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浅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的重要体会

    作者:刘佳

    心肌梗死是指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白细胞增高、发热、血沉加快,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

  • 来氟米特致肝损害1例报道

    作者:马庆惠;戴华

    患者女,45岁,已婚.因四肢指(趾)关节疼痛,晨僵12年,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来本院治疗.入院查体:四肢关节变形肿大畸形,心肺正常,WBC 9.1*10E9/L, RBC 4.53*10E12/L, HGB 130 g/l, PLT155*10E9/L,尿酸353 μmol/l,血沉17 mm/h,类风湿因22.1 IU/ml, IgG17.6 g/L,C3 1.60 g/L,C4 0.57 g/L; 肝功TBIL19.5 μmol/L; DBIL 5.8 μmol/L; TBIL 13.7 μmol/L; ALT 25 μmol/L; AST 37 U/L;ALP 116 U/L;肾功BUN 8.28 μmol/L; CREA mmolL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沉、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的研究

    作者:刘海波;林颖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180例AECOPD患者,对治疗前后血清hs-CRP、血常规、血沉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AECOPD患者血清hs-CRP浓度、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血沉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可作为判断AECOPD患者治疗疗效的一种炎症指标,有助于AECOPD的临床诊断和疗效观察。

  • 非甾体抗炎药之鉴

    作者:傅强

    分类细辨根据其对COX作用的选择性可分为非选择性COX抑制药和选择性COX-2抑制药两大类.一、非选择性COX抑制药水杨酸类代表药阿斯匹林(乙酰水杨酸)是临床应用为广泛和持久的解热镇痛药.其作用有三部分,(1)显著的解热镇痛作用,能使发热者的体温降到正常,而对正常体温无影响,常用于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感冒发热.(2)大耐受量(3 ~ 4g/天)下有明显的抗炎抗风湿作用,能使急性风湿患者在用药后24~48小时内临床症状缓解,血沉下降,明显减轻风湿性关节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炎症和疼痛.

  •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α链的检测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性评估

    作者:胥佳佳;王燕;孙贺;贾汝琳;张学武;孟洋;任丽丽;孙晓麟

    目的:评价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α链(sIL-2Rα、sCD25)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活动度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RA患者血清108例,RA关节液标本40例,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血清39例,健康人血清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各组血清、以及RA患者关节液中sCD25浓度,并记录RA患者的各项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分析其与血清sCD25浓度水平的相关性.结果:RA组血清sCD25(质量)浓度为(2 886±1 333) ng/L,OA组血清sCD25浓度为(2 090±718) ng/L,健康对照组血清sCD25浓度为(1 768±753) ng/L;RA患者的血清sCD25水平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01);血清中sCD25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r =0.321,P=0.001)、C-反应蛋白(r=0.446,P<0.001)、DAS28评分(r=0.324,P<0.001)、关节压痛计数(r=0.203,P=0.024)、D-二聚体(D-dimer)水平(r=0.383,P<0.001)、年龄(r=0.24,P=0.007)、总IgG(r=0.207,P=0.028)、类风湿因子lgG(r=0.345,P=0.034)呈正相关,与病程呈负相关(r=-0.206,P=0.021);在RA患者中,低疾病活动度组血清ESR、CRP和sCD25阳性率分别为14.3%(2例),14.3%(2例),71.4%(10例);中疾病活动度组血清ESR、CRP和sCD25阳性率分别为94.2%(49例)、82.7%(43例)和86.5%(45例);高疾病活动度组血清ESR、CRP和sCD25阳性率分别为100%(42例)、95.2%(40例)和90.5%(38例);有36例ESR和/或CRP为阴性(约33.3%),在这36例中有17例(约47.2%)血清sCD5水平升高,并且其中14例(约82.4%)DAS28评分高于3.2.结论:血清sCD25水平与RA活动性密切相关,表明sCD25可能参与了RA的炎症过程,并有望成为RA患者的一种新的炎症指标;血清sCD25的检测在RA处于病情活动期,但ESR和/或CRP为阴性时更有意义.

