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38例的临床应用

    作者:赵双彪;尹刚;蒋崇慧;谢钢;郑伟华;杨伟东

    1985年国外Leinhardt等[1]首次报道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目前提倡采用的是多次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DT).我科于2002年2月开展该项目,现已完成38例,经观察效果良好,已完全替代气管切开术.现总结讨论如下.

  • 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在危重病急救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郑志群;杜文革;钱何布;管光辉;浦秦华;林兆奋

    危重病患者实施有效的气道管理,及时建立及维护气道的通畅,保持患者的正常通气防止窒息、呼吸障碍是非常必要的[1].近年来,临床采用的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的方法,为救治危重病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本研究通过对用传统式气管切开术(traditional tracheostomy,TT)和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DT)两组患者的比较,评价PDT在急救医学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23例

    作者:陈毅力;李强;王义荣;孙伟军;李新伟;臧国尧;杨树旭

    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PDT)因损伤小、操作简便、耗时短等优点,国外已成为常用气管切开手术方式,但该技术在国内开展尚少,现报告如下.

  • 四种外科气道技术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犹白;张海钟;陈聪慧;韩岩

    目的:对比环甲膜穿刺反向引导气管切开术( cricothyroid membrane puncture guided tracheostomy, CMPGT )、气管切开术( surgical tracheostomy, ST )、环甲膜切开术( surgical cricothyroidotomy, SC)和Griggs经皮导丝扩张钳气管造口术( guide wire dilating forceps, GWDF)四种技术建立紧急气道的时间、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将20只小型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四组,麻醉后气管插管,通过阻塞插管使其血氧饱和度( SpO2)降至80%。应用上述四种方法建立紧急气道,记录手术时间,监测并记录血氧饱和度等心电监护仪及动脉血气指标,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并根据并发症评分表评分。结果所有小型猪均成功建立气道, SC、 GWDF、 CMPGT和ST的手术时间分别为(86±12) s,(165±63) s,(174±34) s和(519±128) s,但是CMPGT组的恢复通气时间短,为(23±4) s , P<0.01。心电图显示停止供氧后T波降低和Q-T间期缩短, SpO2下降,通气后快速恢复正常水平。四组心电图和动脉血氧指标的术前和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并发症方面,每组均有两只出现轻度出血。 ST组另有3只术中中度出血,3只出现低血压,1只术后轻度出血,并导致了创口周围感染。 SC组中,1只可见术中中度出血,1只有轻微的环状软骨损伤。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发现 GWDF 组中1只小型猪有中度的气管内壁损伤。CMPGT、 GWDF、 SC和ST四组的并发症评分为3、5、9、19。结论动物实验证实相比ST、 SC和GWDF, CMPGT在建立紧急气道方面更具有时效性和安全性。

  • 气管造口术新方法

    作者:周新

    气管造口术是危重病患者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措施.这项手术方法由Jackson于1900年首先介绍,在临床上应用已有90多年历史[1].20世纪80年代,由于气管导管材料的改进以及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方法的推广等,延长了气管插管留置的时间,使得并发症较多的创伤性气管造口术在临床上应用逐渐减少[2,3].近10年来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percutaneous dilatational tracheostomy, PDT)的方法和材料有了很大的改进,明显减少了术中、术后的并发症,人们对气管造口术又有了新的认识与评价[1].目前这种气管造口术新方法已在欧洲和北美国家普遍使用.本文主要对两种气管造口术新方法及临床应用情况作一介绍.

  • 气管插管状态下纤维支气管镜导引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郭发良;卜会驹;阎红霞;秦志梅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病人用纤支镜导引下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相对于常规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PDT)的优点.方法 ICU60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纤支镜导引组(A组,n=32),常规组(B组,n=28).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并发症例数,作统计分析.结果 A组有更大的成功率,更少的并发症,手术时间并没有延长.结论 气管插管病人以纤支镜导引行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相对于常规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有更高的安全性与实用性.

