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蕲蛇酶、凝血酶及二磷酸腺苷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及超微结构

    作者:刘广芬;王晴川;王秀敏;周琳英;陈莲云

    目的探讨蕲蛇酶、凝血酶及二磷酸腺苷在试管内对血小板的直接聚集作用及观察对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对后两者聚集作用的影响.

  • 丹红合剂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作者:侯可强;何广云;王强庆;屈彩琴

    目的 观察丹红合剂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大耳白家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予等容量的0.5%羧甲基纤维素纳),丹红合剂5、2.5、1.25 g/kg组,阿司匹林0.025 g/kg组.各组均按1ml/kg容积灌胃,1次/d,连续给药8d.于末次给药1h后心脏取血,用二磷酸腺苷(ADP)、胶原、花生四烯酸(AA)3种诱导剂进行血小板聚集实验.结果 丹红合剂5、2.5、1.25 g/kg组对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率的抑制率分别为9.4%、5.1%、0.6%,对胶原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为34.5%、11.1%、5.6%;对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为21.4%、11.6%、2.3%.结论 丹红合剂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 裸花紫珠提取物促血小板活化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付剑江;张舟妙;吕红;贾娟娣;马双成;罗跃华

    目的:研究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提取物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云南白药组(0.930 g·kg-1),裸花紫珠提取物低、中、高剂量(0.131,0.263,0.525 g·kg-1)组,连续给药10 d.给药结束后分别提取各组动物血小板,采用微量版法测定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小板中血栓素(thromboxane B2,TXB2),5-羟色胺(5-serotonin,5-HT)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小板中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5’-monophosphate,cAMP)的释放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裸花紫珠提取物对血小板中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s,p-PI3K)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给药后,裸花紫珠提取物可明显增强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P<0.05),可明显促进血小板释放TXB2和5-HT(P <0.05).另外,裸花紫珠提取物低、高剂量组血小板cAMP含量分别为(3.074±0.538),(3.340±0.265)nmol·L-1,较空白组(3.795±0.586) nmol· L-1明显降低(P<0.05),裸花紫珠提取物中剂量组血小板中cAMP为(3.003±0.242) nmol·L-1,较空白组有显著提高(P<0.01).裸花紫珠提取物可显著提高p-PI3K激酶蛋白表达量(P<0.01).结论:裸花紫珠提取物可显著上调ADP诱导的血小板活化,其机制可能与其显著增强血小板ADP受体(P2Y12)所介导的信号转导有关.

  • 蒙药德都红花-7味散对慢性肝损伤大鼠肝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

    作者:韩志强;巴图德力根;高玉峰;娜日苏;额尔登毕力格

    目的:观察德都红花-7味散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慢性肝损伤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阳性对照组、德都红花-7味散低、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其他组均腹腔注射30% CCl4橄榄油溶液2.0 mL·kg-1,1周2次,连续7周.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蒸馏水,秋水仙碱组以0.4 mg·kg-1,德都红花-7味散低剂、高剂量组以(0.62,1.04 g·kg-1),灌胃给药,连续7周.末次给药后取肝脏,肝左叶制备肝线粒体,肝组织匀浆,检测肝线粒体钠钾三磷酸腺苷酶(Na+-K+-ATP酶)活性和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检测肝线粒体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含量,计算能荷(ED).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OD,Na+-K+-ATP酶活性明显下降,MDA含量升高,秋水仙碱组Na+-K+-ATP酶活性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德都红花-7味散低、高剂量组肝组织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德都红花-7味散低、高剂量组肝线粒体Na+-K+-ATP酶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ATP,ADP含量和ED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德都红花-7味散高、低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ATP,ADP含量和ED明显升高(P<0.05).结论:德都红花-7味散可能通过抗脂质过氧化,保护肝线粒体能量代谢,发挥保护CCl4所致慢性肝损伤.

  • 基于活性筛选和靶标网络预测的蒲黄和赤芍选择性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作者:王潇毅;田晓轩;张砚;吴红华;王跃飞;朱彦

