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深部刺激术中丘脑底核靶点定位方法探讨

    作者:胡小吾;周晓平;王来兴;姜秀峰;曹依群;徐波涛;金爱国;郑浩

    目的分析脑深部刺激术(DBS)中丘脑底核(STN)靶点的定位方法.方法对30例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STN DBS治疗,其中单侧19例,双侧11例.MRI扫描后,采用图像和坐标相结合的方法计算STN靶点坐标,微电极记录细胞放电,植入电极刺激,观察刺激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MRI能显示STN,微电极记录能明确STN边界,术中植入电极刺激能观察患者的刺激效果和不良反应.结论MRI图像直接定位STN较准确,微电极记录和植入电极刺激能对靶点定位作进一步验证和适当调整.

  • 丘脑底核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12例

    作者:卜凡贵;谭志辉;刘伟杰;李景辉;姜国锋;殷浩

    目的 探讨丘脑底核(STN)的脑深部电极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适应证及术后程控.方法 采用微电极记录STN电刺激术,对5例PD患者行双侧STN的DBS手术;7例PD患者行单侧STN的DBS手术,右侧2例、左侧5例(其中有3例同时给予对侧苍白球毁损术).结果 12例患者经术中确定靶点定位,DBS后患者震颤停止,肌僵直明显改善,改善率达75%~85%.结论 DBS治疗PD有可逆性、可调节性的优点,效果理想、安全可靠,手术无明显并发症.

  • 丘脑底核精准定位在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中的综合应用

    作者:王秀萍;王兴勤;吴鹤鸣

    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技术(DBS)已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重要疗法,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术中能否在丘脑底核精准植入电刺激电极触点.本文对近年来帕金森病DBS治疗技术中STN精准定位的技术和方法作一综述.

  •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在改善帕金森病核心症状中的应用

    作者:张学君;于春利

    目的 探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在改善帕金森病(PD)核心症状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行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PD患者20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在基线和随访结束时(术后12个月)对患者运动症状、认知功能进行评估,观察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比较术前、术后日左旋多巴等效计量.结果 术前及术后12个月时,服药状态下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3部分(UPDRSⅢ)评分及各亚相评分均明显低于未服药状态(P<0.05);术后12个月时,未服药及服药状态下的UPDRSⅢ评分及各亚相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服药后各个评分项目的改善率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VFT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CDT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1年日左旋多巴等效计量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术后未见颅内出血、电极位置不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结论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能显著改善PD患者运动及认知功能,有效减少药物用量,手术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显著.

  •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肌张力障碍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宝友;李建国;李强;祝捷

    目的 探研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肌张力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7例肌张力障碍患者,均接受双侧STN-DBS治疗.比较术前和术后1、3、6月BFMDRS评分改善率.结果 7例患者接受双侧STN-DBS治疗后,术后1个月BFMDRS评分改善率均值为47.3%,显著优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改善率为70.14%,显著优于术后1个月(P<0.05);术后6个月改善率为79.71%,显著优于术后3个月(P<0.05).结论 STN-DBS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 丘脑底核深部电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抑郁及焦虑的影响

    作者:王乔树;赵永波;孙伯民;王晓平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STN)深部电刺激(DBS)手术对帕金森病(PD)患者抑郁及焦虑的影响.方法 41例接受STN-DBS治疗的PD患者进行神经心理评估,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后12个月应用H-Y分期、统一PD评定量表运动检查部分(UPDRSⅢ)、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及PD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价其病情、运动状况、情绪及生活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患者UPDRSⅢ、HADS及PDQ-39评分较术前极显著改善(均P<0.001),H-Y分期在"开"及"关"状态均明显改善(P<0.05,P<0.001);Spearman相关性检验提示HADS抑郁评分与PDQ-39中情绪状态、羞耻感及总评分变化正相关(r分别为0.35、0.37、0.34, 均P<0.05),与H-Y分期、UPDRSⅢ不相关.HADS焦虑评分与其均不相关.结论 STN-DBS能改善PD患者的情绪,特别是抑郁状态,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 非酮症高血糖性舞蹈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芳;潘速跃

    舞蹈症是一组累及头面部及肢体的连续、粗大、不规则的不自主运动,其表现形式多样,通常由对侧基底节(尤其是丘脑底核、尾状核和壳核)或其联系纤维的病变所致[1-3],可由脑血管病、代谢性疾病、颅内占位、神经变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毒物及遗传性疾病引起[2-5].1960年Bidwell首次报道糖尿病合并偏身舞蹈症[6].目前,非酮症高血糖性偏身舞蹈症(NKHCB)已被认为是一组以非酮症性高血糖、偏身舞蹈症及头颅MRI T1WI对侧基底节区高信号为特点的综合征[7-10].现对NKHCB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

