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鼠小脑皮质发育中的神经元凋亡

    作者:程相树;杜耀武;蒋杞英;胡艳秋;李明善;于东明;邓锦波

    目的 探讨小鼠小脑皮质发育中神经元凋亡的规律和机制.方法 用激活型Caspase-3多抗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及Hoechst 33258染色液染色,检测从出生至成年小鼠小脑皮质中神经元的凋亡,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小脑组织中Caspase-3和Caspase-8的活化片段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 外颗粒层、普肯耶细胞层和内颗粒层凋亡细胞密度高分别在出生后第8d(P8)、P5及P9),P20各层凋亡细胞密度都很低.Caspase-3活化片段的表达量在P5较高,P5以后逐渐降低,至P14消失;Caspase-8活化片段的表达量从P0到P10都较高,P10以后逐渐降低,至P30消失.结论 P0至P14是小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的重要时期,通过启动Caspase-8的活化进而激活效应性Cespase-3的细胞凋亡途径存在于小脑皮质的塑型成熟过程.

  • 慢性寒冷暴露与线粒体数量改变

    作者:王小青;李瑞萍;孙仪征;王来;邓锦波

    目的 建立慢性寒冷暴露模型,观察冷应激对线粒体数量、形态学调控蛋白及生物合成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选取8周龄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寒冷组,每组各20只.寒冷组于-4 ~0℃环境中饲养4周建立慢性寒冷暴露模型.采用MitoTracker在体标记小脑皮质颗粒细胞线粒体的方法统计线粒体的数量,同时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线粒体分裂、融合蛋白及转录辅激活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PGC-1α)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寒冷组线粒体数量增多(P<0.01),线粒体分裂、融合蛋白及转录辅激活因子PGC-1α表达均显著增多(P<0.01).结论 慢性寒冷暴露可能通过诱导PGC-1α的高表达增强线粒体生物合成,增加线粒体数量;活化的PGC-1α协同冷应激促进线粒体形态学调控蛋白表达,构建新的分裂和融合的动态平衡,为机体适应低温环境提供高效率的产能机制.

  • 磁共振波谱对特发性震颤的病因学观察

    作者:刘佳;沈加林;许建荣;周滟;路青

    目的 用磁共振波谱(MRS)观察特发性震颤(ET)患者小脑皮质代谢物变化情况.方法 ET患者11例为病例组,健康人7名为对照组,对双侧小脑皮质进行磁共振波谱(MRS)检查,计算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比值,并对每例患者进行临床评分(Fahn-Tolosa-Marin).结果 病例组同侧小脑皮质NAA/Cr较对照组减低(0.78±0.05,0.90±0.16;P=0.03).病例组双侧小脑皮质代谢物比值与症状评分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ET患者小脑皮质存在神经元的损伤或丢失,提示ET很可能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

  • 海洛因对小脑皮质Bax表达的影响

    作者:谢明仁;李作平;俞发荣;连秀珍

    目的 探索海洛因对小脑皮质Bax蛋白(bcl-x protein 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肌肉注射海洛因,建立成瘾大鼠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小脑细胞Bax的表达.结果 连续给大鼠注射海洛因7d后,大鼠出现明显的戒断症状;小脑细胞中Bax表达阳性细胞比对照组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海洛因具有诱导Bax基因表达、损伤脑组织细胞的作用.

  • 中医药治疗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临床研究近况

    作者:郭轶峰;孙崇玲

    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又称Shy-Drager综合征(SDS),由Shy和Drager(1960)首先报道[1].SDS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为主的多系统神经变性疾病.主要侵犯脊髓侧角交感神经细胞、自主神经节、脑干迷走神经背核、下橄榄核、黑质、小脑皮质、齿状核以及基底节的纹状体等部位.

  • 微波技术在大、小脑神经元镀银染色中的应用

    作者:任怡敏;王世忠

    以往常用火棉胶镀银染色技术制作大、小脑组织切片,观察大、小脑皮质神经元的微细形态结构,但其制作过程长,不能做连续切片和较薄的切片,且染色过程繁琐,染色效果也不稳定.

