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细胞角蛋白染色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所有哺乳类动物细胞质都含有复杂的细胞骨架蛋白包括Ⅰ微丝、微管以及中间丝,中间微丝有6种类型:细胞角蛋白Ⅰ及Ⅱ型、结蛋白、波形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神经纤维组成,细胞角蛋白是为复杂的中间丝,Moll等将细胞角蛋白分成20种.细胞角蛋白又可根据等电点的不同分为酸性及碱性,一般而言,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细胞角蛋白总是与大的细胞角蛋白配对;而酸性细胞角蛋白总是与碱性细胞角蛋白配对,细胞分化的不同阶段及不同类型上皮细胞表达不同的细胞角蛋白.上皮组织恶变后,其表达的细胞角蛋白与正常组织基本相同,因此,细胞角蛋白的表达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本文将主要探讨不同肿瘤的角蛋白的表达[1].
-
肝细胞癌少见类型介绍
肝原发性肿瘤的病理类型有100余种以上,以肝细胞癌(HCC)为常见[1].HCC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有梁索型、假腺管型、实体型和硬化型等.但近年来由于肝细胞特异性抗体Hep Par 1的面世,以及对CD34和细胞角蛋白(CK)19等标志物组合使用水平的提高,使得许多少见形态的HCC得以明确诊断[2,3],而这些少见组织和细胞类型的HCC与肝其他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是日常病理外检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1,4].结合我们的一些工作体会,以下简述少见类型HCC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
前列腺上皮内新生物和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与腺癌的关系及鉴别
前列腺上皮内新生物(PIN)是公认的前列腺癌癌前病变[1,2]。而前列腺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AAH)与癌的关系则有争议[1,3]。本文重点探讨PIN和AAH与前列腺癌的关系及鉴别。 1.材料和方法:自1994年10月~1999年9月,我院共接收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250例,经耻骨上剔除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标本271例。经全面复查,选择其中含PIN,AAH和腺癌的病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PIN和AAH均作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34BE12)标记。对PIN和AAH与前列腺癌的关系和形态学差异作对比分析。
-
CK-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甲状腺乳头状增生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P<0.05).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表达率增高;CK-19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以CK20为标志物对乳腺癌微转移检测的研究
目的 探讨乳腺癌微转移的标志基因.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 ,检测了20例乳癌病人正常乳腺组织、癌组织、淋巴结、外周血、10例乳腺纤维瘤,10例非肿瘤病人淋巴结及外周血中细胞角蛋白19(CK19)、角蛋白20(CK20)的表达.结果 乳癌组织、正常乳腺组织、转移淋巴结、纤维腺瘤中CK19、CK20均有很高的表达率.CK20在非肿瘤病人淋巴结和外周血中无表达,而CK19有40%表达.结论 来源于上皮细胞的良、恶性肿瘤均遗留上皮细胞表达角蛋白的特征;CK20可以作为乳腺癌病人病理检查为非转移淋巴结和外周血中微小转移的标志基因,CK19则不适合.
-
C-erbB-2和细胞角蛋白在Paget病及外阴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C-erbB-2主要用于诊断腺癌及判断肿瘤的预后.Paget病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又称为湿疹样癌,分乳房Paget病(mammary Paget disease,MPD)和乳房外Paget病(extramammary Paget disease,EPD)两型.免疫组化研究表明Paget细胞表达癌胚抗原(CEA)[1]、癌基因蛋白(c-erbB-2)[1-3]和低分子细胞角蛋白(CK7)[4],而不表达高分子角蛋白(34beta E12)和黑色素瘤特异性抗体(HMB45)[1].为了探讨C-erbB-2和CK在Paget病和外阴癌发病中的相互关系,笔者对Paget病和外阴鳞癌等几种皮肤病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血清CYFRA211及CEA联检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观察
本文采用免疫放射分析对63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CEA(胚癌抗原)、CYFRA211(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进行检验,并观察其1年无进展发生率,以探讨其在NSCLC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
