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窦癌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微转移与清扫

    作者:顾钧;费哲为;欧敬民

    目的 检测进展期胃窦癌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微转移状况,探讨进展期胃窦癌根治术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以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为标志基因,对45例进展期胃窦癌患者的86枚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45例进展期胃窦癌患者有23例出现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CK20阳性(51.11%),与常规病理检查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86枚淋巴结有46枚CK20阳性(53.49%),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以及肿瘤分化程度显著相关.结论 RT-PCR技术检测CK20 mRNA是诊断胃窦癌淋巴结微转移敏感而特异的方法,进展期胃窦癌根治术应包括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的清扫.

  • 细胞角蛋白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骨髓和淋巴结微转移中的意义

    作者:朱莲妹;万欢英

    癌细胞的微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重要的问题,骨髓和淋巴结是主要转移部位,细胞角蛋白作为检测骨髓和淋巴结的肺癌早期微转移灶的重要参数,在评估肺癌病人的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

  • 胃癌患者外周血细胞角蛋白20 mRNA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国裕;陈锡美;王志荣;朱风尚;王晓蕾;张霞

    目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进展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细胞角蛋白20(cytokeratin 20,CK20)mRNA的表达,以检测胃癌外周血循环中微转移的情况,并比较CK20 mRNA的阳性检出率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60例胃癌患者和20例慢性胃炎患者分别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全部病例外周静脉血中的单个核细胞,随后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检测其中的CK20 mRNA表达情况.结果试验组中有32例患者外周血循环中有阳性表达,阳性率为53.3%;而在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无1例标本检出细胞角蛋白20 mRNA;两组间的阳性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5);癌细胞的检出率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而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肿瘤部位等因素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CK20 mRNA可作为标志物用于检测胃癌的血行转移;CK20 mRNA的阳性检出率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

  • 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 CK+细胞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书奎;王自正;翁慎毅;杜同信;傅雷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角蛋白(cytokeratin,CK)阳性细胞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和分析了43例肺癌患者外周血CK+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CK+细胞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与肿瘤临床分明、病理分级、瘤灶多少及是否转移密切相关(P<0.05或P<0.01),而与肿瘤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CK+细胞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可为肺癌的诊断、恶性度判断、转移是否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 食管高位胃黏膜异位与Barrett食管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磊;房殿春;余欣;龙庆林

    目的 探讨食管高位胃黏膜异位(HGM)与Barrett食管(BE)患者在症状、内镜下表现、组织病理学、Hp感染以及细胞角蛋白染色方面的差异.方法 选择对2004年2月-2005年9月明确诊断的BE患者152例(BE组)、食管高位HGM患者52例(食管高位HGM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各组患者的症状特点、各型黏膜的常规内镜下和放大内镜下特点;比较各型黏膜的组织病理学结果,快速尿酶法及Warthin-Starry银染检测病灶部位及胃窦部Hp感染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角蛋白CK7、CK20、CK13及CK19的表达情况.结果 BE组有反流症状者占64.5%(98/152),显著高于食管高位HGM组的(13.5%,7/52)(χ2=40.36,P<0.01).放大内镜下BE黏膜小凹表现为点状46例、条纹状65例、绒毛状41例,而食管异位胃黏膜的小凹全表现为条纹状.组织病理学分型上,152例BE患者中属胃底型56例、交界型39例、特殊肠化型57例;而52例食管高位HGM患者中31例为胃底型、16例为交界型、5例为胃窦腺型,无一例发现有杯状细胞.BE黏膜中中、重度炎症细胞浸润所占比例为63.2%(96/152),显著高于食管异位胃黏膜的28.8%(15/52)(P<0.01);而两组胃窦部中、重度炎症细胞浸润所占比例分别为44.7%(68/152)、51.9%(27/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E黏膜Hp检出率为32.2%(49/152),BE组胃窦部黏膜Hp检出率为48.0%(73/152);食管异位胃黏膜Hp检出率为44.2%(23/52),食管高位HGM组胃窦部黏膜Hp检出率为40.4%(21/52);两组Hp感染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检测中,食管异位胃黏膜以及正常的食管鳞状上皮中无CK7的阳性表达,而BE黏膜的3种类型的上皮中均有表达;CK20和CK19在BE黏膜和食管异位胃黏膜中均有阳性表达;CK13作为鳞状上皮特异性的标志,在部分胃型化生(55/95)和肠化型(29/57)的BE上皮中均可见阳性表达,而在食管异位胃黏膜中则不表达.结论 HGM与BE在有无反流症状、放大内镜下表现、组织病理学类型以及角蛋白染色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利于两者的鉴别.

