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E16.5d胚胎小鼠皮肤细胞作为毛囊重建模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夏学颖;何伟;孙赛;张碧芳;李丽燕;陈容容;姜金豆;胡葵葵

    目的 研究胚胎小鼠皮肤及其毛囊的发育规律,探讨胚胎小鼠的皮肤细胞作为毛囊重建模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对80只胎龄14.5-18.5 d小鼠及新出生的小鼠皮肤进行连续石蜡切片,连续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其组织学结构并了解其附件形成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胚胎表皮特异性蛋白细胞角蛋白8(cytokeratin 8,CK8)和18(CK18)在胚胎小鼠皮肤表达.结果 胎龄14.5 d(embryonic day 14.5,E14.5 d)的胚胎小鼠,表皮层形成表皮细胞仅为1-2层;E16.5 d的胎鼠背部皮肤较薄,表面凹凸不平并形成褶皱,未见毛囊形成;E18.5 d胎鼠毛囊发育达到旺盛的时期,毛囊数量明显增加;新出生的小鼠皮肤附件基本发育成熟.E16.5 d小鼠皮肤中表皮干细胞标记物CK8和CK18为阳性.结论 16.5 d胚胎小鼠(E16.5)的皮肤细胞可以作为毛囊重建模型的种子细胞.

  • 肉瘤样肾癌一例

    作者:杨党牢;王喜平

    患者,女,54岁,主因肉眼血尿、浮肿、少尿入院.病人3 a前因左肾肿瘤,行左肾切除术.入院前3个月余,出现全程间歇性肉眼血尿,在当地医院检查诊治,B超、CT、静脉注射肾盂造影(IVP)发现"右肾盂占位病变"入院后进一步检查CT、B超、IVP、MRI,确诊为右肾盂癌,拟行右肾切除术,术中肾脏与周围组织分界清,剖开肾脏肾盂内菜花样突出.质脆、合并出血灶.病理检查:"肾盂癌可疑".会诊后确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肿瘤区: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EMA(+),波形蛋白(vimentin)(+),病理诊断:肉瘤样肾癌.术后切口一期愈合,定期血液透析,术后7个月死亡.

  • 增生性肌炎伴软骨化生一例

    作者:姜立杰;刘树荣

    患者女性,51岁,半年前曾于劳作中使用工具时挤压左大腿前侧,自觉疼痛不适,未经治疗休息后缓解。其后半年间每遇劳累时左大腿前侧疼痛,均于休息后缓解,未予重视及治疗。于2012年2月20日B超检查示左侧大腿肌层低回声团块,给予口服药物治疗症状无改善。2012年2月25日因左大腿前侧疼痛加重入院,骨科检查示:左下肢肌肉无明显萎缩,皮温不高,静脉无怒张,触左大腿上段前侧一约6cm×5 cm大小肿物,质硬,边界清,局部皮肤无红肿、溃烂,髋关节活动范围正常,下肢皮肤感觉及肌力无异常,足趾活动灵活,足背动脉搏动有力。磁共振成像(M RI )检查示:左侧股直肌占位病变,周围软组织未见肿胀,股骨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左大腿肿物性质待定,行局部肿物切除术。病理检查:2012年于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左大腿局部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左侧股直肌内,质硬,边界欠清,与周围肌肉浸润粘连。肉眼观察:送检肌组织1块,大小约5.5cm×4cm×2cm ,灰红、灰褐色,切面可见一灰白色质硬区,与肌组织境界不清。镜下所见:萎缩变性的横纹肌纤维周围见大量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及神经节样大细胞,神经节样大细胞体积大,呈不规则形,胞质嗜碱性,核圆形或卵圆形,偏向一侧,核仁明显;增生的成纤维细胞间有多处软骨化生,化生软骨基质嗜碱性,并见软骨陷窝。免疫表型:Vimentin 标记梭形成纤维细胞和嗜碱性神经节样大细胞呈强阳性,Actin阳性,Desmin 标记横纹肌组织阳性;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Myoglobin和S-100均为阴性。病理诊断:增生性肌炎伴软骨化生。

  •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胃癌病人中心静脉血CK20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孟兴凯;张俊晶;岳根全;陈怀增;彭淑牖;杨成旺

    目的:运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 RT-PCR)技术,探讨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在胃癌病人中心静脉血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nest RT-PCR 检测胃癌病人中心静脉血及良性疾病病人中心静脉血CK20mRNA,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4例胃癌病人34例CK20mRNA阳性,阳性率为53.1%,良性病病人16例均阴性;胃癌病人血液CK20mRNA的阳性率与肿瘤大小、腹腔和肝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5),与病理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P>0.05);8例早期胃癌病人中2例CK20mRNA阳性.结论:扩增 CK20mRNA的nest RT-PCR方法是检测胃癌病人中心静脉血微转移敏感而特异的方法.

