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炼蜜用量对附子理中丸中9种生物碱类成分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甘嘉荷;王淳;宋志前;刘元艳;宁张弛;马新玲;赵思宇;刘振丽

    目的:建立大鼠口服附子理中丸2种剂型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9种生物碱类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考察辅料炼蜜对附子中主要生物碱类成分药代动力学行为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别给予2种含炼蜜量不同的附子理中丸大蜜丸(19.44 g·kg-1)和水蜜丸(19.22 g·kg-1),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采用RRLC-TQ-MS测定血浆中9种生物碱类成分的血药浓度,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在大鼠血浆中检测到9种生物碱中的8种.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药峰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和半衰期(t1/2)均为大蜜丸>水蜜丸,而清除率(CL)为大蜜丸<水蜜丸;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AUC,rmax和t1/2均为大蜜丸<水蜜丸,而Cmax和CL为大蜜丸>水蜜丸,苯甲酰乌头原碱未被检测到;醇胺型生物碱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和次乌头原碱的AUC,Tmax和t1/2均为大蜜丸<水蜜丸,而Cmax和CL为大蜜丸>水蜜丸.结论:炼蜜能够影响附子理中丸中制附子主要生物碱成分的药动学特征,炼蜜量大的大蜜丸与炼蜜量小的水蜜丸比较,作为制附子的特征性标志物双酯型生物碱在体内达到药峰时间延长,消除速度减慢,提示炼蜜在复方中能够起到延缓吸收的作用.

  • 黄芩苷对连翘苷在家兔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作者:李朝霞;倪健;尹兴斌;韩林辛

    目的:探讨连翘苷及与黄芩苷配伍后静脉推注给药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方法:兔子10只,随机分为2组,Ⅰ组耳缘静脉推注连翘苷溶液1 mg·kg-1.Ⅱ组耳缘静脉推注连翘苷1 mg·kg-1和黄芩苷90 mg·kg-1,HPLC测定血浆中的连翘苷的药物浓度,kinetic软件求算其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静脉给药后,连翘苷血药浓度的回归方程为Y=0.0001X-2.9336(r=0.9973),连翘苷在1.016~254 mg·L-1线性关系良好.非房审模型拟合后,单用和复合给药得到的连翘苷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平均滞留时间MRT(0-∞)、大血药浓度Cmax半衰期T1/2超半峰浓度时间HVD等均有显著差异.结论:黄芩苷能够影响连翘苷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过程.

  • 知母黄柏配伍对芒果苷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林爱华;徐福平;刘奕明;黄海定;欧润妹

    目的:考察知母配伍黄柏对知母有效成分芒果苷在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单次灌胃(ig)芒果苷单体、知母单煎液、知母-黄柏1∶3和1∶1合煎液(剂量按芒果苷计算为35 mg·kg-1),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芒果苷浓度,用DAS软件根据非房室模型法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知母单煎液组芒果苷血药浓度比单体组明显升高,配伍黄柏后有所下降.大鼠单次ig芒果苷单体、知母单煎液、知母-黄柏1∶3和1∶1合煎液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1)分别为0.626,122.4,94.36,53.97 mg·L-1·h-1,峰浓度(Cmax)分别为0.149,21.52,16.26,8.27 mg·L-1,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1.0,3.0,4.0,6.0 h,半衰期t1/2分别为3.41,1.46,1.65,1.77 h.结论:知母配伍黄柏后,芒果苷在大鼠体内的吸收随黄柏配伍比例的增加而减少,吸收速度减慢,t1/2未发生明显变化.

  • 醋柴胡小分子水溶性部位对甲氨蝶呤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肖傅文;胡巧红;刘春萍;赵瑞芝

    目的:探讨P-糖蛋白抑制剂醋柴胡小分子水溶性部位(MHE)对甲氨蝶呤药动学行为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分别灌胃甲氨蝶呤或甲氨蝶呤联合MHE后,于不同时间点眼眶静脉丛采血,利用20%高氯酸沉淀蛋白法处理血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非隔室模型估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与单用组比较,联用组甲氨蝶蛉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增加16.6%,AUC0-∞增加33.8%,生物半衰期(t1/2)延长了1.2倍,平均驻留时间(MRT0-t)增加了26.1%,而药物清除率(CL)下降了20.3%,但2组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HE具有增强甲氨蝶呤生物利用度的趋势,二者联合用药需要关注毒副反应的发生.

  • 李孝栋:中药药剂学研究领域的科研成果及科研团队——记福建中医药大学 李孝栋博士

    作者:

    李孝栋(1969.11—),博士,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访问学者,福建省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编委.1988至2004年先后获得沈阳药科大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导师潘卫三、吴立军教授.博士论文《中药附子理中方新剂型的制备及其药物动力学的研究》.现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讲《中药药剂学》、《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学英语》、《新药开发与应用》等理论课程.

