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肿瘤患者需要节食吗?
控制饮食早应用于预防疾病、治疗内分泌疾病以及延缓衰老等相关领域。随着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发现饮食与肿瘤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如何饮食成为目前肿瘤患者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肿瘤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早在1924年,德国科学家Warburg OH就发现了肿瘤细胞“有氧糖酵解”的代谢特征,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肿瘤细胞分裂增殖迅速,需要合成大量ATP来提供能量,肿瘤细胞表面葡萄糖转运体(glucose transporter,GLUT)表达明显升高,肿瘤细胞50%的ATP来自葡萄糖的有氧糖酵解,因此葡萄糖成为肿瘤细胞分裂和增殖的直接能量来源。另外,糖酵解代谢产物--乳酸,在肝脏内糖异生重新形成葡萄糖继续为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提供能量;同时,肿瘤微环境中糖酵解往往伴随大量炎性因子产生,这是肿瘤患者恶液质的重要原因。因此葡萄糖成为肿瘤代谢调节治疗的重要靶点,针对糖酵解相关的代谢通路如GLUT、M2型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subtype M2,PKM2)等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抗癌效果,很多药物目前正进行临床试验。基于葡萄糖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人提出,是否可以通过控制饮食直接降低葡萄糖摄入来达到控制肿瘤的效果呢?也即肿瘤患者是否需要节食治疗?
-
糖尿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1愤怒、悲观和失望的心态:此类心态患者均为1型 DM,占54.4%。由于患者多是青少年,一旦被确诊,将终生依赖外源胰岛素治疗,如果没有外源胰岛素替代治疗,将会导致危及生命的代谢紊乱,而他们又正处于求学、创业、恋爱的大好时光,当他们得知没有根治的可能,常有一种愤怒的情感,加之必须终生控制饮食,更加重了愤怒的心理。同时感到被剥夺了生活的权利与自由,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低落、整日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情感脆弱,对治疗采取消极的态度,有些青少年还认为患病是父母遗传的结果,将愤怒的情绪针对父母,责备父母。针对患者的心理情况,我们在宣教时用亲切、诚恳的语言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宣泄法使患者发泄愤怒的情绪以升华法转移其矛盾心理,并且反复讲述DM的治疗前景并请恢复较好的患者介绍经验,消除患者悲观、愤怒和失望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必胜信心。这类患者情绪稳定后均很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控制血糖是医疗与护理的基本出发点,也是终目的,只有这样才能阻止糖尿病的病理进程与合并症的发生.让患者合理控制饮食,从而达到良好的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保证正常生活及工作的治疗目的.护士必须全面了解糖尿病,才能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减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后体重可有效降压
目的:通过减低透析后患者的体重,控制血压。方法:在严格控制饮食和观察血压的情况下,运用高低钠序贯透析,不断减低透析后患者体重,逐步减少降压药物,直至停用。同时观察试验前后患者的 C 反应蛋白、心胸比和 KT/V 的变化。结果:20例患者全部达标,C 反应蛋白、心胸比有显著性变化。结论:通过减低透析后体重,可以有效控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改善微炎症状态。
-
糖尿病饮食管理进展
现代综合治疗DM(diabetes mellitus)的措施包括DM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五项内容.其中,DM 饮食是DM控制的基本的治疗措施,合理控制饮食,有利于控制DM的进程,减少降糖药的剂量和减轻胰岛负荷[1].所以,有人说饮食管理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石.因此,无论是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病人均需要遵循一定的膳食管理.而且理想的糖尿病饮食是应能维持患者满意的体重,使血糖、血脂降低至正常,并能供给机体足够的能量和必须的营养成分,以保持身体正常的代谢平衡,防止或减少急、慢性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下面就糖尿病饮食管理的新进展做如下综述.
-
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
糖尿病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公共健康问题,预计到2025年世界糖尿病患者人数将突破3亿[1]。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使农村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糖尿病的治疗需要长期服药、控制饮食、坚持运动、规律监测血糖,这种繁琐而复杂的治疗方式容易给病人带来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3],Fisher[4]等人调查研究发现,70%的患者存在糖尿病痛苦。农村,近几年发病的高峰人群,存在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技能缺乏,现就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作一综述。
-
高龄妇女乳腺肿瘤切除后合并糖尿病的家庭护理
笔者熟悉的一位年近8旬老人因乳腺肿瘤入住青岛海慈医院,作了一侧乳房切除手术,术后因血糖偏高,在引流管撤除之后,刀口迟迟不能愈合,临床给予降糖并控制饮食加静脉滴注的治疗方案,45d后,基本痊愈出院.
-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和教育
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若不控制饮食,可能导致餐后血糖升高,这不仅加重胰岛β细胞的负担.
-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1例误诊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女,78岁,因"腹泻伴呕吐二天"急诊入院.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30余年,长期不控制饮食,自服降糖药,多年未测血糖.入院前解黄色稀水便7~8次,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两次,纳差,进食少,但仍口服降糖药,来院时呕泻稍好转,但精神萎靡.
