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7O岁以上老年卵巢癌患者的化学治疗

    作者:戴志琴;潘凌亚;连利娟;黄惠芳;沈铿;吴鸣

    目的观察70岁以上卵巢癌患者化疗的情况.方法选择1988年1月至2003年8月间我科初治的年龄≥70岁的卵巢癌化疗患者28例(老年组),年龄<60岁卵巢癌化疗患者49例(非老年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化疗的耐受性、生存期等.结果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化疗率分别为82.4%和98.0%,化疗的平均疗程数分别为5个和9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化疗方案和按时化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出现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39.3%)明显低于非老年组(77.6%).两组患者骨髓抑制需要治疗的比率分别为91.7%和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两组的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大于70岁的卵巢癌患者能够耐受化疗;但化疗前应详细地评价全身状态,治疗方案个体化,严密监测和处理化疗的毒副反应.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抗肿瘤药
  • 低剂量地塞米松预处理方案防治老年人多西紫杉醇过敏反应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明军;陈振东;潘跃银;郝吉庆

    目的 探讨在多西紫杉醇周疗法的老年患者中用低剂量地塞米松防治其过敏反应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对用多西紫杉醇(25 mg/m2,第1、8、15天静脉滴注,28 d重复)或多西紫杉醇+顺铂(多西紫杉醇25 mg/m2,第1、8、15天静脉滴注+顺铂20 mg/m2,第1~5天静脉滴注.28 d重复)治疗的老年患者,采用非等量随机对照方法 ,按入院顺序以3:2比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共91例,年龄65~82岁,中位年龄68岁.其中试验组54例,预处理方案为地塞米松4.5 mg,每日1次;对照组37例,预处理方案为地塞米松8 mg 2次/d,均为多西紫杉醇用药前1 d、用药当天和用药后连续3 d口服.所有患者均按照改良疾病累积评分表(MCIRS)进行评分.不良反应评价参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常规毒性判定标准NCI-CTCAE3.0版. 结果 91例患者中发生过敏反应7例(7.7%).其中试验组发牛过敏反应4例(7.4%),对照组发生过敏反应3例(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主要症状为皮疹或瘙痒3.3%(3/91)、血管性水肿2.2%(2/91)、发热或寒战1.1%(1/91)和胸部不适1.1%(1/91).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恶心呕吐、疲劳、肌痛、兴奋或失眠和胃部烧灼感.. 结论 低剂量地塞米松预处理方案安全有效,与常规剂量比较,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增高.

  • 盐酸吉西他滨治疗70岁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留树;王如良;赵晖;朱建华;杜楠

    目的观察盐酸吉西他滨治疗70岁及以上老年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并与同期单纯支持治疗的患者(对照组)比较,探索适于70岁以上老年人NSCLC的治疗方案.方法治疗组19例,采用盐酸吉西他滨单药化疗,剂量1250mg/m2,静脉滴注,第1天和第8天用药,每21d为1周期,共4~6周期.对照组25例不用任何化疗,单纯支持对症治疗.结果盐酸吉西他滨治疗组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5例,稳定(SD)8例,进展(PD)4例;对照组无CR和PR者.盐酸吉西他滨治疗组卡氏评分(KPS)和体重增加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盐酸吉西他滨治疗组和对照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分别为5.6个月和3.8个月(P<0.01),1年生存率分别为47.4%和8.0%(P<0.01),2年生存率分别为21.1%和0.盐酸吉西他滨化疗毒副反应轻微,仅有Ⅰ、Ⅱ级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下降,未见Ⅲ、Ⅳ级毒副反应.结论盐酸吉西他滨治疗70岁以上老年人NSCLC是有效和安全的.

