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伤寒三论

    作者:陈明

    论大结胸证1.大结胸证病变中心在"胃脘"而非"胸膈"有关大结胸证之病位,历代医家多据结胸之"胸"字随文敷释为"胸膈".如成无己<伤寒明理论>:"结胸由邪在胸中,处身之高分."魏荔通<伤寒论本义>:"在胸则为结胸矣."现在使用的<伤寒论>教材也均持此观点,笔者对此不敢苟同.余认为,<伤寒论>结胸之"胸"当作"胃".大结胸证是以胃为病变中心,旁涉胸胁,下及大小肠的一种急性危重病变.理由如下:

  • 脾气虚大鼠小肠组织Ca2+/CaM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的表达变化

    作者:成映霞;杜娟;杨晓轶;段永强;程卫东;梁玉杰;李兰珍;高建德;安耀荣

    目的:观察脾气虚大鼠小肠组织Ca2+/CaM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Ca2+]i浓度以及CaM、CaMKⅡ、p-CaMKⅡ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受试动物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脾虚模型7d、14d、21d组,每组12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受试动物采用复合法(苦寒破气法、游泳力竭法及饥饱失常法)成功建立脾气虚证大鼠模型,在观测各组大鼠一般生存状态、胃肠转运功能和小肠组织能量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基础上,采用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小肠组织细胞内[Ca2+]i浓度,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小肠组织CaM、CaMKⅡ和p-CaMKⅡ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脾气虚大鼠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胃残留率升高而小肠推进率下降(P<0.01);小肠组织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升高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降低(P<0.05,P<0.01);小肠组织[Ca2+]i浓度和CaM、CaMKⅡ、p-CaMKⅡ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且脾虚模型7d、14d、21d组之间比较,以脾虚模型21d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P<0.01).结论:小肠组织Ca2+/CaM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的异常表达变化可能是脾气虚发生的病理机制之一.

  • 补肾活血、泻下及开窍活血方药对老龄大鼠脑缺血胃肠组织自由基代谢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作者:李建生;赵君玫;郭盛典;张卫红;赵晶

    目的:从自由基代谢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变化方面研究益元活血丹和大黄及血栓心脉宁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胃肠损伤防护作用的机制.方法:老龄(20月龄以上)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益元活血丹大小剂量组、大黄组、血栓心脉宁组,观察大鼠全脑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后胃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TNF含量变化.结果:老龄模型组胃组织MDA/SOD比值高于老龄对照组,而小肠组织的比值有增高趋势,小肠组织中TNF增高;与老龄模型组比较,用药各组胃组织和血栓心脉宁组小肠组织MDA/SOD比值及益元活血丹大小剂量组TNF含量均降低.结论:大黄和益元活血丹及血栓心脉宁对脑缺血再灌注胃肠损伤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拮抗自由基和TNF对组织损伤有关.

  • 关于三焦心包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畑本平男

    脏腑包括五脏六腑.脏指心、肝、脾、肺、肾,加心包为六脏.腑指胆、胃、小肠、大肠和膀胱五腑,加三焦为六腑.脏是藏精气的实质性器官,腑是运输水谷的管状中空性器官.

  • 耳穴贴压配合隔姜灸治疗慢性肠炎

    作者:丁宏燕

    方法:①耳穴贴压取穴神门、交感、大肠、小肠、脾、胃、皮质下、肺.常规消毒耳郭皮肤后,将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在耳穴上,用手指按压贴压穴位,使耳穴有热、胀痛感.嘱患者每穴每次按压20下,每日按压3次,3日更换,两耳交替进行,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不休息.②隔姜灸神阙穴:

  • 心与脑表里配合关系之探讨

    作者:蔡向红;梁昕;申霖来

    美国著名心身医学家恩格尔(G.L.Engel)于《科学》杂志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得到了WHO(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认可,并据此提出了身心一元的“大医学观”,强调了“身”、“心”兼顾的大健康理念,这与几千年来中医对于人体和疾病的认识不谋而合.但是传统的脏腑表里体系构建了关于“身”的相对完整的理论模型,对于解决“心”的问题略显欠缺.拭去历史封尘,笔者结合相关古代学术思想及现代医学理论和实践,探讨中西医关于心、脑、小肠的相互关系,提出“心与脑表里配合”模型,补充其对于解决“心病”(情志疾患)之不足.

