、山茱萸等)(TSF)治疗精尿病肾病(DN)患者对易感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核素肾动态显像99mTc-DTPA检测DN患者给药前后的肾小球滤过率(GFR).提取外周血样中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扩增,以易感基因的绝对量/3-磷酸甘油醛脱氧酶的绝对量作为易感基因的表达量.结果 GFR水平在TSF给药前后DN患者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给药前DNⅢ期和DNⅣ期患者到给药后3个月和6个月,3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均逐步提高.结论 在TSF治疗作用下,GFR水平有所改善,3个基因表达量均具有不断接近正常人水平的趋势,给药6个月的基因表达改善效果优于给药3个月,揭示通过TSF长期调理逐步改善DN患者体内代谢紊乱,缓解其血流动力学异常状况.

  • 尿液中大肠埃希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吴蓉;张隆;华玲;戴俊华;刘丽丽;康向东

    目的 建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 检测大肠埃希菌的方法,检测泌尿道感染患者尿液样本,评估应用RQ-PCR法在检测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的意义.方法 选择大肠埃希菌β-右旋半乳糖苷酶基因作为检测靶基因设计引物,建立SYBR GREEN I RQ-PCR检测体系.结果 引物特异性好,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在0.990 ~0.996 之间.熔解曲线显示产物特异性较强,无非目的 条带和二聚体产生.在低检测限(102拷贝/μL)以上,能对大肠埃希菌样本进行检测,且重复性好.结论 RQ-PCR是一种快速、敏感、特异、重复性好的定量检测大肠埃希菌质粒DNA方法,可用于定量检测临床患者尿液样本中大肠埃希菌含量.

  • 结节病和菌阴性结核病鉴别诊断新方法的临床评价

    作者:何亦凡;李惠萍

    目的:验证和评价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TB-PCR)和临床-病理-影像综合评分系统在结节病与菌阴性结核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B-PCR检测和临床-病理-影像综合评分,分析鉴别病理活检报告为“结节病或增殖性结核病”的91例患者,并通过随访验证诊断准确率,评价2种鉴别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①TB-PCR检测结果,91例患者中77例结核分枝杆菌DNA为阴性,14例阳性,阳性率为15.4%.而这77例TB-PCR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者中,随访后仍维持诊断为结节病者74例,结核病2例,无法确定诊断者1例;14例TB-PCR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中,随访后仍维持诊断结核病3例,结节病8例,无法确定诊断3例.TB-PCR检测结果与随访后诊断一致的病例共77例(结核病3例、结节病74例),诊断明确率为84.6%(77/91),而诊断结节病的准确率达93.9%(77/82).②临床-病理-影像综合评分结果,91例患者中经评分诊断为结节病者80例,诊断为结核病者11例.80例评分诊断为结节病的患者中,随访后仍维持结节病诊断者75例,结核病1例,无法确定诊断者4例.在11例评分诊断为结核病的患者中,随访后诊断仍维持结核病诊断者4例,结节病7例.评分结果与随访后诊断一致的病例共79例(结核病4例、结节病75例),诊断明确率为86.8%(79/91),诊断结节病的准确率达97.56%(80/82).结论:TB-PCR检测和临床-病理-影像综合评分系统对于结节病与菌阴性结核病间的鉴别诊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明确率和准确率.

  •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巨细胞病毒在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监测中的意义

    作者:王苓;唐(瑋);赵维莅;陈玉宝;沈志祥;季育华;胡炯

    目的:探讨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激活情况及激活相关因素.方法:52例接受allo-HSCT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及其供者移植前均为CMV携带者,即为CMV血清型阳性.所有移植术后患者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CMV D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移植后100 d内.52例患者中28例检测到CMV DNA复制.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供者类型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的发生与CMV激活明显相关(P值分别为0.018和0.039).在44例可评估患者中,allo-HSCT100 d后仅7例检测到CMV DNA复制,其发生率与移植后发生GVHD且接受激素治疗(P=0.0 009)、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无关供者移植或者HLA部分相合同胞供者移植有关(P=0.037).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CMV对更昔洛韦抢先治疗的应答存在2种动力学模式(快速型和缓慢型),其中表现为缓慢型的患者CMV高负载量较快速型高10倍以上,其病毒衰减时间也要延长3~4周,多数发生在因出现GVHD而接受激素治疗以及接受HLA全相合无关供者和HLA部分相合同胞供者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结论:移植前CMV血清型阳性患者接受allo-HSCT后100 d内出现CMV激活是常见并发症.移植100 d之后,对于未发生GVHD而未使用激素治疗者或以HLA全相合同胞为供体的患者,CMV激活概率低,无需进行常规频繁监测.