    目的:探讨常用活血化瘀中药抗血小板活性的激动剂选择性及可能的作用通路.方法:通过体外高通量血小板聚集实验系统评价24种常用活血化瘀中药醇提取物抗二磷酸腺苷(ADP)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活性;通过IngenuityPathway Analysis(IPA)预测代表性药物蒲黄与赤芍已知单体成分的作用靶点,并加以验证.结果:蒲黄抗ADP,凝血酶诱导血小板聚集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55.27,300.60 mg·L-1;赤芍抗ADP,凝血酶诱导血小板聚集的IC50分别为336.20,101.60 mg·L-1.IPA预测提示,蒲黄与赤芍有可能通过调节Ca2,环磷酸腺苷(cAMP)和一氧化氮(NO)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实验发现,蒲黄可明显抑制ADP对血小板内Ca2的升高(P <0.05,P<0.01);赤芍可显著提高凝血酶导致的血小板内NO浓度降低(P<0.01);蒲黄、赤芍均不能逆转ADP,凝血酶引起的血小板内cAMP浓度降低.结论:蒲黄和赤芍醇提物分别具有选择性抗ADP和凝血酶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活性.与IPA预测相符,蒲黄可降低血小板内钙离子水平,赤芍可提高血小板内NO浓度,可能分别激活嘌呤能P2Y1受体下游的Gq亚基/磷脂酶C(PLC)/三磷酸肌醇(IP3)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通路抑制血小板聚集.

  • 体外温热刺激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能量物质的影响

    作者:杨志虹;肖金良;杨孝芳;崔瑾;陈波

    目的:研究适宜温度刺激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中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ATP/ADP及能荷(EC)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灸法中温热作用的能量转换机制.方法:原代HUVECs分为正常组(37℃)和适宜温热刺激组(40℃),适宜温热刺激组置于40℃培养箱刺激30min,每天2次,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各组于第1、2、3天刺激结束4-6h后用MTT比色法检测HUVECs生长活力,第3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LPC)检测ATP、ADP、AMP含量、ATP/ADP比值及EC值.结果:两组HUVECS生长活力逐渐增强,与本组第1天和第2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天适宜温度刺激组细胞生长活力较正常组同期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天,适宜温热刺激与正常组比较HUVECs内ATP、ADP、AMP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ATP/ADP比值、EC值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体外适宜温热刺激后能够提高HUVECs的生长活力,提高HUVECs代谢的能量物质,从而为灸法的温热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冠心Ⅱ号系列组方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作者:高会丽;李贻奎;仝燕;李连达

    目的:比较冠心Ⅱ号系列方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测定家兔药前血小板聚集率,根据体重及血小板聚集率将家兔分为6组.后灌胃给药7d后,测定各组家兔给药后血小板聚集率,计算各组药前与药后血小板聚集率差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均可显著抑制3种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0.01).对胶原、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微米制剂、汤剂优于有效组分组(P<0.05).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胶原、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微米制剂与汤剂作用优于有效组分重组复方组.对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冠心Ⅱ号各组无明显差异.

  • 新型血小板功能分析仪PL-11监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彬;周杏;朱蕾;韩冰;杜光艳;刘欣欣;孙鹏;张晓萌;董梅

    目的 评价连续血小板计数法血小板功能检测仪PL-11监测血小板功能的价值.方法 分别应用SC-2000光学比浊法(LTA)与PL-11连续血小板计数法两种血小板功能检测仪,检测30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入院患者,入院时、负荷剂量(600mg)服用氯吡格雷后的第8小时、PCI术后第三天晨起时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分析两种仪器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及PL-11在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CR)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在测试人群中,LTA测得大血小板聚集率(MAR)范围均较PL-11广;所有受试者在刚入院未服用氯吡格雷时,PL-11与LTA不相关(相关系数r=0.35,P=0.058>0.05),在术前氯吡格雷大剂量冲击后及术后第三天两次检测的MAR存在相关性(r=0.500和0.571,P<0.01);两种仪器三次检测结果均为第一次和第三次明显高于第二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L-11用于诊断C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8(95% CI:0.621~0.964).结论 PL-11连续血小板计数法与“金标准”的(LTA)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检测结果可供临床及实验室参考.

  • 高脂血症促进大鼠血小板活化

    作者:王志军;柯元南;李海涛;白华;温见燕

    高脂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血小板活化在血液黏度增高、血栓形成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评价血小板活化的指标主要有: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和花生四烯酸(araehidonic acid,AA)诱导的大血小板聚集率(maximum platelet agglutination rate,MPAR)、P选择素(P-Selectin)、血栓素B_2(thromboxane 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rostaglandin F1a,6-k-PGF1a)、TXB2/6-k-PGF1a(TP)比值、血小板表面CD62P表达等.

