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直立倾斜试验在心血管神经症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文华;郭完计

    一些心血管神经症患者,临床症状繁多,但体检及其他一些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而直立倾斜试验却显示阳性.为探讨此现象,我们对近1 a来,门诊收治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并对资料进行分析.

  • 直立倾斜试验诊断分析系统的研制

    作者:李阳青

    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疾病的直接诊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对科研教学,国内外学术交流将产生较大影响.本文根据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方法和要求,设计了实时数据处理的直立倾斜实验诊断分析系统,为医学提供较为可靠的临床辅助诊断手段.

  •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

    作者:张友良

    直立倾斜试验(HUT)是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一种常用方法,但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各家报道不一.通过药物诱发可增加HUT的敏感性.以往的诱发试验多采用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但方法复杂,且耗时长,本试验采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探讨其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价值.

  • 直立倾斜试验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32例

    作者:王培书;曾朝东;邓琼

    自Kenny等于1986年首次报告直立倾斜试验(TTT)用于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以来,这一检查已被公认为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的有效检查方法。我院于1995年10月~1999年10月收治的32例不明原因晕厥病人作了TTT试验,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本组32例均经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脑电图,头颅CT,经颅多普勒等未能明确晕厥原因,并排除心脑疾患所致晕厥及颈动脉窦过敏者,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16~55岁,平均年龄33岁。半年内发作1次者24例,两次以上者8例。1.2 检查方法 受检者至少禁食6h。检查在放射科胃肠造影室内进行,保持安静,所有患者均应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影响植物神经系统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倾斜前静卧15min,维持良好的静脉通路,作好抢救准备,舌下含硝酸甘油0.3mg,进行适时心电监护,5min测血压1次,倾斜75°。

  • 直立倾斜试验对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的诊断

    作者:王文光;王旋;樊国丽

    晕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一些患儿晕厥反复发作,而常规进行的心脏、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因而称之为不明原因的晕厥(unexpIained syncope).血管迷走性晕厥是儿童晕厥常见的原因[1],对此以往缺乏有效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 针灸百会穴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56例

    作者:王雪梅;高希言

    笔者于2006年8月-2010年2月采用针灸百会穴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56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56例患者均来自我院中医科门诊,其中男20例,女36例;年龄小16岁,大49岁,以20~40岁者为多;病程3个月~2年;平均晕厥次数5.2次/年.经直立倾斜试验(TTT)确诊为血管迷走性晕厥.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短暂、具有自限性的意识丧失,同时伴有肌张力的降低或消失,持续几秒种至几分钟自行恢复.

  • 血管迷走性晕厥51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建军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为VVS的临床表现,比较VVS患者在性别、晕厥诱因和先兆症状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在51例VVS中,女性高于男性1:0.82(P<0.05 ),发生诱因中以久站及体位改变较常见,先兆症状中以头晕、恶心、呕吐、出冷汗多见.结论:VVS的临床特征虽差异较大,诱因较多,但认识到VVS的发病机制及所表现的不同临床特征,将有助于临床诊治.

  • 晕厥患儿直立倾斜试验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作者:陈玲玲;陈书琴;刘勤;吴显和

    目的 探讨晕厥患儿直立倾斜试验护理干预效果,提高晕厥患儿直立倾斜试验的安全性.方法 对53例不明原因的晕厥患儿直立倾斜试验给予护理干预.①健康指导:试验前告知家长和患儿饮食与用药禁忌、试验目的,减轻患儿恐惧紧张情绪;告知患儿在试验中出现出汗、胸闷、过度换气、黑朦、听力下降等不适症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②试验过程血压、心率、症状、体征同步监测,平卧10 min、倾斜即刻、1min、3 min、5 min做记录,后每5 min记录1次,持续45 min.患儿出现阳性反应则迅速将倾斜床放平终止试验,准备抢救药物和器材以备急救.③试验后给予患儿直立不耐受健康教育卡.结果 53例受检患儿均能较好配合试验,其中21例阳性患儿均安全完成检查,抢救成功率100%.结论 有效护理干预对保证晕厥患儿直立倾斜试验安全与诊断准确具有重要的意义.

  • 一平苏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疗效观察

    作者:韩阳;蒋伟莉;金美珍;葛炜;陈天秩

    目的 观察一平苏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疗效。方法 对86例倾斜试验阳性晕厥患者给予一平苏 2.5 mg/d,3月后复查倾斜试验并随访。结果 除7例有咳嗷或其他原因退出试验外,余79例倾斜试验阴转率为75.95%。服药期间无一例发生晕厥。治疗前卧位血压为121/73 mmHg,治疗后为 120/76 mmHg,P>0.05。心率在治疗前后分别为68±13 和 70±13/min,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一平苏可以作为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有效药物,副作用少,对正常血压和心率无影响。

  • 呼吸和运动训练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影响

    作者:吴剑敏;谢良地;徐国焱;沈逸华;蔡文钦;韩英;吴可贵

    目的 探讨呼吸和运动训练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影响.方法 经直立倾斜试验诊断的VVS患者90例(男39例,女51例),年龄(38.5±13.3)岁,按随机单盲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呼吸训练组和运动训练组,每组30例.训练和随访1年,各组患者有效率和再发率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对照组再发19例,呼吸训练组再发13例,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7%比56.7%,x2=2.411,P=0.121).运动训练组再发8例,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3.3%比36.7%,x2=8.148,P=0.004).结论 运动训练是VVS临床治疗的一种选择,可减少VVS再发.

