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尿道下裂并尿道重复一例报告

    作者:韩淑玉;王克来;谭国华

    患儿,男,3岁.出生后家长即发现患儿尿道外口位置异常.查体:阴茎下弯,尿道外口位于冠状沟腹侧,系带缺如,包皮于背侧堆积,呈头巾状,阴茎头舟状窝处可见皮肤凹陷.阴囊及双侧睾丸发育正常.入院诊断:尿道下裂(冠状沟型).行Duckett尿道成形术.将8 F硅胶尿管自冠状沟腹侧尿道外口置入膀胱,再于阴茎头舟状窝皮肤凹陷处将另一8 F尿管置入2.5 cm受阻.纵行切开阴茎腹侧皮肤向两侧游离皮瓣,探查见8F尿管位于主尿道背侧的窦道内,两者间有一薄膜相隔.确诊为尿道下裂并矢状位不完全性尿道重复.于距冠状沟1.0 cm处环形切开包皮内板,将阴茎皮肤脱套至阴茎根部,剥除腹侧纤维韧带,矫直阴茎,保护主尿道的完整性,切除发育不良的副尿道,横裁包皮内板做岛状皮瓣,做成带蒂包皮管转至腹侧与主尿道外口斜面吻合,尿道成形术后行膀胱造瘘.术后12 d拔造瘘管可自行排尿,尿线粗,无尿瘘.

  • 游离皮瓣修复四肢电烧伤后毁损性创面

    作者:蔺海龙;宋志斌;田宝祥;杨雄;刘洋;樊华;魏纯琳;刘凤彬

    目的 探讨游离皮瓣在电烧伤后毁损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烧伤科收治的8例电烧伤后毁损性创面患者,上肢6例,下肢2例,大小为7 cm×4 cm~24 cm×15 cm,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肌腱、关节或骨质外露.切取第一跖背动脉、足背动脉、股前外侧动脉、胸背动脉皮瓣,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电烧伤后毁损性创面,切取游离皮瓣大小8 cm×5 cm~25 cm×16 cm.结果 7例皮瓣成活良好,仅1例皮瓣远端约4 cm×1 cm范围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3~6个月随访,患肢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应用游离皮瓣修复电烧伤后毁损性创面,能大限度地保留肢体外形及功能,降低电烧伤后的致残率,是修复电烧伤后毁损性创面的可选方法.

  • 两面真皮夹带蒂颞浅筋膜瓣复合组织修复半面萎缩

    作者:杨彪炳;唐胜建;梁晓琴;牟少春;蔡霞

    治疗半侧颜面萎缩的方法有多种,如真皮脂肪填充、生物材料填充以及游离皮瓣等.上述方法都存在不同的缺憾[1],远期疗效难以令人满意.我们从1999年起应用两面真皮夹带血管蒂颞浅筋膜瓣复合组织翻转填充治疗半面萎缩,取得较满意效果.

  • 应用腹直肌-后鞘腹膜复合瓣游离移植再造颈段食管的初步报道

    作者:张金明;陈小萱;彭解人;黄晓明;刘小容

    下咽癌以及颈段食管癌晚期,尤其是当肿瘤切除再次复发时,再次行手术切除常造成颈段食管和气管的缺如,严重时颈前的皮肤软组织一并缺如.针对此种情况,通常的处理是将气管在胸骨柄上方或胸壁上造口,为恢复经口进食,则必须重建食管.常用的方法有局部皮瓣如胸大肌皮瓣,胸锁乳突肌皮瓣等;游离皮瓣如前臂皮瓣,肠道的游离移植;或胃上提等手术方法[1-3].但无论采用上述哪种方法,都需另外再转移另一个组织瓣来覆盖新造的食管及修复皮肤缺损.为了简化手术步骤,减少手术给患者的创伤,我们应用带血管蒂的腹直肌-后鞘腹膜复合瓣游离移植修复2例因复发性下咽癌手术造成的食管缺损伴颈前皮肤软组织缺如,取得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 腹壁下动脉穿支游离皮瓣在乳腺肿瘤术后一期乳房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张敬杰;王本忠;王劲;徐晓军;颜蕴文;裴静;俞士炳;徐军

    目前有相当多的患者因为主观或客观因素不能接受保乳手术;而且中国女性乳腺相对较小,保乳手术常导致乳腺变形影响美容效果.