  • 曲古抑菌素A对恶性淋巴瘤抗癌作用的研究

    作者:孙春艳;刘新月;陈燕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s)为新一代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抗肿瘤药,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并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1].曲古抑菌素A(TSA)源自链霉菌代谢产物,先作为抗真菌药物使用,近来研究表明其具有明显的HDACI活性,对肝癌、胃癌、口腔癌及神经母细胞瘤等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2],然而有关其对淋巴瘤细胞生长作用的报道较少.本实验主要研究TSA对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Raji细胞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PBMNC)的细胞毒作用.

  • 厄洛替尼致肺癌患者相关性皮疹的临床治疗

    作者:高文斌;韩传军;张晓晨;刘思思;韩佩妍

    目的 探讨厄洛替尼所致肺癌患者相关性皮疹的特点,及其临床诊疗要点.方法 观察临床确诊的2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口服厄洛替尼后出现的药物相关性皮疹,并进行相应的诊疗,评估皮疹的发生情况以及意义.结果 20例患者不同程度出现1~2级皮疹反应,无3级以上皮疹反应发生,患者耐受性、依从性满意.结论 厄洛替尼相关性皮疹是常见的不良反应,直接干扰了患者的正常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可导致治疗中断.有效地评估和治疗患者皮疹反应具有积极的意义.

  • 缓释型抗肿瘤药瘤内注射治疗实体肿瘤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作者:杜卫东;华鲁纯;倪泉兴

    由于实体肿瘤组织的生理障碍和其所在脏器与人体内环境之间的生理屏障,全身系统化疗的治疗效果较差.将缓释型抗肿瘤药直接注射在实体肿瘤内,有可能克服这些障碍而达到选择性的大剂量治疗的目的,符合现代肿瘤学的用药方法,在实体肿瘤的治疗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 我院2015年-2017年抗肿瘤药应用分析

    作者:龙璞

    目的 探究我院2015年-2017年抗肿瘤药应用情况并分析.方法 通过使用销售金额排序,用药频度排序(DDDs)等方法对我院2015年-2017年抗肿瘤药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抗肿瘤药销售金额在我院表现情况为逐年上升趋势且在药品总销售金额比重较大,临床一线抗肿瘤药为植物类及其衍生物类、抗代谢类,在2015年-2017年均排序前列,DDDs排序靠前的主要有来曲唑,他莫昔芬,阿那曲唑.结论 通过对我院近三年临床抗肿瘤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发现得出,抗肿瘤药物的治疗现状和趋势基本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

  • 三种HLA-A/0201限制性表位肽尤文肉瘤树突状细胞疫苗的抗肿瘤免疫作用

    作者:彭伟;黄迅悟;赵伟鹏;赵铭;杨大志

    目的比较不同EWS/FLI-1蛋白HLA-A/0201限制性表位肽对尤文肉瘤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疫苗的抗肿瘤作用。方法综合运用BIMAS、SYFPEITHI软件筛选与人白细胞抗原HLA-A/0201结合力强的EWS/FLI-1蛋白9肽表位,并合成其表位肽。采用4 h标准51Cr释放实验检测刺激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s )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法( enzyme 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 )检测表位肽对DC疫苗刺激的效应细胞γ-干扰素( interferon,IFN-γ)的释放。在此基础上,进行免疫治疗的动物实验,比较其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筛选出EWS306、EWS289及EWS 401与HLA-A/0201具较强的结合性,其合成出的表位肽分别为:QLWQFLLEL ( EWS 306)、ILGPTSSRL ( EWS 289)和SMYKYPSDI ( EWS 401)。3组表位肽均有较强的杀伤力,当效-靶比为50∶1时,杀伤率EWS 306组(20.2±1.8)%、EWS 289组(12.6±0.3)%、EWS 401组(11.9±0.2)%,而对照组为(6.7±0.1)%;当效-靶比为100∶1时,表位肽的三组杀伤作用明显提升,杀伤率EWS 306组高为(51.2±3.7)%、EWS 289组(24.6±2.1)%、EWS 401组(17.8±0.9)%,对照组为(7.2±0.2)%。EWS 306组同其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P<0.05)。EWS 306组分泌的IFN-γ为(118.3±3.6)个点明显高于EWS401组(35.1±1.0)个和EWS 289组(34.2±0.9)个,对照组为(5.0±0.1)个( P<0.05)。EWS 306组肿瘤的体积(978.9±28.2) mm3明显小于阴性对照组(1992.9±16.1) mm3和空白对照组(2001.9±12.3) mm3( P<0.05)。接种后第35天,EWS 306组存活率为80%大于空白对照组为0%、阴性对照组为10%( P<0.05);接种后第40天,空白对照组降为0%, EWS306组为80%明显大于和2个对照组(P<0.05)。结论 EWS/FLI-1蛋白表位肽中EWS306较EWS289和EWS 401对DC的抗肿瘤作用更强,能够有效激活CTLs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为尤文肉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 软组织肉瘤的靶向治疗进展

