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NS中抗原递呈细胞调节T细胞对CNS抗原的应答

    作者:张剑;田野苹

    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炎症或损伤时,T细胞对CNS抗原的应答启动于外周免疫系统,而作用于CNS.CNS中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血管周围巨噬细胞可作为抗原递呈细胞,通过对Th1和Th2细胞的再刺激,分泌可溶性因子调节Th1和Th2细胞应答,以及与T细胞间相互作用,调控Th1细胞和Th2细胞间的平衡,从而促进或抑制T细胞应答,影响CNS炎症损伤的结局.

  • 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肿瘤疫苗联合体伽马刀治疗肺癌的展望(文献综述)

    作者:陈舒;李伟;江其生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强大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其表面具有高密度的抗原递呈分子(MHC-Ⅰ和MHC-Ⅱ)和共刺激分子(CD40、ICAM-1/CD54、ICAM-3/CD50、IFA-3/CD58、B7-1/CD80)等[1],由于其具有激活初始T细胞能力,促进CTL和Th的生成,启动自身的特异性的杀瘤反应,因此成为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

  • 支气管哮喘免疫学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上官文姬;沈惠风

    目前,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遗传、免疫、环境等有关.其中,哮喘与免疫的关系已经成为研究重点.哮喘的发病从免疫学角度可以分为三期:初期为致敏阶段,与T细胞激活关系密切,B7/CD28和CD69在这一过程也扮演重要角色;第二期为慢性过敏性炎症阶段,TH1/TH2失衡导致免疫功能紊乱是此阶段的主要原因,在哮喘发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第三期为慢性炎症引起的气道结构重构阶段,是难治性支气管哮喘的重要发病和死亡原因.针对不同阶段分析哮喘与免疫关系,将为深入研究哮喘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 共刺激分子异常介导寻常型银屑病免疫失衡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玉洁;沈征宇;褚美琴;李宁丽;王宏林;陈向东

    目的 通过检查外周血免疫细胞共刺激分子和细胞因子表达格局,分析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可能发生的免疫异常.方法 选择未经治疗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抽取外周血并分离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s,PBMC),采用RT-PCR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86、B7H1、Foxp3、T-bet、GATA-3指标进行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查两组外周血清中IL-12、IFN-γ、IL-17、IL-2、IL-10、IL-9、IL-22、IL-6、IL-13、IL-4、IL-5、IL-1β、TNF-α含量.结果 寻常型银屑病组PBMC中Foxp3和GATA3表达低于正常人群,但T-bet表达增高(P<0.05).寻常型银屑病患者TNF-α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寻常型银屑病患者CD86相对表达量(0.3636±0.1003)明显高于对照组(0.1061±0.03883) (P<0.05);而B7H1相对表达量(0.06876±0.03145)明显低于对照组(0.3401±0.1152)(P<0.05).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Th1亚群增加、TNFa水平增高,而Th2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亚群明显降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 cells,APC)表达共刺激分子CD86增加而共抑制分子B7H1降低,提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体内存在的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由于其APC功能异常所致.

  • 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域蛋白4在免疫反应与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于雄伟;薄禄龙;邓小明

    背景 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域蛋白(T cell immunoglobulin domain and mucin domain,TIM)家族能调节T细胞免疫反应.TIM4只表达在抗原递呈细胞表面.作为T细胞活化强有力的免疫共刺激分子,调控Th细胞的分化增殖. 目的 研究TIM4与其配体结合后调节T细胞免疫反应的机制,探究TIM4在疾病中的作用. 内容 TIM4的基础研究进展,TIM4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趋向TIM4对T细胞增殖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取决于其结合的配体和T细胞分化的程度.TIM4的表达异常与多种过敏性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有关,可能成为药物治疗的新靶点.

  • 抗原递呈细胞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鲍文;陈宝安;丁家华

    造血干细胞移植尤其是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恶性血液肿瘤的一种根治性治疗手段.

  • 寻常型银屑病Somatostatin+DC的免疫表达

    作者:夏青;张学军

    目的探讨表达生长抑素的树突状细胞(Somatostatin+ DC)在寻常型银屑病中的免疫表达.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对2例正常人头皮、1例正常人上肢皮肤和银屑病皮损及自身非皮损部位各6例皮肤进行研究,了解Somatostatin+ DC的分布及其复合表达情况.结果 6例银屑病皮损真皮中可见明显增多的Somatostatin+ DC,数量为每毫米16~52细胞,比正常皮肤和自身非皮损皮肤明显增多.连续切片染色结果显示这种细胞不表达CD1a、S-100,部分表达HLA-DR.结论 Somatostatin+ DC与银屑病的发生和演变密切相关,由于Somatostatin+ DC不表达CD1a,因此可能是DC的一个亚型,提示神经-分泌-皮肤免疫可能存在双向调节机制.