  • 自然沉降法分离抗凝全血建立生物样本库的特点

    作者:陈智滨;林琴;马长华;刘凯宁;孟焕新

    目的:评估用自然沉降法分离EDTA抗凝外周静脉全血(抗凝全血)建立血浆、白细胞、基因组DNA生物样本库的特点.方法:采集符合纳入标准的29名志愿者抗凝全血,进行血常规检测作为对照组;然后将抗凝全血分装到4支EP管中,每支1 mL,分为0.5、1、2、3 h 4个试验组,于室温静置自然沉降0.5、1、2、3 h后吸取血浆层,测量其体积,检测血浆层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将含有白细胞的血浆层离心后,分装为无细胞血浆管和白细胞沉淀管,用部分白细胞提取DNA,建立血浆、白细胞、DNA 3种生物样本库.结果:0.5 h组血浆体积(241.72±101.52)μL显著低于1 h组(317.24±97.50)μL、2 h组(371.03±91.66)μL和3 h组(408.97±97.43)μL,P<0.05.1 h组血浆体积显著低于2 h组和3 h组,P<0.05;2 h组显著低于3 h组,P<0.05.0.5 h组白细胞总数[(2.50×106)±(1.48×106)]显著高于2 h组[(1.47×106)±(7.19×105) ]和3 h组[(1.21×106)±(7.41×105)]的白细胞总数,P<0.05,与1 h组[(2.29×106)±(1.17×1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h组显著高于2 h和3 h组,P<0.05;2 h组与3 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试验组白细胞总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5 h组(54.14%±11.65%)显著高于1、2、3 h组(46.66%±12.70%,39.17%±12.33%,43.25%±14.54%),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60.53%±8.46%),P<0.05;1 h组显著高于2 h组,P>0.05; 1 h组与3 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h组与1 h、2 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百分比:0.5 h组(35.09%±10.84%)显著低于1、2、3 h组(41.48%±12.20%、47.96%±12.27%、45.50%±13.71%),显著高于对照组(30.98%±7.33%),P<0.05;1 h组显著高于对照组、0.5 h组,显著低于2 h、3 h组,P<0.05;2 h组显著高于对照组、0.5 h、1 h组,P<0.05,与3 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凝全血自然沉降法是一种无化学试剂干扰、低物理因素影响、低消耗、操作简单的分离白细胞血浆层的方法;0.5~1 h是抗凝全血自然沉降获取含白细胞血浆层的佳时间段;利用一份抗凝全血可以分离出血浆、白细胞和DNA 3种生物样本,建立3种生物样本库.

  • 半小时测定红细胞沉降率的临床探讨

    作者:李惠薪;赵宜;宋以信;刘新民

    红细胞沉降率又简称血沉(ESR)是一项临床常规测试指标,虽然单独应用ESR难以对疾病作出诊断,但对许多疾病的活动、复发、发展有监测作用,不失为一项重要的测试项目.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测量血沉动态特性,可以提供更多关于疾病的信息,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及病情分析.我院采用XCY-11电脑血沉动态测试仪,于1996年10月~1997年5月,对551例门诊及住院病人(年龄14~60岁)进行抽样测试共,病人分两组:一组为271例;另一组为280例,此组做好前瞻性资料.

  • 复发性多发性软骨炎致气道狭窄一例报告

    作者:金金

    患者女,46岁,因胸痛、憋气7个月,加重1d,于2002年6月13日入院.患者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声音嘶哑,吞咽时颈部堵塞感,伴两肋弓处撕裂样疼痛,体位变化时疼痛加剧.约4个月前开始逐渐出现胸闷、憋气、前胸疼痛,伴肩、肘、膝关节疼痛及活动时有"喀哒"响声.当地医院查血沉为105mm/1h.纤维支气管镜示支气管黏膜普遍增厚,致管腔狭窄.活检:右上支气管黏膜组织重度慢性炎,并可见明显纤维性渗出物,未见软骨.

  • 巨大胰腺癌肉瘤一例报告

    作者:吴树京;雷守信

    患者,女性,66岁.因上腹部钝痛4个月,发现肿块半个月,于1999年1月11日入院.查体:上腹剑突下偏左触及一约9cm×8cm肿块,质硬,表面结节状,触痛明显,界限不清,固定.实验室检查:RBC 3.3×1012/L,WBC 10.1×109/L,血淀粉酶30U,血沉92mm/h,癌胚抗原(-),碱性磷酸酶148.7U/L.B超示胰体尾部巨大囊实性混合肿瘤13.6cm×7.8cm;CT示胰腺体尾部囊实性肿瘤.

