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发性震颤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研究进展

    作者:杨磊;王俊虎

    原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病,同时也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又称为特发性震颤、良性震颤等.1887年Dana首次描述了该病,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在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由于该病诊断标准不一,且不同人群对该病的认识不同,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该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诊断和治疗也存在很多困难.传统的观念认为ET是一种单一症状的疾病,目前该观点受到了质疑,ET可能是一种复杂的疾病状态,可能包含一类相关的运动障碍病,而并非一种单一的疾病.

  • 滋肾养血方治疗原发性震颤30例

    作者:田传鑫

    目的 观察滋肾养血方治疗原发性震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原发性震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滋肾养血方,对照组给予普萘洛尔,观察对震颤评分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66.67%,对照组有效率40.00%,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对照组治疗前后震颤评分均为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结论 滋肾养血方对原发性震颤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老年人原发性震颤的非运动症状特点分析

    作者:徐从英;沈宇斐;张晓玲;官俏兵;翟丽萍;吴华;田均;王琰萍

    目的 探讨原发性震颤(ET)非运动症状的特点,有助于更加全面的认识ET. 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就诊ET患者50例,健康志愿者45例纳入研究,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项版本)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版本)评价焦虑及抑郁,匹茨堡睡眠量表(PQS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简表(SF-36)评估患者日常健康状况;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量表评估患者认知功能. 结果 ET组MMSE评分总分为(25.81±2.75)分,低于健康对照组(28.16±1.71)分(t=4.94,P<0.001).ET组睡眠障碍发生率31例(62.0%)较对照组7例(15.6%)高(x 2=21.28,P<0.05),ET组PSQI为(6.42土2.71)分,与对照组平均分(3.84土2.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P<0.05).ET患者发生中度焦虑及严重焦虑的30例(60.0%),较对照组17例(37.8%)发生率高(x2=4.68,P<0.05),ET患者发生中度抑郁及严重抑郁的比例17例(34.0%)也较对照组7例(15.6%)高(x2=4.27,P<0.05).焦虑和抑郁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且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 结论 ET患者有运动症状,还伴有非运动症状,包括认知障碍、精神症状(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焦虑、抑郁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 丘脑切开术对原发性震颤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建宇;陈革;庄平;李勇杰

    原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又称良性震颤或家族性震颤,约60%的患者有家族史,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ET的发病率为0.4%~5.6%,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1,2].临床上ET表现为执行动作时出现的震颤,症状单一,多数累及上肢、下颌和头颈,可以不对称,罕见下肢受累.采用药物(包括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ET疗效不佳.近年我们采用微电极记录技术,在术中寻找与震颤症状相关的神经细胞,并做治疗性毁损.现回顾性总结分析手术对ET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旨在对神经病学领域这一高发病率和高致残度疾病的治疗工作提供借鉴.

  • 特发性震颤患者嗅觉改变

    作者:张萍;毛成洁;陈菊萍;刘建芳;刘春风

    传统认为原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是一种良性病程,表现为震颤具有遗传倾向的运动障碍疾病.但是目前研究表明,ET是一种复杂的临床异质性疾病,可能还伴有其他临床症状,为此对我院62例ET患者的嗅觉功能进行了分析.

  • 多巴胺D2、D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震颤遗传易患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柳四新;唐北沙;严新翔;沈璐;江泓;杨期明;杨晓苏;金丽娟;黄赣湘;刘罗坤

    原发性震颤(ET)是一种其病因与多种因素相关、较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遗传因素是其中之一.研究证实ET与帕金森病(PD)是相关联的疾病,二者的震颤发生机制相似,均与中枢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相关,并且,ET疾病基因FET1染色体区带与多巴胺D3受体(DRD3)基因位置相一致.为此,我们通过病例-对照设计,研究了DRD2、DRD3基因多态性与ET遗传易患性的相关性.

