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兔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联合羊膜移植术的初步实验研究

    作者:卢善华;袁南荣;孙琴

    目的:以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PTK)术后的兔眼为模型,探讨保存人羊膜移植对角膜伤口早期愈合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白兔12只,双眼行PTK术,一眼术后立即于角膜表面移植保存的人羊膜,另一眼做对照.术后,每日进行临床观察,并分别于第3、5、7天处死动物,取角膜行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在术后3、5、7天,羊膜移植侧角膜中央上皮增生厚度均明显小于对照侧,差异有显著性.对照侧上皮细胞的凋亡较羊膜移植侧明显.结论:羊膜具有调节角膜伤口愈合的作用,有可能在减少PTK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形成中发挥作用.

  • 新生兔与成兔角膜缘上皮移植于纤维蛋白胶载体的实验研究

    作者:梅芳;曹凯

    目的: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体外重建角膜上皮组织,为重建角膜表面提供良好的移植材料和方法.方法:以等量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原作用生成的纤维蛋白胶为载体,分别种植新生兔和成兔角膜缘组织块,体外培养重建角膜上皮层,观察两组细胞的生长覆盖面积,t检验比较两组细胞的生长差异,并从生长特性、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细胞化学方面进行观察检测和比较.结果:两组兔角膜缘上皮细胞在纤维蛋白胶上黏附生长增殖,生长覆盖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外培养7天左右即能较好地形成单层上皮细胞,2周左右形成的复层上皮细胞与纤维蛋白胶构成角膜上皮组织经检测与生理状态下的角膜上皮组织相近.结论:以纤维蛋白胶为载体、新生兔和成兔体外培养的角膜上皮组织片有些可作为眼表重建角膜上皮移植良好的来源之一.

  • LASIK治疗近视术中并发症的临床处理

    作者:董平;栾洁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大的优点是保持了角膜上皮和前弹力层的完整性,术后无上皮下混浊.它较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屈光矫正更稳定,效果更好.但LASIK手术操作复杂,特别是角膜瓣并发症是PRK所没有的.本文将LASIK治疗近视术中并发症及处理结果报告如下.

  • Hold住雨露 抛弃干眼

    作者:李小燕;俞欣

    杭州的张先生因眼睛不适,穿梭于几个医院,频繁更换眼药水品种,还自行选购眼药水滴用,可总不见好,还出现双眼怕光、不能持续睁眼5分钟、异物感、烧灼感等症状.到浙江医院就诊,经过检查,确诊为重度干眼、睑缘炎、角膜上皮糜烂.经过八个月的漫长对因对症治疗后,眼病得到控制.

  • 易贝在角膜上皮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郭晓文;吴坤林;杜里程

    角膜上皮作为保护眼的屏障很易损伤,角膜上皮的完整性极为重要.我科用易贝滴眼液治疗角膜外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全麻手术患者眼角膜擦伤的护理对策

    作者:宋春燕;易丽萍;王仙花

    角膜擦伤是指由外界因素所引起的角膜上皮的损伤或脱落.全麻时使用肌肉松弛剂致患者全身肌肉松弛,眼部疼痛和角膜反射消失,眼部在没有保护的状态下,受体位与重力的影响,加之医护人员操作中的疏忽以及一些物理、化学等因素造成眼角膜的擦伤.另外,一些麻醉药物会造成体液分泌的减少,从而使泪液减少,角膜上皮容易脱落.据文献报道,全麻手术后眼角膜擦伤的比例为0.023%[1]~0.034%[2].作者自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对全麻患者3125例,均实施眼角膜的保护,获得良好的成效.现将护理要点报道如下.

  • 羊膜移植治疗严重急性眼表热烧伤的疗效观察

    作者:余小妹;吴国海;何光辉

    眼表热烧伤是钢铁冶金企业工人较常遇到的眼科急症,严重眼表热烧伤时大部分患者常因角膜上皮迁廷不愈、角膜混浊、角膜溃疡、角膜穿孔及严重的睑球粘连而致盲,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且病程较长,后期往往并发睑球粘连,角膜血管化和结膜血管化,导致不能重建眼表.羊膜是近几年来开展起来的新治疗方法,自2001~2007年本院采取对早期重症眼表热烧伤病人进行羊膜移植术,必要时行多次羊膜移植术,取得较好效果.

