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针为主治疗神经外科昏迷39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对神经外科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82例神经外科昏迷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电针刺激合谷、曲池、足三里和三阴交,治疗结束时对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有效促进神经外科昏迷患者苏醒,改善其生存状态及预后.
-
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神经外科疾病中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十分常见[1],本研究通过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入住我院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为基底节区脑出血,分别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和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从血肿复发、清除率、住院时长、并发症、死亡率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情况观察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的疗效和优势.
-
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分析
重型颅脑损伤是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病死率30% ~50%[1],是救治的重点难点,尽早开颅手术是救治的关键.本院2003年1月~ 2010年3月共对6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超早期标准大骨瓣减压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
颅内压监护的若干问题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ICP增高是神经外科疾病常见的病理过程,是病情危重甚至死亡常见的原因之一.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工作的不断需求,颅内压监护应运而生,其重要性已在《美国严重颅脑损伤处理指南》中被肯定[1].
-
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在神经外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对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的治疗作用、适应征、禁忌征及注意事项进行讨论。方法用硬膜外穿刺针行腰椎穿刺,在L3-L4或L4-L5椎间隙穿刺进入腰大池,脑脊液流出后将穿刺针开口方向朝向头部,放置细软导管经穿刺针进入腰椎蛛网膜下腔间隙12~20cm(儿童12~15cm,成人15~20cm),观察管内脑脊液流通状态。连接引流袋,调节引流袋高度,一般控制脑脊液引流量在150~350ml/天,置管时间7~14天。结果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脑室内出血、重度颅脑损伤、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脑脊液漏取得明显效果,无并发症。结论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操作简单易行、创伤小,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有较广泛的临床应用价。
-
单孔T管引流配合尿激酶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hematomas,CSDH)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神经外科疾病.本院自2001年至2007年共收治CSDH患者92例,采用钻单孔T管引流,同时配合尿激酶灌注血肿腔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的疗效比较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重型死亡率一直保持在30%~50%左右.Becker等主张采用标准外伤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伤合并急性幕上颅内血肿和脑挫裂伤、恶性颅内高压病人以来.此术式在欧美国家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也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并且报道效果良好.本文统计了本院从1999年1月至2007年2月共97例闭合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
神经外科老年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随着人口老龄化,本院老年神经外科疾病发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见表1).老年患者由于其生理性老化.抗病能力降低,重要器官代偿能力减弱外.还常有呼吸、循环、内分泌、消化等多系统疾病并存,在临床表现和护理上有其自身特点.本文对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522例老年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介绍如下.
-
VEGF在神经外科疾病中的作用
许多生理过程和病理过程都依赖于血管生成,调控血管生成因子很多,其中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尤为重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又称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v factor,VPF),主要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内皮细胞存活和增殖,还有增加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VEGF在神经外科疾病中所起的作用.
-
神经外科的若干进展
1 颅脑损伤的治疗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国内颅脑损伤发病率呈持续增高趋势.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颅脑损伤的发病率已超过100/10万人口,接近西方发达国家150~200/10万人口的水平.随着急救体系的完善、手术技术的改进和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颅脑损伤治疗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该领域内仍存在许多尚待深入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如外伤后脑梗死的早期处理、急性脑膨出及脑积水的处理、钙离子拮抗剂的疗效、脑灌注理论的临床应用、激素的疗效和安全性、脑保护药物的选择、植物生存状态的标准等一系列问题,国内外仍存在许多争议,许多研究报告的结论甚至大相径庭.颅脑损伤治疗的新进展有以下几方面.
-
神经外科疾病并发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综合征6例报告
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综合征(Honketotic hyperglycemic hyperosmolar syndrome,HHNS)是神经外科的严重急性并发症之一,致死率高,必须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作者使用胰岛素泵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推注治疗6例合并HHNS的神经外科中、重症患者,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
神经内窥镜的临床应用(附36例报告)
我科于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采用神经内窥镜手术治疗以下几种神经外科疾病,手术安全,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
伽玛刀治疗颞叶内侧癫痫疗效分析
伽玛刀治疗神经外科疾病已有近50年历史,其中对于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治疗,目前国内外报道尚少,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与评定.我科从2000年9月至2003年1月采用伽玛刀低剂量照射杏仁海马区治疗难治性颞叶内侧癫痫共10例,探讨了伽玛刀治疗的方法以及照射剂量、体积与疗效、并发症的关系.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迟发性癫痫
癫痫是神经外科疾病术前和术后常见并发症.我们自1995年9月至2000年10月收集了1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迟发性癫痫,并就其癫痫促发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讨论.
-
带蒂大网膜颅内移植治疗先天性脑穿通畸形
先天性脑穿通畸形是一种少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它一面与扩大的脑室,另一面与蛛网膜下腔相通;症状随病变所在部位而异;无特殊疗法.作者1993~1995年应用显微技术,采用囊壁切除及脉络丛电灼术治疗14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
神经外科潜在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对神经外科患者在实行护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根据护理风险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促进对患者护理的顺利进行,对所有患者的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结果78例患者中,显效51例,好转20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91%,对于患者的效果较为显著.通过对神经外科患者实行有效的护理,并对护理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分析,同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患者的病情均稳定治疗,有较大程度的改善,效果显著.
-
r-刀X-刀粒子刀细胞刀水刀
随着高新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各种新的医疗设备相继问世。新近出现的r(伽玛)-刀、x(艾克斯)-刀、粒子刀、细胞刀与水刀即是这类高科技的产物。现将此五种“手术刀”简介如下:r-刀是r射线立体定向治疗系统的简称,是一种融立体定向技术和放射外科技术于一体,治疗颅内某些病变或损毁颅内神经细胞核团和某些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的一套设备。自1968年第一台r-刀问世以来,至今世界上已有80余台。它利用分布于一个半径40厘米的半球面上的数十至数百个钴-60源,产生r射线(这是一种高能电磁辐射线)。利用r射线几何聚焦原理,在精确的立体定向技术辅助下,将经过规划的大剂量r射线在短时间内集中照射于颅内的预选靶点(即病灶或预定要破坏的组织),一次性致死性地摧毁靶点内的组织,以达到外科“切除”的目的。
-
神经外科疾病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术65例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疾病患者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5例神经外科疾病患者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术的操作方法与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患者经持续腰大池引流和精心护理,除2例死亡外,无一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结论:精心围术期护理能有效降低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术治疗神经外科疾病患者的颅内压,改善脑脊液循环,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脑室引流瓶固定架
在治疗神经外科疾病中常行脑室体外引流术,固定脑室引流瓶多用捆绑或胶布粘贴法.为随颅内压的变化调节引流瓶的高度,我们设计制作了新型脑室引流瓶固定架.
-
俯卧位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及对策
在后颅凹疾病、颈段及上胸段脊髓病变等神经外科疾病的手术中,体位多采用俯卧位.卧位选择正确,可及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现将有关问题及护理对策总结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