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1岁,因"口渴、多尿2年,意识加深3天"于2012-03-17入院.入院前确诊2型糖尿病史2年,平时不服药控制血糖,不控制饮食,平时血糖不详,3天前与朋友聚餐喝酒,后感腹部不适,嗜睡,于当地卫生院输液治疗,具体不详,无好转,并逐渐意识加深,随后被邻居发现,通知其哥哥,送至我院急诊,当时意识不清,血压138/105mmHg,深大呼吸,测末梢血糖为high,血气分析示PH6.85,急诊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收住ICU.入院查体:BP108/52mmHg 神志浅昏迷,双侧瞳孔2.5mm,对光反射迟钝,深大呼吸,双肺呼吸音略粗糙,心率72次/分,律齐,腹软,双下肢不肿.诊断: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钾血症、MODS(心、脑、肝、肾、血液、呼吸);2.低血容量休克;3.急性肾功能衰竭.
-
健脾祛湿法干预葡萄糖耐量异常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健脾祛湿法干预葡萄糖耐量的异常情况.方法:选取和平县中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0例葡萄糖耐量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别进行基础治疗和基础治疗上采用健脾祛湿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8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3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较葡萄糖耐量异常患者进行基础治疗上进行健脾祛湿法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
-
肥胖症伴2型糖尿病的手术与药物治疗
尽管肥胖症伴2型糖尿病的非外科疗法如控制饮食、运动、药物等能在短期内减少体质量的5%~10%,并较为有效地控制血糖,但其长期减肥及维持血糖正常的效果并不理想[1,2].因此,肥胖症伴2型糖尿病的外科治疗显得越来越重要.
-
他汀类药物和脑卒中防治
他汀类药物属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它不仅是一类有效的降胆固醇药物,而且也有卓越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在他汀类药物问世之前,尽管通过控制饮食和使用非他汀类的降脂药物可以降低血浆总胆固醇(TC),但不能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虽然血浆TC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AS)性脑卒中的多种相关病理状态(例如颈动脉粥样硬化等)明显相关,但血浆TC和脑卒中危险性的关系一直没有研究清楚,因此大部分临床医生不认为降低血浆TC浓度是脑卒中防治的重要手段.
-
外周动脉疾病药物治疗策略
1 控制PAD的危险因素1.1 调节血脂 即控制LDL-C≤100 mg/dL.脂类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调脂药物除了调节脂类代谢之外,还有稳定粥样硬化斑块,减少症状的作用.控制饮食、减肥与运动是基本做法.流行病学随机研究发现,PAD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血管事件的危险比下降了24%.平板运动试验也显示,服用阿托伐他汀的间歇跛行患者,无痛行走时间可以延长[3].
-
提高糖尿病治疗达标率的新策略
回顾糖尿病的治疗发展史,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把人力物力主要倾注于治疗可能致命或致残的糖尿病并发症或合并症上;90年代,严格的代谢控制,延缓或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成为糖尿病界主要关注的焦点.自2000年以来,糖尿病的治疗,大家强调两个方面:①个体化防治:根据糖尿病人的病因,选用预防危险因素,控制饮食,适量增加体育活动,适时的药物调整等进行个性化防治;②生活方式及(或)药物干预治疗:对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及(或)药物的干预治疗.
-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发生率达50%~60%.其发生与糖尿病病程有关,并随着年龄老化其发病率将逐年升高.病因主要是长期严重的高血糖及由此而导致的代谢障碍、微循环异常和自身免疫紊乱.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一般末梢神经首先受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及植物神经病变较常见,而且常为慢性进行性发展.该病早期的常见表现有肢体麻木、对称性下肢疼痛、剌痛甚至剧痛,部分患者出现单肢周围神经或脊神经分布区域剧烈疼痛.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但目前临床上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故以控制饮食、严格控制血糖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根本措施,同时辅以针对病因的治疗.
-
腹腔镜胃旁路手术的护理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症的发生率较前有所上升,肥胖症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骨关节疾病等,肥胖症的治疗方法包括控制饮食、加强锻炼、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心理辅导及内科药物治疗,但容易出现反弹现象.手术减肥为重度单纯性肥胖者理想的减肥方法[1].胃旁路术在欧美国家实行了40多年,在我国,我院率先开展腹腔镜胃旁路手术,自2004年7~8月共收治单纯性肥胖症患者5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Internet监控GDM患者的血糖水平与胰岛素用量的可行性探讨
目的 探讨Internet监控GDM患者的血糖水平与胰岛素用量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Internet监控13例GDM患者的血糖水平,指导控制饮食、使用胰岛素.结果 通过Internet监控GDM患者的血糖水平及胰岛素用量,母婴愈后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通过Internet监控GDM患者的血糖水平及胰岛素用量是可行的,既能节省医疗资源,又能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 Internet监控 妊娠期糖尿病 控制饮食 胰岛素 血糖 -
30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的治疗体会
为了提高对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OISH)给老年人带来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性的认识,笔者将近2年来收治的30例该病患者的经验和体会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60~78岁.按1998年第七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的高血压大会为全球制定的新的高血压治疗指南中对OISH的诊断标准收缩压(SBP)≥140 mmHg,舒张压(DBP)<90 mmHg(1 mmHg=0.133 kPa).30例均确诊为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2 治疗方法一般治疗为低盐饮食,控制饮食,体重结合药物治疗:钙离子拮抗剂波依定5 mg每日晨7:00~8:00就餐时顿服或尼群地平10~20 mg晨一次顿服作为第一线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ECI)卡托普利12.5~25 mg 每天3次为第二线药物;双氢克尿塞12.5~25 mg第天1~2次,为第三线药物,一般不加钾盐,如疑有低血钾症状,复查血钾、钠,酌情加用.如第一线药物出现副作用,先减少剂量;如小剂量情况下副反应仍存在则换用第二线药物,依次类推.用量2周后仍SBP≥140 mmHg则依次加第二、第三线药物.