小细胞肺癌胃转移一例并文献复习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48岁,因“咳嗽、咳痰伴痰中带血2月余”于2012年2月22日入院。既往有“胃溃疡”病史,外院曾行抗结核治疗6个月,症状未见改善,吸烟史20支/d×20年。入院后行PET/CT(2012-02-23)(图1):(1)左肺中央型肺癌,伴左肺阻塞性炎症及肺不张,左后胸膜局限性增厚、黏连,左侧胸腔少量积液;(2)左纵隔(4、5、7组)多发淋巴结转移;(3)胃底大弯侧胃壁不规则增厚伴带血异常增高,考虑胃癌可能性大,建议胃镜检查。胃镜检查(2012-02-25)(图2):胃体近胃底大弯侧见一盘状隆起直径约1.5 cm,中央部溃烂,考虑胃癌。病理结果:组织挤压变形,符合低分化腺癌。肿瘤标记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5μ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52.23μg/L,癌胚抗原1.66μg/L,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0.4μg/L。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左上肺活检)结合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符合小细胞未分化癌。免疫组化:CK(+),CK20(-),Villin(-),NSE(+),Syn(+),CgA(-), CK5/6(-),CD56(+),CK7(-),Vim(-),P53(-), P63(-),Ki67阳性率约95%(图3)。请病理科再次复读胃镜病理片及加行免疫组化后,补充病理诊断为:(胃体活检)黏膜固有层及炎性渗出坏死组织中见挤压变形的异型细胞,免疫组化异型细胞CK(+),CK20(-),Villin(-),S-100(-),Syn(+),CgA(+),NSE(+),TTF-1(+), Ki67阳性率约95%。结合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标记及肺活检的组织学形态,病变为神经内分泌癌,较符合肺小细胞癌累及(图4)。行EP方案化疗,治疗后患者咳嗽、胸痛症状改善。复查胸部X线片(2012-03-29):左下肺大片模糊影较前明显减少(图5),行第2疗程EP方案化疗,后患者于家中突发大咯血死亡。 -
悬浮阵列技术检测四种肿瘤标志物的临床诊断价值
悬浮阵列技术是一项新兴检测技术,本研究用该技术检测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癌抗原242(CA242)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以探讨其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脂肪酸转酰酶(LT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癌胚抗原(CEA)均为非器官特异性肿瘤标志物(TM),虽单项检测对肺癌都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欠佳.本研究用4项TM测定肺癌,以探讨其在肺癌辅助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检测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试剂的研制
1993年Stieber等[1]首先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发现其对非小细胞肺癌有早期诊断价值,随后其作为一种肿瘤标志被用于肿瘤诊断、疗效评估、复发检测和判断预后.
-
肺癌患者血清中细胞角蛋白-2G2检测的临床意义
肿瘤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是肿瘤防治的关键,肿瘤标志的研究与应用对肿瘤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1].细胞角蛋白(CK)-2G2是一种新型肿瘤标志,其为CK-19的全长片段.我们检测分析肺癌和肺结核患者及健康人血清中CK-2G2含量,以评价CK-2G2在肺癌早期诊断和辅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膀胱癌尿脱落细胞角蛋白20的临床价值
非侵入性的尿脱落细胞检查对膀胱癌早期诊断、监测复发及预后判断具有实用性,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敏感性受到一定限制。细胞角蛋白(CK)是一个大家族,其中CK20正用于膀胱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观察的研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查尿标本CK20,目前认为是比常规尿脱落细胞(HE)染色更敏感的方法。但RT-PCR需特殊的仪器设备,价格昂贵。免疫组化技术用于细胞学诊断,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抗原在细胞中的表达来证实和解决许多在常规染色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克服了RT-PCR的不足。我们以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尿脱落细胞CK20的表达,报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检测对象:(1)肿瘤组:40例膀胱癌为本院泌尿科收治的住院患者。全部病例经病理证实,其中膀胱移行细胞癌Ⅰ级26例,Ⅱ级、Ⅲ级分别为11及3例。初发30例,复发10例。年龄47~79岁。(2)对照组:全部20例病例均为临床明确诊断的住院患者,其中前列腺增生16例,尿路结石4例。 2.方法:免疫组化法使用链霉素亲生物素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收集晨尿,离心后取沉渣涂片,固定液(无水乙醇∶冰醋酸=3∶1)固定30 min,3%过氧化氢浸泡10 min,胰酶消化10 min,加一抗CK20单抗30 min,加二抗及S-P复合物各10 min,重氮氨基苯(DAB)显色,苏木素复染,各步之间用0.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pH 7.2)洗片,以PBS液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结果判断:有棕黄色颗粒着色的细胞为阳性细胞。判断标准,本文分“阳性(+)”“阴性(-)”两级。
-
血清癌抗原15.3和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表达水平与临床价值
癌抗原(CA)15.3是一种肿瘤相关抗原,其抗原决定簇位于细胞膜粘液型糖蛋白上[1],能被Ma695单克隆抗体特异识别.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其M3抗原决定簇拉于细胞角蛋白18的可溶性片段上.