  • 巢式PCR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永强;欧阳晓辉;王万祥

    目的:对外周血CK19 mRNA基因表达的检测,探讨对胃癌患者微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63例胃癌患者,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K19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 mRNA的阳性检出率为36.5%,并与肿瘤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CK19 mRNA无1例阳性表达.结论:CK19 mRNA可以作为判断胃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肿瘤标志物.

  • EMA和CK在上皮肿瘤微转移的应用

    作者:吉亚南;宋静慧

    目的:探讨上皮膜抗原(EMA)和细胞角蛋白(CK)在上皮肿瘤微转移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方法:阅读国内外有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EMA和CK在上皮肿瘤微转移的研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结论:EMA和CK是上良肿瘤较好的标志物、应用于上皮肿瘤微转移的研究中,提高微转移的诊断水平.

  •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

    作者:吴其标;卢金福;尹耀庭;曹世宏

    背景: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培养在呼吸系统疾病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目的:探索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培养条件进行反复摸索,终确定应用含体积分数2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进行培养.结果与结论:实验培养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扁平,呈多边形,长满后呈"铺路石"样分布,经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培养的细胞表达上皮细胞标志物细胞角蛋白.在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痰液上清刺激下,细胞表达的核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8明显增强,证实培养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获得成功.提示不必拘泥于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推荐的培养条件,改进的培养方法简便易行,有应用价值.

  • 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表皮细胞分化及表皮细胞角蛋白的表达

    作者:李凌云;杜荣;范熙明

    背景:动物实验已经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可分化为表皮细胞.目的:观察体外培养条件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表皮细胞的分化及表皮细胞角蛋白表达.方法:采用Ficoll-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人胚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免疫细胞化学及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面CD33、CD34标记物进行鉴定.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30%条件培养基诱导其向表皮细胞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诱导后细胞形态与细胞角蛋白水平变化.结果与结论: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胚胎骨髓中分离培养得到细胞成分均一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体外诱导后,出现细胞角蛋白19表达阳性细胞,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后可能发生向表皮细胞分化.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重建表皮细胞及皮肤附件

    作者:李仙松;杜娟;宋振岚;李伟平

    背景:研究报道用烧伤大鼠血清作为诱导剂可以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表皮细胞。
      目的: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表皮细胞,单独或与必要的诱导剂组合移植修复皮肤创面缺损与重建表皮。
      方法:无菌环境取大鼠骨髓,选取贴壁细胞用L-DMEM培养液培养至第4代,通过流式细胞术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含20%烧伤大鼠血清 DMEM-F12培养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表皮细胞,通过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将Wistar大鼠制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分为3组,将BrdU标记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含有经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单次涂布到烧伤大鼠模型创面上,以未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做对照,观察再生皮肤创面收缩率及表皮层细胞与皮肤附件再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分离、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4 h后少部分细胞贴壁生长,形态长梭形,类似成纤维细胞,16 d时细胞贴满瓶底,呈鱼群样或网状排列,经流式细胞仪鉴定后加入20%烧伤大鼠血清的DMEM F-12培养基继续培养,细胞形态渐变为圆形或椭圆形细胞,经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角蛋白表达阳性,证实已分化为表皮细胞。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单独移植还是与必要的诱导剂组合移植其皮肤的修复与再生情况均超过大鼠皮肤自然愈合,且不仅皮肤再生快,而且皮肤附件如毛囊等的再生也比对照组明显改善。初步推断间充质干细胞参与了表皮和皮肤附件毛囊的重建,从而改善皮肤愈合方式。

  • 胃癌病人腹腔脱落癌细胞检出率的研究

    作者:盛勇;张长乐;管伟宁

    目的研究细胞角蛋白20(CK20)和癌胚抗原(CEA)单抗免疫细胞化学(ICC)染色方法在胃癌病人腹腔冲洗液脱落癌细胞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K20和CEA两种标志物,对30例胃癌病人腹腔冲洗液细胞涂片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常规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CY),检测腹腔内脱落癌细胞.结果 ICC阳性检出率(43.3%)明显高于CY(23.3%)(P<0.05);CK20单抗检出13例ICC阳性病例中的12例(92.3%),优于CEA(76.9%);腹腔内癌细胞的脱落与浆膜受侵、胃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并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1).结论采用CK20单抗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腹腔冲洗液中脱落癌细胞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有临床实用价值.