  • 大型胸脐下腹游离皮瓣联合修复双下肢Ⅲ度烧伤创面

    作者:童亚林;潘葵;朱金红;缪洪城;杨福旺;龚震宇;孔质彬

    双下肢Ⅲ度烧伤在临床中较常见,所造成的血管、神经、肌腱、骨关节外露需要皮瓣及时覆盖以防止其进行性坏死和感染.而此类患者往往伴有多部位烧伤,选择何种皮瓣同时修复双下肢创面,以小代价达到好治疗效果,是烧伤科医生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我院烧伤科自1999年以来采用大型胸脐下腹联合游离皮瓣同时修复双下肢Ⅲ度烧伤创面9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 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在游离皮瓣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郑岩;孙艳丹;韩岩;郭树忠;马显杰;舒茂国;宋保强

    由于游离皮瓣具有血运丰富,抗感染力强,皮瓣长宽比例不受限制,手术Ⅰ期完成等优点,已成为修复组织缺损、污染创面或器官再造的常用方法[1].但既往主要依靠血管体表投影解剖标志和临床经验判断游离皮瓣血管蒂的位置和血管走向,由于存在血管解剖个体差异,及患者体形差异等因素,可以导致体表标志的不确定,故体表投影的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 腹壁浅动脉蒂游离腹壁皮瓣乳房再造术的初步临床应用

    作者:穆大力;栾杰;穆兰花;严义坪

    目的 探讨采用腹壁浅动脉(superficial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SIEA)蒂游离腹壁皮瓣乳房再造术方法 、特点及适应证.方法 术前采用多层螺旋CT(multipledetector-row computed tomography,MDCT)三维血管造影及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查SIEA的直径、走行及分布,于脐与阴阜上缘之间设计皮瓣,采用单蒂或双蒂SIEA,与胸廓内动,静脉吻合,腹部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4例乳房再造病例皮瓣全部存活,皮瓣和腹部供区无脂肪液化、坏死、切口裂开、腹壁薄弱及腹壁疝等并发症的出现,再造乳房外形效果满意.结论 SIEA蒂游离腹壁皮瓣与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横行腹支肌肌(TRAM)皮瓣乳房再造术提供同样的腹部皮肤和组织量,但却减轻了对腹部功能和形态的损害,在做好充分的术前血管评估、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熟练掌握显微外科技术的前提下,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乳房再造方法.

  • 腹部带蒂皮瓣与游离皮瓣修复手部感染创面及骨外露临床观察

    作者:朱玉花;王俊波;张全英

    目的 比较腹部带蒂皮瓣和游离皮瓣修复手部感染创面及骨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38例手外伤后创面感染且骨外露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10例,Ⅰ组患者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治疗,Ⅱ组患者行足背游离皮瓣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Ⅰ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4.73%,Ⅱ组为63.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2.3±23.5)min,短于Ⅱ组(189.3±36.9)min;Ⅰ组患者住院时间为(39.5±3.2)d,长于Ⅱ组(19.4±1.2)d;Ⅰ组患者手术次数为(2.2±0.8)次,大于Ⅱ组(1.0±0.2)次;Ⅰ组患者总住院费用为(12 324.6±145.2)元,高于Ⅱ组(8734.2±45.6)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率为52.63%,Ⅱ组为73.6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手外伤创面感染及骨外露的修复治疗,带蒂皮瓣术后成活率较高,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而游离皮瓣修复可实现外形和功能的良好恢复,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可灵活选择.