  • 转移性黑色素瘤致小肠梗阻一例

    作者:刘海华;慕永飞

    患者男,46岁,畜牧师.因左前臂黑色素瘤术后2年,腹痛、腹胀、黑便20 d就诊.2年前患者左前臂一先天性黑痣增大隆起并破溃出血,行左前臂肿块切除术,病理提示"早期痣恶变,痣细胞紧邻皮肤一侧切缘".经上级医院病理会诊"(左前臂)符合痣恶变,恶性黑色素瘤,向上浸润表皮全层,向下浸至真皮网织层中部,厚2 mm.免疫组化:瘤细胞S-100蛋白(+),细胞角蛋白CK(-),CD117(+),血管内皮因子生长受体(-)".再行原发灶扩大切除术,术后病理未见肿瘤残留,可见异物性肉芽肿,切缘净.诊断:左前臂恶性黑色素瘤T2hN0M0,后采用大剂量干扰素辅助治疗.术后多次CT示:大脑多发强化结节,两肺内多发结节,左腋窝淋巴结约30 mm x30 mm,肠系膜多发小淋巴结.

  • 恶性胸膜间皮瘤分子标志物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蒋青桃;刘玉;王慧

    恶性胸膜间皮瘤是一种与石棉密切相关的复杂疾病,中位生存期只有12个月.由于缺乏精确的生物标志物,对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都具有较大的困难.迄今为止,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的分子标志物被研究者发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钙结合蛋白、细胞角蛋白5、肾母细胞瘤蛋白-1等.该文主要就不同分子标志物的特征及作用等进行描述与评价.目前恶性胸膜间皮瘤相关标志物的临床转化情况并不十分令人满意,而更多敏感、无创的分子标志物正处于研究之中,其实际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的考量.

  • 细胞角蛋白阴性的上皮样肉瘤

    作者:陈浩;孙建方;曾学思;李阿梅

    报告1例细胞角蛋白(CK)阴性的上皮样肉瘤.患者男,40岁.左前臂结节2年,渐增多8个月伴破溃1个月来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真皮内有一环状肿瘤团块,团块由两种形态的细胞构成,一种细胞数量多、形态多样、胞质丰富.数量少的细胞呈梭形,分布于肿瘤边缘.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vimentin)和CD34,而不表达CK、CD68和结蛋自(desmin).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改变及免疫组化染色均符合上皮样肉瘤的特点.

  • Bowen病皮损中p53蛋白与细胞角蛋白的免疫组化对比分析

    作者:蔡丽敏;尤德渊;马烈

    研究表明Bowen病异常表达p53蛋白[1].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双染技术检测和对比25例Bowen病皮损标本中p53蛋白与细胞角蛋白(CK)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表达之间的关系.

  • 皮肤纤维肉瘤

    作者:鲁严;李雪;张美华;苏忠兰;吴迪;朱文元;范钦和

    患者女,37岁.因左前臂皮下结节、溃疡伴痛痒6月余来诊.经抗生素系统及局部治疗效果不明显,皮损渐大,从未消退,近1个月溃疡范围明显增大.皮肤科检查:左前臂伸侧近肘关节处可见约5.5 cm×4.0 cm大小浸润性斑块,表面溃疡形成,伴少许污秽分泌物;皮损境界尚清,质地较硬.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基底层色素增多,瘤组织紧贴表皮,真皮全层及皮下脂肪见多数大小不一的梭形细胞浸润,部分细胞明显异形,核分裂象易见,细胞之间有细小胶原纤维束.免疫组化:黑素瘤相关抗原、细胞角蛋白、HCK、Melan-a、S-100、平滑肌肌动蛋白、CD34、CD68均阴性,纤维连接蛋白(++).组织病理诊断:纤维肉瘤,Ⅱ级.本病需与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皮肤梭形鳞状细胞癌、非典型纤维黄瘤、恶性纤维组织肉瘤等鉴别.