    作者:郑伟新;张旺明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可以出现运动症状和认知功能改变、神经精神症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各种非运动症状.近十几年来,自从脑深部电刺激术(DBS)进入临床后,已经被用于各种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其中丘脑底核(STN)DBS治疗PD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1993年,Benabid等[1]用STN-DBS治疗第1例晚期PD患者,发现这种方法可以明显改善PD患者的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和运动迟缓的症状,并因此使得患者多巴胺药物用量平均减少了60%[2].多巴胺药物用量的减少又可以缓解多巴胺药物诱发的运动症状波动和异动症.自此以后,越来越多的晚期PD患者接受STN-DBS治疗.DBS有效、安全、可调节等优点使之取代毁损术,逐渐成为晚期PD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现简述STN-DBS治疗PD的临床效果和可能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探讨其需要改进之处和发展方向.

  • 帕金森病患者丘脑底核电极植入术中位置判断和调整

    作者:胡小吾;周晓平;姜秀峰;郝斌;王来兴;曹依群;梁晋川;金爱国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刺激术(DBS)中丘脑底核(STN)电极植入位置准确性判断和调整.方法 对137例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了丘脑底核DBS治疗,其中单侧68例,双侧69例.采用磁共振扫描,图像直接定位和坐标值定位相结合的方法计算靶点坐标,微电极记录细胞外放电.术中采用微毁损效应,观察刺激效果和副作用,X线透视和带立体定向头架MRI复查.结果 绝大部分患者都能观察到电极植入的微毁损效应、电刺激效果和刺激副作用,术中X线透视和带立体定向头架MRI复查能观察到电极实际位置,并进行必要的调整.结论 通过微毁损效应、电刺激效果和刺激副作用观察以及术中影像学检查能及时纠正电极位置偏差,减少二次手术,从而提高PD患者的DBS疗效.

  •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程控

    作者:周晓平;胡小吾;姜秀峰;王来兴;曹依群;郝斌

    目的 探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PD)的手术方法和脉冲发生器程控调节.方法 自2000年1月~2004年2月用脑深部电刺激丘脑底核(STN)治疗帕金森病61例,其中单侧30例,双侧31例.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用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运动评分评价刺激效果.结果 61例PD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1.3个月.脉冲发生器开启时,在"关"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45.2%;在"开"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20.7%,未发现任何并发症.结论 脑深部刺激(DBS)能有效控制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可根据患者的症状调节参数,丘脑底核(STN)已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佳靶点.

  • 微电极记录与影像技术联合应用对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佳刺激治疗位置的研究

    作者:郭松;庄平;李建宇;张宇清;李勇杰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脑深部电刺激(DBS)术佳刺激靶点的位置.方法 40例PD患者接受立体定向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术中通过微电极记录采集神经元电活动,埋置脑深部电刺激器,术后复查电极位置,通过影像资料和电生理数据,确定电极尖端坐标,并计算电极各触点坐标,以及电极针道中STN上下边界和中心点的坐标.结果 佳刺激触点中心坐标的平均位置与STN上边界坐标的平均位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TN上边界区域为DBS治疗PD的佳刺激位置.

  • 多通道微电极记录在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定位中的作用

    作者:徐欣;凌至培;余新光;潘隆盛;崔志强;毛之奇

    目的 丘脑底核(STN)是帕金森病(PD)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的主要靶点,使用多通道微电极记录可以准确地发现STN的感觉运动区,提高治疗精准度,提高DBS治疗效果;但多通道微电极记录的方法和风险目前介绍的比较少.现通过10例帕金森病STN-DBS手术中应用多通道微电极记录的方法,探讨多通道微电极记录的精准定位作用与风险.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10例帕金森病患者在STN-DBS手术中,应用多通道微电极记录(4~5个通道),同步使用评分法记录,结合宏电极刺激结果,选择终置入刺激电极的通道,比较术前预设的放置靶点与终放置靶点的不同,测量通道的长度.结果 不同的通道显示了不同的神经元放电模式以及其放电的强度与长度.比较后电极植入通道与术前的预设中心靶点显示:左侧STN:放置中心位置6例,非中心4例,其中前方2例,外侧1例,内侧1例;右侧STN:中心位置5例,非中心5例,其中外侧4例,内侧1例,STN感觉运动区的通道长度:左侧STN感觉运动区信号长度为(4.85±1)mm(3~6 mm),右侧STN感觉运动区信号长度为(4.83±0.7)mm(4~6 mm).10例患者手术中未见出血并发症.结论 10例患者中选择预设靶点即中心靶点的比例只有50%~60%,有40%~50%的患者终放置植入电极的位置与预设的靶点不同.多通道微电极记录可以覆盖整个STN,通过记录其电信号并分析比较,可以准确显示出STN的运动区域,选择佳的通道植入电极,提高DBS治疗的效果;未见明显的出血并发症.因此多通道微电极记录是DBS手术中一种可以提高精准定位,同时也非常安全有效监测的方法.