  • 角膜营养不良家系患病角膜细胞角蛋白及b-FGF与TGF-b1表达的研究

    作者:应方微;黎明;李志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角膜营养不良家系中患病角膜中细胞角蛋白,纤维组织相关的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b1)的表达改变.方法 分别按照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双夹心ELISA方法检测家系中5例受累颗粒状营养不良角膜及1例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角膜中高、低分子量细胞角蛋白的分布表达情况,以及b-FGF和TGF-bl的表达,散发4例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角膜及4例意外死亡者的正常角膜做为对照.结果 高、低分子量细胞角蛋白在本角膜营养不良家系患者的角膜中分别有100%及66.7%的阳性表达(阳性/弱阳性均计入阳性表达率),散发性格子状营养不良角膜均有弱阳性的表达,正常角膜则没有表达.b-FGF在各组角膜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TGF的含量在家系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的角膜中平均为1.225±0.867pg/ml,与正常角膜中的含量无明显差异;家系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的角膜中为4.0pg/ml,比正常角膜明显增多(t检验t=36.373,P=0.017);散发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的角膜中平均为(8.375±0.667)pg/ml,比正常角膜明显增多(t检验t=9.413,P=0.020);正常角膜中TGF的含量平均为(0.0625±0.0088)pg/ml.结论 细胞角蛋白在本家系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及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均有表达,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的表达更明显,其发病与角膜上皮表达细胞角蛋白的增多有关联.家系中的主要角膜营养不良类型(颗粒型)的患病角膜组织中TGF-bl及b-FGF的含量均无明显改变.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包括家系及散发)的角膜组织中TGF-b1的含量明显增加,其发病与板层纤维增生有一定的关联.

  • EM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CK的相关性

    作者:童伟;刘顺寿;玉寒冰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erane antigen,EMA)的表达,探讨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与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35例食管鳞癌标本的EMA表达.结果:在所检测的135例食管癌标本中,EMA阳性者25例,阳性度18.52%. EMA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血型、肿瘤浸润的深度、肿瘤分化的程度等无相关性,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EMA表达与CK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EMA在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中可能起一定作用,EMA的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EMA和CK的表达有助于了解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评估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

  • 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微转移免疫组化法检测及临床价值

    作者:李智伟;朱一迪;温放

    目的 探讨免疫组化法检测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用细胞角蛋白_(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_(低分子量)检测3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行放化治疗,术中共收取经常规病理检查无转移的阴性淋巴结370枚.结果 30例患者370枚淋巴结中,5例患者9枚淋巴结发现微转移,其病例总阳性率为16.67%,淋巴结总阳性率为2.43%.在有微转移的淋巴结中,髂外淋巴结、闭孔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中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9%,5.68%,1.61%,以闭孔淋巴结的转移率高.结论 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中存在微转移现象,随着淋巴结数目的 增多,微转移的检出率逐渐增大.免疫组化法检测淋巴结的微转移对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都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检测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秦勇;李峰

    肺癌是一种全球性恶性肿瘤,在我国人群中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而且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逐年上升,已成为死亡率上升速度快的恶性肿瘤[1-3]。因此,探寻操作快捷、成本较低、效率较高的肺癌早期诊断方法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临床课题。在肺癌早期,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变化多不显著,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则是更敏感的采样标本,本文检测血清及BALF中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和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等四项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现将研究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 四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马开慧;金晔;王炜

    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3年公布的资料显示,肺癌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均居全球癌症首位[1].而且其发病率还在不断上升,患病者人群正在逐渐年轻化.因此有关肺癌的筛查,早期诊断方法,病情监测等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和癌胚抗原(CEA)的联合检测在肺癌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NSE、Cyfra21-1、SCCA 和 CEA 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曹咏;闫吉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肺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就排在我国恶性肿瘤的首位。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提高生存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对肺癌的诊断、疗效预测等方面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本研究通过联合检测76例肺癌患者血清中 NSE、Cy-fra21-1、SCCA 和 CEA 的水平,旨在探讨其对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型、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