  • 原发性震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作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

    原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也称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上以上肢远端的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为特点,可伴有头部、口面部或声音震颤,30%~50%的ET患者有家族史.传统观点认为ET是良性、家族遗传性、单症状性疾病,但目前认为ET是缓慢进展的、可能与家族遗传相关的复杂性疾病[1].

  • 运动障碍病1135例手术治疗报告

    作者:李勇杰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运动障碍病(MDs)的疗效、适应证、靶点选择和风险.方法 967名8个病种的MDs患者接受了1135例次的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手术.靶点选择苍白球腹后部(PVP)、丘脑腹外侧核和丘脑底核(STN).通过毁损或脑深部电刺激(DBS)靶点达到症状学治疗的目的 .采用国际通用的疗效评估方法 ,对特定样本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 帕金森病(PD)是MDs手术治疗中主要的病种(88.3%),PVP是目前主要的治疗靶点(64.8%),手术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初步结果 显示STN和DBS对PD的改善程度高于PVP.手术风险为1.8%.结论 手术对MDs有肯定和持久的疗效.STN可能是具潜力的PD治疗性核团.

  • 原发性震颤的临床研究

    作者:柳四新;唐北沙

    原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又称为特发性震颤、良性震颤.常有家族史,故又称为遗传性震颤或家族性震颤.人群患病率410~3 920/10万,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1 300~5 050/10万[1].1887年Dana首次描述了该病,100多年来,尽管在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诸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仍确诊困难,治疗无非常有效办法.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今就本病发生机制、临床特征、诊断、鉴别、治疗及基础研究等方面简要概述.

  • 原发性震颤1例家族谱分析

    作者:刘胜达;王海鹏;谢翠鹏

    原发性震颤( essential tremor,ET)是一种病因未明、具有遗传倾向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以双上肢及头部不自主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现将我院收治的 1例原发性震颤及其家谱分析报告如下 .

  • 原发性震颤的脑细胞电生理基础及手术治疗

    作者:李建宇;陈革;庄平;李勇杰

    目的探讨丘脑腹外侧Vim核中与震颤症状相关的神经细胞电活动规律,总结丘脑切开术治疗原发性震颤(ET)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42例ET患者行单侧微电极导向丘脑切开术.采用FAHN临床震颤评分法对其中11例患者手术前后进行定量评估和分析.结果Vim核中神经细胞簇状电活动节律与肢体震颤节律一致,毁损这些与震颤症状相关的神经细胞后,所有ET患者手术对侧肢体的震颤完全消失;震颤整体改善率52%,特殊动作和功能改善率54%,功能残疾改善率77%;长期随访疗效稳定,其中40例患者术后随访已3个月以上,无复发;一过性并发症12例,无永久性并发症发生.结论丘脑"震颤细胞"与ET患者震颤症状密切相关,毁损这些细胞能完全永久性地消除震颤症状.

  • 2008-2009年喀什55岁及以上汉族人群原发性震颤患病率调查

    作者:刘燕;张晓莺;唐玉珍;何瑛;韩玺河;郭淼;王霖;李燕;马英

    目的 了解新疆喀什地区55岁及以上汉族人群原发性震颤(ET)的患病率及特点.方法 采用分层、分段、整群的抽样原则,2008-2009年在新疆喀什地区共调查了2834名汉族中老年人.结果 发现ET患者184例,ET患病率为6.49%,男性患病率(8.45%)高于女性(4.59%);对总人口及不同年龄组ET的患病率进行趋势卡方分析,不同年龄组中,≥75年龄组ET患病率增高较明显(15.32%);不同受教育程度ET患病率分析,文盲人群ET患病率7.26%,小学文化ET患病率7.27%,初中文化ET患病率5.81%,高中、中专文化ET患病率5.58%,大专、大学文化ET患病率9.37%,ET患者中丧偶人数所占比例(15.21%)高于总调查人数中丧偶人数比例(8.89%).结论 ET的患病率有随年龄的增加逐渐增高的趋势,不同受教育程度与ET患病率无明确影响.