  • 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监测方式的展望

    作者:陈冰;眭竫旎

    在我国人群的肿瘤疾病发生谱中,白血病的发病率为 (4~5)/10 万, 死亡率在恶性肿瘤占第六位(男)和第八位(女),在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居第一位,是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一类重大疾病.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是一种以异常髓系原始幼稚细胞大量增殖、使骨髓正常造血受抑为主要特征的血液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 随着检测手段的进步和化疗方案的不断完善,成人AML患者的完全缓解率达到了50%~80%不等[1],但有40%~65%的患者仍然会复发[2-4],5年生存率也只能达到30%~40%[5].白血病缓解后复发这一难题依然困扰着患者和医务人员.

  • 细菌培养及实时定量PCR方法研究儿童脑膜炎病原菌分布

    作者:王传清;张舒;王晓红;王艺

    目的 了解2005-2006年度我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病原菌谱、血清型及耐药特点.方法 脑脊液细菌鉴定采用细菌培养及实时定量PCR方法.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采用荚膜肿胀试验,流感嗜血杆菌及脑膜炎奈瑟菌血清分型采用乳胶凝集法.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K-B法及E试验.结果 入组的新生儿患者28例,脑脊液细菌检测总阳性率39.3%,大肠埃希菌6例,占21.4%,居首位,其中4例ESBL阳性.其次是肺炎链球菌,占7.1%(2例).未检测到脑膜炎奈瑟菌.1个月至11岁年龄组90例,细菌检测总阳性率33.3%,第1位是肺炎链球菌,占16.7%(15例),其中5例培养阳性,菌株血清型为19F型,2例对青霉素中介.其次是脑膜炎奈瑟菌,占5.6%(5例),3例培养阳性,2例为A群,1例为C群.结论 2005-2006年,我院收治的不同年龄组脑膜炎患儿病原菌分布有所不同,新生儿患儿病原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其次是肺炎链球菌.其他年龄组患儿则以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为主要病原菌.部分菌株已高度耐药.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可提高肺炎链球菌及脑膜炎奈瑟菌检测的阳性率.

  • 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及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检测方法研究

    作者:童汉兴;张勇;张思;陆巍;江颖;朱隽;陆维祺

    目的;探讨纳米炭颗粒(carbon nanoparticles,CNP)和99m锝硫胶体(99mTc sulfur colloid,TSC)定位活检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可行性,评价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在分析SLN微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对22例行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术中行CNP和TSC联合活检SLN.对常规病理学检查SLN及非SLN均阴性的SLN行细胞角蛋白20(cytokratin 20,CK20)IHC检测.对所有SLN组织用qRT-PCR检测CK20-mRNA的水平.结果:22例患者中20例检出35个SLN,SLN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成功率为90.91%,每例平均(1.75±0.97)个.以HE染色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SLNB判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状态总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假阴性率分别为70.00%、85.00%、76.92%和30.00%.对10例HE检查阴性SLN加行CK20-IHC检测,2例呈阳性,这使20%的病例分期上升.对20例SLN组织的CK20-mRNA水平进行qRT-PCR定量分析,在5例患者的SLN中发现高水平的CK20-mRNA,其中1例IHC检查结果阳性.结论:CNP联合TSC定位活检结直肠SLN对于预测其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具有潜在价值.qRT-PCR联合IHC能够提高微转移的检出率.SLN中CK20-mRNA的水平差异可能和预后相关,但需要增加样本量作进一步评价.