  • 应用游离组织瓣同期修复舌癌切除后缺损

    作者:史也;张韬;陈永宁;赵继志;余立江;石钿印;马超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皮瓣行舌癌根治性切除后同期舌再造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缺损大小不同分别对47例舌癌患者,应用前臂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即时修复舌癌根治性切除后的舌缺损.术后随访3个月至9年,并对患者修复后的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47例皮瓣中仅1例失败,其余均成活,成活率97.7%.术后36例随访患者均可进行基本正常的语言交流和进食,其中34例语音清晰,2例不清晰;31例可进普食,4例进软食,1例进流食.结论 应用游离皮瓣修复舌癌根治性切除后的舌缺损,方法可靠且成功率较高.根据缺损范围选择适合的修复方式是获得较理想的舌形态和功能的关键.

  •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颊癌根治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周婷;孙国文;卢明星;文健民;陈欣;曹俊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颊癌根治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 2009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142例颊癌患者,行肿瘤根治术后应用不同类型的股前外侧组织瓣同期修复,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2例中以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60例,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皮瓣60例,薄型股前外侧皮瓣22例,皮瓣大小为4 cm×5 cm~ 14 cm×10 cm,其中成活140例,术后发生血管危象4例,经探查及相应处理后2例完全成活,2例坏死,改以前臂皮瓣修复.术后随访3~85个月,平均37个月,颊部受区皮瓣成活良好,术后6个月患者张口度、咀嚼、吞咽、语音功能得到良好恢复,大腿供区运动功能良好,无麻木、疼痛不适.结论 颊癌根治术后遗留的缺损,以不同类型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进行修复重建,颊部功能及外形恢复较为理想.

  • 游离小鱼际穿支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

    作者:周晓;芮永军;薛明宇;许亚军;强力;郑和平

    目的 总结游离小鱼际穿支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收治8例拇指指腹缺损伴有末节指骨肌腱外露的病例,设计切取同侧小鱼际穿支皮瓣,大小为1.4cm×2.0cm~1.8cm×2.2cm,将小指尺侧指动脉与拇指指动脉吻合,皮瓣伴行静脉及浅静脉分别与拇指指腹、指背静脉吻合,以9-0线将皮瓣内的神经分支与一侧指神经缝合重建皮瓣感觉.小鱼际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8例皮瓣及供区创面均一期愈合.8例8指术后获得随访,时间为6 ~13个月,平均9个月,皮瓣外形、质地均良好,末次随访时,皮瓣两点辨距觉为7~ 10 mm,术后拇指各关节活动正常.供区线状瘢痕愈合,无并发症,手部握力未见减弱.结论 游离小鱼际穿支皮瓣血管解剖恒定,手术操作简便,疗效满意,是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较为理想的一种新方法.

  • 游离骨间后动脉皮瓣桥接修复手指掌侧皮肤及动脉缺损

    作者:徐宝成;梁钢;陈福生

    目的 探讨携带长段骨间后动脉的游离骨间后动脉皮瓣桥接修复手指掌侧皮肤,以及双侧指动脉同时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携带长段骨间后动脉的游离骨间后动脉皮瓣,桥接修复了6例手指掌侧皮肤及双侧指动脉同时缺损的患者.皮瓣的切取面积为3.5 cm×2.0 cm~6.5 cm ×3.0 cm.供瓣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6例移植的皮瓣术后均未发生血管危象,皮瓣均顺利成活,切口均一期愈合;6例桥接修复指动脉缺损的手指血供和回流良好.4例获得1 ~12个月(平均7个月)的随访,移植的皮瓣色泽、质地较好,皮瓣厚度略显臃肿;桥接修复指动脉缺损的手指成活良好;大部分患者供、受区的外形及功能恢复较为满意.结论 携带长段骨间后动脉的游离骨间后动脉皮瓣桥接移植,可收到覆盖创面和改善或重建血供的双重功效,为手指掌侧皮肤及双侧指动脉同时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足底内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底创面