  • 消心痛对心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疗效观察

    作者:周建华;王玮;胡玲;王崇全;党书毅;陶红

    文章旨在讨论舌下含服消心痛直立倾斜试验(sublingual isosrbld dinitrate head up tilt testing,S.ISD-HUT)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S)的诊断价值.

  • 首发症状为晕厥的冠心病(附1例报告)

    作者:徐俊;王彬尧;陈润芬;励锦华;毛家亮;徐瑾

    原因不明晕厥反复发作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主诉.我们曾收治1例以晕厥为唯一临床症状的冠心病患者,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8岁,平素体健,没有胸闷、胸痛.入院前1个月早晨上班途中突感胸闷、心悸,随即意识丧失,数分钟后缓解.当晚10时左右看电视时又突然意识丧失,没有四肢抽搐和大、小便失禁,持续约3 min缓解.当地医院急诊检查心电图正常.脑电图检查阴性.24 h Holter中有一过性ST V5降低0.01~0.25 mV和偶发早搏.心脏超声提示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室间隔局限性增厚,运动试验阴性.同位素心肌显像为左室间隔及前壁心肌缺血.患者在当地住院期间又发生二次晕厥,均在早晨漱口时发作,第一次发作时四肢冷,口唇青紫,心率60次/min,血压120/85 mmHg(1 mmHg=0.133 kPa),心电图提示有广泛心肌缺血,数分钟后症状缓解.第二次发作表现为双目凝视,四肢张力增高,神志不清,检查无脉搏,心音听不清,持续1 min左右意识恢复,心脏听诊可及频发早搏,持续20 s左右,心电图提示为室性早搏伴ST段降低.1999年11月8日入我院体格检查没有阳性发现.无高血压病史.甘油三酯(3.24 mmo/L)、pro-LDL(3.5 mmol/L)、APOA(1.79 mmol/L)、APOB100(4.59 mmol/L)轻微升高.D-二聚体和肌钙蛋白阴性.心脏超声为左室舒张顺应性降低.脑彩色多普勒、脑电图和脑部CT检查均为阴性.按Bruce方案进行运动试验,心率达极量85%(160 bpm),总运动时间7 min 14 s,大运动量为10.1 MET,运动前血压为110/80 mmHg,高峰145/80 mmHg,运动后120/80 mmHg,没有ST段和T波变化,也没有胸闷胸痛发作.食道心房调搏窦房结恢复时间为1180 ms,校正的窦房结恢复时间为430 ms,刺激频率为150 bpm时房室结2∶1前传,房室结前传有效不应期为280/600 ms.直立倾斜试验中基础倾斜试验(45 min)以及药物激发试验(平卧位静滴异丙肾上腺素1 μg/min和3 μg/min,10 min后再70℃倾斜10 min)均未诱发出晕厥以及晕厥前兆症状,期间心率和血压也没有明显变化.后经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左前降支近端有长度为12 cm 80%的狭窄,经PTCA并植入支架后出院,随访10个月无晕厥再发作.

  • 直立训练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体会

    作者:张垚;李杰

    目的 探讨直立训练及药物治疗对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反复发作晕厥、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分为基础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及直立训练组,比较患者的转阴率、晕厥复发情况.结果直立训练组、药物治疗组及基础治疗组3组患者直立倾斜试验转阴率分别为86.67%、56.67%、20.00%.直立训练组转阴率均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及基础治疗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上述2组(P<0.05).药物治疗组3例患者发生心动过缓,直立训练组无不良反应.结论直立训练可有效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且效果优于药物治疗.

  • 年龄和性别对直立倾斜试验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结果的影响

    作者:姜雪;刘悦;刘俊;阿米娜·艾海提;王超;方丕华;黄建凤

    目的:探讨年龄和性别对疑似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结果的影响。
      方法:收集2008-08至2012-12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行HUTT检查的患者共1223例,其中男性549例。患者年龄7~79岁,按年龄依次分为≤20岁组、21~40岁组、41~60岁组和>60岁组。HUTT包括30 min的基础试验阶段和(或)20 min的药物(硝酸甘油)试验阶段。根据阳性患者血压和心电学的变化,VVS分为血管抑制型、心脏抑制型和混合型。
      结果:HUTT阳性率为51%(624/1223例),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60.1%vs 39.9%,P=0.001)。四组阳性率依次为68.3%、49.1%、48.6%和47.9%。阳性患者中混合型占51.4%(321例),血管抑制型占28.7%(179例),心脏抑制型占19.9%(124例)。HUTT阳性类型的分布受年龄因素的影响(男性:χ2=15.65, P=0.016;女性:χ2=18.84,P=0.004),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试验阶段74.8%的阳性反应出现在试验开始后22.5(17.5~27.5)min,但无年龄性别差异(P>0.05);药物试验阶段81.9%的阳性反应出现在试验开始后7.5(5~10)min,女性发生阳性反应的时间比男性提前(7.5 min vs 10 min,P=0.004),无年龄差异。
      结论:HUTT诊断VVS的阳性率、阳性分型和发生阳性反应的时间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