  • 原发性震颤患者和帕金森病患者睡眠质量的特征分析

    作者:陈菊萍;姚建新;陈丽;缪虹;毛成洁;刘春风

    目的 研究原发性震颤(ET)患者、帕金森病(P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睡眠障碍发生率及临床特征的差异性.方法 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苏省常熟市中医院门诊确诊为ET的患者62例(男29例,女33例)、PD患者62例(男30例,女32例)、健康对照组60名(男28名,女32名)的睡眠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健康对照组PSQI得分为(4.7±2.5)分,ET组PSQI得分为(6.0±4.0)分,PD组得分为(7.8±3.7)分,三组比较(F=9.022,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比较ET、PD两组PSQ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5分者,健康对照组23名(38.3%),ET组有34例(54.8%),PD组有40例(64.5%),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55,P=0.014),ET、PD两组睡眠障碍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06,P=0.272);ESS评分健康对照组得分为(4.4±2.5)分,ET组得分为(6.3±4.8)分,PD组得分为(8.2±4.2)分;三组比较(F=13.924,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SS≥10分者,健康对照组6名(10.0%),ET组有16例(25.8%),PD组有20例(32.3%),三组比较,ED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047,P=0.011),ET、PD两组ED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26,P=0.429).健康对照组、ET组、PD组三组PSQI各因子比较结果:主观睡眠质量得分为(0.6±0.7)分、(0.8±0.8)分和(1.1±0.7)分,入睡时间得分为(0.6±0.7)分、(0.9±0.9)分和(1.1±1.0)分,睡眠时间得分为(0.6±0.8)分、(0.7±1.0)分和(1.0±0.9)分,睡眠效率得分为(0.6±0.8)分、(0.9±0.9)分和(1.0±1.0)分,睡眠干扰得分为(1.2±0.6)分、(1.2±0.5)分和(1.7±0.7)分,及日间功能得分为(1.2±1.0)分、(1.3±1.0)分和(2.0±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催眠药物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迸一步两两比较ET组与PD组PSQI各因子比较结果:两组主观睡眠质量得分为(0.8±0.8)分和(1.1±0.7)分、睡眠干扰得分(1.2±0.5)分和(1.7±0.7)分、日间功能得分(1.3±1.0)分和(2.0±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人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催眠药物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T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同PD患者相似,临床主要表现为人睡困难、片断睡眠及日间过度思睡,ET患者的总体睡眠质量、主观睡眠质量、日间过度思睡介于健康对照组和PD患者之间,程度轻于PD患者.