  • 内吗啡肽对小鼠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正红;于影;杨锐;方迎艳;杨丽娟;高琴

    目的 研究内吗啡肽-1和内吗啡肽-2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从7~8周龄的C57BL/6J小鼠提取骨髓前体细胞培养,经CD11c免疫磁珠分选,获得纯化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未成熟DC用脂多糖或脂多糖+不同浓度内吗啡肽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DC的表型;检测内吗啡肽对DC趋化性的影响.在DC和T淋巴细胞共培养的条件下,用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3H-TdR)参入测定的方法检测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内吗啡肽抑制DC的趋化性;与T淋巴细胞体外共培养时,经内吗啡肽-1或内吗啡肽-2处理的DC能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上述内吗啡肽的作用都能被Mu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CTOP翻转或部分翻转,提示内吗啡肽的作用是由Mu受体介导的.结论 内吗啡肽可通过作用于Mu阿片受体,改变树突状细胞的部分免疫功能,调节免疫反应.

  • 间充质干细胞对EAU大鼠抗原特异性T细胞和抗原递呈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

    作者:白伶伶;张灵君;郑慧;王梅艳;东莉洁;李筱荣;张晓敏

    背景 我们前期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MSCs)可以有效治疗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减轻组织损害,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在研究中.目的 研究MSCs对大鼠EAU模型中T细胞亚群和抗原递呈细胞(APCs)的影响.方法 收集6只清洁级4~6周龄Wistar雄性大鼠双侧股骨、胫骨骨髓,采用贴壁培养法纯化Wistar大鼠骨髓MSCs.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只清洁级Lewis雌性大鼠分为MSCs组和PBS组,每组6只.于Lewis大鼠单后足及背部皮下注射200μl含30μg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 1177-1191多肽片段R16及完全弗氏佐剂(CFA)的乳化液以建立EAU模型,造模后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大鼠眼部炎症表现.造模后9~11d,MSCs组大鼠每日经尾静脉注射密度为5×106/ml的MSCs悬液1 ml;PBS组大鼠以同样的方法注射等容积的PBS.造模后15d,分离各组大鼠脾脏和引流淋巴结中的T细胞及APCs,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脾脏和引流淋巴结中γ干扰素(IFN-γ)阳性CD4+T细胞、白细胞介素-17(IL-17)阳性CD4+T细胞和叉头状螺旋转录因子p3(Foxp3)阳性CD4+T细胞的比例,以评估辅助性T细胞1(Th1)、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亚群的作用;依据各组T细胞与APCs共培养的方式不同分为PBS共培养组、PBS-MSCs交叉培养组、MSCs-PBS培养组和MSCs共培养组,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浓度(0.3、1.0、10.0 μg/ml)的R16抗原进行刺激,无R16抗原刺激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采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法测定各组大鼠T细胞吸光度(A)值,计算T细胞增生指数.结果 造模后11、12、13和14d,MSCs组大鼠眼前节炎症评分均明显低于PB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25、5.100、4.250、3.400,均P<0.05).与PBS组大鼠比较,MSCs组大鼠脾脏和淋巴结中IFN-γ+ CD4+T细胞比例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51、4.376,均P<0.05);MSCs组大鼠脾脏和引流淋巴结中IL-17+CD4+T细胞比例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00、4.925,均P<0.05),Foxp3+ CD4+T细胞的比例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72、-2.825,均P<0.05).PBS共培养组大鼠脾脏T细胞增生指数随着R16抗原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在各自质量浓度(0.3、1.0和10.0 μg/ml)R16刺激条件下,MSCs共培养组T细胞增生指数较PBS共培养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7、0.000、0.000);在R16质量浓度为1.0 μg/ml和10.0 μg/ml条件下,MSCs-PBS交叉培养组和PBS-MSCs交叉培养组T细胞增生指数均明显低于PBS共培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μg/ml R16:P=0.001、0.000;10.0μg/ml R16:P=0.000、0.000).结论 MSCs可通过同时抑制EAU大鼠体内抗原特异性T细胞和APCs的功能以及上调Treg细胞比例来发挥对大鼠EAU的治疗作用.

