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荔枝核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功能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巍;甘宏发;马若兰;龚作炯

    目的 观察荔枝核提取物对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35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模型组(10只)、小剂量(10只)和大剂量荔枝核提取物干预组(10只).分别以250mg.kg-1和500mg.kg-1荔枝核提取物干预NASH大鼠6周.结果 与对照组比,模型组大鼠血清GLU、ALT、AST、TG、TC和LDL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小剂量荔枝核提取物干预组大鼠血清GLU、ALT、TG和LDL显著降低(P<0.05),而大剂量干预组动物效果更为明显.结论 荔枝核提取物能改善NASH大鼠葡萄糖、脂质代谢和肝功能,具有较好的疗效.

  • 人参皂苷Rg1非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李文娜;肖苑;黄燮南

    该文主要对近5年来有关人参皂苷Rg1(Rg1)的非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概括了Rg1增强♂性功能和雌激素样作用、免疫调节与抗炎作用、抗癌和调节葡萄糖代谢的作用,与其抗肝、肾纤维化作用的研究现状,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为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人参皂苷Rg1提供参考.

  • 静滴脂肪乳剂的观察和护理

    作者:袁小莲

    脂肪乳剂在人体内代谢不依赖胰岛素,不会引起葡萄糖代谢所引起的代谢紊乱,目前已趋向将脂肪乳剂作为能源物质应用,以替代部分葡萄糖,特别是患者处于应激状态,葡萄糖的利用受到限制的时候,脂肪乳剂更是理想的能源物质.乳肪乳剂除能供给机体较多的热能外,还能供给机体必需脂肪酸,以维持组织器官正常生理功能,调节胆固醇代谢,是长期完全依赖胃肠外营养治疗患者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物质.为了安全有效地使用脂肪乳剂,根据临床应用经验结合有关文献,将脂肪乳剂的观察和护理报道如下.

  • 针刺外关穴PET脑成像的文献分析

    作者:齐城成;章新友;仵倚;周小玲

    目的:对国内针剌外关穴PET脑成像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并对文章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方法:通过人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相结合查阅国内的文献和医学数据库,查找针刺外关穴PET脑成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并对文章中的数据进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研究,均为随机对照试验,共有161名受试者.结论:10篇文献符合标准并被采用,文献中试验结果重复性高,试验真实可信,但文献整体证据质量不高.

    关键词: 外关 PET 葡萄糖代谢
  • 肝病致低血糖昏迷9例临床分析

    作者:廖光宏;洪水翔;钟玮平

    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器官,当其功能因各种肝病而受损时,往往影响正常糖代谢,既可出现高血糖又可出现低血糖,现收集我院2002年3月~2006年3月肝病致低血糖昏迷共9例,总结分析如下.

  • 血清肌钙蛋白Ⅰ测定在实验性糖尿病心肌病的意义分析

    作者:宓宇仙;倪劲松;李冬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具有遗传倾向的葡萄糖代谢和内分泌障碍.在我国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列第三位的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 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作者:庄泳;李栋;付金秋;时庆;鞠秀丽

    目的:体外诱导培养正常儿童与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儿童的树突状细胞(DC),比较二者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分离10例B-ALL初诊患儿(ALL组)和1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rhGM-CSF(20 ng/mL)、rhIL-4(10 ng/mL)及TNF-α(10 ng/mL)联合培养8 d,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CD11c、CD80、CD83、CD86),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 IL-12的浓度,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抗原递呈功能,电化学法检测上清中葡萄糖浓度。结果 ALL组细胞未表现出 DC 的典型形态, CD11c、CD80、CD83、CD86表达均较对照组细胞低(P<0.05),分泌IL-12的能力弱于对照组细胞(P<0.05),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弱于对照组细胞,ALL组细胞培养上清中的葡萄糖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ALL 来源的DC 成熟度异常,功能减弱,葡萄糖代谢异常可能是其成熟异常的原因之一。

  • 筛选类风湿关节炎中糖代谢关键基因的探讨

    作者:赵琰;郑亚冰;闫新峰;张虎;常晓天

    目的:探讨糖代谢关键酶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表达,进一步探讨糖代谢与 RA 的相关性。方法取牛Ⅱ型胶原诱导大鼠(CIA 组)和正常大鼠(NCR 组)膝关节滑膜组织,提取总 RNA,采用 Rat Glucose Metabolism RT2 ProfilerTM PCR Array 筛选表达不一致基因;采用 RT-PCR 法对 CIA 组和 NCR 组进行mRNA水平的检测,采用RT-PCR 法和 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 RA 组和骨关节炎组(OA 组)滑膜组织中基因 mRNA 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收集 RA 血清(RAB 组)和正常献血者血清(NCB 组),采用 ELISA 法检测血清中的表达水平。结果PCR Array 检测显示,CIA 组烯醇化酶(ENO1)、己糖激酶2(HK2)、磷酸甘油酸激酶-1(PGK1)较 NCR 组表达上调(P <0.05),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1(PCK1)和丙酮酸脱氢酶激酶-4(PDK4)表达下调(P <0.05);RT-PCR 法和 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显示,RA 组与 OA 组相比,ENO1和 PGK1表达上调(P <0.05),ELISA 法检测结果显示,RAB 组与 NCB 组相比,PGK1表达升高(P <0.05)。结论牛Ⅱ型胶原诱导大鼠和 RA 滑膜组织中糖代谢关键酶 ENO1和 PGK1表达增高,RA 血液中 PGK1表达增加,均提示 RA 中糖代谢活动增强,导致相关基因的表达异常。