    作者:任志午;王国文

    软组织肉瘤( soft tissue sarcoma,STS )是源于间叶组织和与其交织生长外胚层神经组织的恶性肿瘤,包括除淋巴造血组织外的非上皮组织,即纤维、脂肪、肌肉、间皮以及分布于这些组织中的血管、淋巴管和外周神经,多位于四肢、躯干和腹膜后等部位,占成人恶性肿瘤的1%,儿童肿瘤的10%[1]。其主要特点为:分布广、类型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的分类,STS 具有60多种亚型,许多亚型易形成假包膜而被误认为良性[2]。其血行转移多见,易转移至肺。不表现为原位肿瘤,偶有软组织良性肿瘤转为恶性肿瘤,恶性外周神经鞘瘤除外。发病罕见、肿瘤异质性强、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少。

  • 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李宁忱;宋毅;姜昊文;丁强;甘卫东;郭宏骞;孙则禹;胡志全;叶章群;魏强;那彦群

    目的 评价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曲普瑞林11.25 mg 3个月缓释剂型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4年1月至2006年3月对12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行随机、平行对照、多中心研究.65例接受曲普瑞林11.25 mg剂型治疗,62例患者接受常规剂型3.75 mg治疗,观察期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前列腺体积、睾酮、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索、泌乳素和雌二醇水平,并对两组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同时观察骨转移灶变化情况以及其他转移灶的变化情况.严密观察和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治疗后两组TPSA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1).治疗结束时,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78.6%和75.5的患者血清TPSA水平比基线值下降90%以上(P=0.700).治疗后两组患者前列腺体积均明显减小,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睾酮达去势水平,两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3.8%和17.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7).结论 曲普瑞林11.25mg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疗效和安全性与曲普瑞林3.75 mg相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长效缓释GnRHa类药物.

  •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黏膜下注射抗肿瘤药物防治肿瘤复发

    作者:陈晓;王飚;田惠忠;高居忠

    目的探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复发的新方法.方法初发浅表性膀胱肿瘤TUR-Bt术后膀胱黏膜下注射抗肿瘤药物(比柔吡星)患者68例(注射组),其中肿瘤单发44例、多发24例;以TUR-Bt术后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的74例患者作为对照(灌注组),其中肿瘤单发49例、多发25例.根据随访结果对两种方法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注射组平均随访38个月,对照组平均随访35个月.注射组随访期内有8例复发(11.8%),灌注组随访期内有22例复发(29.7%),两组复发率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χ2=0.013,P<0.01);注射组和灌注组中,肿瘤单发与多发之间复发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719,P>0.05).结论浅表性膀胱癌TUR-Bt术后单次黏膜下注射抗肿瘤药物,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副作用少、费用低,是治疗膀胱浅表肿瘤的一种实用方法,可有效地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

  • 短期新辅助治疗对前列腺癌组织内聚集素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牛亦农;辛殿祺;何志嵩;周利群;潘柏年;那彦群;郭应禄