  • 被动吸烟致IUGR幼鼠小脑皮质NGF基因表达的改变

    作者:李芳兰;马太芳

    目的了解宫内发育迟缓(IUGR)幼鼠脑发育过程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在不同阶段的变化,探索IUGR时脑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孕鼠被动吸烟的方法建立IUGR幼鼠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IUGR幼鼠出生时及生后第8天时小脑皮质NGF的变化.结果①IUGR幼鼠出生体重较正常对照组脑重降低16.1%±0.32%(3.49 g±0.24 g,P<0.000 1);②IUGR幼鼠出生时脑重较正常对照组脑重降低(0.156 g±0.012 g,P<0.05);③IUGR幼鼠生后第8天体重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但脑重与对照组有差异(0.487 g±0.040 g,P<0.05);④IUGR幼鼠出生时小脑皮质NGF蛋白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05),且在生后第8天仍有差异(P<0.05),与脑重改变一致.结论 IUGR幼鼠脑发育落后的发生可能与脑NGF基因表达下降有关,并且NGF的降低持续时间长,在8 d以上.同时发现,IUGR幼鼠体格发育存在追赶性生长,而脑发育迟缓不易恢复.

  • 甲基叔丁基醚对大鼠小脑γ-氨基丁酸影响

    作者:李素云;贺性鹏;邓暑芳;万炜;范松青

    目的 研究甲基叔丁基醚(Methyl tertiary butyl ether,MTBE)对大鼠小脑皮质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γ-GABA)的影响,探讨MTBE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系作用机制.方法 54只健康成年SD大鼠,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9组,腹腔注射染毒,染毒剂量分别为0,700,1 050,1 400 mg/(kg·bw).观察各染毒剂量及染毒后0.5,1,2,4,8 h时MTBE对大鼠小皮质神经递质GABA的影响.结果 MTBE对小脑皮质神经递质GABA的作用其阳性产物相对灰度值结果显示,不同剂量[700,1 050,1 400mg/(kg·bw)]MTBE染毒后小脑皮质神经递质GABA相对灰度值随着染毒剂量增加而增加,存在剂量-效应关系;MTBE对小脑皮质GABA的影响在染毒后0.5 h时GABA表达开始增加,1.0 h达到高峰,2.0 h时开始减弱,8.0 h时GABA表达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MTBE对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毒作用与神经递质GABA含量的改变有关.

  • 大鼠小脑皮质NPY能神经元的形态与分布

    作者:王省;蔡新华;孙银平

    目的研究大鼠小脑皮质内NPY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形态与分布.方法SD大鼠10只,雌雄不限,升主动脉灌注固定,开颅取小脑,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大鼠小脑内NPY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布在皮质的Purkinje细胞层,胞体呈梨形或烧瓶状,细胞核清晰不染,轴突伸向颗粒层,树突呈网状伸向分子层,突起未见染色.分子层和颗粒层未见阳性细胞,但可见神经纤维的存在.结论小脑Purkinje细胞层内存在NYP阳性神经元.

  • 小脑发育及其基因调节

    作者:邓锦波;徐晓波;范文娟

    小脑由后脑发育而来,初始于第四脑室侧壁的菱唇,此后菱唇上部突入第四脑室腔形成小脑板,两侧小脑板向外侧突起形成两个小脑半球.而位于室管层的神经上皮细胞,经过不同形式的增殖和迁移,形成了典型的小脑皮质的三层结构.多种基因可以调控小脑的发生和发育,例如调控小脑原基峡区组织者的基因otx2和gbx2,调控小脑神经元数量的基因ru49/zipro1、zic1/2,调控小脑神经元迁移的reelin,rcm以及小脑纤维联系的基因ephrin-A,Wnt3/7等.

  • NGF对新生大鼠小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艳辉;赵宝东;赵春玉;李艳琴

    目的研究NGF对新生大鼠小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小脑变性疾病奠定理论基础.方法用原代培养的大鼠新生乳鼠小脑皮质细胞建立谷氨酸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模型,实验组的各组提前24h加入NGF,模型组不给NGF,并观察NGF的保护作用.通过检测培养液LDH含量,反映细胞的代谢情况和细胞功能和状态,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DNA的含量,定性的反映细胞凋亡率.结果谷氨酸(Glu)500μmol@L-1与细胞作用时间5min可诱导细胞凋亡.取细胞培养液检测LDH的浓度明显增高,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在G1峰前出现一个"G1亚峰"凋亡细胞,所占比例为50.2%及45.7%.NGF(50,100μg@L-1)能够使LDH(乳酸脱氢酶)的含量减低,凋亡细胞数减少.结论NGF能拮抗兴奋性氨基酸诱导神经细胞凋亡.

