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针加高压氧促醒持续植物状态60例
持续植物状态(PVS)是一种特殊的意识障碍,指患者完全失去对自身及周围环境的认知,有睡眠-觉醒周期,下丘脑及脑干的自主功能完全或部分保存的一种临床状态.PVS属于中医学"神昏"、"尸厥"、"失神"等意识障碍范畴,多因邪气上扰心脑或气血衰竭使心脑蒙蔽失荣而发病.我们近年以来采取以电针加高压氧舱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PVS,现报道如下.
-
益神启窍方及综合疗法对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脑脊液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植物状态(VS)是一种特殊的意识障碍,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是指VS持续1个月以上.其特征是患者睁眼若视,貌似清醒,但无任何意识活动,对自身及周围环境缺乏认知,有不规则的睡眠一醒觉周期.随着急诊水平的提高,急重症死亡率明显降低,而出现大量PVS患者.笔者从2005年8月至2006年12月采用自拟中药益神启窍方,在常规综合疗法的基础上,并以此为对照干预,观察中药益神启窍方对PVS患者血清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持续性植物状态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是指南各种原因造成脑严重损害后出现的一种没有感知的特殊意识状态.1972年Jen-nett和Plum首次用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描述一种持续觉醒而无意识的状态.目前多数学者认为,PVS是指植物生存状态持续1个月以上而未出现任何觉醒(awareness)迹象者.
-
促醒训练结合高压氧治疗对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意识恢复的效果
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是一种特殊的意识障碍,通常由昏迷过度而来,其主要特征为所有认知功能丧失,能睁眼,有睡眠一醒觉周期,下丘脑和脑干功能基本保存.以往认为PVS效疗不佳,治疗态度消极,多数患者不能苏醒.为提高疗效,探讨早日觉醒的方法,本研究对34例PVS患者存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促醒训练和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
持续性植物状态猫血液中多巴胺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PVS猫血液中多巴胺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运用硬膜外水囊法制作猫脑外伤后PVS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PVS猫血液中多巴胺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对比.结果:PVS猫的血液中多巴胺含量(17.31±23.43)pg/ml较麻醉后多巴胺含量(95.34±20.36)pg/ml显著降低.结论:多巴胺的减少可能是形成PVS猫的重要因素之一.
-
室性期前收缩动态心电图220例分析
室性期前收缩(PVS)是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现对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监测中的220例PVS做简要分析:1 资料与分析
-
室性期前收缩动态心电图220例分析
室性期前收缩(PVS)是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现对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监测中的220例PVS做简要分析:
-
左心耳在房性心律失常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
左心耳(left atrial appendage,LAA)是胚胎时期原始左心房的残余附属结构,为狭长、弯曲的管状盲端。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纤维走形使心电活动在LAA内的传导有别于左心房( left atrium,LA)。近年研究发现,LAA不仅是血栓形成的常见部位,也是房性心律失常产生和维持的重要部位[1-2]。左心耳起源和解剖学特点胚胎时期的左心房主要由原始肺静脉( pulmonary veins,PVs)及其分支融合而成。在PVs插入LA的过程中,LA内膜血管壁成分逐渐增多,而冠状静脉窦来源的心肌成分逐渐缩小并包绕原始LA分割形成LAA[3]。组织胚胎学证实:与PVs和LA体部不同,LAA口部没有血管壁成分,其内膜仅由富含弹性纤维的胶原层和少量散在的平滑肌细胞组成,体部则包含丰富的心肌细胞,形成肉眼可见的梳状肌[3]。LAA口部心肌细胞稀少的这种解剖特点使其成为折返性心律失常潜在的关键传导区[4]。
-
一例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五感"康复护理的应用及体会
持续性植物状态(1)eF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是一种特殊的意识障碍,主要表现为对自身和外界的认知功能完全丧失,能睁眼,有睡眠一觉醒周期,下丘脑和脑干功能基本保存,这种状态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为PVS[1].导致PVs的原因有脑外伤、急性脑缺氧、脑血管疾病、各种中毒、脑炎等,PVS的特点是认知障碍,大脑皮质或(和)脑干网状结构受损[2].这类患者死亡率高,致残严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负担.我们采取"五感"护理和"五维"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成功促醒1例PVS患者.
-
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后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对55例PVS患者进行PVS后窦性心率震荡分析以揭示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PVS后TO=[(RR1+RR2)-(RR-1,+RR-2)]/(RR-1+RR-2).TO中性值为0,TO>0为无加速,TO
2.5 ms/RR间期为减速.结果 55例中TO异常者17例,其中冠心痛占13例,高血压占4例.TS异常者4例均为冠心痛.TO、TS均异常者6例,冠心痛占4例,高血压占2例.TO、TS均正常者28例,其中无器质性心脏病16例,冠心痛7例,高血压4例,心肌炎1例.结论 PVS后窦性心率震荡异常者均为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特别以冠心病多见,提示PVS后窦性心率震荡的测定对PVS的危险性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植物状态患者死因分析与治疗体会
脑卒中后遗症、老年期痴呆等长期卧床处于植物状态(PVS)下患者,反复肺部感染引发呼吸衰竭,从而启动多器官功能衰竭往往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现将17例植物状态患者死亡资料分析如下.