  • 血小板聚集率与富血小板血浆血小板浓度关系的研究

    作者:韩松梅;廖文丽;于帅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中血小板浓度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初步确定诱聚剂二磷酸腺苷(ADP:5.0和15 μmol/L)和花生四烯酸(AA:500.0 μg/ml)对血小板浓度的允许范围.方法:选取健康查体人群枸橼酸钠抗凝外周血标本72例,每12例标本混合为1组,分6组.将各组标本混合后,分别制备不同水平的血小板浓度,利用海伦娜血小板聚集分析仪分别检测AA和ADP诱导下的6组不同血小板浓度水平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当诱聚剂浓度升高,不同浓度的血小板聚集率会随之增高.随着血小板浓度升高,AA和ADP(15 μmol/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均呈现先快速上升而后平缓的趋势,其中当Plt浓度低于200×109/L时,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随着血小板浓度的降低出现陡降,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随着血小板浓度的升高稍平缓些.当Plt> 200×109/L,AA 500μg/ml和ADP 15 μmol/L诱导时,不同浓度Plt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平缓、波动较少,较稳定.结论:进行血小板聚集率检测时,AA和ADP诱聚剂对应的适宜Plt浓度应大于200×109/L.

  • Sirtuins抗衰老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彭静;李刚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2,Sir2)是在研究酵母转录沉默时被发现的。脊椎动物Sirtuins(Sirts)是Sir2同源家族蛋白成员的总称,其包括Sirt1~Sirt7。主要分布于肝脏、肌肉、胰腺、睾丸、卵巢、脂肪组织及心脏。 Sirt1、Sirt6定位于细胞核,Sirt2定位于细胞质,Sirt3定位于细胞质、细胞核及线粒体,Sirt4、Sirt5定位于线粒体,而Sirt7定位于核仁。 Sirtuins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的辅助下具有核组蛋白去乙酰基酶活性和二磷酸腺苷( ADP)核糖基转移酶活性,另外研究还发现其具有去丙二酰酶活性和去琥珀酰酶活性,可调控基因转录,修复断裂损伤的双链DNA,稳定染色质,促进细胞增殖分化,抗细胞凋亡,延长细胞寿命,促进糖脂氧化还原反应,调节能量代谢。目前,研究发现Sirtuins 能延长机体寿命,抗衰老、痴呆,可阻滞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衰等衰老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1]。本文就Sirtuins抗衰老相关性心血管疾病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阿司匹林与潘生丁联合治疗对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价值

    作者:

    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与双嘧达莫(潘生丁)合用,优于阿司匹林单用,优于口服抗凝药.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阿司匹林不可逆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使血栓素A2(TXA2)合成下降,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血循环中血小板黏附在异常或损伤的内皮表面,血小板互相聚集(第一相聚集)并释放二磷酸腺苷(ADP),使更多的血小板发生更致密的聚集(第二相聚集),形成牢固而不能解聚的团块(血栓).阿司匹林对环氧酶抑制作用可影响血管壁合成前列环素(PGI2),当大剂量时,因其专一性不强,故TXA2和PGI2均可减少,而后者是强有力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药物尚不够理想,且阿司匹林只抑制第二相聚集而不抑制第一相聚集.潘生丁抑制血小板第一相和第二相聚集.且可增加内源性PGI2.

  • 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各时间点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

    作者:张力辉;王绵;崔炜;刘静;张松筠

    目的 探讨T2DM患者75 gOGTT各时间点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 方法 新诊断的T2DM患者27例行口服75 g OGTT,分别观察0、0.5、1、2、3h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 结果 OGTT各时间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8.07±4.38)%、(7.63±3.95)%、(7.14±3.35)%、(6.70±3.39)%、(6.70±3.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A诱导各时间点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8.30±3.44)%、(8.00±2.94)%、(7.74±2.94)%、(7.70±2.66)%、(7.74±3.21)%,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新诊断的T2DM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不随OGTT各时间点血糖、胰岛素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应用奥美拉唑或泮托拉唑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的影响

    作者:王效增;顾若曦;杜占奎;王雅;周铁楠

    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应用奥美拉唑或泮托拉唑后对氯吡格雷血小板反应性的影响。
      方法:筛选在2012-10至2013-09期间住入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的NSTE-ACS患者620例,并按1:1比例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n=310)和泮托拉唑组(n=310)。两组患者均于入选即刻、服药12~24 h后(术前)、术后第3 d及术后第30 d时通过光学比浊法检测20μmol/L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并记录术后30 d、180 d、365 d随访期间的不良临床事件。

  • CD39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肖青京;黄峥嵘

    腺苷循环的活化是缺血再灌注内在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CD39[1]为膜外二三磷酸核苷水解酶.1(E. NTPDase-1),将细胞外的ATP(三磷酸腺苷)、ADP(二磷酸腺苷)水解产生AMP(一磷酸腺苷),参与腺苷循环的代谢,在缺血再灌注中如肾脏、心脏等起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CD39的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和现状作一综述,特别是在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发生发展中,以期能全面展示CD39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的应用和前景.