  • 醛固酮瘤中多巴胺D2受体表达及甲基化研究

    作者:陈晨;周小羽;荆菁;程静;骆煜;陈佳超;徐曦;冷斐;李晓牧

    收集15例醛固酮瘤组织和3例正常肾上腺皮质组织,利用Real-time PCR和甲基化特异性PCR法分析多巴胺D2受体(Dopamine receptor D2,DRD2)的表达和甲基化情况.发现DRD2在病例组表达下调,DRD2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部分参与醛固酮瘤该基因低表达的发生.

  • 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的研究

    作者:王淑芳;赵家军;王少莲;付方明;姜强;高聆

    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与非肥胖)和非2型糖尿病者皮下及大网膜脂联素mRNA表达量;ELISA法测血清脂联素浓度.皮下脂肪脂联素mRNA表达量高于大网膜;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大网膜脂肪脂联素mRNA表达量对血清脂联素浓度有影响;性别可影响脂联素mRNA表达.

  • 联合应用激光微切和实时定量RT-PCR检测单个胰岛的基因表达

    作者:石欣;高乃荣;霍明东;胡浩霖;Friess Helmut;Buchler Markus

    在显微镜下用紫外激光微切机将单个胰岛从胰腺切片中切下,提取RNA后逆转录成cDNA并在实时定量RT-PCR中得到有效的扩增,其表达量与细胞数量成正比.

  • 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骨转换变化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作者:贾红蔚;崔瑾;张鑫;雒瑢;邱明才

    目的 探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骨转换变化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单次尾静脉注射STZ制造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与正常对照组大鼠同步饲养8周,处死后测定两组大鼠血钙、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24 h尿钙水平和尿I型胶原氨基末端交联肽(NTx)/肌酐(Cr)比值,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大鼠离体腰椎和股骨骨密度.骨形态计量学方法分析大鼠骨量和骨转换变化情况,并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骨组织中标志骨吸收的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mRNA比值和标志骨形成的骨钙素以及调控成骨的核结合因子1(Cbfa1)、osterix(OSX)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大鼠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水平无显著差异,骨钙素水平显著减低[(3.03±0.52)对(6.18±0.71)ng/ml,P<0.01],24 h尿钙水平显著增加[(16.84±0.71)对(4.98±0.58)mg/24 h,P<0.01],尿NTx/Cr比值显著下降[(5.67±0.86)对(5.23±0.98)nmol/g Cr,P<0.05].糖尿病大鼠腰椎骨密度显著减低[(0.107±0.011)对(0.149±0.009)g/cm~3,P<0.01],股骨骨密度亦显著减低[(0.099±0.013)对(0.139±0.013)g/cm~3,P<0.01].骨形态计量学分析提示糖尿病大鼠骨小梁骨量减少,骨小梁矿化表面减少,骨形成速率减低[(0.44±0.11)对(0.78±0.14)μm/d,P<0.01].实时荧光定量RT-PCR提示糖尿病大鼠骨组织中RANKL/骨保护素mRNA比值[(0.57±0.11)对(0.89±0.13),P<0.01]、骨钙素[(2.25×10~(-4)±1.19×10~(-4))对(3.43×10~(-4)±1.63×10~(-4)),P<0.01]、Cbfa1[(26.68×10~(-4)±6.53×10~(-4))对(37.21×10~(-4)±7.14×10~(-4)),P<0.01]、OSX[(1.93×10~(-4)±0.65×10~(-4))对(4.19×10~(-4)±0.71×10~(-4)),P<0.01]mRNA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低.结论 糖尿病大鼠是一种低转换型骨量减少,其骨组织中调控破骨的RANKL/骨保护素mRNA水平和调控成骨的Cbfa1、OSX、骨钙素mRNA水平均下降.