-
持续性植物状态(PVS)的并发症及对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ble state,PVS)患者的并发症的有或无及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PVS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PVS评分变化并判断为有效(评分提高>3分)或无效(评分提高<3分和死亡),统计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分布情况并依据患者有无并发症进行分组,对各组有效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6.46%,无并发症组和有并发症组的好转率分别为45.90%和34.29%,二者有差异但无显著性(X2=1.23,P>0.05).结论:PVS并发症有比较高的发生率,但对PVS患者的康复无显著影响.
-
电针醒脑开窍穴治疗颅脑外伤后持续植物生存状态32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法对颅脑外伤后持续植物生存状态(PVS)患者的催醒和神经功能恢复长期疗效评价.方法:将颅脑外伤后持续植物生存状态患者应用电针醒脑开窍穴治疗和高压氧治疗,另随机配对高压氧和神经营养治疗2月,观察PVS患者苏醒率、预后评分、治疗前后EEG、BAEP、TCD、DA、N、NE的变化.结果:催醒时间缩短、催醒率提高、各项指标有改善.结论:PVS患者在催醒过程中应用电针醒脑开窍穴能提高苏醒率、缩短苏醒天数、提高PVS预后评分,改善预后.
-
电针醒脑开窍穴治疗PVS患者32例临床观察
1998至2004年间,我院采用电针醒脑开窍穴、高压氧、神经营养催醒治疗颅脑外伤后持续植物生存状态(PVS)患者32例,并设常规治疗30例作对照,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震荡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60例多发、频发室性早搏(PVS)患者进行PVS后窦性心律震荡分析以揭示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PVS后窦性心律加速即震荡(TO)=(RR1+RR2)-(RR-1+RR-2)/(RR-1+RR-2),TO中性值为0,TO>0为无加速,TO<0为加速.测定PVS后窦性心律减速即震荡斜率(TS),首先测定PVS后的前20个R-R窦性间期值,并以R-R间期值为纵座标,R-R间期序号为横座标,绘制R-R间期值分布图,再用任意连续5个序号的窦性心律的R-R间期值计算并做出回归线,其中正向的大斜率为TS结果,TS中性值为2.5ms/R-R间期,TS<2.5ms R-R间期为无减速,TS>2.5 R-R间期为减速.结果60例中,TO异常18例,其中冠心病占13例,高血压4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TS异常2例均为冠心病.TO、TS均异常5例,冠心病4例,高血压1例,TO、TS均正常35例,其中无器质性心脏病20例,冠心病6例,高血压8例,心肌炎1例.结论PVS后窦性心律震荡异常者均为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特别以冠心病多见,提示PVS后窦性心律震荡的测定对PVS危险性有一定预测价值.
-
过缓性交接性逸搏心律伴多形性室性早搏二联律1例
患者男性,16岁.临床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示:图为V1导联连续记录.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缓慢的交接性逸搏心律伴逆行P-波.QRS波群时限0.10s,形态正常.其后均可见一直立的逆行P-波,R-P-间期0.26s,每个P-波后均有一形态各异、宽大畸形的QRS波群,为室性早搏(PVS).
-
室性期前收缩引发窦性心律伴右束支阻滞型蝉联现象1例
患者男性,25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图1)示:V1导联连续记录,有三种形态的QRS波群.①正常时限的rS型(见图R1、R2等);②QRS波群呈宽大的rS型(见图R3、R4等),QRS波群时限>120ms,其前未见相关的P波,其后有或元代偿间歇,为室性期前收缩(PVS);③QRS波群呈mR'型的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形态(图中R5-9等),其前可见P波,形态及P-R间期与窦律时完全相同,该QRS波群有时单独出现,有时在PVS后连续出现.
-
33例顽固性室性早搏心电图分析
室性早搏(FVS)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心脏病及其他系统疾病者,也可发生于健康人群.长期、反复发作的顽固性PVS,无论其临床症状轻重或不适症状的有无,都对患者产生较大精神压力,且大多数患者经各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本文自2005年8月~2009年8月发现此类患者33例,通过追踪随访,记录、分析其心电图,旨在探讨PVS的性质、临床意义及预后.
-
直接目察下指引心房颤动的球囊导管消融
肺静脉电隔离能成功地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但识别出左房-肺静脉(PV)连接以及随后的导管连续逐点地分离PVs,是一个技术难题.作者介绍一种新的内镜消融系统,可以在直接目察下在左房-PV连接处用激光消融.
-
肝移植术后早期门静脉并发症的介入治疗一例
门静脉血栓形成(PVT)和门静脉狭窄(PVS)是肝移植术后的门静脉并发症,但由于门静脉直径较大,肝移植术后出现门静脉并发症并不多见.自1997年7月至2008年7月我中心共施行肝移植150例(原位肝移植142例,活体供肝部分肝移植8例),术后发生门静脉并发症1例,发生率为0.7%,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