  • 疫苗注射部位发生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一例

    作者:张春玲;常建民

    患者男,79岁,左上臂注射甲型流感疫苗后2个月,于注射部位出现红色结节,逐渐增大破溃.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内有淋巴细胞浸润,真皮内有大量密集淋巴细胞形成团块,细胞较大,胞质淡染,胞核有异形和核分裂.免疫组化染色:CD3、CD5和LCA阳性细胞各占90%,CD20和CD56均阴性,CD30阳性细胞占90%,CD10少量阳性,细胞角蛋白1-3、上皮膜抗原和突触囊泡蛋白阴性,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阴性,Ki-67阳性细胞为80%.诊断:注射甲型流感疫苗后注射局部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 细胞角蛋白在牙龈鳞癌颈淋巴结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岳琨;贾暮云;段青云;袁荣涛;王科;卜令学

    目的 研究细胞角蛋白(CK-AE1/AE3)在牙龈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17例牙龈鳞癌患者病理报告为阳性的28枚淋巴结及139枚阴性淋巴结重新切片,应用广谱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1/AE3)作为免疫标志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抗体在淋巴结中的表达.结果 167枚淋巴结中,28枚HE染色阳性的淋巴结CK表达均为阳性;另有11枚HE染色阴性淋巴结CK表达为阳性,其位于Ⅰ区6枚,Ⅱ区5枚,共分布在9例患者中.结论 采用CK(AE1/AE3)作为免疫标志物的免疫组化法检测牙龈鳞状细胞癌的淋巴结,较传统HE染色法更为准确,有利于早期发现微转移灶,从而为牙龈癌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 99Tcm-HL91显像、CT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测定联合应用诊断肺癌

    作者:李永军;徐兆强;王德杭;卢凯华

    目的探讨99Tcm-4,9-二氮-3,3,10,10-四甲基十二烷-2,11-二酮肟(HL91)显像、CT、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断(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测定联合应用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6例疑为肺癌患者在1周内进行Tcm-HL91 SPECT显像、CT检查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测定.计算每种方法及三法联合应用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终经病理检查或细胞学诊断证实肺癌26例,经病理检查或治疗后影像学随访确诊肺部良性病变20例.99Tcm-HL91 SPECT显像、CT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测定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7%、80%、78%,96%、60%、80%及50%、60%、54%.三法联合应用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100%、90%、96%,其综合诊断效能明显优于其中任何一种检查方法.结论99Tcm-HL91显像、CT、血清肿瘤标志物测定联合应用在肺部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有较大价值.

  • 右心房血管肉瘤并双肺转移18F-FDG PET/CT显像一例

    作者:韩安勤;邢力刚;孙晓蓉

    患者男,46岁,因“间断痰中带血2个月余”行胸部CT,结果示双肺内见多发圆形“磨玻璃”样影,边缘模糊,大者直径约1.5 cm,中心均见点状致密影;增强扫描点状高密度影可见强化.为明确病变性质,2009年11月18日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右肺活组织检查,见右肺表面散在数处暗红色斑片状出血点,分别在中叶外侧段、下叶外基底段切取肺组织,病理结果:光学显微镜下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血管腔构成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CD34(+),CD31(+),凝血因子Ⅷ(+),细胞角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嗜铬粒素A(-),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D2-40(-),S100(-),CD56(-),提示肺血管肉瘤.为明确原发灶,2009年12月7日行全身18F-FDG PET/CT(美国GE Discovery LS型)示:双肺野内可见多发团片状及絮状密度增高影,部分呈放射性摄取增高,SUVmax6.8;右心房外侧壁及前壁呈半环形放射性浓聚,SUVmax9.7;考虑双肺转移部分伴出血,右心房高代谢灶不除外原发(图1a,b).