  • 以下蹲困难及发热为首发表现的风湿性多肌痛二例报告

    作者:丁彦;董淑文

    例1患者,女,66岁,因发热3个月入院.发热伴有畏寒、鼻塞、流涕,多次抗感冒治疗无效.查体:双耳听力下降.入院后系统抗感染及试验性抗结核治疗无效,体温逐渐增高,双耳听力及视力进行性下降,出现左侧偏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张口无力,下蹲困难加重并逐步出现行走困难.查体:左颞动脉搏动弱,成条索状改变,压痛(+).血沉137mm/1h.动脉血管超声:左颞浅动脉内膜欠光滑,血流速较右侧低.左颞动脉活检:血管内膜增厚,部分弹力膜消失,平滑肌破坏,可见纤维结缔组织及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考虑风湿性多肌痛(PMR)合并颞动脉炎.予泼尼松30mg/d治疗,第3日体温降至正常,血沉、听力及视力逐渐恢复,其他症状明显减轻,动脉血管超声明显改善,2周后症状全部消失,随访6个月未复发.

  • 青少年胸腰椎结核的疗效观察

    作者:穆哈买提;张旭;依力哈尔·沙迪克;李坤

    总结2002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58例青少年脊柱结核患者的治疗及效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58例,男36例,女22例;年龄12~18岁,平均16.5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7个月;手术治疗51例.临床表现低热、盗汗、消瘦、胸背部疼痛、腰痛、双下肢疼痛伴麻木无力及活动受限.所有患者术前均详细查体及询问病史,行血沉、X线片、CT、MRI等检查明确诊断.

  • 发热、蛋白尿、视力下降、CTX过敏一例讨论

    作者:陈丽荫;李继光

    病历摘要患者,男,14岁.因间断发热3个月,双眼视力下降3d,于1998年9月29日入院.患者1998年6月,无明显诱因始间断发热,体温38~39℃,伴咳嗽、胸痛.外院查Hb 77g/L,WBC 3.1×109/L,24h尿蛋白5~6g,血沉50mm/1h,补体降低,予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9月1日换用头孢三嗪,次日高热达40.2℃,伴腹痛、腹胀.腹腔穿刺液为渗出液.

  • 卡马西平致重型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作者:刘凤荣;衣艳春

    1 病例患者,男性,32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发烧后在当地诊所就诊,予以"退热针"(具体不详),双侧臀部注射后体温降至正常.次日出现双足疼痛不适,以右足明显.为间断性针刺样疼痛,夜间疼痛难以入睡.在外院行双足平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查胸片、血常规、血沉、肝功、肾功、生化五项、血脂、肌酶谱、凝血四项、抗核抗体谱均正常.

  • 神经源性肿瘤误诊为脊柱结核1例病例

    作者:孙莹

    目的 加强对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手段的认识,减少临床误漏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神经源性肿瘤误诊脊柱结核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本例女,10岁,因发热3天就诊,于门诊行胸片发现脊柱旁高密度影,进一步行心肺CT发现T6-10胸椎结核伴椎旁脓肿形成可能性大,并收入院.入院后2次行胸腔穿刺抽液送化验,胸水涂片抗酸杆菌检测阴性,胸水细菌培养结果 阴性,结合患者PPD试验阴性,血沉、CRP均正常,且无发热症状,考虑胸椎结核诊断不明确,进一步请外科医师会诊,考虑不除外神经源性纵隔肿瘤,转上级医院后明确诊断.结论 神经源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极易误漏诊,对于临床表现不特异,胸椎旁高密度影的患者,在结核相关检查不支持诊断时,需警惕神经源性肿瘤的可能,增强MRI有助于诊断.

  • 儿童肺炎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特点研究

    作者:陈戈;李晓波;赖光辉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结合血沉在肺部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0~12岁肺炎儿童60例为感染组;以同期无感染的健康体检儿童50例作为非感染组既健康对照组;入院进行胸部X照片同时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和降钙素原(PCT)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肺炎患儿和健康儿童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影像学改变.结果 肺炎组CRP,ESR和PC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发现恢复期肺炎组血清CRP,ESR和PCT水平显著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健康儿童比较,肺炎患儿胸部X线表现多样化,CRP,ESR和PCT显著升高.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肺炎患儿预后的关键.胸部X线联合CRP,ESR和PCT可以作为肺部感染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

  • 结核性脑膜炎与血沉的关系

    作者:郑晓静

    目的 探讨血沉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1995~~2004年10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沉与结核性脑膜炎的病情转归及性别无明显关系(P>0.05),显示期诊断价值不高.