  • 二甲双胍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隗希有;杜书玉;刘云台;陈玉英;马中华;张善同

    代谢综合征(MS)患者胰岛素介导葡萄糖代谢的能力下降,胰岛素敏感性减低.2005年6~12月,我们应用二甲双胍治疗MS患者4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脑葡萄糖代谢的PET影像特征

    作者:卢阳佳;崔韶阳;陈俊琦;黄泳;唐纯志;单保慈;聂冰冰;赖新生

    目的 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检测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的葡萄糖代谢情况,为早期诊断AD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4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15只和模型组25只,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及颅内注射IBO制作AD模型.对两组大鼠的脑区进行PET扫描,所得图像数据资料用SPM2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葡萄糖代谢降低的脑区为右顶叶及左纹状体,升高的脑区主要位于边缘系统.结论 顶叶葡萄糖代谢降低为AD的PET特征征象,可用于协助AD的早期诊断.

  • 中医综合疗法对首发抑郁症患者脑局部葡萄糖代谢变化的PET研究

    作者:米健国;张伟星;曹民佑;王喜德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首发抑郁症的脑葡萄糖代谢特点及与临床症状改善的相关性.方法:20例首发抑郁症病人与20例健康者进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象(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抑郁症组经中医综合治疗14周后复查PET、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Montgomery-Asberg抑郁量表(MAD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中国修订韦克斯勒记忆量表(WMS-RC)、评价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抑郁症组右侧额上回、右侧扣带回的脑葡萄搪代谢率(rCMRglc)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抑郁症组右侧顿上回、右侧扣带回 rCMRglc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可有效改善首发抑郁症病人右侧额上回、右侧扣带回的rCMRglc;抑郁症病人临床症状的改善与局部脑葡萄糖代谢率改变有关.

  • HANS仪刺激百会穴对脑葡萄糖代谢影响的PET研究

    作者:何威;赵国栋;罗耀武;季文进;王刚;敬广霞;农丽丹;郭志华;梁小林

    目的: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观察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仪)刺激百会穴对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2只实验用小型猪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6只,基础麻醉后注射显像剂18F-FDG,32 min后进行PET扫描;HANS组6只,基础麻醉后,采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仪)以2/100 Hz变频电刺激百会穴,25 min后注射显像剂18 F-FDG,32 min后进行PET扫描.结果:HANS仪2/100 Hz变频刺激百会穴使反应脑区葡萄糖代谢明显下降(P<0.001).结论:电刺激百会穴对脑代谢功能有调节作用.

  • 鼻咽癌放化疗致糖代谢紊乱临床分析

    作者:王小艳;王志伟;倪萍;于瀚宇;李海鹰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化疗与糖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 62例非糖尿病鼻咽癌患者均行放疗和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治疗第1~10周分别检测患者血常规及空腹血糖等生化指标.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5.43±1.02) mmol/L,治疗第1~10周其空腹血糖均较治疗前增高,其中第5~8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7例(11.3%)空腹血糖>7.0 mmol/L,确诊糖尿病4例(6.5%),均需胰岛素及口眼降糖药物控制血糖.结论 鼻咽癌放化疗可导致患者糖代谢紊乱,空腹血糖水平增高及罹患糖尿病均可能与顺铂化疗致胰岛素分泌受抑制有关.

  • 西布曲明对肥胖小鼠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作者:戴宇飞;龚凤英;朱惠娟;潘慧;李乃适;阳洪波;王林杰;张殿喜

    目的:探讨西布曲明干预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ICR小鼠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喂养雄性ICR小鼠8周,建立肥胖小鼠模型.西布曲明(7 mg· kg-1·day-1)灌胃干预8周.然后行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r)、胰岛素耐量试验(ITT)及microPET显像;测量小鼠的体重、脂肪组织重量及血生化指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肌肉组织中糖代谢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西布曲明干预组小鼠体重显著减轻(P<0.05),皮下脂肪、内脏脂肪重量显著降低(P值均小于0.01),空腹血糖显著降低(P<0.05).ITT试验中,西布曲明干预组小鼠各时间点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在90分钟时有显著性(P<0.05);血糖的曲线下面积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西布曲明干预组小鼠的棕色脂肪摄取葡萄糖增多(P<0.05),但肌肉组织内糖代谢相关基因GLUT4、GYS1、HK2、PGC1、IRS1和MSTN的表达量没有显著改变.结论:西布曲明可以减轻小鼠体重,减少白色脂肪重量,增加棕色脂肪代谢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肥胖小鼠的胰岛素敏感性;西布曲明改善肥胖小鼠葡萄糖代谢的作用可能与肌肉组织中的GLUT4、GYS1、HK2、PGC1、IRS1和MSTN的表达水平无关.

