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特异性生物标记物DOG1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表达

    作者:杨军;刘妮;康安静;靳耀锋;苏宝山;陈晓黎

    目的 探讨DOG1在胃肠间质瘤(GISTs)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与CD117、CD34、SMA和S-100进行比较.方法 收集68例GISTs病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DOG1、CD117、CD34、SMA和S-100的表达,以瘤旁胃肠肌层组织和子宫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纤维瘤作为对照.结果 68例GISTs中,DOG1、CD117、CD3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1% (66/68)、89.7% (61/68)、82.4%(56/68),DOG1和CD117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CD34阳性率(P<0.05),且DOG1阳性率也显著高于CD117阳性率(P<0.05).SMA和S-100在GISTs中均为(-).结论 DOG1是胃肠间质瘤特异性生物标记,联合检测DOG1、CD117、CD34、SMA和S-100蛋白的表达对于确诊GISTs具有重要价值.

  • PKC-θ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梁建芳;郑绘霞

    目的 探讨PKC-θ在胃肠问质瘤(GIST)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对87例GIST、2例平滑肌瘤、2例平滑肌肉瘤、5例神经鞘瘤、6例恶性神经鞘瘤、3例胸腺瘤及精原细胞瘤、5例肾透明细胞癌、5例恶性黑色素瘤进行CD117、PKC-θ染色.结果 87例GIST中77例PKC-θ(+),72例CD117(KIT)(+);15例CD117阴性的GIST中12例PKC-θ(+),其中11例上皮样细胞型中9例PKC-0表达与CD117表达无相关性(P>0.05),其阳性表达例数与Fletcher分级和进行性疾病(PD)呈正相关关系(P<0.01).在除神经鞘瘤和恶性神经鞘瘤的其他类型肿瘤中CDll7均(+),而PKC-θ除神经鞘瘤3例和恶性神经鞘瘤2例(+)外,在其他类型肿瘤中均(-).结论 PKC-θ可能是GIST的又一标记物,尤其是对于PDGFRA基因突变的上皮样细胞型和CD117阴性的病例,PKC-θ与KIT联合检测能使大多数GIST确诊.

  • 伴有脑膜瘤结构特征的小肠恶性间质瘤

    作者:吴玲玲;何燕;时栅栅;吴波

    目的 探讨发生在小肠、具有旋涡状结构的恶性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生物学及电镜特点.方法 对1例具有脑膜瘤样特征的GIST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研究,行常规病理检查、免疫组化、电镜观察及PCR扩增和DNA测序检测.结果 镜检示瘤细胞似“脑膜瘤”样排列,细胞质丰富,核梭形,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示瘤细胞CD117(+);PCR产物直接测序显示c-kit基因外显子均无突变;电镜示瘤细胞间可见桥粒连接.结论 GIST形态学上具有“脑膜瘤”样结构特征,免疫组化具有经典GIST的特征,电镜检测有助于确定诊断.

  • 胃肠间质瘤中survivin、cyclinD1和PTEN蛋白的表达及病理意义

    作者:谈顺;李群;吴文川;牛海燕;罗志飞

    目的 检测survivin、cyclinD1和PTEN在胃肠间质瘤(GIST)的表达情况,从而探讨这3种蛋白在GIST生长、侵袭行为中的作用.方法 对30例GIST标本进行suvivin、cyclin D1和PTEN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survivin及cyclinD1蛋白的表达在正常组织与瘤组织间、低危组与高危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TEN蛋白表达在正常组织与低危组间差异不显著,但正常组织与高危组间差异显著.在高危组与低危组中survivin与cyclinD1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核分裂数越多、瘤体越大、发病部位越低,survivin和cyclinD1表达越高,而PTEN表达越低.结论 ①在GIST发生、发展过程中,survivin和cyclinD1表达逐渐增高而PTEN表达逐渐减弱,其表达与肿瘤大小和核分裂数有高度一致性.②survivin和cyclinD1的表达高度相关,说明二者在GISTs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协同发挥作用.③PTEN表达降低主要表现在高危组,且与survivin和cyclinD1表达不相关,提示PTEN的变化出现较晚,可能代表不同于survivin-cyclinD1的信号转导途径.

  • 胃肠间质瘤30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张喜卿;王志成;初霞;王巧云;薛江波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 分析30例GIST的临床资料和免疫组化结果. 结果 30例GIST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4~ 75岁,平均年龄53.2岁.15例发生于胃,3例位于食管,9例位于空肠和十二指肠,2例位于结肠,1例位于肠系膜.良性12例,恶性12例,交界性6例.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腹部包块、血便等.30例中梭形细胞型20例,上皮细胞型6例,混合细胞型4例.免疫组化:28例CD117(+),27例DOG1(+),25例CD34(+),vimentin30例全部(+),3例SMA(+),2例desmin(+),1例S-100(+).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好发于中老年人,CD117、DOG1和CD34联合检测可提高GIST的诊断率,手术是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 胃肠间质瘤格列卫治疗前后的病理学特点

    作者:陈炳旭;王卓才;陈晓东;张伟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对放疗和化疗有效率很低,主要依赖手术.格列卫的问世,使GIST的治疗和预后明显改观.结合我院格列卫治疗GIST 1例,探讨其病理变化.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表达

    作者:胡艳萍;吕彧;崔莉;刘彤;刘凤阁;许丽娟;初玉平

    1983年Mazur[1]首次提出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的诊断以后,作为一种独立的消化道疾病一直是研究热点.GIST可发生自食管至肛门的胃肠道全长范围,瘤细胞显示CD117及CD34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2,3].

