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药物皮试部位的选择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特殊病人在不同部位做皮试的可行性.方法:对50 例因疾病不能在常用部位做皮试的患者,分别选取左右锁骨中点与胸骨连线三角区域、下肢小腿内侧、下肢大腿内侧、上肢上臂内侧等部位按常规做皮试.结果:46 例皮试结果均为阴性,其中45 例顺利完成抗生素疗程,1例在用药第3天出现恶心等轻微胃肠道症状,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改用其他抗生素.结论:因疾病不能在常用部位做皮试的患者可选取上述部位进行皮试,以使患者获得及时治疗.
-
6例青霉素皮试后皮试部位感染的原因分析
对2002年2~9月1 502例青霉素皮试中6例皮试部位感染,原因分析如下.
-
低分子右旋糖酐皮试致皮肤坏死
患者男,20岁,于1999年8月26日入院,诊断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于1999年8月30日进行脾切除手术,术后血小板呈进行性增高,9月4日为391×10 9·L-1,9月6日为620×10 9·L-1,9月8日为908×10 9·L-1.考虑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抗凝,用前以该药0.1ml皮试,皮试后15min,皮试部位出现红肿,皮丘直径约4cm,0.5h后红肿范围扩大,同时前臂有条索样放射状红肿、疼痛.患者握拳不能,伴心悸,气促症状,立即予以地塞米松10mg,im,心悸、气促迅速缓解并逐渐恢复正常.皮试部位逐渐呈紫红色,面积约2×1cm,边缘不规则,1d后,皮试部位呈暗棕色,周围仍肿痛,予以50%硫酸镁液湿敷,4d后疼痛缓解,可握拳,皮试部位呈暗棕色,中心部位凹陷,触之感觉麻木,经皮肤科诊断为皮肤坏死,患者术后其它方面均恢复正常,于1999年9月14日出院.
-
青霉素皮试延迟反应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0岁.患上呼吸道感染,注射青霉素.采用标准皮试液,并按正规操作规程,20min后局部、全身无反应.护士遵医嘱配药,输液前再次观察皮试部位,结果发现局部出现红晕、有硬块,直径<1cm,周围有散在小红点,患者主诉局部痒感,即刻报告医生,停药并严密观察.
-
三种检测方法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结核性胸膜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一般占同期住院肺结核病例的3.2%~9.0%[1],其诊断手段虽然很多,但目前尚无一种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的方法。胸水抗酸染色、PPD试验及胸膜病理活检虽然应用较为普遍,但是其结果的差异相当大。笔者通过回顾性总结已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92例患者的结果,分析上述三种检测方法的临床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92例均为我院呼吸内科1995年2月至2000年6月的住院患者,并根据临床、生化、细菌学、胸膜活组织检查以及抗结核治疗有效而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其中男性74例,女性18例,年龄21~64岁,中位年龄32岁。右侧胸腔积液69例,左侧胸腔积液21例,双侧胸腔积液2例。1.2 胸水抗酸染色 胸水萋尼染色为阳性。1.3 PPD试验 采用北京高科生命科学技术开发公司生产的50IU/ml人型PPD,在有效期内使用。用孟都氏法在右前臂掌侧皮内注射,剂量为5IU/0.1ml。48~72小时观察皮试部位的局部反应,测量硬结直径并予记录。反应平均直径≥5mm即为阳性反应,凡有水疱、坏死、淋巴管炎者均属强阳性反应。
-
脱敏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致过敏反应1例
1病例介绍患者男,20岁,2004年7月18日15:30因手外伤来院就诊,局部伤口清创缝合给予常规破伤风抗毒素肌注.破伤风抗毒素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为20020702.皮试15分钟后观察皮试部位,皮丘直径为1.5cm,周围红晕约4cm,无伪足,患者无其它症状及不适.判断皮试结果为阳性,给予脱敏注射,第一针用注射用水0.9ml+破伤风抗毒素0.1ml肌肉注射,5分钟后患者皮试部位出现红晕逐渐扩大,臀部肌肉注射部位及对侧上肢前臂出现片状风团数个,并且面积不断扩大,无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立即决定停止继续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严密观察.20分钟后患者情况无改善,给予盐酸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当晚18:00患者再次出现全身瘙痒,给予地塞米松10mg肌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注射.30分钟后瘙痒症状明显减轻,风团颜色变淡、消退.第二天早晨患者再次出现全身瘙痒、风团,即收住院治疗,对症处理两天后痊愈出院.
-
特殊病种婴幼儿皮试部位的选择
目前常规皮试部位是在双侧前臂掌侧.但随着交通发达,意外伤病人不断增多;加之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优生优育政策的影响,保护儿童安全是儿童保健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1].现临床中遇到的特殊病种越来越多,护士面临的是治疗和护理的挑战.笔者2002年-2004年,通过对特殊病种选用不同部位皮试的观察和分析,结果如下.
-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研究进展
破伤风抗毒素(简称TAT)是一种异性蛋白质,属外源性完全抗原.当人体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血清时,一方面向人体提供血清中的抗体,另一方面它又属于抗原性的大分子异种物质,易导致机体的过敏反应.由于传统的皮试法阳性率较高,脱敏注射方法既繁琐又耗时.因此,近年来护理界同行对TAT的浓度、剂量、皮试部位、脱敏次数及能否免作皮试等问题进行了临床研究,现将TAT皮试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青霉素过敏试验部位的研究
青霉素是临床常用抗生素类药物,以其高效、低毒、价廉的特点受到重视[1],但使用前必须做过敏试验.教科书上规定过敏试验(皮内注射)部位为前臂掌侧下段内侧,但这种皮试法疼痛剧烈,加重了病人的痛苦.在临床实践中,选择手腕掌侧横纹上三横指正中处为皮试部位,与腕横纹皮纹平行进针的方法做过敏试验,显著减轻了病人的疼痛感.现报告如下.