  • 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小脑皮质神经细胞缺氧、缺糖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强;王冬阳;赵宝东;包翠芬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小脑皮质神经细胞缺氧、缺糖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含0.5ol*L-1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的无糖Earle's液复制小脑皮质神经细胞缺氧、缺糖损伤模型,通过形态学观察、MTT法和LDH活性的测定研究NGF对小脑皮质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 NGF(50,100μg*L-1)组小脑皮质神经细胞形态损伤明显减轻,细胞存活率升高,培养液中LDH含量明显下降.结论 NGF对缺氧、缺糖引起的小脑皮质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活化N-甲基(酰)-D-门冬氨酸受体抑制小脑皮层浦肯野细胞自发性活动

    作者:刘全日;刘恒;孙雷;邱德来

    [目的]研究N-甲基(酰)-D-门冬氨酸(NMDA)对小脑皮层浦肯野细胞(PC)自发性活动的影响,观察NMDA受体在小脑皮层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电生理和神经药理学手段观察外源性NMDA对乌拉坦麻醉小鼠小脑皮层PC自发性单纯性放电活动的影响,分析电生理实验数据.[结果]通过脑表面灌流NMDA活化小脑皮层NMDA受体,可导致小脑皮层PC自发性单纯性放电活动可逆性抑制.脑表面灌流浓度为25 μmol/L的NMDA 10 min后,PC自发性单纯性放电频率降低8.9%±2.3%(P<0.05),冲洗后恢复.当NMDA浓度增加至50μmol/L时PC自发性单纯性放电频率减少53.3%±3.5%(P<0.05);但对自发性单纯性放电的幅值和宽度无显著性影响.γ-氨基丁酸A(GABAA)受体阻断剂解除NMDA对PC自发性单纯性放电的抑制作用,同时可见外源性NMDA可引起的PC自发性单纯性放电频率增加.[结论]在成年小鼠小脑皮层,活化NMDA受体不能兴奋PC,反而通过GABAA受体抑制PC自发性单纯性放电活动,提示小脑皮层中间神经元网络在PC自发性活动和信息处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 小脑皮质颗粒层对感觉刺激反应的场电位特征

    作者:孙雷;邱德来;初春平;邴艳华

    [目的]观察在体小鼠小脑皮质颗粒层对感觉刺激三叉神经的场电位反应特征.[方法]选取昆明种小鼠,经腹腔注射给予乌拉坦麻醉后,在小脑CrusⅡ小叶行开颅手术,开孔直径约为1.5 mm,去除硬脑膜后,脑表面持续灌流给予人工脑脊液;感觉刺激选用一定压力的瞬间吹风刺激同侧胡须垫(10~500 ms,60 psi),刺激装置由电脑和膜片钳记录软件控制MASTER-8,且与电生理记录同步,电生理记录采用颗粒层场电位记录.[结果]吹风刺激可诱发小脑CrusⅡ区颗粒细胞层产生场电位反应.当刺激持续时间为10 ms时,可诱发单峰场电位反应;当刺激持续时间大于30 ms时,可诱发双峰反应,第1个峰值为刺激开始反应,具有全和无特征,第2峰值为刺激结束反应,振幅随着刺激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小脑皮质颗粒层对感觉刺激的反应具有高保真特性,刺激频率1~33 Hz的刺激串均可诱发颗粒细胞层反应.随着刺激频率的增高,在第1个反应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压抑现象,刺激频率大于8 Hz时,反应压抑现象显著(P<0.05).[结论]颗粒细胞层对感觉信息的传递具有高频、高保真特性,可精确反映刺激的开始和结束信息.

  • 实验性克汀病大鼠小脑小球突触数目的电镜分析

    作者:韩玉泽;陶佳南;李晓星;陶富山

    资料表明,实验性克汀病大鼠大脑的体积及重量较对照组小且轻,小脑重量也低于正常,蒲肯野细胞发育不良,外颗粒层细胞增殖延长、消失迟缓,细胞向内颗粒层移动发生较晚[1].对小脑皮质的组织学观察,发现分子层特别是小叶Ⅳ、Ⅴ、Ⅵa变薄,有蒲肯野细胞的部分脱落.为进一步研究小脑皮质颗粒细胞层的细胞密度,采用磷钨酸染色对小脑小球的突触分布进行电镜观察,现报告如下.

  • 复方丹参滴丸对D-半乳糖致衰大鼠小脑的作用

    作者:杨志文;王孝铭

    目的研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细胞凋亡在D-半乳糖致衰大鼠小脑皮质的增龄变化及复方丹参滴丸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及复方丹参组, 采用组织匀浆法测定各组大鼠小脑组织中的SOD活性;采用石蜡切片甲基绿-哌洛宁染色法计数各组大鼠小脑皮质蒲肯野细胞的凋亡指数,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衰老组大鼠小脑SOD活性降低(P<0. 01),蒲肯野细胞的凋亡指数增加(P<0.01);而复方丹参组与衰老组的比较结果显示小脑SOD活性增加(P<0.05),蒲肯野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1).结论 SOD及细胞凋亡在衰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复方丹参滴丸能提高SOD活性,降低凋亡指数,所以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 人小脑皮质组织发生及发育的定量分析

