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38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浩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方法 7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数、血肌酐、血尿素氮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1%,明显高于对照组65.8%(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数有明显降低(P<0.01);肌酐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有明显优势.

  • 前列腺素E1治疗慢性肾炎33例观察

    作者:王益芳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对慢性肾炎(CGN)的治疗效果.方法 PGE1 100 μg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静滴,每日1次,共14~21 d.结果 33例CGN患者经PGE1治疗后,血尿素氮(BUN)由16.29±1.43 mmol/L下降至11.07±0.9 6 mmol /L(P<0.01);血肌酐(SCr)由449.38±145.78 μmol/L下降至355.60 ±139.09 μmol/L(P< 0.01);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由18.75±13.49 ml/min升至28.38±20.74 ml/min(P<0.01) ;24 h尿蛋白由1.77±1.08 g/d降至0.96±0.76 g/d(P<0.01);尿红细胞由3.38±2.77 万个/ml下降至2.23±1.67万个/ml(P<0.05);尿量由1.34±0.56 L/d增加至1.75±0.42 L/d (P<0.01).结论 PGE1可改善CGN患者的肾功能,减少尿蛋白及血尿 ,对延缓CGN的病情进展有一定的好处.

  • 交叉捐肾肾移植术2例

    作者:肖劲逐;张国庆;车宪平;符仕宝

    目的 探讨交叉供肾肾移植的经验、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2008年1月7日交叉供肾肾移植2例.结果 2例均获成功.术后肌酐呈进行性下降,分别于术后第4天和第6天降至正常.随访4个月,供者血尿素氮和肌酐均正常,供者的家庭生活和日常工作未受明显影响.受者均正常存活,血尿素氮和肌酐均正常.结论 交叉供肾肾移植安全、可行,是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配型失败后的合适选择.

  • 血尿素氮/肌酐变化曲线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量估算

    作者:吴文绪

    目的 探讨血尿素氮/肌酐(BUN/Cr)变化曲线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量估算的效果.方法 选择17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出血量将其分为观察组(出血量>800 ml)与对照组(出血量≤800 ml),计算入院时及出血后24、48、72 h不同时间段的BUN/Cr.结果 在各个时间段,观察组的BU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UN/Cr比值的峰值出现在出血后24 ~48 h,就峰值而言,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比值变化趋势基本相似,至72 h时比值逐渐接近.结论 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出血量越多,BUN/Cr变化曲线中峰值越高.

  • 以血清肌酐为变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新公式的创建

    作者:吴锡信

    目的 创建准确、简便、安全、廉价、合理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新公式.方法 用99mTc-DTPA清除率准确测定136例受试者GFR(Tc-GFR),同时测定血清肌酐(SCr)等多种临床指标,经相关及回归等统计学分析,求出基于SCr的成年中国人eGFR (SCrAC-eGFR)新公式.另选117例受试者,以同法准确测定其Tc-GFR,同时测SCr与尿素氮,以SCrAC-eGFR、美国DMS法等12条公式eGFR,所得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与对比研究.结果 所求得的新公式成立,其回归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rAC-eGFR新公式、美国DMS法、日本苦味酸法等6条公式的eGFR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率,而以SCrAC-eGFR新公式和美国DMS法公式更准确,可代替Tc-GFR应用于临床.结论 SCrAC-eGFR新公式、美国DMS法等6条公式均为准确、简便、快速、安全、廉价而合理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214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尿素氮水平的分析

    作者:林百喜;何周文;成志

    对本院1999~2000年间收治的214例脑血管病(ACVD)患者血血尿素氮(BUN)进行回顾性观察,以探讨BUN与患者年龄、高血压基础、脑出血量及梗死灶面积的关系,并研究治疗前后的血BUN变化.现报告如下.

  • 4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素氮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宋芳;王志华;范丹

    目的 评估4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素氮(BUN)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1月到2016年6月在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486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取所有患者BUN的中位数M=14 mg/dL为分界点,将患者分为高BUN组和低BUN组,并比较两组基线人口统计学资料、BUN、血红蛋白、N端前脑钠肽(NT-pro BNP)水平、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LVEF),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及病死率情况,并对影响患者死亡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高BUN组心衰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比、收缩压、体质量指数(BMI)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YHA IV级比率、NT-pro BNP水平高于低BUN组患者(P均<0.05);血红蛋白、GFR及LVEF低于低BUN组患者(P均<0.05).对影响患者死亡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UN水平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尿素氮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与GFR相比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 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功能检测中的意义分析

    作者:骆金岭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功能检测中的意义,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对我院37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肾脏功能分为:糖尿病组12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98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89例,终末期糖尿病组61例.并选取我院同期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实验者均进行血尿素氮、血肌酐及血清胱抑素C检查,对比各组之间患者有无差异.结果:经比较分析,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终末期糖尿病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糖尿病肾病组例,终末期糖尿病组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能够早期检测出糖尿病肾病,较血尿素氮、血肌酐相比,更为敏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益气补肾祛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48例疗效观察

    作者:吴芳汀

    目的:观察在现代医学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益气补肾祛瘀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洛汀新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补肾祛瘀中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62.5%.2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24h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BUN、Cr、24h尿蛋白定量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有明显的下降,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FGB、TC、TG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FBG、TC、TG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气补肾祛瘀法联合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可降低尿蛋白、血脂,改善肾功能.

