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端粒酶在肿瘤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于江;赵卉

    1994年Kim等[1]利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方法检测了101种肿瘤标本和100个独立的永生化细胞系、发现90种肿瘤标本和98个永生化细胞系中含有端粒酶活性,而同时检测的良性肿瘤及正常体细胞中未发现端粒酶活性.许多证据[2,3]表明,除了生殖细胞、胚胎干细胞、活化的淋巴细胞、月经期的子宫内膜组织及表皮的基底层细胞外,大部分的体细胞端粒酶呈阴性,而在约85%~95%的人类肿瘤中端粒酶被激活.

  • 食管上皮永生化细胞系研究进展

    作者:李健;齐义军;王立东

    建立合适的模型系统是研究食管癌癌变过程的重要课题.食管永生化细胞株较难建立,他既具有正常细胞的特征,而且已经处于持续增生状态,易于转化,对研究食管癌变过程是一种良好工具模型.本文就近年来有关食管上皮永生化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人胚胎干细胞向成纤维细胞分化方法的专家共识

    作者:傅歆;邓旭亮;李盛林;刘鹤;欧阳宏伟;彭双清;肖苒;邹晓晖;俞光岩;曹彤

    人胚胎干细胞(ESC)是一类从囊胚期的人胚胎内细胞团中分离所得的,具有体外自我更新稳定性并维持正常核型和发育多能性,甚至参与整个个体发育的高度未分化干细胞[1]。利用人ESC或由其分化而成的人体细胞、组织或器官来测试各种生物医用材料、食品及药物对人体的毒理特性或药效,较运用动物或永生化细胞更能反映人体真实的状况。因此,人ESC及其分化的细胞有望发展成为一种崭新的生物安全性检测和药物筛选模型[2]。目前多数研究仍用永生化细胞系或原代培养细胞进行生物材料的安全性评价[3-4],分别存在核型异常或批次差异大等缺点。人ESC来源的成纤维细胞( ES-F )具有来源稳定,核型正常以及容易标准化等优点[5-6],有望成为生物安全性评价体系的新模型[7]。规范人ESC向成纤维细胞分化方法是保证生物安全性检测评价模型可靠性的关键。为此,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创建基于人胚干细胞的预测健康安全新体系”的项目组专家经反复讨论,制定了“人胚胎干细胞向成纤维细胞分化方法的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旨在规范人ES-F的分化方法,提高人ES-F的纯度,保证分化方法的可重复性,使其更系统、规范和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和生物安全性评价体系中。

  • MLH1 R217C/BRAF V600E突变型家族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永生化细胞系的建立及鉴定

    作者:郝伟静;于洋;王青松;赵丽;叶艳;董莉;李健森;孟祥睿;运新伟;高明

    目的:建立家族性甲状腺乳头状癌(FPTC)永生化细胞系,为研究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FNMTC)提供新的途径。方法选取FPTC患者的肿瘤标本,采用消化法分离原代细胞。使用改良的DMEM/F12培养基,添加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及氢化可的松等进行培养。在原代细胞早期分2种方式导入外源基因SV40T/TERT用于诱导永生化。利用RT-PCR检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甲状腺球蛋白(TG)、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钠/碘共同转运体(NIS)等基因的表达,同时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TPO及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蛋白的表达。提取该患者外周血DNA,进行突变基因的检测。提取细胞基因组PCR扩增后测序,进行突变基因的检测。结果分离的FPTC原代细胞呈梭形或不规则多角形贴壁生长;细胞生长6个月,转染SV40T组(标记为FPTC-S)传代至p26,FPTC细胞传代至p23,转染SV40T+hTERT组(标记为FPTC-ST)传代至p19,细胞增殖能力较好;FPTC-S与FPTC-ST细胞均能够在基因水平稳定表达TPO、TG与TSHR;患者外周血中存在MLH1 R217C胚系突变;原代细胞存在BRAF V600E突变;原代细胞及永生化的细胞系中均存在MLH1 R217基因突变。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FPTC永生化细胞系,且该细胞系中存在MLH1 R217C及BRAF V600E突变,该细胞系将为研究以上突变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提供研究模型。