  • 复方中药的药动学研究设想

    作者:陈天朝;宋卫清

    1985年的<新药审批办法>中就有规定,凡报送鉴定的有关材料,无论是临床前药理,还是临床试验,均需报请药物动力学资料,并有据药动学参数进行的用药方案设计等内容.可见药物动力学研究对于量化药物量-效关系十分重要,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依据.有效成分明确的中药复方制剂可用血药浓度测定的方法套用药动学的房室模型进行试验,确定合理用药参数;而对大多数有效成分不明或成分复杂或含量非常低的中药制剂,无法完成该方面的研究.

  • 中药复方药效活性成分研究思路初探

    作者:徐东铭;徐雅红

    90年代以来,对方剂的研究进入了新的时期,据文献报道,从1991-1994年的四年间,方剂研究共484篇,方剂化学物质基础的研究仅有8篇,占方剂研究的1.7%.从1998-1999年方剂研究的论文数已接近单味中药的,药理研究占很大的比重,化学研究有所增加,达15%左右,但多为少数已知成分的含量测定.以上数据表明,方剂研究虽然有较大的发展,但这些研究大多停留在一般药效作用研究上,对方剂化学组成和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尚很少,致使药理研究也难以深入,成为中药复方深入研究的瓶颈.因而如何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方剂的药效活性成分和药效物质基础进行深入研究,从药效物质基础、药效作用机理和药物动力学等方面,揭示方剂丰富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组方原则,揭示各药味间的相互关系,从而阐明其组成原理的科学内涵,为临床发展和演化新方、科学制药提供实验依据,成为方剂研究的重大课题.

  • 药物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在中医方剂相关领域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卢贺起;卢炜;王忠;张玲;魏雅川

    纵观药物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在国内外发展和演变的历程,以及近年来在中医方剂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实际,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对中医方剂研究中具体特性的思考、分析,探讨了PK及PK/PD结合模型的原理和方法,在当前中医方剂相关领域研究中应用的现状、研究的热点及今后可能的探索方向或突破点.

  • 结肠靶向护肠清毒微丸中大黄素在大鼠体内肠吸收及药物动力学研究

    作者:孙萍;马传江;刘乐洋

    目的:建立护肠清毒微丸灌胃后大鼠血浆和结肠组织中大黄素浓度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探讨试验微丸在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性质及结肠组织分布情况。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微丸组和普通胶囊组,分别予护肠清毒微丸和胶囊内容物灌胃后,于给定的时间点(1、2、3、4、5、6、8、12、24 h)从大鼠静脉窦取血分析。处死大鼠,分离结肠组织,进行提取分析。色谱条件:Phenomenex C18柱(4.6 mm×150 mm,10μm),流动相为甲醇-0.1%冰醋酸溶液(80∶20),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大黄素在0.102~20.4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分别为:血浆溶液A=76825C+3567.8,r=0.9994(n=6);结肠组织溶液A=75931C+3384.2,r=0.9990(n=6)。日间精密度和日内精密度均<4.0%,提取回收率>90.0%。微丸组大鼠血液和结肠组织中所含大黄素的药物动力学参数 T1/2和 Tmax较普通胶囊组有所延长,Cmax和 AUC0-24较普通胶囊组明显提高。结论护肠清毒微丸具有控释和结肠靶向的作用。

  • 中药有效成分药物动力学国内研究新进展

    作者:韩立炜;任天池

    对于中草药有效成分药物动力学的国内研究概况,前人已有综述[1,2,3,].近10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又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将这10年中,国内中草药有效成分的药物动力学研究综述如下.

  • 征订信息

    作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创刊于1995年,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学术刊物。
      本刊本着提高为主,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主要设置工艺与制剂、化学与分析、资源与鉴定、药物代谢、药理、毒理、临床、综述、学术交流、信息等栏目,交流方剂的药效学、毒理学、药物动力学、药物化学、制剂学、质量标准、配伍研究、临床研究、学术专论,以及方剂主要组成药物的研究结果与新进展。

  • 麦冬多糖MDG-1油混悬长效注射剂的制备及药动学评价

    作者:时潇丽;姚春霞;林晓;沈岚;冯怡

    目的:对制备的不同处方的注射用麦冬多糖MDG-1油混悬剂进行大鼠体内药动学评价,探究利用油性混悬释药系统以实现MDG-1注射长效给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反溶剂沉淀法制备MDG-1微粒,对其粒径、粒径分布进行表征;在低黏度的大豆油中加入高黏度的蓖麻油或加入硬脂酸铝,制备不同黏度的油性介质,对其进行流变学性质考察,筛选较优处方进行体内评价.结果:微粒体积平均粒径D(4.3)为21.81 μm,径距为2.63;对筛选的大豆油-蓖麻油混合油(2∶3)及2%,4%硬脂酸铝凝胶化大豆油处方进行体内评价,其中4%硬脂酸铝凝胶化大豆油处方能够极显著降低Cmax,显著延长表观t1/2,MDG-1释放时间可达数天.结论:利用高黏度的油性介质来实现MDG-1注射长效给药具有可行性.