  • 加速度传感器定量电生理测定对帕金森震颤与原发性震颤的鉴别诊断效果

    作者:徐从英;尹厚民;张宝荣

    目的 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定量电生理测定研究帕金森病(PD)和原发性震颤(ET)患者左右两侧肢体震颤幅度、震颤频率、频谱宽度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比较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就诊的伴有震颤型帕金森病患者35例,原发性震颤患者40例,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测定震颤程度不同的35例帕金森震颤(PT)患者和40例原发性震颤患者的震颤幅度、震颤频率、震颤频谱宽度以及负重对其影响,以总结两组患者的电生理学特点.结果 在静止状态、姿势状态和负重状态下,帕金森病平均振幅震颤弱的一侧比震颤强的一侧震颤幅度小,弱侧分别为(147±32)、(142±36)、(157±40) μV,强侧分别为(185±41)、(164±29)、(190±33) μV;原发性震颤组平均振幅震颤弱的一侧也比震颤强的一侧震颤幅度小,弱侧分别为(149±33)、(157±33)、(169±43) μV,强侧分别为(176±39)、(189±39)、(213±36)μV.在静止状态、姿势状态和负重状态下,震颤峰值频率帕金森病组震颤弱的一侧比震颤强的一侧快,弱侧分别为(6.1±1.1)、(6.4±1.7)、(6.5±2.0) Hz,强侧分别为(5.4±1.3)、(5.5±1.1)、(5.7±1.1) Hz,原发性震颤组震颤弱的一侧和震颤强的一侧震颤峰值频率接近,弱侧分别为(6.5±1.3)、(7.0±1.2)、(7.2±1.5) Hz,强侧分别为(7.0±1.0)、(7.3±1.0)、(7.6±1.1) Hz.在静止状态和姿势状态下,震颤频谱宽度帕金森病组震颤弱的一侧较震颤强的一侧宽,弱侧分别为(2.1±0.6)、(2.4±1.1) Hz,强侧分别为(1.6±0.8)、(1.7±0.9) Hz,但是在负重状态下,两侧频谱宽度接近,弱侧为(2.3±1.2)Hz,强侧为(2.2±1.1) Hz;在静止状态、姿势状态和负重状态下,原发性震颤组频谱宽度震颤弱的一侧同震颤强的一侧接近弱侧分别为(2.0±1.1)、(2.2±0.9)、(1.9±1.0) Hz,强侧分别为(1.8±0.6)、(1.9±0.8)、(2.1±0.7)Hz.结论 帕金森病组和原发性震颤组患者震颤幅度均存在不对称性;帕金森病患者震颤峰值频率是不对称的,频谱宽度存在不对称性,而原发性震颤患者是对称的,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测定的震颤参数能够用来区分帕金森病和原发性震颤患者.

  • 原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卞育婕;王莹雪;刘胜冬;周玉奇;崔逸爽;周国龙;魏子峰;张宇新;王茜

    原发性震颤( ET)和帕金森病( PD)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目前大多数观点认为二者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疾病,但二者的发病都与年龄、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有关,在流行病学、影像学、临床表现等方面也存在相似性,极易混淆,导致误诊。因此,了解ET与PD的相关性至关重要,现就ET和PD间的相关性进行阐述,以期为两病的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 原发性震颤的遗传学及治疗进展

    作者:吴逸雯;肖勤

    原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临床表现以震颤为主.传统观点认为,原发性震颤是良性、家族性、轻微的单症状性疾病,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认为原发性震颤为缓慢进展、可能与家族遗传相关的复杂性疾病(complex disease).近年来,其遗传特点和治疗理念、方法都有了新的进展,笔者将围绕上述两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 脑深部电刺激技术在神经科的应用

    作者:冯涛;张建国;马羽

    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通过立体定向方法进行精确定位,在脑内特定的靶点植入刺激电极进行高频电刺激,从而改变相应核团兴奋性以达到改善帕金森病症状、控制癫痫发作、缓解疼痛的一种神经外科的新疗法.在过去的几年间,DBS技术在国内外逐渐发展成熟,其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公认.DBS技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兴起,到2000年已经在欧洲和美国的功能神经外科中得到广泛应用,现已成为治疗运动障碍疾病(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和肌张力障碍)、癫痫和顽固性疼痛的重要手段之一.

  • 原发性震颤临床表现研究进展

    作者:陈海;王玉平;卫华;孙莹

    原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 ET)是一种神经系统常见疾病,近十年的研究发现ET患者不仅有运动症状(震颤),还有非运动症状(认知、性格、嗅觉、听力),因此ET并不是单一症状的良性疾病,可能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

  • 原发性震颤一家系10例报告

    作者:乔泽国

    先证者,男,24岁.因双手震颤2年入院,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颤动,端碗、扣纽扣和情绪激动时加重,静止时消失,上午9~10时震颤严重,午后或饮酒后症状减轻.

  • 针刺治疗原发性震颤验案1例

    作者:纪俊青;刘哲

    原发性震颤是临床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是惟一临床表现,缓慢进展或长期不进展,患病率随年龄而增长,约60%患者有家族史.针刺治疗此病创伤小,无不良反应,现选一则医案报告如下.

78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