    作者:李丹;惠瑞;韩岩

    目的 探讨应用足底内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底缺损的方法,大限度重建足底功能和外形.方法 本组共19例患者,年龄6 ~ 53岁,男16例,女3例;足跟缺损14例,前足部缺损5例.均利用对侧足底内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对大面积创面则负重区采用皮瓣修复,非负重区以游离皮片覆盖.皮瓣修复面积为4.0 cm×5.0 cm~8.5 cm×12.0 cm.结果 术后皮瓣、肌瓣及移植皮片均成活良好,出院时外形较满意.术后9例获3 ~12个月随访,外形及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无破溃,负重行走基本正常,皮肤感觉部分恢复.结论 利用足底内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底较大面积的缺损,重建足部外形良好,并可满足长期负重行走的功能要求.

  • 游离股前内侧穿支皮瓣在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宋达疆;李赞;周晓;章一新;彭小伟;周波;吕春柳;杨丽嫦;彭文;王旭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内侧穿支皮瓣在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与舌再造中的应用.方法 2010年9月至2015年1月应用游离股前内侧穿支皮瓣对57例舌癌患者舌、颌、颈联合根治术后同期行舌、口底缺损修复与舌再造,其中舌缘癌36例,舌腹癌15例,口底癌累及舌6例.结果 切取皮瓣面积为5.5 cm×4.0 cm~7.5 cm×5.5 cm,厚度为1.0~1.7 cm.28例穿支血管蒂来源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长度为(8.2±0.6) cm;17例来源于股深动脉,长度为(8.5±0.4) cm;12例来源于股动脉,长度为(8.1±0.7)cm.57例穿支皮瓣全部存活,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随访12~ 24个月,所有患者再造舌形态良好,舌体活动自如,吞咽和语言功能满意,肿瘤局部无复发.供区仅遗留线状瘢痕,大腿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游离股前内侧穿支皮瓣是修复舌癌术后口底缺损及舌再造的较好方法.

  •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烧伤瘢痕癌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周为军;宋朝晖;郭智龙;李朝阳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烧伤瘢痕癌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6月至2013年2月,收治10例头面部、四肢等部位烧伤后瘢痕癌,对瘢痕癌行根治性扩大切除,遗留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对术后效果和供区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10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一期成活,皮瓣色泽红润、有弹性,毛细血管充盈度较好,针刺后皮瓣有出血,皮瓣存活良好,未见明显皮瓣下积脓、坏死,未见明显动静脉裸露形成的血肿、皮瓣移动甚至脱落等现象.平均手术时间为7h,术后未见明显肌肉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5个月至2年,平均1年,皮瓣外观及形态良好,未见瘢痕癌肿复发,恢复满意,其中有6例皮瓣上可见体毛生长.供区无功能障碍,左右侧大腿活动无明显受限,活动自如,皮肤愈合良好.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可以很好地修复烧伤后瘢痕癌切除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

    关键词: 游离皮瓣 烧伤 瘢痕
  • 腓肠内侧血管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作者:张净宇;霍永鑫;高顺红;于志亮;段雅智;张文龙;于泽洋

    目的 探讨腓肠内侧血管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供血游离皮瓣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用新鲜成人下肢标本6侧,行乳胶灌注后,解剖观察腓肠肌的供血动脉起点,测量动、静脉数量及腓肠内侧血管肌外部分长度、外径.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5例小腿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皮肤缺损面积13 cm×7 cm~24 cm×12 cm,以腓肠内侧血管为受区血管蒂,10例选取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创面,5例选取背阔肌游离皮瓣修复,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结果 解剖研究发现腓肠肌为多源性供血,腓肠内、外侧动脉起自腘动脉,腓肠内侧血管为1条动脉、2条静脉,肌外长度4~7 cm,平均5.4 cm,动脉起点外径2.6~2.9 mm,平均2.7 mm,入肌处外径1.9~2.3 mm,平均2.1 mm.静脉注入腘静脉处外径2.7~3.4 mm,平均2.9 mm,入肌处外径1.8~2.2 mm,平均2.0 mm.15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1~21个月,平均16.5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弹性好,恢复保护性感觉,患者对术后效果满意.结论 腓肠内侧血管解剖位置恒定,位置深,损伤几率小,蒂长,适于吻合,应用其为游离皮瓣供血,修复小腿大面积皮肤缺损,效果满意.