    目的探讨短期新辅助治疗(NHT)后前列腺癌组织学及癌细胞内聚集素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未行雄激素阻断治疗的26例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根治术(RP)标本(26份,无NHT组),19例行3个月NHT患者NHT前穿刺活检标本及NHT后的RP标本(NHT组),行前列腺癌组织内聚集素蛋白表达水平的测定,观察NHT对癌组织中聚集素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聚集素主要存在于前列腺癌细胞的细胞浆中,部分存在于细胞外间质.NHT组NHT前癌组织中聚集素表达较弱,染色强度平均值为1.42±0.51,NHT后表达较强,染色强度平均值为2.16±0.60(t=7.10,P<0.01);NHT组NHT后聚集素表达高于无NHT组(染色强度平均值为1.57±0.70,t=2.91,P<0.01).结论雄激素阻断治疗可使前列腺癌细胞内聚集素适应性上调,针对聚集素的辅助治疗可提高激素阻断治疗的效果.

  • 化学药物对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

    作者:张俊吉;沈铿;郎景和

    目的探讨化学药物对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收集1997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375例化学药物治疗(化疗)前后的血糖检验报告及相关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5例患者中,化疗前合并糖尿病9例,其余化疗前血糖水平正常.化疗后空腹血糖升高32例,占8.5%.32例中明确诊断为糖尿病14例,糖耐量低减9例,一过性血糖升高9例,分别占同期接受化疗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3.7%、2.4%和2.4%.其中,接受以紫杉醇类药物为主的化疗患者208例,发生血糖异常23例,占同类化疗11.1%(23/208),占同期化疗6.1%(23/375);接受以铂类药物为主的化疗患者141例,发生血糖异常8例,占同类化疗5.7%(8/141),占同期化疗2.1%(8/375);接受其他化疗方案患者26例,发生血糖异常1例,占同期化疗0.3%(1/375).以紫杉醇类为主化疗与以铂类为主化疗引起的血糖异常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化疗诱发的血糖异常多数发生在化疗后1~3个疗程.结论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后可能会出现血糖异常,甚至发生糖耐量低减或糖尿病,以紫杉醇类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中这种情况更加常见,且多发生于治疗的第1~3个疗程,对此应予以重视.

  • DCC基因对卵巢上皮性癌细胞生长及其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庄如锦;李佩玲;于海微;李会明