  • 2型糖尿病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姜涛;卢桂阳;宋秀霞;姚晓爱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住院2型糖尿病人群中体位性低血压(OH)的发生率、不同类型OH的发生率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调查我院2010- 08至2011- 08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256例,并将患者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非OH组,n=176),2型糖尿病合并OH组(OH组,n=80).采用直立倾斜床测量立卧位血压、心率,并检测相关化验指标及超声心动图.结果:住院2型糖尿病人群OH的发生率为31.1%,OH伴收缩期血压下降(OH-S)、舒张期血压下降(OH-D)以及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的OH(OH-C)的所占比例分别为11.2%、6.8%、13.1%,而持续性、短暂性和延迟性OH的所占比例分别为13.1%,11.8%,6.2%.OH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合并糖尿病肾病、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卧位收缩压升高、坐位收缩压降低及室间隔厚度增加.结论:住院2型糖尿病人群合并OH发生率较高,并可表现为不同的类型;2型糖尿病合并OH主要与糖尿病病情严重程度、合并并发症情况等因素有关.

  • 疑诊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中直立倾斜试验阳性者的心电图特征

    作者:何佳;时晓蕾;张怡;施露;李夏华;黄建凤

    目的:探讨疑诊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中直立倾斜试验阳性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共收集于2015-08至2016-05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门诊就诊且临床怀疑血管迷走性晕厥而接受直立倾斜试验检查的502例受试者,同步记录检查过程中的12导联心电图.根据直立倾斜试验结果分为阳性组(n=244)和阴性组(n=258),对比两组的P波时限、校正QT间期(QTc)和P波电轴.结果(:1)阳性组受试者晕厥时的P波时限较阴性组明显延长[(95.65±38.50)ms vs(88.61±17.09)ms,P<0.05];(2)阳性组受试者发生晕厥前的P波电轴较阴性组明显右偏[(69.87±18.18)°vs(66.82±16.51)°,P<0.05],而在晕厥时[(62.87±25.39)°vs(68.47±15.30)°]及晕厥后[(56.87±22.45)°vs(68.49±16.35)°]较阴性组明显左偏(P均<0.05)(;3)阳性组受试者发生晕厥前的QTc较阴性组明显缩短[(418.69±92.35)ms vs(435.76±59.29)ms,P<0.05].结论:疑诊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中直立倾斜试验阳性者有独特的心电图特征,其中P波时限、P波电轴及QTc数值对血管迷走性晕厥发作有一定的预警作用.

  • 24小时血压监测评价儿童神经介导性晕厥治疗效果

    作者:许毅;林萍;王成;吴礼嘉;康美华;祝立平;李芳;李云利;储卫红;冉静

    目的:探讨24小时血压监测(ABPM)评价儿童神经介导性晕厥(N ms)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10-02至2012-08以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为主诉,在本院儿童晕厥专科就诊或住院的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阳性诊断明确的N ms儿童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6~13岁。经健康教育结合口服补液盐(ORS)治疗后复查临床症状、HUTT及ABPM。

  • 儿童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门诊治疗效果随访

    作者:李芳;王成;吴礼嘉;储卫红;冉静;林萍;祝立平;许毅;王秀英

    目的:探讨儿童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N ms)在门诊的治疗效果。
      方法:2000-09至2013-02在本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的不明原因晕厥、头痛、头晕等儿童2321例次,男1207例次,女1114例次,年龄2.00~17.92(平均10.83±2.93)岁。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检查诊断为N ms。N ms儿童接受以非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增加水盐摄入)为主的干预措施后,对随访资料完整的251例干预效果进行评估。

  • 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变化

    作者:金露;黄雪梅;王成;吴礼嘉;林萍;李芳;李启宇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变化。
      方法:2011年5月~2012年4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的不明原因晕厥、并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确诊为VVS的儿童21例(晕厥组),男12例,女9例,年龄8~14岁,平均(11.71±2.31)岁。选取性别、年龄匹配的18例健康儿童为对照(对照组)。晕厥组及对照组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测定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 口服补液盐治疗儿童直立性低血压的疗效评价

    作者:袁鹤立;李芳;王成;林萍;康美华;祝立平;吴礼嘉;许毅

    目的:探讨口服补液盐(ORS)治疗儿童直立性低血压(OH)的疗效。
      方法:2009-10至2012-01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儿童,行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为OH儿童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6~14岁,平均(10.25±2.86)岁,给予口服补液盐(ORS)治疗(74.50±134.43)天后随诊复查HUTT。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52 条记录 1/13 页 « 12345678...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