  • 修薄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颊癌术后缺损

    作者:吴双江;夏德林;明华伟;甘升远;邵学磊

    目的 探讨修薄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对颊癌根治术后颊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将修薄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5例颊癌根治术后颊部缺损,皮瓣面积8 cm×6 cm ~12 cm×8 cm.结果 15例中14例移植皮瓣存活,色泽红润,质地柔软,1例坏死.术后随访6 ~36个月,成活皮瓣无臃肿、张口度正常,供区无功能障碍.其中1例(T3N1M0)16个月后死亡,1例(T3N1M0)8个月后局部复发.结论 股前外侧皮瓣修薄后血运可靠,修复后颊部外形功能良好,对供区影响小,是修复颊癌术后颊部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 以肋下动脉侧皮支前支为血管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韩军涛;何亭;王洪涛;李军

    目的 以肋下动脉侧皮支前支为血管蒂,设计侧腹部皮瓣,修复下腹部及远位创面.方法 本组共10例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25~62岁,平均(38.2±6.5)岁.设计以肋下动脉侧皮支前支为血管蒂的侧腹部皮瓣10例,其中1例为携带伴行神经的游离皮瓣.共修复腹部创面9例,足底供区创面1例.皮瓣大小为4 cm×8 cm~7 cm×l5 cm.结果 10例皮瓣均成活良好,无一例出现血运障碍,腹部外形良好,遗留线状瘢痕.其中应用游离皮瓣修复足底缺损时,进行了伴行神经与足底内侧神经的吻合,随访6个月时皮瓣感觉恢复范围已达60%以上,两点辨距觉为20~25 mm.结论 以肋下动脉侧皮支前支为血管蒂的侧腹部皮瓣具有血管蒂位置恒定,局部血管网丰富且携带感觉神经等特点,是良好的皮瓣供区.

  •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供血的血流动力学研究及应用

    作者:高顺红;冯仕明;陈超;于志亮;赵刚;焦成;韩铁江;张志勇;张文龙

    目的 通过对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供血的血流动力学研究,探讨其作为受区供血血管,携带游离组织皮瓣修复小腿严重创伤后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10月至2012年2月,收治38例小腿软组织严重损伤患者,在术中对其中的16例16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转移前和逆行转移后的平均动脉压进行测量.所有患者均伴有严重的软组织、血管和(或)神经损伤,小腿无可与游离组织瓣相吻合的血管,不同程度的骨质、肌腱外露和(或)骨髓炎.采用游离组织皮瓣,包括背阔肌肌皮瓣、胸脐皮瓣、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缺损,以逆行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作为受区供血血管.供区直接缝合或以中厚皮片移植修复.结果 16例16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转移前的近端顺行平均动脉压值为(81.6 ±12.4) mmHg,血管转移后的近端逆行平均动脉压值为(48.2±10.7)mmHg,为转位前平均动脉压值的59.07%,下降了40.93%.38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切口一期愈合.术后2例出现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无一例出现血管危象,创面一期愈合.供区切口及移植皮片均一期愈合.术后3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1个月至2.5年,平均1.6年.皮瓣外形、质地、厚薄及色泽均较满意.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供血的动脉血压压力充足,逆行供血是可行的.以逆行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受区供血血管,携带游离组织瓣为临床治疗小腿严重创伤后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效果确切.

568 条记录 3/29 页 « 12345678...28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