  • 不同麻醉方法下经皮穿刺扩张气管造口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王军;蔡海河;李水清;贾东林

    目的 研究不同麻醉方法下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方法 60例颈椎手术采用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DT)进行气道管理,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局麻组、气管插管组和喉罩组,各20例.比较气管造口前(T1)、气管造口即刻(T2)、气管造口后1 min(T3)、3 min(T4)、5 min(T5)时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pulse oxygen,SPO2),以及气管造口完成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局麻组、气管插管组和喉罩组PDT完成时间分别为(7.6±1.8)min、(4.8±0.7)min和(5.0±0.8)min.局麻组T2、T3、T4 3个时点MAP分别为(96.3±11.2)mm Hg、(98.5±10.5)mm Hg、(95.6±13.1)mm Hg,显著高于同一时刻气管插管组(87.6±7.3)mm Hg(q=3.979,P<0.05),(88.4±6.5)mm Hg(q=4.962,P<0.05),(86.4±7.9)mm Hg(q=3.817,P<0.05),显著高于喉罩组T3(91.6±9.8)mm Hg(q=3.390,P<0.05),但T1、T2、T3、T4、T5同一时点气管插管组与喉罩组MAP无统计学差别(P>0.05).局麻组T2、T3、T4、T5 4个时点HR分别为(92±7)、(90±6)、(92±7)、(81±5)次/min显著高于同一时刻喉罩组(77±4)次/min(q=13.507,P<0.05)、(76±6)次/min(q=11.011,P<0.05)、(75±5)次/min(q=12.456,P<0.05)、(74±6)次/min(q=4.719,P<0.05),显著高于同一时刻气管插管组(76±3)次/min(q=14.407,P<0.05)、(75±5)次/min(q=11.797,P<0.05)、(76±5)次/min(q=13.234,P<0.05)、(75±6)次/min(q=5.505,P<0.05),但同一时刻气管插管组与喉罩组HR无统计学差别(P>0.05).局麻组T2时点SpO2为(97±3)%显著低于喉罩组(99±1)%(q=4.140,P<0.05),但与气管插管组(98±2)%无统计学差别(q=2.070,P>0.05),其他各个时点3组SpO2无统计学差别(P>0.05).术后局麻组、气管插管组、喉罩组分别有2、3、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咽痛、声嘶,但3组无统计学差异(χ2=0.323,P=0.851).结论 与常规局麻下或气管插管下PDT比较,颈椎手术使用喉罩通气下行PDT,循环平稳、安全性高、对气管造口操作影响小,对预防麻醉诱导时颈段脊髓损伤加重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实用性.

  • 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在寰枢椎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军;贾东林;李水清

    寰枢椎手术往往需经口咽入路进行操作,由于靠近延髓生命中枢,危险性较大,术中轻微的颈椎位置改变就有可能致呼吸循环骤停,且术后患者常需一定时间的机械通气进行呼吸支持,所以常需行气管切开术[1].我们对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PDT)和外科气管切开术(ST)在寰枢椎手术的应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现报告如下.

  • 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在ICU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尚晨阳

    目的 探讨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在ICU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100例ICU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患者使用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气管造口术治疗.在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出血量、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者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均在5~15min顺利完成,出血10~20mL,对照组切口感染6例,低氧血症3例,低血压7例;治疗组切口感染1例,低氧血症1例,治疗组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技术是一项操作简便、快速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伤口愈合美观的床边施救技术,适合ICU使用.

  •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呼吸肌麻痹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作者:纪笑纳

    目的:观察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PDT)在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并呼吸肌麻痹(RMP)中的作用.方法:对37例AOPP并RMP病人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采用PDT技术(使用portex percutaneous tracheostomy器械包),与传统气管切开(ST)30例对比观察.观察两组病人气管切开手术操作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以小纱布计),伤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死亡例数等,随访至出院或死亡.结果:PDT组手术时间为(12.45±4.25)min,切口长度(1.6±0.4)cm.术中出血(以小纱布计)(2±1)块,伤口愈合时间(3.5±0.5)d,并发症为0,死亡1例.传统气管切开组分别为(28.50±8.45)min,(5.8±1.4)cm,(8±3)块,(5.5±1)d,5例,3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DT组术中3例有中等量出血(血液浸湿1块纱布),1例术后第1天切口出血需电凝止血,ST组术中有4例中等量出血,1例术后第2天出现皮下气肿,创口周围感染2例.结论:PDT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呼吸肌麻痹优于传统气管切开术,且护理简单方便,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燕华;林益民;吴跃坤;林月娟;杨玉燕

    目的探讨接受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PDT)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发病率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185例危重患者采用PDT进行机械通气,观察VAP患者临床表现与未感染患者的差异.对气管插管前、后的气管吸出物进行病原菌的构成检测,与患者是否患VA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8例(25.9%)患者发生VAP,VAP使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时间分别延长16 d和21 d.机械通气患者病死率为31.9%(59/185);VAP患者病死率为39.6%(19/4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又以铜绿假单胞菌居多(35.4%,17/48).48例VAP患者,气管插管前气管吸出物中即有病原菌存在的占64.6%(31/48),显著高于插管前气管吸出物无菌的患者(35.4%,17/48)(P<0.01).结论PDT引发的VAP通常会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死率造成不良影响.导致VAP的主要病原菌是铜绿假单胞菌.