    目的 研究DCC基因对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细胞生长及其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含有DCC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DCC质粒导入卵巢癌细胞系HO8910细胞中(HO8910-DCC组),以转染空载体pcDNA3.1(+)质粒(HO8910-Neo组)和脂质体(空白对照组)为对照.转染24 h后,经氨基糖甙类抗生素G418筛选,RT-PCR技术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细胞DCC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四甲基偶氮唑蓝(MTY)比色法测定3组细胞转染后1~7 d的细胞生长情况及经梯度浓度[0.1、0.2、1.0、5.0、10.0血浆峰浓度(PPC)]化疗药物顺铂和紫杉醇处理后48 h的细胞存活率,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 转染DCC基因后,DCC基因可在HO8910细胞中稳定表达.转染后1~7 d,HO8910-DCC组细胞生长速度较其他两组细胞明显减慢,除转染后第1天外,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白对照组和HO8910-Neo组细胞生长速度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HO8910-DCC组细胞经0.1~5.0 PPC的顺铂和紫杉醇处理后,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HO8910-Neo组(P<0.01);经10.0 PPC的顺铂处理后细胞存活率也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HO8910-Neo组(P<0.05);但经10.0 PPC的紫杉醇处理后细胞存活率与空白对照组和HO8910-Neo组相比,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和HO8910-Neo组细胞经各梯度浓度药物处理后的细胞存活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C基因可明显抑制卵巢癌细胞的生长,并增强卵巢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 妇科恶性肿瘤及其合并肾脏疾病的患者化疗期间出现肾功能损害59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娜;李小平;王悦;崔恒;王建六;魏丽惠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及妇科恶性肿瘤合并肾脏疾病患者化疗期间出现肾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收集2000年5月—2016年4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化疗期间出现肾功能损害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共5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处理。根据化疗前是否合并肾脏基础疾病将59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化疗前无肾脏基础疾病且肾功能正常,共35例;B组:化疗前合并肾脏基础疾病,共24例,其中化疗前肾功能正常者10例、肾功能损害者14例。结果(1)化疗期间发生的肾功能损害的程度:A组35例患者中,化疗期间发生轻度、中度、重度肾功能不全分别为24例(69%)、3例(9%)、1例(3%),肾功能衰竭(肾衰)6例(17%),可逆性肾功能不全1例(3%)。B组24例患者中,10例化疗前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化疗期间发生轻度、中度、重度肾功能不全分别为7例(7/10)、1例(1/10)、1例(1/10),肾衰1例(1/10);14例化疗前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化疗期间由轻度肾功能不全转为肾衰1例(1/14)、肾功能损害病情稳定9例(9/14)、肾功能损害好转4例(4/14)。(2)化疗期间发生肾功能损害时的化疗疗程数:化疗前肾功能正常的45例(包括A组35例、B组化疗前肾功能正常者10例)患者中,肾功能损害发生于术中腹腔化疗者11例(24%),第1~3个疗程者20例(44%),第4~8个疗程者10例(22%),第8个疗程后4例(9%)。B组中化疗前有肾功能损害的14例患者中,1例(1/14)于化疗第3个疗程由轻度肾功能不全转为肾衰,9例(9/14)肾功能损害病情稳定,4例(4/14)于第1~3个疗程肾功能损害好转,且之后也无加重。(3)发生肾功能损害后化疗方案的调整情况:化疗前肾功能正常的45例患者,化疗期间发生肾功能损害前均采用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发生肾功能损害后,均采用细胞保护剂(氨磷汀),化疗方案中使用顺铂的44例患者中,24例改为卡铂或奥沙利铂,4例改为紫杉醇单药化疗,2例化疗与透析序贯进行,7例进行化疗药物剂量调整,其余7例因肾功能损害较轻,仅使用了细胞保护剂,未经特殊处理。终有37例患者顺利完成化疗,7例患者因肾损害病情未见好转甚至肾衰导致不耐受而终止化疗。化疗结束后随访,37例顺利完成化疗的患者其5年无瘤生存率为64.9%,7例未完成化疗的患者其5年内无瘤生存率为14.3%。B组中化疗前有肾功能损害的14例患者,其中4例肾功能损害较轻者采用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6例采用紫杉醇+卡铂(TC)方案化疗(其中有2例患者采用TC方案化疗与透析序贯进行),3例采用紫杉醇单药化疗,1例采用奥沙利铂+替加氟+亚叶酸钙(FOLFOX)方案化疗,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化疗;化疗结束后随访其5年内无瘤生存率为57.1%。结论化疗药物可诱发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急性肾功能损害,甚至导致肾衰,且可使妇科恶性肿瘤合并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病情加重。因此,应重视化疗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肾功能影响的防治,尤其应重视合并肾脏疾病且有肾功能损害患者的化疗方案的选择。

  • UGT1A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伊立替康化疗毒性作用的关系

    作者:李虎;黄鹤;刘继红

    目的 初步了解宫颈癌和卵巢癌患者血中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 UGT1 A1)基因启动子的多态性情况,并研究其多态性与伊立替康化疗的毒性作用(延迟性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关系.方法 收集64例使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化疗的宫颈癌和卵巢癌患者的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UGT1A1基因启动子,用毛细管电泳等位基因片段分析方法分析UGT1A1基因启动子的多态性,并与化疗毒性作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64例患者中UGT1 A1基因启动子的野生纯合型(TA 6/6基因型)为常见,共44例,占69% (44/64);其次为突变杂合型(TA 6/7基因型),共17例,占27% (17/64);突变纯合型(TA 7/7基因型)仅3例,占5%(3/64).UGT1A1基因启动子基因型是发生延迟性腹泻的独立影响因素(OR=4.228,95% CI为1.065~16.785,P=0.040),但不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OR=3.659,95% CI为0.911~14.700,P=0.068);TA 6/7和TA 7/7基因型比TA 6/6基因型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延迟性腹泻的风险高(P均=0.001).结论 在宫颈癌、卵巢癌患者中,UGT1 A1基因启动子以TA 6/6基因型较常见.UGT1A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是伊立替康所致延迟性腹泻的独立影响因素,TA 6/7和TA 7/7基因型患者发生延迟性腹泻的风险高于TA 6/6基因型.

