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开门六件事之不妨吃点“醋”
醋和我们以前讲过的酱一样,也是一种十分古老的酿造调味品,有文献记载的酿醋历史至少在三千年以上. "醋",中国古称"酢"、 "醯"、 "苦酒"等."酉"是"酒"字早的甲骨文.同时把"醋"称之为"苦酒",也同样说明"醋"是起源于"酒"的.到了唐代,醋才开始在我国普遍使用,并出现了以醋作为主要调味的名菜,如葱醋鸡、醋芹等.宋陈鼓年《广韵》说: "酢浆也,醋也", "醋"字被广泛使用,也成为人们饮食生活中的必备之物.
-
“病毒灵”真的灵吗?
事件中的“病毒灵”到底是什么药?病毒灵,药品通用名为盐酸吗啉胍,主要用于流感病毒及疱疹病毒感染.对多种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等)有抑制作用.吗啉胍真的有效吗?吗啉胍在上个世纪50年代被研制出来.据文献记载,吗啉胍曾于1960~1985年在欧洲的部分地区使用过一段时间,但抗感冒病毒的疗效并未被确切证实.
-
甲流流行期间宜推迟怀孕
大量国内外文献记载,凡是病毒感染,都会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病毒感染对胎儿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其感染的时期和感染的严重程度.被感染的胎儿月龄越小,危害越大,严重的可引起流产或死胎.
-
桑叶止汗机理及配伍应用
桑叶为桑科落叶小乔木植物桑的干燥叶.桑叶味苦、甘;性寒;主人肺、肝经,具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的功效.桑叶具有止汗之说,历代医家论述颇多<丹溪心法>有"青桑第二叶,焙干为未,空心米饮调服,止盗汗"的记载;<医说>亦载:单用桑叶-味治愈-游僧盗汗二十年.可见其止汗功效确定不疑.现临床多以桑叶透表疏风而忽略其止汗作用,据有关文献记载,结合临床经验,对其止汗机理及配伍应用作一探讨.
-
浅谈中药醋制
中药醋制已有2200多年历史,其品种达250余种,其中植物药144种,动物药53种,矿物药54种.据文献记载,中药醋制始于先秦,用醋制药7种,到唐代增加到33种;宋代增加到99种,为品种增加多,发展快的年代.满清时代,发展中药醋制品27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展39个品种.
-
几种与胡麻易混中药的鉴别
由于中药使用历史久远,品种繁多,以及历代文献记载的不同和地区差异,造成中药饮片名称十分复杂,同名异物和一物多名现象很多,给饮片调剂造成困难,下面就几种易混中药加以说明.
-
华夏文明的起源简说
一、华夏与华夏民族我们知道,“华夏”不是指哪个民族部落,哪个宗族国家,也不是中国历史上的某一个朝代,它指的是一个民族,即汉族的前身“华夏族”.要了解华夏族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民族,首先需要了解民族.这个问题是比较难的,因为实际上追溯华夏文化的历史有两条线索,在我国尚未有考古学的时候,历史主要以神话传说和文献记载的方式流传,但因为大多来自道听途说,缺乏科学依据,难免出现自相矛盾的地方.自考古学建立后,我们开始通过一些考古的依据,逐步印证现存的神话传说和文献史料,在很多方面得出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结论,但流传了上千年的传说早已在人们的内心形成了一种文化认同,加之对于史前史的许多考证的解释也存在假说的成分,不可能完全客观科学,因此,神话和文献的说法依然被保留着,这两条线索都是值得参考的依据.作为我们来说,必须分清神话、历史故事、考古材料与真实历史的区别和联系.
-
双针疗法加中药治疗脑中风后遗症
脑血栓形成是老年人多发病之一,发病年龄多在45岁以上,主要发病部位多在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和小脑后动脉.常见病因多数为高血压、动脉硬化、低血压等.血栓栓塞的血管所供应的脑组织发生肿胀、缺血、坏死和软化,坏死组织液化后形成囊腔,后形成瘢痕等.中国古代文献记载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首先确立了"中风"病名,其特点是:突然昏倒,半身不遂,口歪,语言困难,昏不识人,并且死亡率和致残率相当高.我科采用双针疗法加中药治疗脑中风后遗症,其疗效非常显著,现将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
肛区手术治疗中用肛管区域阻滞麻醉效果观察
在肛肠科手术麻醉中,经过15年的临床探索实践"肛管区域阻滞麻醉",在它日趋成熟之时辅以总结200例病例观察对比,由于骶麻曾有多种文献记载,着重比较前面提及的两种麻醉方法.解剖学基础肛管又称直肠肛门部,长3 ~ 4cm,末端止于肛门,该部上段有6~10条纵行的黏膜皱襞称肛柱,各肛柱下端和肛瓣的边缘连结成齿状线或肛皮线.位于齿状线以上的痔,称为内痔,齿状线以下的称外痔,由于神经来源不同,一般内痔不痛,而外痔常感疼痛.