  • 丹芍丸治疗IgA肾病40例疗效观察

    作者:沈维增;谢峥伟;吕红梅;曾创照;李俊彪

    目的:观察丹芍丸治疗IgA肾病(IgA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IgAN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丹芍丸(由牡丹皮、白芍、茯苓、泽泻、旱莲草、女贞子、蒲公英、蝉蜕等组成)治疗.疗程均为6月.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肾功能、血尿、蛋白尿、血清IgA、血肌酐等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67.50%,对照组为40.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在降低症状总积分及降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畸形红细胞计数和血清IgA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芍丸治疗IgAN疗效显著.

  • 针刺调神对定向越野运动员训练疲劳恢复影响的研究

    作者:潘华山;赖秋媛;冯毅;羽中;焦润艺

    目的:观察针刺调神对定向越野运动员训练疲劳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0名定向越野运动员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例、治疗A组20例及治疗B组20例.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治疗A组取四神针(百会前、后、左、右各旁开1.5寸)、定神针(印堂、阳白各上0.5寸)、足三针(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足智三针(涌泉、泉中、泉中内)针刺配合艾灸治疗;治疗B组选取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穴针刺配合艾灸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2周.结果:治疗后,治疗A组及治疗B组的疲劳主观感觉评分(RPE)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A组、治疗B组治疗后分别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A组与治疗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A组及治疗B组的血清肌酸激酶(CK)值显著下降,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A组、治疗B组分别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A组与治疗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B组和治疗A组血尿素氮(BUN)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BUN水平治疗A组、治疗B组分别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A组与治疗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调神法能促进定向越野运动员训练的疲劳恢复.

  • 黄芪当归合剂治疗糖尿病肾病30例疗效观察

    作者:李世云;李道宽;牛素蒲

    目的:观察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黄芪当归合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当归合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45.16%,总有效率87.09%;对照组显效率20.00%,总有效率56.67%.显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BUN、Scr、24h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Scr、24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FBG、代、TG均有明显的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T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黄芪当归合荆结合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可降低尿蛋白、血脂,改善肾功能.

  • 肾康宁胶囊联合金水宝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早、中期58例临床观察

    作者:颜季华;王宜媛

    目的:观察肾康宁胶囊联合金水宝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疗效.方法:将11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7例口服肾康宁胶囊治疗;治疗组58例口服肾康宁胶囊联合金水宝胶囊治疗,疗程45天.观察治疗前后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9%,对照组为87.7%,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Cr、BUN、UA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Alb、TC、TG及HDL-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Alb、TC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肾康宁联合金水宝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血脂、升高血清白蛋白、改善肾功能、调节代谢紊乱、延缓CRF的进展.

  • 肾衰血浆及高尿素氮环境对吞噬细胞的影响

    作者:温冠媚;邝晓聪;王潮临;赵晓琴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血浆及高尿素氮环境对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和肺泡巨噬细胞(AM)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甘油致大鼠肾衰模型为基础,利用免疫细胞学方法检测PMN和A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率;利用放射免疫技术与比色法分别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一氧化氮(NO)的水平.结果:PMN与AM在肾衰血浆及高尿素氮环境中的吞噬率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TNF-α与NO的水平显著下降(P<0.05 ).结论:肾衰血浆及高尿素氮环境均可抑制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为进一步探讨肾衰时个体易并发感染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 短暂反复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仝飞;牛丽静;王慧娟;苗智慧;夏晓红

    目的:观察短暂反复缺血预处理(IPC)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150~180 g,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I/R)组;缺血预处理1次+缺血再灌(1+I/R)组;缺血预处理2次+缺血再灌(2+I/R)组;缺血预处理3次+缺血再灌(3+I/R)组。各组动物经1%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开腹,暴露双侧肾动静脉。假
      手术组只开腹不夹闭双侧肾动静脉;I/R组夹闭双侧肾动静脉45 min后松夹再灌;1+I/R、2+I/R和3+I/R各组则分别夹闭双侧肾动、静脉5 min后再灌5 min 1次、2次和3次后再行夹闭双侧肾动静脉45 min后松夹再灌;再灌后逐层缝合腹膜,腹壁肌肉和皮肤。24 h后取血及双侧肾脏测定血清肌酐( SCr)、血尿素氮( BUN)以及肾组织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结果:与I/R组相比,1+I/R、2+I/R和3+I/R组BUN和SCr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以3+I/R组BUN和SCr降低程度为著;I/R组MDA含量较sham组显著升高;SOD活力则较sham组明显降低(P<0.01);与I/R组相比,1+I/R、2+I/R和3+I/R组SOD活力均明显增加,而MDA含量则明显降低(P<0.05),其中以3+I/R组MDA含量降低得为显著。结论:短暂反复IPC可改善RI/RI大鼠肾功能,减轻肾组织损伤。