  • 长链非编码RNA TUG1在结肠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析

    作者:周勇;崔荣;石兴耀

    目的:检测结肠直肠癌组织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 (taurine upregulated gene1, TUG1) 的表达, 并探讨其与结肠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06例结肠直肠癌病人的癌组织与相应的癌旁组织 (距癌组织边缘>5 cm) TUG1表达.分析TUG1表达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以及TUG1表达与结肠直肠癌预后的相关性.术后随访3~60个月.结果:TUG1在结肠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P=0.003), 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 (P<0.001) 、CEA水平 (P=0.049) 以及TNM分期 (P=0.005) 密切相关.TUG1高表达的结肠直肠癌病人, 生存率低于低表达病人 (P=0.002 5) .多因素分析表明, TUG1可作为结肠直肠癌病人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TUG1在结肠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可作为反映结肠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

  • 儿童急性白血病WT1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胡文婷;LUO Chang-ying;汤静燕

    目的 构建WT1质粒,建立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监测儿童白血病骨髓样本WT1基因的实验方法,初步研究WT1基因在儿童白血病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设计合成WT1基囚引物探针,利用分子克隆方法构建含有目的 基因WT1片段的质粒,并以此作为阳性对照检测儿童白血病骨髓样本.通过Taqman荧光探针RQ-PCR方法分别对WT1目的 基因及GAPDH内参基因进行检测,利用双标准曲线法对WT1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绝对定量,检测结果用WT1与GAPDH基因拷贝数比值(WT1/104·GAPDH)表示.实验结果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经酶切电泳和测序分析证实构建的质粒中成功插入了WT1基囚片段,作为RQ-PCR方法中的阳性对照;成功建立了WTl摹因的RQ-PCR检测方法.对儿童白血病标本的检测结果显示:初发AML患儿WT1基因表达水平(9.2331±37.622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0482±0.0348),其次为BCR-ABL阳性的CML患儿(0.1080±0.0616),初发ALL患儿WT1基因表达水平(0.0605±1.6124)与正常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缓解中的AML患儿WT1基因表达水平(0.3150±0.7216)较初发时明显下降(P=0.000).结论 实验构建的WT1质粒及建立的RQ-PCR方法可用于儿美童白血病WT1基因检测.WT1基囚的表达水平在一定意义上可作为儿童AML治疗过程中肿瘤负荷的动态监测指标.

  • 一种新型肿瘤组织起源分子标志物的建立与评价

    作者:王奇峰;徐清华;陈金影;钱琛晖;刘晓健;杜祥

    背景与目的:原发灶不明恶性肿瘤是一类转移性肿瘤的统称,在诊断时无法找到原发位点,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5%~10%。明确肿瘤的组织起源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整合ArrayEx-press和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中肿瘤类型明确的样本数据,构建涵盖22种常见肿瘤类型、5800例样本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库;通过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算法筛选组织特异性基因,建立肿瘤分类模型;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石蜡包埋肿瘤组织中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将基因分型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基于肿瘤基因表达谱大数据,筛选出96个组织特异性基因,其中包含常见的肿瘤相关基因,如钙黏蛋白1(cadherin 1,CDH1)、激肽释放酶相关酶3(kallikrein-related peptidase 3,KLK3)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等。在206例石蜡包埋组织样本中,182例的基因分型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准确率达到88.4%(95%CI:83.2%~92.4%)。结论:96基因RTQ-PCR检测对22种常见肿瘤类型具有较好的分类性能,可作为临床和病理诊断的辅助工具。

  • 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CGRP的表达变化

    作者:乔虎;周洪;朱永进;高宇男

    目的:建立SD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观察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正畸疼痛的外周神经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54只)和对照组(6只)2组,实验组大鼠施加50 g力后,分别在4h、8h、1d(1d组根据据力值大小分为1 d-30 g、1d-50g、1 d-80g3个亚组)、3 d、5 d、1周、2周,随机处死6只SD大鼠,收集牙周组织,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观察牙周膜内CGRP随时间及力值大小的表达变化,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CGRP表达随加力时间发生改变,加力4h后开始增强,1d后达到高峰并逐渐减弱,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不同力值组加力1d后,CGRP表达随加力力值增大而升高,80 g力组>50 g力组>30 g力组.结论: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CGRP表达随加力时间增加及加力力值增大出现规律性变化,提示CGRP可能在正畸疼痛的外周神经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204 条记录 6/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