  • 应用广谱抗体CK3-6H5检测细胞角蛋白在人类上皮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系中的表达

    作者:于鑫;魏玉华;彭吉润;郭立民;赵丽君;公磊;王卉;李澍;冷希圣

    目的 应用广谱抗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抗体CK3-6H5检测上皮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系中CK的表达,并研究应用此抗体检测血液循环中此类肿瘤细胞的敏感性.方法 应用CK3-6H5标记QGY-7703等26种人类上皮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系、人Burkitt淋巴瘤细胞系Raji、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Jurkat以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显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其中CK的表达情况;以表达CK的人肝癌细胞系QGY-7703作为靶细胞,以不同的比例分别掺入到健康志愿者PBMC中,以免疫磁珠去除CD45+的白细胞,对肿瘤细胞进行富集,流式细胞仪检测其中CK+.CD45-肿瘤细胞数目,分析用CK3-6H5检测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的敏感性.结果 所有上皮组织来源肿瘤细胞系均表达CK,而健康志愿者和淋巴瘤细胞系Raji、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中未检测到CK表达.当向2×108个PBMC中掺入20个QGY-7703细胞时,经免疫磁珠富集后,行FACS分析,仍能检测到12个肿瘤细胞.结论 CK3-6H5抗体复合物可以识别常见的上皮来源的肿瘤,应用CK3-6H5抗体标记肿瘤细胞,采用免疫磁珠富集技术以及流式细胞技术,可以用于有效检测外周血中上皮来源的肿瘤细胞.

  • 视黄醇结合蛋白4和细胞角蛋白18两个新发现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指标

    作者:张莉;施军平

    脂联素、抵抗素、TNFα等大量脂肪因子的发现让脂肪组织一跃成为机体大的内分泌器官.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是一种新发现的脂肪因子,不仅参与胰岛素抵抗(IR)和脂质代谢紊乱形成,还引起炎症因子升高,可能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进展.细胞角蛋白18(CK18)作为一种从凋亡肝细胞中释放出来的蛋白,与肝脏损伤关系密切,可鉴别单纯脂肪肝与NASH.

  • 不同细胞角蛋白与人口腔扁平苔藓的相关性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特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口腔黏膜病,其临床及病理表现有角质化现象.大量研究表明OL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角质化病变直接发生于基底层角质细胞.角质细胞含有多种细胞角蛋白(CK),CK是上皮细胞主要结构蛋白和分化的标志产物,在细胞内外信息传导、基因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OLP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OLP的细胞介导的免疫发病机制上,已找到一些抗原如热休克蛋白能促进T淋巴细胞移到病损区,而对CK在OLP中的表达及是否为T淋巴细胞的靶抗原未行深入研究.本研究旨在帮助阐述OLP的细胞介导的免疫发病机制,为诊断和预后判定提供可靠依据.

  • 胃癌组织及区域淋巴结微转移与胃癌生物学标志基因的临床关系

    作者:翟瑜;李勇;苏力;范立侨;脱红芳;郭贵军

    目的 从分子水平上,探讨细胞角蛋白(CK6、CK18)联合检测在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方法,以CK6、CK18为标志基因,检测正常胃黏膜60例,原发胃癌组织60例,胃癌组无转移淋巴结(PNo)180枚,比较其表达差异以及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60例正常胃黏膜中几乎无CK6、CK18的表达;②原发胃癌组织和其相应的淋巴结转移灶中CK6、CK18的表达相一致;③CK6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水平低于原发癌中的表达水平,而CK18则相反;④CK6阳性多在WHO分型中的高分化腺癌及其他特殊类型癌组织中存在;在芬兰Lauren分类中,CK6多在肠型胃癌组织和淋巴转移灶中表达;⑤CK6的表达与较好的分化程度,较轻的病变进展,较浅的肿瘤浸润、较早的肿瘤分期有关;⑥CK18多表达在胃腺癌中;⑦CK18在较晚期的肿瘤中表达较多;⑧CK18淋巴结微转移多发于pTNM三期以上的肿瘤;⑨在原发肿瘤以及淋巴结转移灶中,CK6、CK18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用RT-PCR法检测胃癌无转移淋巴结CK6、CK18 mRNA是发现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敏感而特异的方法,对胃癌临床分期及指导治疗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392 条记录 7/20 页 « 12...45678910...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