  • 全麻下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病人喉罩通气道的效果

    作者:赵民;秦凤明;刘伟;祝力群;王红霞;孙华柏;袁鹏;邬明;黄宏伟;张玮炜

    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PDT)损伤小、操作简单、耗时短,已逐渐取代传统气管造口术.气管插管的病人行PDT时,穿刺前需要将气管导管拔至喉头入口处,这个过程易出现很多意外,如气管导管脱出、拔管长度不够、穿刺时刺破气囊、有时甚至会危及病人生命,且拔管时会诱发应激反应,对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病人尤为不利.单纯局麻下清醒病人PDT时会因为疼痛、呛咳、体动而增加手术风险,也会造成循环波动.本研究拟观察全麻下喉罩通气道(LMA)用于PDT病人的效果.

  • 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在重度颌面部创伤患者的应用12例

    作者:严火荣;宋剑乔

    我院自1999年起对重度颌面创伤患者麻醉前进行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PDT)12例,便于术中、术后气道管理,收到满意效果.

  • 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在神经外科昏迷病人中的应用

    作者:彭国俊;叶飞宣;刘木清

    目的:探讨在神经外科昏迷病人中应用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PDT)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昏迷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气管切开术)与实验组(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及术中生命体征、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切口闭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要短(P<0.05),切口长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要少(P<0.05);实验组术中生命体征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要优(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要低(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昏迷病人中的应用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且术后并发症少,具有推广意义.

  • 改良式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后气道狭窄12例临床分析

    作者:景建军

    目的 探讨改良式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IPDT)治疗后出现气道狭窄的原因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1年5月经IPDT治疗的1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2例患者实施IPDT后28~120d,1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2例呼吸喘憋、插入吸痰管困难、套管渐浅置,6例安全拔管后吸气时切口内陷,4例不能耐受套管而拔管后出现发作性呼吸困难及喘憋.纤维支气管镜检示12例气管狭窄,主要见切开处出现明显的肉芽增生.感染(12例痰培养致病菌均阳性)、瘢痕体质(瘢痕体质史4例)、年龄> 75岁(4例)、术中机械性损伤及胃食管反流等因素是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PDT)术后气管狭窄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有助于减少气管狭窄的风险.结论 IPDT操作简便、安全快速、术后创伤较小,且伤口的愈合处较为美观,可减少PDT 传统方法造成气道狭窄的风险程度.

  • 超声在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王俊安;汪春英;杭燕南

    背景 超声技术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近些年关于其在气道管理中的应用也有了一些报道,并认为其安全、方便.目的 分析、总结超声在气道管理各方面应用的文献资料.内容 简要介绍上呼吸道的超声解剖以及获得满意的超声图像的方法和途径,综述超声技术在插管前评估、气管导管位置的确定、双腔气管导管和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percutaneous dilatational tracheostomy,PDT)应用中的进展.趋向 超声在气道管理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与其他影像技术相比较有独特的优势,但其在困难气道预测、处理及喉罩使用方面的价值还需进一步探索.

  • 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在重度颌面部创伤的应用

    作者:宋剑乔;严火荣

    重度口腔颌面部创伤往往来势凶猛.防止窒息、解除气道严重梗阻是抢救的首要关键.我科自1999年起对此类患者麻醉前进行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PDT)12例,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 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56例体会

    作者:郑志群;王晓东;钱何布;陆骏浩;肖佩华

    通过对用传统式气管切开术(TT)和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PDT)两组患者的比较,评价PDT在急救医学中的应用价值.

  • 超声在危重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曹加明;王祥和

    本文综述超声在危重患者呼吸道解剖图像及气道管理中的潜在优势.超声在气管导管放置,包括气管插管前的评估、位置的调整、双腔管的插管和拔管后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现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解释.同时超声引导下经皮气管紧急造口术及放置喉罩时的使用也作了介绍.

  • 急性脑卒中患者获得性肺部感染的调查分析

    作者:刘新;姚华国

    急性脑卒中患者是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为了解这类患者肺部感染的流行病学以合理选择抗生素,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ICU28例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8年2月~2000年3月我院共收治并发肺部感染的急性脑卒中患者28例,其中男22例,女6例;年龄46~78(平均61.3)岁.本组患者均因病情危重,意识不清由神经内科ICU治疗,包括脑梗塞16例,脑出血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为保持呼吸道通畅,病人接受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或被放置鼻咽通气道.医院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按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1990年公布的标准诊断.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