  • 还原型谷胱甘肽滴眼液促进翼状胬肉术后角膜上皮修复

    作者:袁一飞;钱江;张艳青

    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单纯切除联合巩膜暴露术后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滴眼液的临床反应以及角膜上皮缺损区的愈合过程,评价该药物对角膜上皮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对60例(60眼)翼状胬内患者进行胬肉单纯切除联合巩膜暴露术,术后在给予每住患者完全相同的抗菌、抗炎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眼).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滴眼液滴眼2周;对照组30例(眼),不加还原型谷胱甘肽滴眼液,即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胬内大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术后的症状指标,如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混合性充血并予评分,同时记录角膜上皮的愈合情况及速度.结果 实验组术后的症状指标总体评分在术后第3、第5、第7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分值分别为7.19±2.16/8.23±3.54、4.87±2.55/6.26±2.39和3.15±2.28,5.03±2.57).角膜上皮修复的客观体征:实验组患者角膜上皮的完全修复时间为(4.53±1.32)d,对照组为(6.01±2.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翼状胬肉单纯切除联合巩膜暴露术后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滴眼液,能够减轻术后早期疼痛、畏光、流泪、充血、异物感等眼表刺激症状,并有效缩短角膜上皮缺损的愈合时间,有助于术后角膜上皮机械性损伤的修复.

  • 人角膜上皮FasL蛋白的表达

    作者:宋秀君;张洁;卞小芸;张晓融;闫志鹏

    目的 研究FasL蛋白在正常人角膜缘上皮基底层和其他层细胞的表达特性,并探索提高离体角膜移植片FasL蛋白表达的实验方法.方法 使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正常人角膜缘上皮基底层细胞与其他层细胞FasL蛋白的表达情况.将角膜移植片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保存于含有200μg/ml强力霉素的D-X角膜保存液中,另一组保存于不含强力霉素的D-X液中,于4℃静置24 h后使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角膜上皮Fas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人角膜缘上皮基底层细胞FasL蛋白的表达强度为119.39±9.97,高于其他层细胞FasL的表达强度(85.71±8.3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经强力霉素处理的(123.74±11.01)与未经处理组(122.59±10.63)角膜上皮FasL蛋白的表达强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FasL蛋白在人角膜上皮增殖、分化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体外提高角膜植片FasL蛋白表达的实验方法得到中性实验结果,但仍为临床角膜移植、降低排斥率提供了思路.

  • 近视眼PRK后角膜上皮延迟愈合及其对视力的影响

    作者:张明昌;麦才铿

    目的: 了解PRK后角膜上皮延迟愈合发生的原因及其对视力、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 等的影响. 方法: 统计对比分析角膜上皮去除方法、炎症、屈光度等对上皮延迟愈合的影响,延迟组与非延迟组的视力及发生haze的差别. 结果:1705眼PRK后274眼(16.1%)发生延迟愈合, 长达6天.炎症是影响愈合的主要因素(57.3%),其次为上皮机械刮除范围过大等;近视屈光度高低无明显影响.术后半年,延迟组视力较非延迟组差、haze发生的比例较高且程度较重(P<0.05). 结论:术前术后防治炎症是防治角膜上皮延迟愈合的关键措施,上皮正常或快速愈合是减少haze发生及由此产生视力回退的重要条件之一.