  • 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作者:王帆;宋柏林;徐丽伟;Christian Ohrloff

    目的 探讨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分子表达及其刺激T淋巴细胞活化的能力.方法 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分别培养在含干扰素-γ(IFN-γ)(1000U/mL)和不包含IFN-γ(1000U/mL)的F99和M199培养液中,按照1:1等比例混合并含有5%小牛血清.健康志愿者采集外周血并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应用锥虫蓝染色鉴定细胞的完整性和细胞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分别在有无IFN-γ诱导条件下的HLA-DP、DQ、DR抗原及CD40的表达.同时,体外共同培养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和PBMCs,荧光活化细胞分类(FACS)法测定活化的T淋巴细胞中CD69的表达.结果 IFN-γ能够诱导HLA-DP、DQ、DR抗原和CD40在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上的阳性表达,表现为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的红色染色.CD3和CD28抗体预处理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20%的CD69阳性T淋巴细胞活化,无IFN-γ诱导时有10%阳性T淋巴细胞,而IFN-γ诱导组中,有12%的阳性T淋巴细胞,说明共同培养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和PBMCs体系中,CD69阳性淋巴细胞数量增加.结论 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可以被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活化,由此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是具有免疫学特性潜能的抗原递呈细胞.

  • 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小鼠虹膜睫状体内抗原递呈细胞的分布

    作者:李醒亚;申淑景;王力平;Rorbert E.Cone

    目的:观察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小鼠虹膜睫状体内抗原递呈细胞(APC)的分布情况.方法: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C57BL/6J(H-2b)小鼠作为供体,经5.5 Gy x2剂量照射24 h的BALB/e(H-2d)小鼠作为宿主,于骨髓移植后21 d和35 d取出宿主小鼠眼球,分离得到虹膜睫状体,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供体骨髓来源的细胞分布.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普通和移植后小鼠F4/80阳性细胞在虹膜中的分布规律.结果:异基因骨髓移植后21 d和35 d,宿主虹膜睫状体内可观察到大量呈树突状形态的绿色荧光细胞,呈"满天星"样散在分布于小鼠虹膜睫状体中,这些细胞F4/80抗体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多为阳性.结论:虹膜睫状体中的APC细胞来源于骨髓,且大部分为F4/80阳性细胞;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宿主虹膜睫状体中的APC细胞全部被供体来源的APC细胞取代.

  • 永生化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研究进展

    作者:张晓娟;董坚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生物体内免疫系统中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是机体对免疫原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功能细胞之一.

  • DC肿瘤疫苗在泌尿系统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金石华;李宁忱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体内活跃、功能强大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在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DC大的特点是能够刺激初始型T细胞增殖,因此,DC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在诱导特异性抗肿瘤细胞免疫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DC细胞介导的抗肿瘤细胞免疫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多项应用DC肿瘤疫苗治疗各种肿瘤的临床研究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中.本文将综述DC肿瘤疫苗在泌尿系统肿瘤中的应用.

  • 大鼠调节性树突状细胞的培养与生物学特性鉴定

    作者:高晓燕;黄必军;丘惠娟

    目的 培养大鼠调节性树突状细胞(rDC)并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培养3种不同树突状细胞(DC):(1)通过加入1×10-6 mol/L地塞米松(DXM)获得未成熟DC (imDC);(2)通过加入1 mg/L脂多糖(LPS)活化获得成熟(matDC);(3)通过1×10-6 mol/L DXM预处理1 mg/LLPS活化获得rDC.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种DC表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量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rDC表现为部分成熟的细胞表型,细胞表面CD40表达较imDC组明显增加,CD86和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表达与imDC类似.rDC分泌产生白细胞介素(IL)-12、IL-10水平都显著高于imDC,但IL-12生成上调在很大程度上被DXM预处理抵消,因此,反映了机体免疫反应状况的IL-10/IL-12比值较后者有显著升高(1.15 ±0.33、0.43 ±0.08;P<0.05).结论 DXM预处理LPS活化可以诱导大鼠骨髓细胞获得rDC,表现为部分成熟的细胞表型,细胞表面CD40表达及分泌IL-10/IL-12比值较imDC组增高.

  •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罗柳平;刘景丰

    树突状细胞(DCs)是体内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APC),其重要的特点就是能够刺激初始型T细胞增殖,是机体免疫系统反应的启动者,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DCs在诱导免疫耐受中起重要作用,是诱导外周免疫耐受的调控点[1].而近年来在免疫学领域的另一研究热点则是对调节性T细胞(Tr)的研究.Tr细胞是外周免疫耐受新的重要作用机制,它可通过细胞接触或者抑制性细胞因子作用于APCs或效应性T细胞,从而发挥调节效应.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实DCs与Tr细胞在人类免疫调节过程中存在着紧密联系.现介绍DCs与Tr在免疫调节中的相互作用的进展.