  • 胃肠间质瘤68例免疫组化研究

    作者:姚兴凤;熊永炎

    目的 观察68例胃肠间质瘤(GISTs)的免疫组化标记特点,寻找GISTs免疫组化诊断更为理想的组合标记物.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肿瘤中CD117、CD34、α-SMA、NSE、nestin、HCD等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①68例GISTs中,CD117、CD34、nestin及HCD 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94.12%(64/68)、75(51/68)、97(66/68)、77.94%(53/68).②CD117、CD34、nestin、HCD表达阳性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GISTs的诊断中,CD117、CD34、nestin及HCD联合应用是免疫组化诊断的更为理想的组合.

  • 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间质瘤后继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作者:于亚平;宋萍;梅建刚;安志明;周晓刚;李峰;王利平;唐玉梅;翟勇平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后继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患者在手术确诊GIST后接受伊马替尼治疗,1年后继发APL.结合文献复习,探讨两种疾病间的关系及治疗和预后.结果:胃肿块行腹腔镜切除,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为GIST,中度恶性.于术后予以伊马替尼400 mg/天治疗,1年后出现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学检查发现增生极度活跃,异常早幼粒细胞占92.5%.流式细胞免疫分型显示,异常细胞表达CD117、CD33、CD38和cMPO,不表达HLA-DR和CD34.染色体核型46,XX,t(15;17)(q22;q21),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确诊为APL;经全反式维A酸、三氧化二砷和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治疗后获完全缓解.结论:GIST可与APL或其它血液肿瘤同时或异时性发生,两者在发病机理上可能存在联系.

  • c-kit基因分析在胃肠间质瘤病理诊断和靶向药物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陈丽荣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性肿瘤.c-kit基因的过表达被视为是诊断GIST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c-kit基因过表达是由于c-kit基因发生获得性功能突变,属于激活型或致瘤性突变,引起c-kit基因蛋白自动磷酸化,进而激活下游信号转导蛋白发生磷酸化,对细胞增殖、凋亡和黏附发挥调节作用.由于c-kit基因表达存在非GIST现象,表达水平与基因突变也存在不一致性,c-kit基因突变异常在CIST病理诊断和靶向药物治疗中的意义,已成为国内外病理学家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就近年有关GIST的c-kit基因分析进展简述如下.

  • 胃肠道间质瘤CD117、DOG1免疫组织化学室间质评结果分析

    作者:蔡旭;毕蕊;王坚;杜祥

    胃肠道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种消化道较为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1],GIST中存在CD117和DOG1蛋白特异表达,2013年版中国胃肠间质瘤病理诊断共识中推荐联合采用CD117和DOG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作为GIST病理诊断的一种方法,并建议加用阳性对照[2]。

  • 英国病理学会第191届冬季会议暨中-英病理学论坛简介

    作者:朱雄增;陈杰

    应英国和爱尔兰病理学会(Pathological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 & Ireland,以下简称英国病理学会)邀请,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任委员陈杰教授和副主任委员朱雄增教授应邀参加了2007年1月3-5日在伦敦大学医学院举办的第191届冬季会议.会议第一天上午专门安排了一个半小时的中-英病理学论坛(Sino-British Pathology Forum),由英国病理学会秘书长、Belfast皇后大学Hall教授主持,陈杰和Lemoine教授作了胰腺癌分子病理学研究报告,朱雄增教授和Warren医师就胃肠间质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进展作了介绍.

  • 胃肠间质瘤45例诊治分析

    作者:钱海龙;薛英威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45例GIST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病人均行手术,术后病理确诊为GIST.其中胃部19例,十二指肠2例,小肠17例,结直肠5例,腹腔多发病灶2例.42例完整手术切除,3例因肿瘤较大或广泛转移行局部切除或活检.结论 GIST首选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术后辅助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可减少复发和改善预后.

  • 胃肠间质瘤超声误诊为卵巢肿物2例分析

    作者:孟杰

    胃肠间质瘤(GISTs)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性肿瘤.近年我院妇产科超声室将2例胃肠间质瘤误诊为卵巢肿物,现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

  • 超声诊断胃恶性间质瘤2例

    作者:赵元全;赵立强;金莎丽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少见.在临床、病理以及声像图中,往往容易混同于胃肠平滑肌类肿瘤.作者近3年内用B型超声诊断2例,现报告于后.