  •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后角膜上皮延迟愈合1例

    作者:陈旭阳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excimer 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是目前治疗近视手术的新术式,它既减轻了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术后术眼严重疼痛症状,也降低了haze的发生率,同时也避免了LASEK术后角膜瓣及层间相关的并发症.但LASEK同样存在着上皮愈合慢、视力恢复慢等问题.我院自2005年9月至2006年12月开展并施行LASEK手术37例(68眼),术后出现严重角膜上皮愈合延迟1例(1眼).现将该病例整理报告如下:

  • 结膜囊吸吮线虫病五例

    作者:吕金华;刘克龙;吕东炜;国庆锋;王善钊;国秀菊;丁玉珠

    [例1]男,2岁.双眼红、流泪、分泌物增多20余天.患儿母发现其右眼有白色虫体蠕动,1975年3月22日来我院诊治.全身检查无异常.眼部检查:球结膜充血、角膜上皮轻度混浊,用开睑钩拉开上下睑,见到数条乳白色线状虫体蠕动.双眼点地卡因,右眼取出6条,左眼取出4条.3月27日又分别从右眼取出2条,左眼取出1条.滴抗生素、激素眼药水一周,结膜炎症及角膜上皮混浊消失,随访未再发现虫体.

  • 表皮生长因子减轻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后反应和促进上皮修复的临床研究

    作者:于志强;陈冲达;李瑾;周浩;干德康;周行涛

    目的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后早期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通过观察术后反应,评价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促进角膜上皮修复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组对照试验,治疗组58例采用金因舒+0.1%氟美瞳+0.3%泰利必妥,对照组60例单用0.1%氟美瞳+0.3%泰利必妥,术后观察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混合性充血、角膜上皮混浊6项指标,按无、轻、中、重分别记为0、1、2、3分.术后第1、第2、第3、第5天观察术后反应并评分,术后第1、第2、第3周检查视力,术后第1、第2、第3个月观察角膜雾状混浊(Haze)发生情况.第5天开始根据指征尽早取镜.结果 术后第1天和第2天治疗组术后反应评分为7.02±3.33和4.98±3.30,对照组为8.28±3.77和6.45±3.7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平均取镜时间为5.5 d,对照组为6.2 d,治疗组早于对照组.两组恢复佳视力的时间差异没有显著性,术后Haze的发生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8眼和31眼,均不超过0.5级,两组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能减轻LASEK术后早期反应,缩短术后绷带镜片的佩戴时间,安全、无毒副作用,有助于LASEK术后角膜上皮化学性和机械性损伤的修复.

  • Smart Plug泪道塞治疗干眼症28例观察

    作者:胡硕;胡美君;裘项旭

    干眼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患者轻者仅表现为眼部干燥、发涩、异物感或眼酸感等,重者出现角膜上皮弥漫性点状或片状染色.临床上往往采用人工泪液缓解干眼症患者症状,本次研究采用Smart Plug泪道塞治疗干眼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角膜溶解穿孔治疗13例分析

    作者:李修义;姚玉峰;周萍

    眼烧伤后角膜穿孔的治疗一直是眼科界棘手的难题.这类角膜穿孔预后极差,往往导致眼内容物脱出、眼内炎等严重的眼内并发症而摘除眼球[1].单纯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或板层角膜移植术可以封闭角膜穿孔,但由于不能长时间维持角膜上皮完整,会导致角膜结膜化、疤痕化或角膜基质再次溶解穿孔,预后不佳[2,3,4].

  •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中低度近视术后早期疗效观察

    作者:吕欢;薛丽霞;万艳丽;穆建华

    目的 对比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手术)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中低度近视早期的疗效差异.方法 收集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之间在我院行表面切削手术的患者共156例.观察术前及术后3个月内患者的上皮愈合时间、眼部疼痛评分、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及角膜像差变化.结果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ransPRK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2.98±1.02)d.LASEK组为(4.03±1.22)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方面,两组患者术后视力逐渐提高,TransPRK组术后1周裸眼视力为0.8±0.13,LASEK组为0.8±0.26.术后1周时两组患者视力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PRK组与LASEK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屈光度变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nsPRK组与LASEK组患者术后角膜球差及高阶像差相比各自术前均有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相比,术后1个月和3个月慧差及高阶像差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内疼痛评分均逐日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ansPRK手术相对于传统LASEK手术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更快,术后角膜像差更小.