-
细胞角蛋白19基因检测与肺癌血源性微转移的初步研究
细胞角蛋白19(CK19) mRNA几乎可在所有的上皮细胞、上皮类肿瘤细胞及部分非上皮类肿瘤细胞中检出,而正常人外周血细胞中无CK19 mRNA的表达,故检测外周血中CK19 mRNA的表达,可推断有表达CK19的上皮细胞及肿瘤细胞的异位存在[1,2].CK19 mRNA的蛋白表达产物片段CYFRA21-1,亦已作为临床上肺癌诊断的辅助指标[3].为探讨CK19 mRNA是否能作为判断肺癌血源性微转移的参考指标,我们对肺癌及健康人外周血中CK19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与血CYFRA21-1含量进行了相关分析.
-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是一种检测人细胞角蛋白18相关的抗原决定蔟[1],与其他已知的肿瘤标志物相比,其更能反映肿瘤细胞的活性[2].
-
大鼠肝卵圆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目的:观察大鼠肝卵圆细胞的形态学参数、细胞表型及分化演变等生物学特征.方法:建立大鼠肝卵圆细胞增生模型,在肝组织切片上对大鼠肝卵圆细胞进行细胞图像分析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肝卵圆细胞体积小、外形及胞核为椭圆形;胞质对细胞角蛋白(CK)19,OV6,甲胎蛋白(AFP)及波形蛋白染色呈阳性,对白细胞共同抗原(LCA)染色呈阴性,胞核对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呈阳性;在汇管区外周部位可见肝细胞样细胞,CKl9及OV6染色呈阳性.结论:肝卵圆细胞在形态学上明显不同于肝细胞,同时具有胆管细胞及肝细胞的表型;肝细胞样细胞为肝卵圆细胞向肝细胞演变的中间过渡细胞.
-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在胃肠道肿瘤中的应用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是细胞角蛋白18片段上的M3抗原决定簇,恶性上皮肿瘤患者存在细胞角蛋白18的过度表达并被释放到血清中,TPS可作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特异性标志物,反映上皮性肿瘤细胞在体内增殖和分裂的活性情况.研究表明血清TPS测定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预测复发和转移、评价预后等方面有独特价值,已广泛应用于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及宫颈癌等上皮性恶性肿瘤,本文就TpS在胃肠道肿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CK20诊断大肠癌微转移的价值
微转移是一项独立的预后指标,其价值优于Dukes分期和肿瘤分级.目前用于检测的方法多使用RT-PCR方法,但此技术在临床应用中遇到很多棘手的难题.细胞角蛋白20(CK20)是新发现的一种多肽,局限在胃肠上皮细胞,具有严格的组织特异性,且几乎所有大肠癌都明显表达,优于其他标志物.1995年研制成功的荧光定量PCR技术,融会了PCR高灵敏性、DNA杂交的高特异性和光谱技术的高精确定量等优点,同时他采用完全封闭式的操作系统,克服了传统的PCR技术易受污染,造成假阳性的缺点;定量范围宽,无需样品梯度稀释;操作快速,无需PCR后处理;技术操作简便、重复性能好、高灵敏性,高特异性,高精确性;安全,对操作人员和环境都无危害.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K20mRNA指示大肠癌微转移状况,提供治疗依据,目前在国外文献中罕有报道,国内尚未有报道,具有广泛的研究空间及研究价值.
-
Dukes B期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关系
目的:探讨80例Dukes B期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80例Dukes B期大肠癌淋巴结行间断连续切片结合细胞角蛋白20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淋巴结微转移,并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体分型、以及肿瘤大径长无关,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肿瘤侵犯肠周径有关;微转移阳性组5 a生存率为36.7%,微转移阴性组5 a生存率为72.2%,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转移阳性组与阴性组复发率分别为75%和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间断切片法结合CK20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有助于检出Dukes B期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增加每个淋巴结的切片数量有助于提高微转移的检出率;低分化及癌肿侵犯肠周径>3/4者易发生淋巴结微转移;淋巴结微转移阳性组与阴性组的生存率与复发率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