  • 胃肠间质瘤患者行胸腹盆CT屏气训练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

    作者:商靖;唐磊;曹春艳;孙燕霞;孙应实

    目的 分析胃肠间质瘤患者行胸腹盆CT屏气训练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2017年1-6月北京肿瘤医院收治的胃肠间质瘤患者70例,男36例,女34例,年龄(59.4±3.1)岁.均接受胸腹盆CT检查,检查前进行屏气训练,分析年龄、性别、焦虑情况、肺功能、听力、地域差异(语言差异)、体力不支、疼痛情况等因素对屏气训练有何影响.结果 70例患者在胸腹盆CT检查时屏气成功者42例,成功率60.0%.男性和女性的屏气成功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60岁者、无焦虑者、无肺功能低下者、无听力障碍者、无地域差异(语言差异)者的屏气训练成功率显著高于61~75岁者、焦虑者、肺功能低下者、有地域差异者、和有体力不支、疼痛者(均P<0.05).结论 胃肠间质瘤患者行胸腹盆CT屏气训练的成功率与年龄、听力、地域差异(语言沟通障碍)、焦虑、肺功能低下、疼痛等因素密切相关.

  • 多层螺旋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安鹏;梁颖;宋修峰;王国华

    目的 探讨MSCT与DSA对小肠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9例小肠GIST患者的MSCT资料及其中6例患者的DSA特征.结果 MSCT表现:19例中,病灶位于空肠16例,位于回肠2例,位于空回肠交界处1例;单发17例,多发2例.6例低危GIST肿瘤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其中4例密度均匀,2例密度不均;瘤内片状低密度及点状钙化各1例.5例中危GIST肿瘤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边界欠清,密度不均.8例高危GIST肿瘤呈分叶状、不规则形,与周围组织间分界不清;1例密度均匀,7例密度不均;多发病灶2例,单发6例;4例瘤内可见多发不规则低密度,2例可见局限性低密度区,1例可见点状钙化.低、中、高危险度GIST动脉期瘤体均明显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DSA表现:6例病灶内均可见异常血管及肿瘤染色,其中4例肠系膜上动脉1条分支增粗,远段血管分支增多、紊乱,2例肠系膜上动脉2条或3条血管分支增粗,远段见球形包绕征.结论 MSCT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边缘及强化情况,可为小肠GIST危险程度的预判提供有价值的信息;DSA可精确定位、定量肿瘤供血动脉,客观显示肿瘤的血供变化.

  • 介入治疗胃肠间质瘤致急性消化道大出血1例

    作者:房星宇;唐志全;孙槟

    患者男,24岁,因不育接受睾丸活检术,术后8h排大量柏油便及陈旧血块,并出现失血性休克.腹盆CT:平扫见左中腹4.2 cm×3.8cm肿块,增强后肿块明显强化(图1A、1B).遂行急诊介入治疗.腹主动脉、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造影见肠系膜上动脉空回肠分支增粗及异常染色影,边界清晰(图1C),考虑为小肠富血供肿瘤,进一步超选择至靶动脉造影确认后,以予2 ml 500~700 μm微球(Embosphere)及4枚微弹簧圈栓塞,栓塞后造影示靶血管闭塞,异常染色消失(图1D).介入治疗后患者病情稳定,2天后接受外科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位于空肠,约5 cm×5 cm×5 cm,向肠腔外生长,表面有陈旧出血,未见侵润.术后病理:低危型胃肠间质瘤(核分裂<5个/50个高倍视野).

  • 胃肠间质瘤86例临床分析

    作者:侯建芳;王元奎;高亮;李振龙;陈琰

    目的分析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7月至2015年9月在洛阳市第二中医院外科住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6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发生在食道2例,胃部43例,十二指肠1例,小肠21例,结肠5例,直肠2例,盆腔6例,腹膜后6例。行腹腔镜下胃部肿瘤切除26例,结肠5例;55例行开腹手术,其中6例因肿瘤广泛转移无法完整切除,行局部切除或者取活检,49例完整切除肿瘤。无手术死亡病例。63例患者获随访,定期检查,10例术后复发,其中8例腹腔转移。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GIST的主要方法,甲磺酸伊马替尼靶向治疗能够进一步改善GIST的预后。

  • 胃肠道间质瘤的免疫组织化学及病理特证

    作者:黄君红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免疫组织化学及病理特证.方法:选取30例手术切除并经免疫组织化学及病理证实为胃肠间质瘤患者的病理标本,对其进行S-100、SMA、CD34和CD117等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27例患者的胃肠间质瘤标本CD117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为90.0%;21例CD34表达阳性,阳性率为70.0%,CD34阳性表达率低于CD117,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间质瘤为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性肿瘤,缺乏定向分化,CD34和CD117为其标记物.

760 条记录 2/38 页 « 12345678...37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