  • 板层角膜移植术后植片上皮延缓愈合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孙秀丽;史伟云;王婷;王姝婷

    目的 探讨板层角膜移植术(LKP)术后植片上皮延缓愈合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于山东省眼科医院行LKP的患者217 例(217只眼),详细记录所有患者的原发病种类、年龄、泪液分泌功能、病变累及角膜缘、移植片直径、移植片保存方法、植片上皮愈合时间等,并将植片上皮愈合时间>7d归为上皮愈合延缓,并对这些病例资料分别从上述因素分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17例患者中植片上皮延缓愈合的有59例(27.19%),其中感染性角膜炎患者24例(25.81%),非感染性非烧伤患者14例(14.00%),烧伤患者21例(87.5%),3组病例术后植片上皮愈合时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年龄增长,>60岁组的植片上皮愈合时间较≤20岁组、21 ~40岁组和41 ~60岁组明显延迟(P<0.05);术前泪液分泌减少[植片上皮愈合时间,ShirmerTest<5为(16.25±11.30)d,Shirmer Test≥5为(4.21±4.26)d,P<0.05]以及病变累及角膜缘[累及角膜缘者愈合时间为(10.32±10.26)d,未累及角膜缘者为(4.67±4.31)d,P<0.05]与术后植片上皮延缓愈合有关;移植片直径≥9mm的患者较7.25 ~8.75 mm组和≤7 mm组的患者植片上皮愈合时间明显延长(P<0.05);移植片予地塞米松(DX)液和甘油保存液保存行LKP术后植片上皮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KP术后植片上皮延缓愈合与患者眼部病变种类、年龄大、泪液分泌量、病变是否累及角膜缘以及植片直径有关,而移植片的保存方法对上皮愈合无明显影响.

  • 爱丽滴眼液治疗角膜上皮缺损的临床观察

    作者:胡美君

    目的观察评价0.1%爱丽滴眼液治疗各种角膜上皮缺损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观察角膜上皮缺损病例60只眼,随机分成爱丽滴眼液组28只眼,生理盐水组32只眼.均滴眼4次/天,定期观察角膜缺损修复、角膜染色等指标,以2周为疗效判断时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爱丽滴眼液对角膜上皮缺损的痊愈有显著促进作用(P<0.01).爱丽滴眼液组治疗角膜上皮缺损的痊愈率为78.57%,总有效率为92.88%,较生理盐水组(9.38%和25.0%)高(P<0.01).观察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局部刺激性及不良反应.结论爱丽滴眼液治疗角膜上皮缺损安全有效,能促进角膜上皮的愈合.

  • 不同表面麻醉剂在眼A型超声波检测中对角膜上皮损害的观察分析

    作者:阳桥生

    目的探讨爱尔凯因(盐酸丙美卡因)与地卡因在眼A型超声波检测中对角膜上皮的损伤.方法应有法国光太(BVI)眼A/B型超声波随机测量眼轴200例(400只眼),其中A组100例(200只眼)滴0.5%爱尔凯因;B组100例(200只眼)滴1%地卡因,并对角膜上皮进行染色分析.结果 A组角膜上皮损伤18只眼(9%),B组角膜上皮损伤70只眼(3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常规眼A/B型超声波检测对角膜上皮造成的损伤,除可能性的机械性损伤外,更主要的还有表面麻醉药的毒副作用,而爱尔凯因副作用明显小于地卡因.

  • 病灶性角膜上皮清除治疗中早期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临床观察

    作者:胡长涛;王文强;孔军;王静

    目的观察手术清除角膜上皮病灶治疗中早期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6例(148只眼)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手术方法清除病变的角膜上皮加药物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时间长15天,短5天,平均8.4天;对照组治疗时间长35天,短7天,平均13.1天;同时,治疗组第一疗程观察治愈率达88.5%;对照组第一疗程观察治愈率仅18.6%;结论本疗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减轻病人的痛苦及家庭的经济负担.

344 条记录 10/18 页 « 12...78910111213...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