-
2型糖尿病饮食控制的依从性分析
糖尿病患者只要很好地遵从医嘱,控制饮食,才能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为了阐明患者控制饮食的必要性和特点,我们对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1人非糖尿病被检查者,应用调查问卷和抽血检测血糖的方法,分析不同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下,糖尿病患者饮食遵医行为的特点.
-
2型糖尿病患者伴红皮病型银屑病1例
患者男,75岁,因多饮、多尿15年,全身皮疹半月,双下肢水肿3 d于2007年3月27日来我科就诊.患者缘于1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饮水量增加为每日约4 000 mL,尿量增多,为3 000 ~ 4 000 mL/d,食量大,每日主食达8两,无明显消瘦,于当地医院查血、尿糖高于正常(具体数值不详),诊断为糖尿病,后未严格控制饮食,口服各种降糖药物(具体药名、剂量不详)治疗,未定期监测血糖,1个月前开始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良好,在6 ~ 8 mmol/L之间,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皮疹,呈弥漫性,大小不一,3 d前双下肢开始出现水肿,呈指凹性.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病变28例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病变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并可单独或合并存在,严重者可导致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恶病质.近年来,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增高,其并发症也随之增多.所以,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尤其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值得同道探讨.我们对28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在控制饮食,使用降糖药物等治疗原则不变的前提下,再加上中药及弥可保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8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均为近两年来收治的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例.治疗组男7例,女7例,年龄40~82岁,平均年龄(61.5±8.8)岁;糖尿病史2~18年,平均为(12.4±5.7)年;其中有6例应用胰岛素治疗,8例一直在服用降糖药物.对照组男8例,女6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7.6±7.9)岁;糖尿病史2~15年,平均(10.5±6.0)年;用胰岛素治疗者5例,服用降糖药物者9例.
-
血型不同减肥有别
A型:持续性的饮食疗法佳.A型血的人因很注意周围的人,所以容易忽略自己的事,因其性情表里不一,所以表面上装着虽然胖也不致力减肥,其实内心想拼命地减肥.若考虑从控制饮食、营养方面来减肥,则可发挥功效.不过由于意志坚定,如只实行饮食疗法有危险,需配合运动.此外,想消除全身的赘肉,不如身体局部减肥,更易收到效果.
-
糖尿病人的一日三餐
糖尿病人饮食的安排这取决于是否肥胖、工作的性质、年龄等.如比较肥胖,有轻度并发症,如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者,每天主食应控制在200-300克,蔬菜400-500克,肉蛋等在150-200克,烹调油不超过40克(1.5汤匙);体重正常,没有并发症的病人,如果是重体力劳动者,主食可适当放宽到300克;儿童、孕妇、乳母和营养不良的患者主食250-300克,肉食、蛋类200-300克,植物油1.5汤匙,每天保证一个鸡蛋,牛奶250毫升.如果觉得这样简单计算控制饮食不理想,还应该请营养医师指导.
-
糖尿病患者慎闹情绪
老王患糖尿病十多年了,由于坚持合理用药、严格控制饮食和坚持适宜的运动,病情一直很平稳,虽然久病多年,却没有发生并发症.可近单位搞技术职称晋升,他职称没晋上,而比他晚几年参加工作的同事却晋上了.为此,他找管职称评定的领导谈话,谈崩了,大吵了一架,回家气得一夜未合眼.第二天刚上班就昏倒了,急送医院抢救,医生说是糖尿病合并酮中毒.
-
糖尿病须防昏迷
糖尿病,人们常称它是一种"富贵病".有调查表明,近年来这种"富贵病"的患者人数逐年上升,但由于部分患者对糖尿病认识不足,有的过分控制饮食,以至日渐消瘦,出现低血糖昏迷症;有的则放纵自己,随心所欲,以至血糖持续增高,出现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
-
高胆固醇血症的药物治疗
血脂异常是可以控制的.血脂异常治疗包括控制饮食、药物治疗、运动和一些特殊治疗.对大部分血脂异常的人,主要应采取前几种方法,现着重介绍高胆固醇血症的药物治疗.
-
防治脂肪肝的5项措施
脂肪肝的防治首先要针对产生脂肪肝的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同采取控制饮食、降低体重、适度运动、行为治疗及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
糖尿病友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用药13问
在我们周围,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患者,在自己被确诊为糖尿病后,就开始控制饮食,有糖的食品不吃,淀粉多的不吃,天天吃粗粮、豆腐渣、苦瓜等,生怕监测指标不正常,结果错误的饮食方法导致严重营养不良,生活质量下降,进而影响疾病的防控。本期特别策划,我们就特别请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的李文慧副教授,就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运动锻炼、血糖监测和用药4大方面进行逐一解读,希望能帮助患者及其亲属多掌握一些糖尿病常识,摆脱疾病的困扰,享受有质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