  • 氯吡格雷抵抗的研究现状

    作者:黄瑛;张代富

    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的噻吩啶类衍生物,能够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其与血小板表面二磷酸腺苷(ADP)受体P2Y12不可逆结合,可减少ADP的结合位点,阻断ADP对腺苷环化酶的抑制作用,促进环单磷酸腺苷(cAMP)依赖和前列腺素E1(PGE1)刺激的舒血管物质磷酸蛋白(VASP)的磷酸化,抑制纤维蛋白原受体(GPⅡb/Ⅲa)活化,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1].目前,氯吡格雷已经广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

  • 脑梗死患者抗凝血酶Ⅲ和D-二聚体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研究

    作者:崔桂萍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5年1~8月住我院的189例脑梗死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确诊.男125例,女64例,年龄32~91岁.患者入院24h内取血测定,按年龄不同分为4组,A组:32~45岁,15例B组:46~60岁,59例,C组:61~75岁,68例,D组:≥76岁,47例.对照组为68例健康体检者.患者经治疗后明显好转者48例,出院前取空腹静脉血,作为治疗后对照.采用日本Sysmex CA 6000自动血凝分析仪,配套进口试剂,检测抗??酶Ⅲ、D-二聚体;美国CHRMNO-LOG血小板聚集检测仪,以浓度为1 μmol/L的二磷酸腺苷为诱导剂,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患者入院24h内取空腹肘前静脉血,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采用枸橼酸钠抗凝管,3000 r/min离心10 min后上机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采用枸橼酸钠抗凝管,采血后室温静置30 min~1 h,以800r/min离心10 min,提出富血小板血浆,再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提取乏血小板血浆,作自身对照.数据以均数(-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正确认识阿司匹林"抵抗"

    作者:胡大一;孙艺红

    一、背景抗血小板药物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基石,大量临床证据支持阿司匹林对于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心血管死亡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均有效.抗栓协作组研究发现阿司匹林使心肌梗死降低、卒中和心血管死亡下降25%[1].CAPRIE、CREDO/CURE、CLARITY和COMMIT/CCS-2等证实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活化具有更优的抗栓疗效.但是,临床中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仍然会发生血栓事件(2年大约为8%~18%),于是"阿司匹林抵抗"的概念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并给临床医生使用阿司匹林带来困惑.

  • 基于聚多巴胺的材料表面修饰对二磷酸腺苷促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冉冉;韩慧;魏世成;吕亚林

    目的:采用基于聚多巴胺的表面改性方法,将具有促血小板聚集作用的二磷酸腺苷接枝到材料表面,构建一种具有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与激活表面.方法:通过聚多巴胺偶联作用将二磷酸腺苷接枝到细胞爬片表面(G-ADP组),另设两个对照组分别为多巴胺涂层细胞爬片表面(G-DA组)和细胞爬片表面(G组).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材料表面化学元素;在材料表面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检测1、3、5天细胞增殖情况;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乳酸脱氢酶定量实验和免疫荧光标记实验测定材料表面血小板黏附、聚集与激活情况.结果:G-ADP表面出现P峰,表明二磷酸腺苷接枝到材料表面;三组材料表面培养细胞均呈增殖状态,且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下观察G-ADP表面黏附大量血小板,聚集成簇,伸出伪足并且相互融合,而对照组仅有少量血小板黏附;定量实验显示G-ADP表面血小板黏附量高于其它两组;G-ADP表面CD41-FITC和CD62P-PE两种抗体的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结论:二磷酸腺苷可成功接枝到材料表面,功能化修饰表面可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与激活,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ATP、ADP和AMP含量

    作者:张宏超;蒋宁;刘港;周文霞;张永祥;杜群

    目的:建立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同时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ATP、ADP和AMP含量的方法。方法高氯酸沉淀蛋白后,碳酸钾-甲醇溶液中和,-20℃冷冻保存样本;流动相:50 mmol/L磷酸盐缓冲液(缓冲液为K2HPO4-KH2PO4,pH=6.60,含22%甲醇和4 mmol/L四丁基硫酸氢铵)。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及相同填充材料的预柱,测定小鼠海马组织中ATP、ADP和AMP的含量;检测波长254 nm,流速0.6 ml/min;柱温为室温;进样量20μl。结果本法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1.27%~3.42%和0.88%~3.52%,回收率为95.67%~104.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RP-HPLC法可同时测定小鼠海马ATP、ADP和AMP的含量,方法稳定、准确、可靠。

114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