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儿腹膜鞘状突未闭术后睾丸回缩的防治

    作者:刘文英;韦福康;胡廷泽

    我院近年先后收治了4例腹膜鞘状突未闭手术后发生的睾丸回缩,患儿年龄3~10岁,3例系鞘膜积液在外院行鞘膜翻转术,1例因腹股沟斜疝在外院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发现睾丸回缩的时间为数天至2年(体检时偶然发现),距行睾丸固定术的时间为6月至7年.

  •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与并发症分析

    作者:郑文龙;蔡洪彬;赖志鸿

    目的 :探讨腹腔镜对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某院2011年1月 ~2015年12月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儿800例作为对象,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成研究组636例与对照组164例,研究组采用腹腔镜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治疗.所有患儿均随访两年,比较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患者临床疗效与术后随访资料,比较手术相关指标及预后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 :腹腔镜对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具有创伤小 、术后恢复快 、住院时间短 、并发症少 、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效果显著.

  • 瑞芬太尼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绪雄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小儿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中间断静注氯胺酮(1 mg/kg);B组微量泵静注瑞芬太尼[0.05~0.25 μg/(kg·min)].结果 B组手术开始后心率、平均动脉更平稳,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瑞芬太尼用于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安全可行.

  • 单孔法腹腔镜在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罗文;王琴

    目的:分析观察单孔法腹腔镜在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共收集80例腹股沟疝患儿,根据治疗方式,分为2组,传统组,行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组,于单孔法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手术各指标均优于传统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传统组为17.5%,治疗组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单孔法腹腔镜在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中,应用价值高,可推广.

  • 腹腔镜辅助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观察

    作者:潘涛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月10月至2011年5月 22例患儿行腹腔镜辅助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全部治愈.手术时间单侧3~7min,平均 5min;双侧7~16min,平均12min.术后住院1~3d.随访6~19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腹腔镜辅助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效果好、恢复快、损伤小、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及术中能探查对侧隐匿性疝等优点.

  • 疝囊高位结扎术联合中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燕清;唐志强

    目的:探讨疝囊高位结扎术联合中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或科研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选取176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81例予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治疗组中95例子疝囊高位结扎术联合中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量和患者术后的一般临床情况,包括伤口愈合时间(t)、渗血量(L)、住院天数(T)、半年后复发(随访)人数(R)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清CRP量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CRP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t、T、R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L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总并发症率分别为18.5%、6.3%,两组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疝囊高位结扎术联合中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能有效改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及减少术后并发症.

  •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护理配合

    作者:夏元喜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常见的小儿外科疾病,一般行疝囊高位结扎就可根治.但是传统的手术方式必须解剖腹股沟区,可能引起提睾肌、输精管、血管、神经的损伤,也有可能形成医源性隐睾,且术后常有阴囊水肿,术后七天还要拆线,增加小儿痛苦.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则克服了上述缺点,同时还能发现对侧隐性疝而一并结扎,效果满意.我院自1999年8月~2000年12月行腹腔镜下小儿疝囊结扎术162例.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 临床护理路径在行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中的应用

    作者:曹萍;刘婷;苗春林;吕红芬;葛秀萍;闫妮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股沟斜疝住院行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共600例,全部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0例,对照组300例。观察组按照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治疗、用药、化验检查、护理、健康指导等,按照医院要求填写护理记录单。在出院时请家长填写满意度调查表统一收回。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教育知晓率以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的健康教育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使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的时间更为充分,家长对相关疾病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更为充分,健康教育知晓率更高,护患关系也得到很大改善,护患信任程度大幅度提高,减轻了家长及患儿住院期间的焦虑情绪,增强了治疗的信心。临床护理路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腹股沟管前壁折叠术治疗小儿巨大腹股沟斜疝的效果评价

    作者:张合成;陈金兰;靳三丁

    目的:探讨腹股沟管前壁折叠术在小儿巨大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们共对301例334侧巨大腹股沟疝患儿实施手术。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159例177侧,对照组142例157侧。对照组仅行腹股沟皮纹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实验组予腹股沟皮纹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并腹股沟管前壁折叠术。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上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实验组(21.4±4.6)min,对照组(17.2±3.5)min;术后复发情况:实验组复发1例,复发率0.56%;对照组复发7例,复发率4.46%。结论腹股沟管前壁折叠并疝囊高位结扎术特别适用于巨大腹股沟斜疝患儿,能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