-
全身灌注热疗法治疗晚期癌症
海军411医院成功地运用全身灌注热疗法,已使数十名晚期癌症患者减轻了症状。这种通过体外循环高温杀灭癌细胞的方法,在国内尚属首家。该方法是在病人股动脉和大隐静脉处各插入一根引流管和灌注管。将引流出来的血液经热交换器后,通过灌注管输回到患者体内。当血液刚引流出来时,仪器上指示的温度是37℃与患者的体温一致,经过75~90分钟逐步升温,当病人的体温上升达42.5℃后即将温度稳住再不上升,需经5个小时的治疗。 该方法的机制是,病人体温上升,使其蛋白质细胞结构改变,代谢紊乱,内环境失衡,从而达到杀死癌细胞的目的。该方法是受到以往文献记载的启发,早在1866年有人发现癌症病人在受到丹毒两次侵袭发生高热后,其癌肿也自行消退。国外近年来已将该法用于临床,对晚期癌症患者确有减轻症状的作用。 (林广棣摘自 医学信息)
-
妇科腹腔镜术前2种肠道准备方法比较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和普及,70%~80%的妇科手术均可在腹腔镜下完成.为保障手术操作顺利,高质量的术前准备非常重要,基于术前准备至手术时间间隔长短、患者状况等因素的不同,在采用甘露醇口服给药做妇科手术前肠道准备时,本研究参考了有关文献记载的方法,结合本所病人实际情况,设计了2种不同的给药浓度、服药时间、服药速度、药物温度[1].
-
妊娠肾病综合征3例临床分析
妊娠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drome inpregnancy,NSP)是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一种特殊类型.多数文献记载本病较罕见,据报道其发生率为0.04%.现将1999年10月~2001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3例NSP报道如下.
-
黄帝构建中医理论的始祖
黄帝,中华民族在远古时期的始祖,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上古传说中,黄帝既是三皇之一,也是五帝之首,被后人供奉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在中国历代文献记载和神话传说中,黄帝是一个集人、神于一体的伟大形象,同时也是上古时代构建医学文化体系的象征性人物.那么,黄帝到底是怎样一位圣人,又与中医有哪些渊源呢?
-
如何选择适合医院后勤外包服务的供应商
国外关于医院后勤外包服务早的文献记载始于1968年,当时外包的主要部门是医院的营养部.至1993年,美国已有55%的医院采用某种形式的外包服务.我国医院的后勤都是实行传统的自给自足的模式,上世纪90年代末,政府提出医院、大学后勤社会化的要求,有的医院才开始把自己的部分后勤外包.
-
铁裆功强身益寿法
铁裆功是武家健身之秘术,流传于民间,均为口授和身教,少有文献记载.由于该功练功部位在隐讳之处,不宜在大庭广众之下传播,故很少有人知晓.笔者将此功作为医疗保健方法,有选择地应用于临床治疗,疗效颇佳,故将此法摘要介绍给广大读者.
-
中药联合小剂量雷公藤治疗银屑病的经验
银屑病的记载早见于《诸病源候论》,云"干癣但有医郭,皮枯索痒,搔之屑出是也"[1].《外科大成》首次提出"白疕"的病名,"白疕,肤如疹疥,色白而痒,血燥不能营养所致"[2].历代文献记载的病名如"松皮癣""蛇虱""蛇风""白壳疮"等,表现均类似于银屑病.银屑病的主要皮损特征为鳞屑性红斑,是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张怀亮教授治疗银屑病经验丰富,现将其自拟中药联合小剂量雷公藤治疗银屑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
列缺穴与头项关系的探讨
在古代针灸文献记载中,列缺穴能治疗头项部的疾病,如四总穴歌:"头项寻列缺".但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观察中发现在治疗落枕等颈部疾病时,针刺列缺穴有的效果立竿见影,但有的毫无效果.为了提高临床疗效,笔者对95例落枕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独取患侧列缺穴,观察其疗效,希望有助于得出列缺穴与颈椎的特定关系.
-
《伤寒论》113方没有佚一方
根据历代文献记载,<伤寒论>书中有113方,而实际上书中只有112方,所以就说佚一方.
-
酒黄芩与生黄芩不同提取工艺对黄芩苷煎出量的影响
据文献记载[1]黄芩的根为清热解毒常用中药,从中分离出的黄酮类化合物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等20多种成分.其中黄芩苷是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与黄芩中有效成分黄芩苷共存的有黄芩酶[2],其在适宜条件下可酶解黄芩中的苷,而导致黄芩苷含量下降.在制剂工艺[3]中由此而导致的含量不合格屡见不鲜.为验证酒炙黄芩在制剂提取工艺中的投料方法,我们制备了酒黄芩、生黄芩热水投料、冷水投料的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黄芩苷含量进行了研究,为制剂中的煎煮工艺提供依据.
-
麸枳壳饮片质量研究
中药枳壳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临床多用其炮制品,其中以麸炒法出现较早,沿用时间长,文献记载多,临床应用为广泛,现今也仍广为应用.现代炮制经验认为麸炒可降低燥性和寒性,增强健胃和中的作用.对枳壳的现代研究也主要集中在麸炒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