    作者:符皎荣;吴志虹;林少影;何忠平;张彦慧;洪灯;郑小桃;蓝永洪

    目的:探讨人胎儿和生后小脑皮质组织发生发育过程中细胞迁移、增殖、分化和各细胞层厚度、密度变化的规律.方法:应用H-E染色切片的光镜观察及形态测量学方法对40例出生前后意外死亡胎儿和婴儿小脑皮质的细胞层厚度和密度进行测量.结果:胎儿5月时小脑皮质为外颗粒层和分界不清的3层结构.6~8月时,由于细胞的增殖和向内迁移,形成明显外颗粒层、分子层、浦肯野细胞层和内颗粒层4层结构,外颗粒层厚度和密度在胚胎7~8月时明显增加,但随后因细胞持续内迁而逐渐减少,在生后8月时完全消失,形成小脑皮质永久性的3层结构.各层厚度均逐龄增大而密度则逐龄递减,其变化均在胚胎7~8月和生后5~6月较明显.结论:小脑皮质外颗粒细胞层是小脑皮质发育的过渡性次级增生区,在出生前,皮质细胞以增殖、迁移及进行初期分化为主,在出生后才逐渐完成细胞成熟分化和神经纤维网联过程.小脑皮质的发育在胚胎7~8月和生后5~6月是重要时期.

  • 甲基叔丁基醚对大鼠小脑急性毒作用机制

    作者:李素云;丁红梅;周翠兰;熊伟;周小兵;贺性鹏

    目的:观察甲基叔丁基醚(MTBE)对大鼠小脑Fos蛋白、γ-氨基丁酸(GABA)、ATP酶的影响,探讨MTBE对小脑急性毒作用机制.方法:72只健康成年SD大鼠,腹腔注射MTBE染毒,染毒剂量为0、700、1050、1400 mg·kg-1,在各染毒剂量及染毒后0.5、1.0、2.0、4.0、8.0h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TBE对大鼠小脑Fos蛋白、GABA的表达并用相对灰度值定量;用分光光度法测定ATP酶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小脑皮质Fos蛋白、GABA在MTBE染毒后0.5 h时表达增加,1.0 h达到高峰,2.0h时减弱,8.0h时恢复至正常;Na+,K+-ATP酶、Caz+-ATP酶的活性染毒后1.0h时降低,染毒后8.0 h时其活性无变化.结论:MTBE可作用于小脑,其急性毒作用可能与神经递质GABA含量的改变有关;MTBE可降低大鼠小脑Na+,K+-ATP酶、Ca2+-ATP酶的活性,改变神经细胞能量代谢.

  • 小鼠小脑皮质的组织发生

    作者:程相树;蒋杞英;胡艳秋;牛艳丽;李明善;于东明;邓锦波

    目的:探讨小鼠小脑皮质的组织发生过程.方法:应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对胚胎和生后小脑皮质进行形态学观察,对各层厚度和细胞密度进行测量.结果:胚胎12d(E12)小脑原基有室管膜层、套层和边缘层构成,约出生当日(P0)出现外颗粒层、分子层、Purkinje细胞层和内颗粒层.外颗粒层P6/7达厚,至P20消失.P0至P30内颗粒层细胞逐步分化发育成熟,Purkinje细胞树突树逐渐形成,约P7时Purkinje细胞排列成单层.结论:E12至P0片层化小脑主要经历了细胞增殖、分化与迁移;P0至P30片层化结构逐渐发育成熟,外颗粒层消亡以细胞迁移和凋亡为主,其他各层细胞主要经历了分化发育与凋亡.

  • 猫小脑皮质结构的年龄相关性变化

    作者:张长征;孙庆艳;罗勋;朱再满;梅斌;华田苗

    目的:对青年和老年猫小脑皮质结构的年龄性变化进行比较.方法:动用Nissl染色显示小脑皮质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阳性(GFAP-IR)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丝蛋白免疫阳性(NF-IR)结构.显微镜下观察测量小脑皮质厚度和细胞密度.结果:与青年猫比较,老年猫小脑皮质总厚度及分子层厚度显著下降,颗粒层厚度明显增加,各层神经元密度明显降低;颗粒层中GFAP-IR细胞密度显著增加,阳性反应增强;老年猫蒲肯野细胞(PC)NF免疫阳性树突分支明显减少.结论:衰老过程中小脑皮质神经元丢失和PC中NF阳性树突减少,可能会导致老年小脑皮质接受和整合信息的功能降低,而星形胶质细胞活动增强对皮质神经元可能起保护作用.

3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