  • PLA-α-细辛脑纳米粒经鼻腔、静脉给药后药物动力学研究

    作者:陆瑾;郭立玮;付廷明;朱国龙;戴真南;展冠军;陈丽丽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PLA)-α-细辛脑纳米粒,并与静脉注射给药比较,研究PLA-α-细辛脑纳米粒鼻腔给药后药物的体内分布及脑组织的靶向性.结果显示:鼻腔给药和静脉注射后的脑靶向系数分别为1.65与1.16,PLA-α-细辛脑纳米粒鼻腔给药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74.2%,脑靶向效率为142.24%,鼻-脑传递百分比为29.83%.荧光标记法显示,PLA-α-细辛脑荧光纳米粒经鼻腔给药后,香豆素-6在脑组织中的荧光强度大,达到脑靶向给药的目的;PLA-α-细辛脑荧光纳米粒静脉注射给药后,香豆素-6在肝组织中的荧光强度远高于鼻腔给药,表明PLA-α-细辛脑纳米粒经鼻腔给药可降低药物导致的肝毒性.此外,PLA-α-细辛脑荧光纳米粒经鼻腔给药后,香豆素-6在肺组织中的荧光强度较弱,解决了气流粉碎法制备的α-细辛脑干粉经鼻腔给药到达肺部量较多的缺点.体内研究表明:与静脉注射相比,PLA-α-细辛脑纳米粒鼻腔给药后的脑靶向性优于静脉注射.

  • 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总量统计矩法的实验验证研究

    作者:贺福元;邓凯文;刘文龙;石继连;伍勇;刘伟;贺庆平;李博

    目的:对已建立的药物动力学总量统计矩法用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甲苷、芍药苷、川芎嗪3个成分进行验证,建立中药复方多成分体系的药物动力学实验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条件为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黄芪甲苷ELSD测定;流动相乙腈-1%乙酸溶液(35:65),流速1 mL·min-1;柱压(15.0±0.408) MPa;温度30℃;芍药苷、川芎嗪的检测波长254 nm,流动相甲醇-水(33:67),流速1 mL· min-1;柱压(20.71 ±0.42) MPa.单个成分房室模型药物动力学参数采用DAS软件处理,总量统计矩按公式计算.结果:3个单成分在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都遵循二室模型(P<0.01),与叠加总浓度比,单个成分各参数相差大上万倍,而总量统计矩参数的RSD为3.5%,3个成分药物动力学的总量统计矩参数AUCt(119.8±27.20)g·min·L-1;MRTt(210.0±54.49) min; VRTt(5.608±2.723)×104 min2;CLt为(0.319 6 ±0.068 8)mL·min-1·kg-1;V1为(64.12±8.243) mL·kg-1;t0951为(588.9±149.4) min.这就说明3个成分总量的半衰期为(145.5±37.76) min,3药在0~674.2 min内代谢95%的浓度.结论:中药复方多成分药物动力学可采用总量统计矩法进行研究,该法能表征多成分体系总量的量-时变化的动力学规律.

  • 喘可治注射液中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作者:许舜军;朱雅玲;余捷婧;孙帅;许艺镌;杨柳

    研究喘可治注射液肌注给药后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及淫羊藿苷的体内药动学规律.采用已建立的RRLC-MS/MS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及淫羊藿苷,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在该分析条件下,各成分在1~1 000 μg· L-1线性关系良好;日内精密度RSD< 5.99%,准确度96.9% ~ 107.5%,日间精密度RSD<10.16%,准确度92.3% ~ 105.0%;相对回收率88.1% ~ 101.1%,RSD< 7.9%,绝对回收率72.0% ~ 86.6%,RSD<6.3%.喘可治注射液经肌肉注射给予大鼠后,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及淫羊藿苷血浆药物浓度迅速升高,在10 min左右达峰,随后迅速消除,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0.21,0.19,0.16,0.13h,平均消除半衰期t1/2z分别为0.60,0.62,0.47,0.49 h.结果表明该法快速、灵敏、特异,适用于大鼠血浆中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及淫羊藿苷的测定.喘可治注射液中4种淫羊藿黄酮在大鼠体内血药浓度较低,吸收和消除均十分迅速,呈现类似的药动学特征.