  • 幼儿Ⅲ型睾丸横过异位1例

    作者:魏山坡;刘风昌;王利民;杨斌

    睾丸横过异位(TTE )是临床较少见的男性生殖系统发育畸形,本科近期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患儿,男,1岁8个月。因左侧阴囊空虚、尿道开口异位入院。体查:阴茎外观短小,长约2 cm,包皮呈帽状堆积于阴茎背侧,系带缺如,正常尿道外口无开口,于会阴体处靠近阴茎根处可见一直径约0.1 cm孔道,阴茎向腹侧弯曲。左侧腹股沟至阴囊内未触及睾丸,右侧阴囊可触及2个类睾丸样肿物,其一可移动至右侧腹股沟区。右侧腹股沟可扪及一肿物,约3 cm ×2 cm ×2 cm,肤色正常,皮温不高,质地软,无触痛,压之可还纳,闻及“咕噜”声,还纳后以手指按压内环口处,肿物不出现,患儿哭闹时局部有冲击感,手指拿开,肿物复现,可降至阴囊,肿物透光试验阴性。辅助检查:染色体检查:(46,XY);腹股沟及阴囊彩超提示:左侧睾丸异位,右侧阴囊内可探及两个睾丸回声,其一可移动至右侧腹股沟内环口处,右侧腹股沟斜疝,疝出物为肠管。术前诊断:①会阴型尿道下裂;②左侧睾丸横过异位完善术前检查后予分期手术治疗,先行阴茎下弯矫正术,术后6个月行尿道成形术,术后阴茎伸直满意,排尿通畅,无尿瘘、尿道憩室。术后3个月再行左睾丸复位固定术+右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过程:患儿麻醉满意后,取右下腹腹横纹切口,长约2 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于精索内前方找到并打开疝囊,疝囊壁肥厚明显,证实近端通向腹腔,横断疝囊,分离疝囊近端至腹膜外脂肪,双道结扎并缝扎,分离疝囊过程中可见两条精索,均仔细保护,查无活动性出血,清点器械无误后,逐层关闭切口,用医用胶粘合皮肤切口。手术转至阴囊,做右阴囊底横切口,长约2 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肉膜,打开鞘膜囊,其内可见两个睾丸并各有独立的精索血管供应,右侧约1.0 cm ×0.8×0.5 cm大小,左侧约0.8 cm ×0.6 cm ×0.4 cm大小,睾丸均稚嫩,软,血运可,睾丸、附睾分离,两输精管纤细,游离左睾丸精索组织,于右阴囊底打开阴囊中膈,将右睾丸自此孔道送入左阴囊内,缝合固定于左阴囊皮肤、肉膜之间,再将左睾丸缝合固定于右阴囊皮肤、肉膜之间。手术顺利。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患儿睾丸血运及发育可。

  • 小儿右侧腹股沟斜疝术后直疝1例

    作者:许灵苍;李会;徐伟珏;吕志葆

    患儿,男,13岁,因右侧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1年余入院.患儿6岁时被发现其右侧腹股沟有一可复性包块,久立或活动后出现,不坠入阴囊,卧位或按压后消失.于1年前至本院就诊,诊断为右侧腹股沟斜疝,给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术中证实为右侧腹股沟斜疝,并行右侧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1个月发现右侧腹股沟包块复发.体查:腹平软,右侧腹股沟可见陈旧性手术瘢痕,并可扪及一肿块,大小约2 cm×3 cm×3 cm,质软,无触痛,边界清楚,基底较宽,透光试验(-),不坠入阴囊,可完全回纳,左侧腹股沟未扪及包块,双睾丸在于阴囊内可扪及.

  • 小儿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作者:李索林;刘琳

    疝囊高位结扎术是腹股沟疝的标准治疗方法,经典手术是通过1.5 ~2 cm下腹横纹小切口开放进入腹股沟,解剖精索血管和输精管剥离横断疝囊完成高位缝扎;尽管手术技术成熟,损伤精索结构和疝复发的几率不高,但仍无法进行对侧隐性疝的评估,不能避免异时疝的发生.腹腔镜技术以不解剖腹股沟精索结构从而避免损伤精索血管和输精管、可观察对侧内环情况并能同时关闭对侧鞘突未闭、以及更准确诊断少见的直疝和股疝等优点而得到认可.

  • 腹腔镜疝手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贺更生;丁成明;李种;戴小明;黄秋林

    目的:总结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腹股沟疝及切口疝的手术抉择、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09年12月期间对腹股沟疝和切口疝行腹腔镜手术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43例(51侧),TAPP25例(31侧),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3例.结果: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4.5min,术中出血量5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5/71),其中血清肿2例,阴囊气肿4例,腹股沟区血肿2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8d,术后随访1~12个月均未出现疝复发、慢性神经性疼痛、异物感、补片及切口感染等.结论:腹腔镜疝手术安全性良好、复发率低、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及术后住院时间短;对于疝开放手术术后复发、双侧疝、复合疝等是首选术式,并可避免隐匿疝的遗漏.