  • 参红胶囊联合化疗药物对393例肿瘤病人的影晌

    作者:黄爱强;叶海红;梁水庭;黄顺荣;蓝碧洋;秦千子

    目的 观察参红胶囊联合化疗药物对中晚期肿瘤病人的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照临床研究分组原则,将598例确诊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05例为单纯使用化疗组,393例为参红胶囊加化疗组.两组患者均分别连续给予治疗药物60天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卡氏(Karnofsky)评分、免疫功能、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等数据.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参红胶囊联合化疗组肿瘤患者的总缓解率42.0%(对照组23.9%);疼痛、咳嗽、乏力和食欲不振的平均改善率为71.9%(对照组48.3%);Kamofsky评分提高了27.0%(对照组17.1%);CD3+和CD4+数量增加11.6%和19.3%,CD8+则降低22.6%,CD4+/CD8+用药后增加54.2%;NK细胞活性和巨噬细胞功能也明显提高,IgG和IgA含量增加(P<0.05),而白细胞的下降率两组无明显差异.该组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的异常.结论 参红胶囊联合化疗对中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显著高于单用化疗的对照组.这一作用可能与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有关.

  •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的新进展

    作者:王梦;杨继元

    蒽环类药物是临床应用广泛的抗肿瘤药物之一,对于实体肿瘤及造血系统肿瘤有确切的疗效,但随着剂量的增加,会出现骨髓抑制、脱发及心脏毒性等一系列的副作用,尤其是心脏毒性的致死率较高,严重限制了其在临床的进一步应用,近年来对其所致心脏毒性的防治措施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本文现就蒽环类药物的药用机制、致心脏毒性的发病机制及其监测和治疗措施作一综述.

  • 胞质-5'-核苷酸酶-Ⅱ(CN-Ⅱ)及其与核苷类抗肿瘤药物耐药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曲莉莉;刘晓晴

    胞质-5'-核苷酸酶-Ⅱ(CN-Ⅱ)是迄今为止发现的7种5'-核苷酸中的一种,其分布较为广泛,主要以次黄嘌呤核苷酸(IMP)作为其催化底物,兼具有苷酸水解酶及磷酸转移酶的活性,在维持细胞内核苷酸库的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研发现,CN-Ⅱ与核苷类抗肿瘤药物的耐药有密切关系,其异常表达可直接或间接引起瘤细胞对此类药物耐药.如果能以肿瘤细胞中CN-Ⅱ及其他相关耐药因子的表达情况为临床用药的参考依据,对于提高化疗效果、实现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肿细胞中CN-Ⅱ的表达水平亦可做为判断接受核苷类药物化疗的患者预后指标之一.

  • 抗肿瘤药外渗性皮肤损伤的防治进展

    作者:朱其聪;缪景霞;尤长宣;罗荣城

    抗肿瘤药外渗是化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药物渗漏到皮下组织,可引起局部红肿、疼痛,甚至造成皮肤组织坏死,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应引起广泛重视.应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药物外渗,根据不同外渗药物,立即采取相应处理,减少炎症和组织坏死.近年来,随着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不断深入,抗肿瘤药外渗的防治有了一定提高.

    关键词: 抗肿瘤药 外渗 防治
1579 条记录 5/79 页 « 12345678...787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