-
减肥跟我做
减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要求您有决心并付出努力.希望您在体重不断下降的同时,能保持身体的健康.单纯控制饮食不是减肥的好办法,而且从长远的观点看来,短期的努力是很少见效的.
-
海参肽营养素胶囊是糖尿病人的理想补品
糖尿病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一种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在20岁以前,与遗传有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与不良的饮食有关.如果坚持控制饮食,一般能够控制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病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的病因:胰腺中胰岛内的B细胞损伤,不产生胰岛素或者所产生的胰岛素分泌不足.
-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探究于冠心病护理中施加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试试优质护理,并跟踪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优质护理后,其在自我监测能力、用药规范程度、饮食调控、日常生活习惯等综合自我护理能力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优质护理后,其在控制收缩压、心绞痛复发频率、心率、住院时长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冠心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监测能力、规范其用药行为、合理调控饮食、改善生活习惯,且明显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在控制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收缩压、心率等方面也有明显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可以考虑临床推广使用.
-
心理暗示助减肥
对于肥胖者来说,减肥如同参加一次马拉松比赛,需要付出长时间的艰苦努力才能到达终点。因此,减肥并不只是控制饮食、加强运动这么简单,它还是一场心理战。要想成功减肥,首先应在心理上战胜自己,克服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
-
养生热线
肿瘤患者需要忌嘴吗?
我有亲戚患了癌症,得了肿瘤后,是否要严格忌嘴?
广东邹先生
答:肿瘤的发生是十分复杂的,要在内外因素的长期交互作用下,经过数年漫长的过程,如长期吃腌制品、烟熏油炸食品可能与肿瘤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一旦发生肿瘤,尤其是肿瘤长到1厘米以上,肿瘤组织就有了丰富的血液供应,不断从血液中吸收营养,哪怕是严格忌嘴,饿得皮包骨头,肿瘤依旧会不停的吸收营养,这时食物对肿瘤的影响作用已经很微弱了。而长期严格控制饮食,特别是控制荤菜的摄入,身体缺少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钙铁等矿物质、微量元素,会造成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而人体免疫功能有监视肿瘤细胞的发生,并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免疫功能差也会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 -
写饮食日记助有效减肥
对于很多减肥者而言,控制饮食是大的难处.于是,很多专业的减肥机构都会让减肥者写饮食日记,记录自己每天吃喝食物的量、名称,以及进食的时间.饮食日记不仅可让专业人员了解减肥者的饮食结构以便及时调整,还可帮助减肥者控制自己的饮食,培养正确饮食的好习惯.
-
糖尿病为何频频眷顾年轻人
致病因素应酬多有些“事业有成”的年轻“应酬族”坐得久、吃得多、动得少.“应酬族”往往不注意控制饮食,经常大吃大喝,容易导致营养过剩,使胰岛每天都在“超负荷”工作.久而久之,胰岛负担过重,不能正常控制血糖,糖尿病随之而来,尤其是那些大腹便便的年轻男性,更容易被糖尿病“盯上”.“应酬族”在应酬时,可先吃些蔬菜和主食,不要空腹进食高糖或太油腻的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以免积聚过多热量,导致超重或肥胖.日常生活中,应酬多的年轻人更应注意营养均衡,多吃高纤维素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并注意加强运动.
-
血糖居高不下,不妨从这些方面找找原因
临床上糖友问的多的一个问题是:血糖为什么长期居高不下?或是忽高忽低、反反复复?我们讲,影响血糖的因素众多,涉及到饮食、运动、心理、用药、诊断、监测等方方面面,而具体到每个患者身上又不尽相同.每个糖友不妨对照一下,看看自己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控制饮食了吗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也不管病情轻重、是否使用降糖药物,都需要饮食控制.
-
巧用油健康吃享美味
一些糖尿病患者在控制饮食中存在着误区,即对主食控制过严,而对脂肪和蛋白质未予严格控制.脂肪的来源主要是食用油、肉类、坚果等.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城市居民人均日摄入食用油量达44克,远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每人每天食用油的摄入量25~30克.
-
糖尿病饮食误区面面观
误区1 糖尿病饮食无作为有的糖尿病患者不能觉察到控制饮食对血糖的作用,主观上判定吃什么和血糖关系不大.比如糖友A说:“我母亲是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我爷爷也是.我本人得病以前并不乱吃食物,所以我得糖尿病肯定是因为遗传.反正多吃一点、少吃一点也解决不了问题,索性在控制饮食上别白费力气了.就算血糖高了,大不了住几天院,调理一下,多加些降糖药自然就降下来了,比控制饮食的效果强多了.”
-
得了糖尿病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才科学
“得了糖尿病,因为血糖高的问题,得控制饮食,这几乎成了糖尿病病友的常识.中国是一个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的国家,看到别人吃,自己却只能咽口水,感觉是真不好.其实,糖尿病患者不必盲目管住嘴,很多食材都是可以吃的,而且美味和健康可以兼得,科学饮食才是控制好血糖、保证营养的基石.那糖友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才既科学,血糖又能控制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