  • 试论《伤寒论》六经提纲之辨证机理

    作者:岳旭东

    1 太阳(小肠、膀胱手足太阳之脉)太阳之气,常则像四五六三个月(一日中巳午未三时,下同),位于南方,属心火,夏则阳气隆盛.<内经>云:"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此为太阳之气象.而人身手足太阳为阳水阳火之腑,与手足少阴阴水阴火之脏相表里(阴阳数理共25.此为六经常象于十二壁卦中计取,下同).但是手足太阳与手足少阴也只有在与天之阳气隆盛的自然气象相应时(阳数17,阴数8),水火恒壮,长此奉长,而水不克火.是以小肠受盛化物而吸取营卫,膀胱水府化气使下焦之血得以运行,如是,太阳之经方能营卫气血充沛而卫外.此为太阳之生理.故<伤寒论>第9条云:"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阴阳数理共18,阳数15,阴数3)."

  • 古代小肠实体研究及对中医临床的影响

    作者:胡剑北

    通过对古代中医关于小肠的形体记载、功能内容及某些疾病的研究,并与人体解剖学、消化道生理学有关内容的比较,发现中医小肠有形体基础,其形体结构与功能认识的主体内容与人体小肠内容基本相符,二者可谓同名同腑.至于中医小肠腑说中有部分内容与人体小肠认识不同,这是中医迫切要研究的课题,但不能就此认为中医小肠只是一个功能概念.文中提出建立中医形体医理学,全面系统地归纳中医藏象理论的形体基础,以促进中医理论与临床的科学发展,创新治疗方法与方药.

    关键词: 形体医理学 小肠
  • 《伤寒论》六经病中小肠经腑病机探析

    作者:刘玉良

    通过对《伤寒论》六经病痛机进行系统分析,指出《伤寒论》六经病(尤其是太阳病)中存在着小肠经腑的病变.本文重点从《伤寒论》中太阳病内和太阳病外的小肠经腑的病变两方面来进行阐释,说明张仲景所言太阳当包括手太阳小肠经脉和小肠腑,而张仲景所言太阳病也应包括小肠经腑的病变,而“伤寒传足不传手”一说是不符合临床实际的.

  • 豚鼠小肠绒毛内对脂褐质类物质排泄的观察

    作者:王雅琴;肖长义

    目的:为进一步确定小肠是否具有排泄功能.方法:取豚鼠小肠做HE染色、PAS染色、尼罗蓝染色和Schmorl氏铁氰化钾染色,进行光镜观察.结果:现在小肠绒毛顶端的结缔组织内及上皮内,可见HE染色呈黄褐的颗粒性物质,这些颗粒多为吞噬状态,脂褐质特异性染色呈阳性反应.结论:小肠对脂褐质类物质可能具有一定的排泄作用.

    关键词: 小肠 排泄 豚鼠
  • 中药敷脐结合手法治疗小儿遗尿

    作者:鲍作臣

    小儿遗尿症临床较多见,绝大多数是功能性的.中医学认为:下元虚寒,肾气不足,不能温煦膀胱;脾肺气虚,不能约束水道,膀胱气化失调,不能制约水道则为遗尿.<幼幼集成·小便不利证治>:"小便自出而不禁者谓之遗尿;睡中自出者,谓之尿床,此皆肾与膀胱虚寒也."清·李中梓<证治汇补·遗尿>说:"水潴于膀胱,而泄于小肠,若心肾气损,肠气虚冷,传送失度,必具遗尿之患……".

  • 多层CT配合钡餐造影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刘玉启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及X线胃肠钡餐造影检查在胰腺癌侵犯胰周组织结构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及影像学征象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06月至2010年06月确诊为胰腺癌并侵犯小肠,胰周血管及脏器的患者22例,均行X线胃肠钡餐造影和多层螺旋CT扫描(平扫+双期增强)检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手段中单一检查及两种检查方法配合的敏感性、准确性.结果X线胃肠钡餐造影显示全部病例均有十二指肠的降段、水平段,空肠起始段部之管腔不同程度狭窄、管壁僵硬、黏膜稀疏变浅;CT,扫描则显示胰腺癌肿块与小肠管间脂肪间隙消失、黏膜增宽或部分消失;6例邻近肠管壁偏心性增厚;16例胰腺癌肿块包绕肠管浸润致肠壁对称性增厚.CT扫描还清楚显示胰腺癌肿块的位置、形态、大小、密度、边界之直接征象和胰管、肝内一外胆管受压扩张之间接征象:周围血管受压、包绕、变形:胃脏、网膜受侵及血行、淋巴转移等更多方面之影像学信息.结论 X线胃肠钡餐造影检查是诊断胰腺癌侵犯小肠的首选方法,CT扫描可弥补其检查之不足:两者配合敏感性、准确性更高,信息量大.