  • 检测尿细胞角蛋白19片段对膀胱癌的意义

    作者:蒋立新;郭洪梅

    目的:检测尿液中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CYFRA21-1)的含量,探讨CYFRA21-1与膀胱癌的关系.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ECLIA),对23例膀胱癌患者的尿液中CYFRA21-1进行定量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和泌尿系统良性疾病组对照分析.结果:膀胱癌组的CYFRA21-1水平为(135.00±16.70)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02±0.92)μg/L和泌尿系统良性疾病组(4.23±1.40)μg/L(P<0.01).以3.50μg/L为临界值,尿CYFRA21-1对膀胱癌诊断的敏感性为91.3%,特异性为89.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5.6%和97.8%.结论:尿液CYFRA21-1含量的检测可作为膀胱癌的辅助诊断指标和术后监测指标,有灵敏、快速、无创伤等优点.

  • 淋巴结阴性乳腺癌骨髓微小转移联合检测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龙舟;赵佳;王凤良;凌立君;刘晓安;王水

    目的:探讨腋窝淋巴结病理阴性乳腺癌(axillary lymph nodes negative breast cancer,ALNNBC)采用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ICC)和RT-PCR方法同时检测骨髓微小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乳腺癌患者全身麻醉后行骨髓穿刺采集骨髓血,然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经常规HE染色证实腋窝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62例,同时采用ICC和RT-PCR方法检测骨髓微小转移.结果:62例患者中,15例(24.20%)骨髓有KT19 mRNA表达,其中9例(14.52%)ICC法也检出KT19阳性细胞,表明在检测骨髓微小转移方面RT-PCR法灵敏度较ICC法更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67,P=0.0412),两者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6945).结论:即使常规病理切片检查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用ICC法和RT-PCR法对其骨髓血作进一步检测还可发现微小转移的存在,且RT-PCR法比ICC更敏感.

  • 肝局灶结节性增生的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研究

    作者:张建兵;卑陈芳;韩枋;于兰

    目的:探讨肝局灶结节性增生(FNH)的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采用HE和免疫组化染色对16例肝FNH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FNH病理特征为孤立的、中央有纤维瘢痕的结节性肿块,纤维瘢痕中可见厚壁血管及增生的小胆管.结节间增生的小胆管与结节周边肝细胞相移行,且两者角蛋白表达相似.结论:FNH是一瘤样病变,其中增生的小胆管可能来自结节内肝细胞化生,应与肝细胞腺瘤、肝细胞肝癌(尤其纤维板层型肝癌)及结节状再生性增生进行鉴别.

  • 直肠癌肠系膜静脉血CK20 mR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杨小勇;徐为;路逵阳

    目的检测直肠癌肠系膜静脉血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RT-PCR方法检测42例直肠癌术中肠系膜静脉血CK20mRNA.结果42例中22例CK20mRNA阳性,阳性率52.4%.随着病理分期的进展,肠系膜静脉血CK20 mRNA阳性率升高:Dukes C+D期CK20 mRNA阳性率高于Dukes A+B期(P《0.01).随访发现,肠系膜静脉血阳性者远处转移率增高(18.2%).结论肠系膜静脉血CK20mRNA的检测可提高直肠癌临床分期的准确性;CK20mRNA阳性者,远处转移的可能性大.

  • 血清CEA、CYFRA21-1、NSE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意义

    作者:宋丽丽

    目的:探讨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对60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肺癌组)和6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组)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的片断(CYFRA21-1)和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结果:肺癌组CEA、CYFRA21-1、NSE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癌患者血清CEA、CYFRA21-1水平随肺癌的分期而升高.结论:联合检测CEA、CYFRA21-1、NSE可提高肺癌的诊断阳性率.

  • 胸膜间皮肉瘤伴心包转移一例

    作者:陈小凤;尚宁;蒋德升;刘英娜

    患者,男性,65岁,因"胸闷、胸痛、气短6个月"于2007年1月27日入院.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咳嗽,伴胸闷、胸痛.胸部CT:右下肺炎?两侧胸膜增厚,胸腔积液,右心增大,未见心包积液.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左室舒张功能降低,轻度主动脉返流,未见心包积液.查血癌胚抗原、神经源特异性烯醇化酶、细胞角蛋白19片段均阴性,结核抗体阴性,血沉70mm/h,PPD试验弱阳性.

392 条记录 10/20 页 « 12...78910111213...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