  • 胰岛素分泌的调节及其机制

    作者:陈星星

    胰岛素是体内的重要激素,它调节血糖浓度、促进合成代谢、调节细胞分裂分化和生长发育.很多研究表明,葡萄糖刺激胰岛素的双相分泌至少包括两个信号通路,分别是KATP通道依赖和非KATP通道依赖两条通路.前者,增加的葡萄糖代谢使细胞内三磷酸腺苷和二磷酸腺苷比率(ATP/ADP)升高,关闭KATP通道,使细胞去极化,接着活化电压依赖型钙通道,增加钙内流和细胞内钙浓度([Ca2+]i),从而刺激胰岛素分泌.

  • 强制性运动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前肢运动功能及情绪相关脑区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作者:李莹莹;张备;李策;刘培乐;梁丹;管一晖;鲍伟奇;孔艳艳;焦方阳

    目的 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缺血再灌注(MCAO)大鼠前肢运动功能及情绪相关脑区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2只健康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6只)、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正常组(4只).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MCAO模型,假手术组手术中不阻断大脑中动脉,正常组不予以特殊处理.术后,实验组大鼠进行CIMT治疗.术前、术后7d、术后22 d,采用错步实验(FFT)对大鼠的前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术后7d及22 d,采用微型正电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micro PET)对大鼠情绪相关脑区的葡萄糖代谢情况进行扫描.结果 实验组缺血期血流值占基础值的比例(0.23±0.01)与对照组缺血期血流值占基础值的比例(0.24±0.0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实验组、对照组大鼠错步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与术后7d比较,实验组、对照组大鼠术后22 d的错步率显著降低(P<0.05).与组内术后7d比较,实验组大鼠术后22 d伏隔核的葡萄糖代谢水平较高(P<0.05).术后7d,实验组和对照组右侧中脑腹侧背盖区呈明显激活状态.术后22 d,实验组情绪相关激活脑区位于右侧岛叶皮质、伏隔核及中脑腹侧背盖区.术后22 d,对照组右侧中脑腹侧背盖区的葡萄糖代谢水平(1.72±0.04)较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增高(P<0.05).结论 CIMT可提高MCAO大鼠患侧前肢的运动功能,同时可能会引起其产生厌恶情绪,关注并消除CIMT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对临床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肝硬变患者糖耐量减低和肝原性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作者:朱飞燕;钟庆平

    近30年已证实60%~80%肝硬变患者有糖耐量减低,其中10%~30%终发展成症状明显的糖尿病,由此可认为肝硬变是一种引起糖尿病的危险因素[1].如果肝硬变患者(1)肝硬变的诊断至少在糖尿病开始前5年已确立;(2)无家庭Ⅱ型(或Ⅰ型)糖尿病史存在;(3)无其它已知因素逆向影响葡萄糖代谢,如肥胖、营养不良等;(4)排除血色病和胰腺外分泌功能失调等[2],则提示这种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而发生的糖尿病为肝原性糖尿病或肝性糖尿病[1].其发病机理推测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 存活心肌的判断与冠心病的治疗决策

    作者:张永学

    (续2000年第16卷第11期第528页)需注意的是18F-FDG存在两个重要局限性:①心肌对FDG的摄取取决于饮食状态,②它只反映了葡萄糖代谢的首始过程.在某些情况下,18F-FDG不适合于鉴别坏死与存活心肌.如在糖尿病患者,即使在常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情况下,灌注和收缩功能正常的心肌在有或无葡萄糖负荷时都可能不摄取FDG.另外,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坏死的心肌也可摄取FDG.

  • 9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葡萄糖代谢状态分析

    作者:雷永富;李敏

    目的:研究无糖尿病史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葡萄糖代谢状态.方法:选择无糖尿病史的AMI患者97例,入院时测HbA1c、血脂、简易OGTT(0及120 min),同步测定胰岛素水平,病程第4周及出院后3月进行正规OGTT及IRT,并复查上述指标,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血糖变化情况.结果:依出院后3月OGTT结果,按WHO标准将其分为3组:NGT组(33例),IGT组(34例),DM组(30例).发生葡萄糖代谢异常的比例为68.0%;不同葡萄糖代谢状况的3组患者间比较,入院时FPG、HbA1c、血甘油三酯差异有显著性.3月内,AMI患者葡萄糖代谢状况可在NGT、IGT、DM间互相转化,但OGTT(PG-60')保持相对稳定,可预测将来的葡萄糖代谢状况.结论:无糖尿病史的AMI患者中,普遍存在葡萄糖代谢异常,发病3个月内,AMI急性期所伴随的葡萄糖代谢状况可在NGT、IGT、DM之间转化,也可保持不变;病程第4周OGTT单次血糖(PG-60')是预测其后葡萄糖代谢状况的有用指标,切点值为9.1 mmol/L.

  •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51例临床分析

    作者:汪彤

    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器官,当其功能因各种肝病而受损时,往往影响正常糖代谢,甚至出现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这种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统称为肝源性糖尿病.为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症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我们对51例我科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肝源性糖尿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237 条记录 9/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