  • 小肠不完全性梗阻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张育新;戚秀华

    目的:了解小肠不完全性梗阻患者的诊治情况,提高对小肠不完全性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30例经手术证实因小肠病变所致不完全性梗阻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国内相关文献.结果 30例小肠梗阻患者中,恶性病变21例,良性病变9例.结论 对小肠病变所致不完全性梗阻,钡餐及小肠插管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手术切除是直接的治疗方法.

  •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一例报告

    作者:向日晖;朱明古;卢志斌;周国用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Acute hemorrhagic necrotizing enteritis,AHNE)又称急性坏死性肠炎、急性节段性肠炎、节段性出血性肠炎.它是一种急性、暴发性疾病,以小肠广泛出血、坏死为特征的急性炎症,其临床表现有腹泻、便血、腹痛、发热及中毒症状,严重者可有休克、肠麻痹等中毒症状和肠穿孔等并发症[1].临床上少见,且由于其起病初无特异性,症状类似中毒性细菌性痢疾、胰腺炎、肠梗阻等而极易造成误诊.

  • 四逆汤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黏膜的保护效应

    作者:刘克玄;吴伟康;何威;孙惠兰

    目的:探讨四逆汤(SND)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后肠黏膜的保护效应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仅分离不阻断肠系膜上动脉)、模型组(阻断肠系膜上动脉1 h后再灌注3 h)、SND高剂量(6 g·kg-1·d-1)及低剂量(3 g·kg-1·d-1)组.SND组大鼠连续灌胃3 d后手术.取回肠末端组织行光镜检查,并行肠黏膜组织Chiu's评分,计算肠含水率;TUNEL法检测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检测肠黏膜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表达.结果:SND预先给药能明显减轻肠黏膜组织病理损害,显著降低Chiu's评分、肠含水率、肠黏膜细胞凋亡指数及MDA含量(P<0.01),升高SOD活性及Bcl-2蛋白表达(P<0.01),但SND两个剂量组间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模型组及SND两个剂量组肠黏膜组织SOD活性与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r分别为0.775,0.796与0.712,P<0.01).模型组与低剂量组Bcl-2蛋白表达量与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亦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751与0.698,P<0.01).结论:SND预先给药对肠I/R后肠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清除氧自由基、促进Bcl-2蛋白表达来抑制肠黏膜细胞凋亡有关.

  • 大叶蒟和黑胡椒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作者:董栋;潘胜利

    大叶蒟Piper laetispicum C.DC.为胡椒科胡椒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广东、广西、云南和海南省,民间异名小肠风、山胡椒、野胡椒,主要用于活血、消肿、止痛[1].本课题组以药理实验跟踪,从大叶蒟的根和茎中分离得到一些新的酰胺类化合物,其中大叶蒟素(laetispicine)有明显的抗抑郁活性,其强度为氟西汀(prozac)的5倍.在研究酰胺类化合物的同时发现其根和茎中还存在一定量的挥发油.而对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从未见文献报道.

  • 试析溺血何出自小肠

    作者:王雁;常毓颖

    现代肾小球肾炎归属于祖国医学溺血范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与小肠泌别清浊功能紧密相关。治疗溺血不仅要补虚祛邪,而且应重视恢复小肠泌别清浊功能。

    关键词: 溺血 小肠 肾炎
  • 表里、枢机与脾胃相关性浅识

    作者:孙文正;陈燕;高娜

    1脾胃与脏腑的藏泻关系脾胃与脏腑、表里的关系:<素问*五藏别论>说:"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

  • “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的源流与发展

    作者:郭宗耀;刘芸;高玉萍;彭岭;张秋雁;李杰

    藏象理论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中“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一直以来都因缺乏确凿的理论依据而备受争议.认为中医藏象理论特点是重功能而轻形态,其所包含的“心与小肠”与现代解剖学的“心与小肠”不可等同;并从“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的文字起源、经络基础、生理基础、病理基础、临床运用及现代研究方面系统阐释该理论,以进一步揭示其学术价值.

    关键词: 藏象理论 小肠 表里
  • 白花蛇舌草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作者:邓斌

    白花蛇舌草性寒,味甘苦,人大肠、小肠、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燥湿祛痰,收敛止血,利湿通淋的功效,笔者常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收到良好效果,举例如下.患者李某,男,30岁.因上腹胀痛反复半年来诊.疼痛无规律性,腹胀可连及两胁下、嗳气、反酸、烧心、烦躁、失眠、食欲不振、大便通畅.胃镜上消化道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肝、胆超声检查及肝功能等检查均未见异常.

2883 条记录 5/145 页 « 12345678...1441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