  • 脑深部刺激手术技术要点探讨

    作者:吴曦;陈剑春;胡小吾;郝斌;梁晋川;周晓平;姜秀峰;戴冬伟;刘建民

    目的 为提高脑深部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手术疗效、降低并发症,总结其手术技术要点.方法 2000年3月~2011年10月年共有222例患者进行了DBS手术,其中帕金森病207例,特发性震颤5例,肌张力障碍10例.刺激靶点355个,其中丘脑底核325个,腹中间核14个,苍白球内侧部16个.穿刺点锐性切开蛛网膜和软脑膜、合理应用微电极记录、术中应用戴立体定向仪复查磁共振、延伸导线与刺激电极接头埋置和固定在枕骨骨槽内、脉冲发生器在锁骨上固定是本组手术技术的要点.结果 本组术后1年、3年、5年UPDRS评分,关期改善率55.8%,53.4%,45.2%;开期改善率22.5%、23.2%、20.4%.并发症包括无症状性皮层出血、电极过深、皮肤破溃感染等.结论 严谨和细致的外科操作,掌握手术技术要点,可提高DBS疗效,降低手术并发症.

  •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丘脑底核的显示价值

    作者:臧建华;史有才;刘建军;张瑛;梁立锋;付明华;王永锋;努尔黑扎

    目的 评价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丘底核(STN)的显示价值.方法 收集帕金森氏病患者1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3.0T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2W/FSE(T2-weighted fast spin-echo,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FSTIR(T2加权快速短时反转恢复)及SWI序列,分别测量不同序列STN与周围组织(脑白质)的对比度和对比噪声比,并进行比较.结果 三组序列STN与脑白质的对比度及对比噪声比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SWI提高了STN与脑白质的对比度及对比噪声比,提高了对STN的显示能力,大限度地实现了对STN的可视化,对帕金森氏病患者脑深部刺激术(DPS)前定位评价、术中位置准确性的判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长期随访研究

    作者:李建宇;张宇清;李勇杰

    目的 长期随访一组采用双侧脑深部电刺激(DBS)丘脑底核(STN)的帕金森(PD)病人,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195例PD病人在我院接受了双侧STN-DBS手术.术中采用微电极记录STN的外放电信号,刺激电极测试病人症状改善情况及副反应阈值.分别在术前术后1年、3年和5年采用UPDRS评分评估PD病人“开/关”两种状态下的症状改善程度.结果 术前对照,PD病人术后5年“关”状态运动评分改善率为60.3%;日常生活评分的改善率为54.2%.语言是运动评分中唯一没有改善的症状.异动症除外,术后1年“开”状态下运动评分没有显著改善.第1年和第5年“开”状态下运动迟缓、姿势障碍和步僵症状较术前均有加重.术后第5年异动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PD病人双侧STN-DBS术后长期随访结果表明,“关”状态下运动评分和“开”状态下异动症均明显改善.术后第1年和第5年比较,行动迟缓、语言、姿势异常、步僵和认知功能的障碍均有加重.

  • 人用DBS系统在脑深部电刺激猴模型构建中的应用

    作者:曹依群;殷佩浩;周晓平;陈鑫;葛忆秦

    目的 探讨人用脑深部电刺激(DBS)系统在构建猴脑深部电刺激模型中的应用.方法 4只偏侧帕金森病(PD)猴模型,按照猴脑立体定向图谱,在右侧丘脑底核(STN)植入脑深部刺激电极(Medtronic3389),其中刺激组2只猴同期皮下植入Medtronic 7495型连接导线和Soletra TM7426型脉冲发生器,术后一周给予慢性高频电刺激.另2只偏侧PD模型猴仅在右侧STN植入电极,不植入脉冲发生器,作为对照组.连续观察12个月,进行运动障碍评分观察和阿朴吗啡(APO)诱发旋转实验.结果 术后影像学观察电极前端均位于STN核范围内;刺激组同期植入脉冲发生器给予慢性高频电刺激,猴偏侧帕金森样症状明显改善,有效高频电刺激可以立即停止APO所诱发的旋转,而对照组在观察期内症状无明显缓解.结论 人用DBS系统通过立体定向技术植入猴脑内特定靶点,可以有效的建立DBS动物模型,为DBS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模型.