  • 端粒与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作者:牛慧玲;肖向红

    端粒和端粒酶是近年来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端粒随细胞的分裂进行性缩短,细胞的衰老过程也就开始启动了。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长度成正相关,间接地影响了细胞的衰老过程。而端粒酶的活化使一些细胞获得无限增殖的能力,在永生化细胞系及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中有活化的端粒酶。因此,对端粒和端粒酶系统的研究,有助于阐明细胞衰老和癌……

  • EB病毒介导的鼻咽上皮细胞永生化早期阶段的生物学观察

    作者:杨静;唐发清;顾焕华;邓锡云;翁新宪;唐敏;易薇;曹亚

    目的: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地区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长期以来,对鼻咽癌发病分子机制未能彻底阐明,关键问题之一是缺乏一个良好的体外多阶段细胞模型.虽然利用EB病毒已建立了数个灵长类上皮细胞系,但是,EB病毒转化的人鼻咽上皮永生化细胞系尚为空白.目前认为,上皮细胞永生化呈多阶段,即上皮细胞增殖--逃避老化期(Senescence)--逃避危机期(Crisis)--进入永生化(Immortalization),其中,逃避Senescence可能是上皮细胞永生化的初阶段.方法:借助EB病毒和TPA的体外协同作用,采用相差显微摄影、间接免疫荧光、Senescence相关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细胞生长曲线及群体倍增时间等检测方法,我们对12例EB病毒感染的原代人胚鼻咽上皮细胞生长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EB病毒感染的原代鼻咽上皮细胞表达EB病毒瘤基因产物LMP1,并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对SA-β-Gal表达呈现从弱到强再到弱的趋势.在原代培养后期,SA-β-Gal表达阳性率降低,提示EB病毒促使部分鼻咽上皮细胞逃离了Senescence、进入永生化早期阶段.作进一步的生物学观察表明,处于该阶段的鼻咽上皮细胞具有部分转化特征,表现为细胞形态学发生改变,从原来扁平而紧密的镶嵌状排列,逐渐变成立体感增强,细胞体积变小,分裂相增多.原代培养后期可观察到明显的转化灶,细胞生长活跃,与正常培养的鼻咽上皮细胞呈现的老化形成明显的对照.经传代后,细胞呈岛状重叠生长,提示永生化早期阶段的鼻咽上皮细胞具有去接触抑制生长的特性.细胞生长曲线检测进一步表明,其群体倍增时间降低,提示EB病毒促使永生化早期阶段的鼻咽上皮细胞进一步生长.结论:EB病毒促使体外培养的鼻咽上皮细胞通过Senescence时期、进入永生化早期阶段,并初步具有体外转化特征,为进一步阐明上皮细胞永生化分子机制及建立人鼻咽上皮细胞永生化模型提供实验依据.

  • 舌癌淋巴道转移模型中分离并建立舌癌细胞永生化细胞系

    作者:蔡捷;姚金光;黄英华;朱名毅;邹维艳;李小平;邝晓聪

    生化细胞系,命名为Tca8113-Ml,目前传代100余代,时间近2年,生长稳定,倍增时间为22.51h,染色体众数58,保持人染色体形态,细胞形态与Tca8113细胞相似.Tca8113-Ml在裸鼠体内的成瘤率为100%,裸鼠腋窝皮下成瘤的组织切片显示为典型的鳞状上皮细胞癌.结论:在舌癌淋巴道转移模型中,可分离培养与建立永生化的舌癌细胞系.

  • C3A永生化肝细胞系的部分功能评价

    作者:陈煜;魏琳琳;闫丽;赵军;段钟平

    全面检测肝永生化细胞系的功能,对评价其功能状态、比较不同肝细胞系的差别、研究生物人工肝的疗效、判断药物对肝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改建与优化更好的肝细胞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C3A细胞是目前用于临床研究的生物人工肝永生化肝细胞系,它从肝纤维母细胞瘤细胞转化获得[1].本研究以C3A细胞为对象,对反映肝细胞生长增殖、蛋白合成、代谢、分泌、抗氧化的部分指标进行检测,以期建立较全面反映其功能状态的检测方法,为其细胞改建与功能优化提供依据,为新一代生物反应器及生物人工肝发展服务.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