  • 树突细胞在支气管哮喘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艳波;边逊

    支气管哮喘患病率逐年上升,树突细胞(DC)作用于哮喘的起始阶段,是目前已知功能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在免疫应答中具有独特地位.DC在肺脏免疫耐受、诱发哮喘Th2反应、激活CD4+T细胞及Th1和Th2细胞分化中起重要作用,其与TLR及转录因子的相关研究逐渐引起人们重视.DC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探讨树突细胞靶向治疗的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将就树突细胞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机理做一综述.

  • 肿瘤细胞RNA转染活化的B细胞诱导的CTL抗肿瘤效应

    作者:万亚锋;李兴睿;易继林

    目的 探讨小鼠B淋巴细胞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抗肿瘤免疫作用.方法 分离、纯化B淋巴细胞,并在CD40配体(CD40L)和重组小鼠白介素4(rmIL-4)联合作用下活化;将活化B细胞与T细胞共同培养,检测T细胞增殖情况.提取肝癌细胞Hepa1-6总RNA转染B淋巴细胞作为实验组,并以小鼠肝细胞RNA,脂质体,1640培养基转染作为对照组.检测转染后各组B细胞表面抗原呈递细胞标记(CD40,CD80,CD86)及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的表达情况.转染的B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诱导、扩增CTL;以CTL作为效应细胞,Hepa1-6为靶细胞,检测CTL杀伤活性.检测转染后刺激T细胞分泌IFN-γ的水平.结果 转染Hepa1-6总RNA的B淋巴细胞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高于RNA对照组(P<0.05)、脂质体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0.01).经肝癌细胞Hepa1-6总RNA转染的B淋巴细胞,其组织相容性分子及共刺激分子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对照组.将肝癌细胞Hepa1-6总RNA转染的B淋巴细胞与对照组B细胞诱导的特异性杀伤率进行比较,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0L活化的B淋巴细胞刺激的T细胞,分泌INF-γ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肝癌细胞Hepa1-6总RNA转染的B淋巴细胞,可有效诱导CTL杀伤肝癌细胞,为肝癌的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新思路.

  • CD277+/-的备选抗原递呈细胞在γδT细胞识别不同抗原中的限制性递呈作用

    作者:王姣;方毅敏;梅志雄;毛玲;申雁鸣;赖小敏

    目的 研究CD277+/-备选抗原递呈细胞(APC)在γδT细胞识别抗原中的限制性递呈作用.方法 将流式分选的结核患者胸水或脐带血中的γδT细胞,用CFSE标记后与CD277+/-备选抗原递呈细胞按1:1比例混合培养,加或不加HMBPP或多肽E7刺激,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增殖情况;以Transwell小室共培养法研究细胞相互接触对其增殖的影响.结果 磷酸化抗原HMBPP或结核特异性多肽E7的体外刺激作用下,结核患者胸水和脐带血中的CD277+/-的备选抗原递呈细胞都可引起γδT细胞不同程度的活化增殖,且CD277+细胞的活化作用强于CD277-细胞.不同0体来源的单核细胞系的备选APCs相对于淋巴细胞系的备选APCs更容易引起γδT细胞的增殖,其中以CD1a+CD277+CD14-CD1b-CD1c-的细胞的抗原递呈效应为明显,且通过小室实验证实了γδT细胞的增殖过程需与APCs相接触来实现.结论 CD277分子对γδT细胞识别不同抗原有一定限制性递呈作用,需进一步研究相关分子机制从而为γδT细胞的抗结核免疫机制以及相关的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作者:钟志宏;鄢俊;陈国安;袁利亚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体内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具有摄取、处理和提呈抗原至T细胞的功能.

  • 负载肝癌肿瘤抗原的B淋巴细胞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的实验研究

    作者:万亚锋;李兴睿;易继林;沈文状

    目的:探讨体外经小鼠肝癌细胞不同抗原致敏的CD40配体活化的B淋巴细胞诱导的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抗肿瘤免疫的能力.方法:分离、纯化T、B混合淋巴细胞,并在CD40L、rmIL-4联合作用下培养.然后分离T、B淋巴细胞以备用.将凋亡的肝癌细胞及其冻融裂解物作为实验组,1640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与B淋巴细胞共同培养,检测培养后各组B细胞表面抗原呈递细胞标记(CD40、CD80、CD86)及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表达情况.利用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T细胞增殖情况.以负载肿瘤抗原的B淋巴细胞诱导的CTL作为效应细胞,肝癌细胞Hepal-6为靶细胞,LDH释放实验检测杀伤活性.结果:负载肿瘤抗原的B淋巴细胞具有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实验组的B淋巴细胞,其组织相容性分子及其刺激分子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其对靶细胞的杀伤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负载肝癌肿瘤抗原的B淋巴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诱导的CTL可有效产生特异性抗肝癌免疫作用.

51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