  • 单纯喉罩全身麻醉及合并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麻醉效果的影响

    作者:冯慧悦;吴祎洁

    目的:探讨单纯喉罩全身麻醉及合并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麻醉效果的影响,为临床麻醉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14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单纯行喉罩全身麻醉,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苏醒时间、躁动率、不良反应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插入喉罩时HR及MAP分别为(128.58±9.11)次/min和(31.18±3.24)mmH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观察组拔除喉罩时HR及MAP分别为(128.48±8.94)次/min和(34.51±3.95)mmH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手术时间、瑞芬太尼用量分别为(6.14±0.98)min、(16.69±3.05)min和(99.34±7.16)μ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躁动评分、躁动率、12 h小儿疼痛量表(FLACC)评分分别为(2.48±0.35)分、8.57%和(2.38±0.59)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应用喉罩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效果好,患儿体征稳定,躁动率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麻醉处理

    作者:刘东辉;区惠根;何卓文;欧阳文博;张坤全

    目的 探讨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和安全性.方法 本组80例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ASA Ⅰ~Ⅱ级,以气管全麻下行术式,入室后连续监测HR、MAP、SpO2、气道峰压(PIP)、PETCO2 及体温,并分别记录术前、气腹后5 min、气腹后10 min、放气后10 min的各项监测指标.结果 所有患儿麻醉均满意,无一例出现麻醉意外、并发症,CO2 气腹后10、20 min HR、MAP、PETCO2、PIP 显著升高(p<0.05,p<0.01),SpO2 无显著变化,放气后10 min 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面对小儿特殊的解剖、生理和CO2 气腹对生理产生的影响,做好术前准备,选择正确的麻醉方法 和合适的麻醉药物,维持稳定的循环,小儿可安全实施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手术.

  • 罗哌卡因局部封闭麻醉对小儿疝气术后康复的作用

    作者:杨慧菊;于冬男;马珏;胡世雄;张登文;王晟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局部封闭麻醉对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康复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将行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人,常规静脉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后予0.9%生理盐水2~3 mL局部注射;试验组50人,常规静脉全身麻醇,手术结束后予0.2%罗哌卡因2~3mL局部封闭.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2h、6h、12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复苏室的生命体征,术后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剂量、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2h、6h、12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3±1.15)vs.(6.8±0.76),(1.46±1.09)vs.(7.1±0.84),(1.52±1.15)vs.(7.33±1.06),P<0.001],术后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剂量少于对照组(χ2=45.38,P<0.001),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少于对照组[(9.84±1.39)h vs.(12.20±1.47)h,t=-7.19,P<0.001],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29.32±4.69)h vs.(38.93±4.29)h,t=-9.16,P<0.001].结论 罗哌卡因局部封闭麻醉对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后能有效镇痛,减少术后止痛药物的使用剂量,促使患儿更早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值得推荐的临床方法.

  • 腹腔镜带线直针单隧道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427例

    作者:毛建雄;肖东;徐皓中;崔雄俭;张翅;储冬冬;王秀良

    目的 探讨腹腔镜带线直针单隧道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价值.方法 脐下脐上分别切5 mm及3 mm切口,建立气腹后置入5 mm及3 mm trocar,在疝囊颈投影的皮肤位置切1 mm切口,自该切口刺入带线疝针,疝针在腹膜外沿疝囊颈后方走行,疝针通过精索血管后针尖即可穿过腹膜进入腹腔,用腹腔镜钳将疝针上的线牵拉进入腹腔足够长.将疝针沿原隧道缓慢退出,至退到腹膜外原进针垂直位置后将疝针沿疝囊颈的外侧走行,于疝囊颈后方出线处出针,将腹腔内留的线穿过疝针上方的线与疝针之间的间隙,腹腔外轻拉疝针与缝线,将腹腔内的线带出,并剪断,并分别打结,完成疝囊单隧道双线高位结扎.结果 427例中术中发现对侧鞘状突未闭218例,占单侧腹股沟斜疝患者的51.2%.单侧手术平均时间约8.5分钟,术后脐部少量渗血5例,无阴囊、腹股沟血肿等其他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3.1天,术后312例随访3月~24月,无复发病例,未出现线结反应,术后内环处未扪及线结.结论 腹腔镜带线直针疝囊单隧道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疗效满意.

  • 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效果与手术技巧

    作者:陈权彬

    目的 探讨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潮安区人民医院普外科住院部小儿腹股沟斜疝200例,全部研究对象均根据患儿家属的治疗意愿分组,观察组采用患儿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切口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切口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镇痛药物应用率,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显著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与复发风险.

  • 微型腹腔镜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附139例报告)

    作者:李定文;曾献清;黄汉源

    目的 介绍微型腹腔镜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方法 使用微型腹腔镜配合改进的针形器械,缝扎疝囊内环口周边腹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39例.结果所有患儿术后经过顺利,术后无切口感染及血肿形成,无腹胀及排尿困难,术后1~2天可出院,平均住院时间3天,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未见复发及肠粘连发生.结论 本手术方法 较传统的开放手术具有切口和创伤小,操作简单,恢复快,术后无复发等优点,值得推广.

  • 小儿腹股沟斜疝单孔腹腔镜手术中用大圆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疗效

    作者:罗晓峰;王振龙;何涛;蔡奇;黄志杰;李康德;陈博艺;李荣;刘宁江

    目的 观察小儿腹股沟斜疝单孔腹腔镜手术中用大圆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疗效.方法 94例作单孔腹腔镜手术的腹股沟斜疝患儿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2例),分别采用大圆针或联用大圆针和疝气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比较两组术式改变、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血管损伤、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术式改变、手术时间、术中血管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而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腹腔镜手术中用大圆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安全、有效方法.

238 条记录 9/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