  •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尿素氮特点及其与出血的相关性

    作者:张晓艳

    目的:探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尿素氮(BUN)变化的特点及与出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BUN水平分成两组:高于正常值(≥21.0 mg/dL)(H)组和低于正常值(L)组。单因素方差分析被用于比较H组和L组变量之间的差异。 Fisher′s确切检验用于比较H组和L组胃溃疡和胃癌患者的比例。结果 H组白细胞计数高于L组(P=0.0047)。H组血红蛋白低于L组(P=0.0307)。 H组糖化血红蛋白高于L 组(P=0.0264)。 H 组胃溃疡患者比例高于 L 组(P=0.0002)。 H组无胃癌患者。结论患者如果BUN≥21 mg/dL,可能有更严重的上消化道出血。

  • 体外膜肺氧合对非可控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的保护作用

    作者:袁润强;宫满成;董文静;邓德成;龚朝阳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非可控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的保护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60例非可控型DCD患者,按ECMO体内灌注的时间将60例供体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1利用ECMO灌注2 h,实验组2灌注4 h,实验组3灌注6 h,每组20例,相应受体亦分为3组,每组20例.同时随机选取20例接受循环功能稳定的脑死亡器官捐献(DBD)的受体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受体的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PNF)和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各组受体的移植肾恢复时间、术后第1日尿量和术后1年移植肾功能等指标;比较各组受体术后1年人、肾存活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受体的PNF、DGF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的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各实验组受体术后第1日尿量及术后1年的肾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实验组及对照组肾移植术后1年的人、肾存活率均为1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利用ECMO技术辅助非可控型DCD的循环或呼吸功能可以很好地保护供肾功能,提高供肾使用率.

  • MELD-Na评分对逆行灌注法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损伤发生的预测作用

    作者:危国庆;程远;蔡秋程;杨芳;江艺

    目的 探讨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MELD-Na)评分对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的预测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15例行经下腔静脉逆行灌注法原位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MELD-Na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A组为MELD-Na评分≤10分(115例);B组为10分20分(82例).比较3组受者术前、术中各项指标.术前指标包括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平均动脉压(MAP)、血清Na+等;术中指标包括手术时间、腔静脉阻断时间、出血量、输红细胞量、输血浆量、总补液量等.统计3组受者肝移植术后早期AKI的发生率及分期情况,并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术前MELD-Na评分与AKI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3组受者术前BUN、Alb、TB、PT-INR、MAP、N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中的腔静脉阻断时间、出血量、输红细胞量、输血浆量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15例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1周内AKI发生率64.8%(204/315),其中A、B、C组术后AKI发生率分别为43%(49/115)、71%(84/118)、87%(71/8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术前MELD-Na评分与AKI分期存在正相关(r=0.442,P=0.000).结论 MELD-Na评分不仅可以作为术前病情评估指标,也是术后发生AKI的重要预测指标.

  • 传统尸体供肾与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效果的比较

    作者:乔良伟;曲青山

    目的 比较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肾与传统尸体供肾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在郑州人民医院实施肾移植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肾来源分为DCD供肾组(DCD组,22例)和传统尸体供肾组(传统组,48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14、28 d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水平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DCD组术后7、14 d的BUN和Scr水平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均为P<0.01);DCD组术后28 d的Scr水平亦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两组BU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组比较,DCD组的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急性排斥反应(AR)、感染、移植肾切除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 DCD供肾肾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恢复情况不如传统尸体供肾,且围手术期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也明显高于传统尸体供肾肾移植.

  • 术前血浆β2-微球蛋白增高与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肾衰竭的关系

    作者:李晓芸;朱远航;黑子清

    目的 探讨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 )水平与肝移植术后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发生率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04年3月至2006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由同一手术小组进行下腔静脉全阻断改良背驮式肝移植的80例终末期肝病患者,术前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检测均在正常范围,术中未采用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术.术前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两组患者桡动脉血β2-MG值.根据术前血β2-MG值正常与否将患者分为两组:术前血β2-MG值异常组(Ⅰ组),术前血β2-MG值正常组(Ⅱ组).术后按有否发生重度ARF分为重度ARF组和非重度ARF组.全部患者术后进行至少随访3年,以随访结束日或死亡为研究终点.记录并比较Ⅰ组与Ⅱ组患者术后ARF的发生率及术后30 d、术后1年、2年及3年的生存率;记录并比较重度ARF组和非重度ARF组术后30 d、术后1年、2年及3年的生存率.结果 根据术前血β2-MG值分组,Ⅰ组32例,Ⅱ组48例,术前血β2-MG值增高异常率为40%.Ⅰ组32例患者中11例(34%)发生轻度ARF,6例(19%)发生重度ARF;Ⅱ组48例患者中12例(25%)发生轻度ARF,1例(2%)重度ARF.两组的轻度和重度ARF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Ⅰ组与Ⅱ组相比较,术后30 d及术后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年及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重度ARF组的术后30 d、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远低于非重度ARF组患者(均为P<0.01).结论 肝移植患者术前肾功能异常与术后ARF发生率有关,与Scr比较,血浆β2-MG是反映早期肾损害更灵敏的指标,并且具有预测术后ARF的能力.

596 条记录 23/30 页 « 12...20212223242526...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