  • 探讨老年肺炎患者临床诊断中检验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以及D-二聚体(D-D)水平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加平

    目的 探讨老年肺炎患者临床诊断中检验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以及D-二聚体(D-D)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老年肺炎病例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并以同期自愿参与研究的50名健康老年体检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比较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以及D-二聚体(D-D)水平.结果 观察组老年患者血清CRP(103.2±23.4)mg∕L、ESR(35.8±6.5)μg∕L、D-D(1152.4±43.1)mm∕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9±1.2)mg∕L、(10.2±1.4)μg∕L、(182.6±14.8)mm∕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观察组以80岁为临界值分组,80岁以上患者CRP(102.4±21.8)mg∕L、ESR(34.8±5.8)μg∕L、D-D(1148.7±45.2)mm∕h与80岁以下患者(103.8±22.1)mg∕L、(35.4±6.2)μg∕L、(1142.3±43.9)mm∕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可行血清C反应蛋白、血沉及D-二聚体检测来诊断老年肺炎的情况,为治疗和预后提供有效依据.

  • 生化检查对人工髋关节感染的诊断价值

    作者:付晓杰;王璐

    目的 评价分析使用血沉及CRP两指标诊断筛选人工髋关节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1月—2015年3月间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所患疾病史等.结果146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中,人工髋关节感染的19例患者中,11例血沉检测为阳性,8例阴性;13例CRP阳性,6例阴性,血沉检测阳性合并CRP阴性患者共3例,血沉检测阴性合并CRP阳性患者共6例.结论 同时使用血沉及CRP作为行翻修术患者的临床评价及检查指标,其临床漏诊率低,准确率高.

  • 白芍总苷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作者:苏丽芳

    目的 观察白芍总苷(TGP)联合柳氮磺吡啶(SASP)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1例,口服白芍总苷+柳氮磺吡啶,对照组20例,口服柳氮磺吡啶,均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评价疗效,了解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间Schober试验、晨僵时间、扩胸度、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 < 0.05),但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且治疗组不良反应较少(P < 0.05).结论白芍总苷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女性生殖器结核24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燕琴;马*

    女性生殖器结核是由结核分支杆菌侵入机体后在生殖器引起的一系列炎症改变。近十年来,女性生殖器结核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占肺外结核的11.9%,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现将我院二年来收治的24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  本院妇科自1998年10月至2000年6月共收治24例该病患者,占同期妇科就诊人数的3.97%。年龄21~41岁者20例,41~78岁者4例。已婚22例,未婚2例。13例经手术探查确诊,4例经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7例经临床、胸部X线检查、盆腔B超、PPD皮试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等综合确诊。2结果2.1临床表现24例患者中,以腹部包块为主诉而就诊者10例(41.67%),月经不调者5例(20.83%),下腹痛者4例(16.67%),疲乏、低热者2例(8.33%),盆腔包块者2例,原发不孕者1例(4.17%)。同时并发其它脏器结核者10例,其中并发结核性腹膜炎7例次,结核性胸膜炎4例次,血行播散性肺结核3例次,浸润性肺结核2例次,肾结核、支气管结核各1例次。2.2罹患部位经盆腔B超及/或手术发现,24例中盆腹膜结核12例,子宫内膜结核7例,卵巢结核2例,输卵管结核2例,子宫内膜结核合并卵巢结核1例。盆腔游离性积液15例,盆腔包裹性积液3例,盆腹腔腹膜增厚、粘连4例。13例手术探查患者中,术中可见盆、腹腔腹膜有粟粒结节者6例。病理检查示结核性肉芽肿、类上皮结节及多核巨细胞浸润者11例。2.3各项检查结果2.3.1妇科检查:24例中妇科触诊发现腹部柔韧感或腹水者7例,可触及囊性包块者3例,子宫活动受限者3例,单侧或双侧附件条索状增厚者3例,实性包块者5例。2.3.2盆腔B超:24例中,行盆腔B超者22例,探及盆、腹腔积液者15例,附件包块者3例,腹膜增厚粘连者1例。2.3.3子宫内膜病理检查4例,均发现有特异性结核性改变。2.3.4盆腔渗液检查:B超定位下能抽出积液者9例。常规、生化检查均显示:蛋白质增多(>2.5g%),葡萄糖及/或氯化物低(<50mg%),淋巴细胞占优势的特点。

    2.3.5PPD皮试及血沉:11例患者行PPD皮肤试验,皮试阳性10例,其中5例为强阳性。15例患者行血沉化验,46.7%患者血沉增快。2.4治疗及结果  24例患者均接受了6~9月的抗结核化学治疗,均采用HRZE(S)方案,个别病人酌加丙硫异烟胺、氧氟沙星等。经6个月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均减轻、改善并伴有B超检查渗液吸收好转者23例(95.83%),1例腹水增多。治疗后的已婚育龄妇女22例,未避孕者9例,至今未孕。提示输卵管结核可能残留疤痕、狭窄等不可逆病变。

1178 条记录 11/59 页 « 12...891011121314...585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