  • 用18F-FDG PET研究双侧丘脑底核电刺激对帕金森病神经功能网络的影响

    作者:左传涛;黄喆慜;李殿友;孙伯民;赵军;管一晖;林祥通

    目的 应用18F-FDG PET显像研究双侧丘脑底核(STN)深部脑电极刺激(DBS)对晚期帕金森病(PD)患者神经功能网络的影响.方法 5例晚期PD患者行双侧STN DBS植入术.DBS术后6个月,每例PD患者分别于"开"(处于DBS刺激状态)、"关"(停止DBS刺激状态)状态下行18F-FDG PET静息显像,并对每例患者进行统一PD量表(UPDRS)运动评分.通过统计参数图2(SPM2)软件对图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双侧STNDBS对脑葡萄糖代谢尤其是神经功能网络的影响.结果 双侧STN DBS使PD患者豆状核(苍白球)、双侧丘脑、小脑及远隔顶叶皮质的葡萄糖代谢降低,中脑及脑桥的葡萄糖代谢升高,"开"和"关"状态下PD相关模式(PDRP)评分分别为2.12±15.24及4.93±1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临床症状的改善,PDRP评分呈下降趋势.结论 双侧STN DBS能够明显改善晚期PD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整个神经网络实现.

  • 双侧丘脑底核慢性电刺激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

    作者:骆承章;曹胜武;赵春生

    目的 探讨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TN-DBS)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PD)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头颅核磁共振及术中微电极记录电生理技术明确靶点定位,对14例原发性PD患者行STN-DBS手术.随访6个月-8年,评估手术对患者运动症状的改善及术后6个月患者服药剂量减少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患者统一用帕金森评分量表(UPDRS),运动检查评分有明显改善(P<0.05):“开”状态下平均改善率为41.8%,“关”状态下平均改善率为51.6%.患者术后通过调整刺激参数及药物剂量,均能获得满意的生活质量.于术后6个月左右评估,患者服用抗帕金森药物剂量平均减少55.6% (P<0.05).结论 STN-DBS术治疗原发性PD疗效确切.

  • 脑深部电刺激术与毁损术治疗双侧帕金森病的疗效对照研究

    作者:王月平;王学廉;李江;候远征;高国栋

    目的:探讨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 和分期双侧丘脑和(或)苍白球毁损术治疗双侧帕金森病(PD)的疗效比较.方法:2001年至2005年在该科接受双侧STN-DBS患者29例为DBS组,分期双侧丘脑或苍白球毁损术患者59例为毁损组,采用统一的PD评定量表(UPDRS),在"关"状态下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及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双侧DBS及第2次毁损术术前及术后1个月),计算其差值及改善率,并对并发症进行观察及评价.结果:DBS组患者ADL差值为15.93±3.98,改善率为(57.9±9.5)%,运动功能差值为29.45±5.17,改善率为(62.8±9.0)%,并发症1例.毁损组患者ADL差值为12.17±4.050,改善率为(53.8±1.2)%,运动功能差值为22.80±5.59,改善率为(59.8±1.0)%,长期及短暂并发症14例.两者术后1个月ADL及运动的UPDR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减少(P<O.01),两者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比较(P=0.017)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疗效均较好,但STN-DBS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 脑深部电极刺激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顾敏霞;葛吕蓉

    脑深部电极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利用立体定向技术植入高频电极于脑内丘脑底核或苍白球,并与神经调控装置(高频刺激器)连接,后者一般安装在患者胸部皮下,经体外遥控器调节刺激参数,以达到理想效果,从而起到神经调控,控制患者的症状,而达到长期治疗的目的,同时避免了长期服药带来的副作用.对于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原发性震颤、扭转痉挛、癫痫等运动障碍疾病[1],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该手术先行局部麻醉,患者在清醒状态下手术,术中可随时观察患者的语言、运动功能,具有其他任何监护仪不能替代的功能[2].2003年7月至2005年5月,本院开展DBS技术6例,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242 条记录 6/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