-
非常规部位皮试的研究进展
对目前非常规部位如腕指横纹上三横指正中、双侧锁骨中线与胸骨连线内的三角区域、小腿内侧下1/3处等的药物过敏试验的情况进行综述,提出选择非常规部位皮试应注意潜在的法律问题.
-
麻疹患儿皮试部位的改进
由于麻疹患儿双上肢包括前臂掌侧下段大多部位皮肤有红色斑丘疹,给护理皮试操作部位的选择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科根据麻疹患儿皮肤的特殊性,于2008年4月将人科麻疹患儿皮试部位进行了改进,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阴性局部变态反应一例
患儿,男,8岁.因头顶皮肤挫裂伤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0单位.采用标准浓度皮试验,并严格操作规程,20min后观察皮试结果,局部皮丘消失,无红肿、瘙痒等症状,无全身不适.随即肌肉注射TAT1500单位,30min后询问患儿无不适,局部无反应.8h后家长发现患儿右前臂皮试部位红肿、硬结,直径达5.5cm,高起皮肤约1cm;臀部肌肉注射部位红肿,高起皮肤约1cm,硬结,直径达8cm.患儿精神状态良好,体温正常,局部轻度胀痛不适.
-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部位迟发型过敏反应1例
破伤风抗毒素(简称 TAT)系由免疫马所得血清,经胃消化后纯化制成的液体抗毒素球蛋白制剂,对人体是一种异体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易发生过敏反应[1],其中迟发型过敏反应也较多见。但是仅皮试部位出现反应,肌肉注射部位无反应的情况较少见,下面介绍的就是这种特殊的迟发型过敏反应。
-
青霉素皮试迟发皮疹1例
青霉素过敏反应常见的是Ⅰ型变态反应,其次为Ⅲ型变态反应,而Ⅳ型变态反应很少见 [1],临床极少有报道.我们在临床操作中遇到1例Ⅳ型变态反应,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女,50岁,因"子宫肌瘤”入院手术,入院后询问无药物过敏史,无变态反应性疾病 .手术前一天常规做青霉素皮试,取青霉素皮试液0.1ml(含50单位)于前臂内侧做一皮丘 (直径0.5cm),20分钟观察皮试结果为阴性(皮丘大小、颜色无改变).第2天,患者诉皮试部位奇痒难忍,观察局部皮丘变成一鲜红色红斑,大小无改变,边界清楚,周围皮肤也无改变且无其它症状,考虑为青霉素皮试后迟发皮肤过敏反应引起的单个皮疹,给予炉甘石洗液上痒,外涂地塞米松霜,口服维生素C、扑尔敏治疗,10天后红斑逐渐消退,期间患者未用青霉素类药物,也无其它过敏症状.同一瓶皮试液其他患者皮试后无上述症状发生.
-
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血清致全身性荨麻疹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6岁.因被犬咬伤,来本院就诊,给予肌注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常州药业延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20030502·7),破伤风抗毒素血清(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批号2002110504),破伤风抗毒素血清皮试阳性,给予脱敏注射,后一次注射完,观察30min,全身无不适感,但护士发现其皮试部位的红色丘疹未缩小,嘱患者再观察一段时间,等红色丘疹缩小再回家.
-
破伤风抗毒素肌注8天后局部变态反应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男,38岁.因全身多处皮肤挫裂伤来我院就诊,按医嘱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1 500单位.在注射TAT前按操作规程皮试,20分钟后观察皮试部位无红肿,患者无身体上其它不适,皮试结果为阴性,肌内注射TAT1500单位,注射后观察半小时,患者无任何不适.
-
青霉素皮试死亡1例
患者男,76岁.因上呼吸道感染1天入院,给予5%葡萄糖液250ml加青霉素800万U静滴.既往有冠心病病史16年,无青霉素等药物过敏史,无哮喘及其他过敏性疾病.先做青霉素皮试,注入皮试液0.1ml(含50U青霉素G),约1分钟时,患者自述憋闷,即刻测脉搏消失,血压为0.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心内注射,并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电击除颤、应用人工呼吸机,经抢救无效死亡.患者皮试部位无红肿、周围无红晕,全身无皮疹.
-
小儿皮试部位的选择
关键词: 皮试部位 -
破伤风抗毒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女,48岁,因右手指皮肤裂伤缝合,给予1500IU破伤风抗毒素肌肉注射.注射前按常规配制皮试液并皮下注射15IU,约5min后,皮试部位出现潮红,伴瘙痒、头晕、胸闷,继而呼吸困难、全身发冷,口唇苍白,于当晚8:30入院抢救.体格检查示体温35.5℃,血压测不到,心率90次/min,脉搏20次/mln.患者神志清楚,呼吸规则,无紫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
-
破伤风抗毒素致迟发性局部变态反应1例
患者,男,35岁,因右手不慎被铁钉划伤渗血来院就诊.伤口长约2 cm,深约2 mm,经清创处理后拟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TAT)预防破伤风杆菌感染.皮试呈阴性,随即TAT 1 500 U肌肉注射,观察30 min,病人无不适反应离院.10 d后来院诉近2 d右前臂皮试部位和臀部注射部位瘙痒、红肿、硬结,并呈加重趋势.查看皮试部位红肿、硬结,直径约2 cm,臀部注射部位红肿,高起皮肤约5 mm,直径达6 cm,质硬.患者精神状态良好,体温正常,身体无其他不适,诊断为肌注TAT所引起的局部迟发性变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