  • HPLC-MS测定大鼠血浆中青蒿素浓度及其应用

    作者:傅川;余继英;邹静;何林;董芸;黄园

    目的:建立青蒿素大鼠体内药物浓度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选用艾司唑仑为内标,样品与内标使用甲基叔丁基醚提取,并分别于m/z305,296进行测定.结果:在5~500μg·L-1,青蒿素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比值与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低定量质量浓度为5 μg· L-1.结论:方法学证明该法能够满足青蒿素大鼠体内血药浓度的测定,可用于动物体内药物动力学的研究需求.

  • 大鼠口服芍苓消银片后血液中芍药苷、落新妇苷、迷迭香酸、异嗪皮啶、甘草苷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作者:赵瑞芝;王银洁;冯丽敏;卢传坚

    芍药苷、落新妇苷、迷迭香酸、异嗪皮啶和甘草苷为芍苓消银片中主要成分,为给其后期剂型及临床用药方案设计奠定基础,该文建立了这5种成分血药浓度含量测定方法并进行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的研究.血药浓度测定采用HPLC测定,菲罗门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甲醇-乙腈-0.05%甲酸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75 nm.样品处理采用固相萃取法.大鼠灌胃芍苓消银片浸膏后分别于不同时间采血,测定血药浓度.实验结果显示5种成分可基线分离,芍药苷、异嗪皮啶、落新妇苷、迷迭香酸和甘草苷分别在2.48~ 248,0.213 6~21.36,0.531~53.1,0.704~ 70.4,0.253~25.3 mg·L-1线形关系良好.5种成分均可吸收入血,均为快速吸收、快速消除的模式.该文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含同类成分的制剂的体内分析,芍苓消银片中主要成分吸收消除较快,适合制备成缓控释制剂,普通制剂可能需要1d服药4~6次.

  • 治咳川贝枇杷滴丸中薄荷脑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及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彬;刘丹;杜超;王金磊;王丽峰;王阳;刘俊静

    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GC)法测定大鼠单剂量给药治咳川贝枇杷滴丸(ZCPDP)及不同剂量薄荷脑药材后血浆中薄荷脑的浓度,通过DAS 3.1.6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采用Loo-Riegelman法计算体内累积吸收百分率,并与体外累积释放百分率进行线性回归,考察体内外相关性.结果显示ZCPDP中薄荷脑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符合二房室模型特征,主要参数tmax为10 min,t1/2β为(183.93 +52.75) min,CL/F为(0.426+0.194)L·min-1·kg-1,均与等剂量药材药动学参数无差异;不同剂量薄荷脑药材主要参数tmax,t1/2β,CL/F有显著差异(P<0.05),且AUC0-∞与给药剂量不成正比.ZCPDP累积吸收率对累积释放率回归方程为Fa=1.160 3Q-19.968(r =0.981 3).实验结果表明ZCPDP中薄荷脑与等剂量薄荷脑药材在大鼠体内有相似的药动学行为,同时具有良好的体内外相关性;在19.2~570 mg·kg-1,薄荷脑在大鼠体内动力学过程存在显著性差异.

  • 黄芩苷对绿原酸在家兔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李朝霞;倪健;方冠南;高叶丽;魏嘉

    目的:探讨绿原酸及与黄芩苷配伍后静脉推注给药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方法:兔子10只,分为两组,Ⅰ组耳缘静脉推注绿原酸溶液6 mg·kg-1,Ⅱ组耳缘静脉推注绿原酸6 mg·kg-1和黄芩苷90 mg·kg-1,采用HPLC测定血浆中的绿原酸浓度,用Kinetic软件求算其药物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绿原酸单用及与黄芩苷配伍静脉给药后,其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Ⅱ组绿原酸的AUC0-∞较Ⅰ组明显增大.结论:黄芩苷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绿原酸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过程.

  • 加味逍遥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型患者胃电图及阿魏酸药动学特征的影响

    作者:任平;黄熙;李双庆;许淑运;万美华;朱林;唐文富

    目的探讨加味逍遥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型患者在胃电图和药动学(PK)方面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药效学与药动学同步测定方法.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患者和21名健康自愿者口服自拟加味逍遥散,用胃肠分析仪和高效液相色谱同步观察药物作用前后肝郁脾虚证患者症状总积分、胃电图和阿魏酸(FA)体内PK特征的变化.结果(1)肝郁脾虚证患者症状总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P<0.01).(2)胃电图显示:肝郁脾虚证患者在胃体、胃小弯和胃大弯近窦部等检测点的平均峰值幅度、主频等值低于正常值,尤以餐后明显,且进餐后加重(P<0.01);经加味逍遥散治疗后,无论是餐前或餐后上述各值均有改善.(3)FA的PK参数变化:肝郁脾虚证患者的α、β和ka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各值均下降(P<0.05),加味逍遥散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加味逍遥散在改善肝郁脾虚型患者临床症状、胃电图观察指标的同时,对FA的PK参数也有明显影响.

1122 条记录 2/57 页 « 12345678...565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