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儿童胸部影像学诊断第5讲新生儿肺部影像诊断
新生儿胸部影像诊断常用的方法是胸部X线平片,其中床边胸片又占了较大比率,由于床边胸片通常为仰卧前后位摄片,在加上新生儿的特殊生理情况,在新生儿胸片中常会见到较多的变异,正确认识这些新生儿特有的改变而不将其误认为疾病,是新生儿胸部读片的关键之一.另外,新生儿有一些特有的疾病,在仰卧前后位的床边胸片上,其表现会和儿童期直立后前位胸片有所不同,正确认识这些新生儿特有的病变,则是新生儿胸部读片的另一关键.新生儿肺部疾病变化很快,胸部X线平片检查必须注意勤复查,切不可象成人肺部疾病那样,采用1~2周才复查胸片的方法.
-
潜在型和慢型克山病患者心电图分析
根据全国克山病监测方案的要求,2000年8月对河北省克山病监测点围场县莫里莫村591位村民进行了临床及心电图普查,总人群的普查率为87.9%,重点人群为3~14岁儿童和育龄期妇女,对现患及疑似病例拍摄后前位心脏X线片.对检出的53例潜在型和慢型克山病(潜克、慢克)患者心电图结果分析如下.
-
急性血吸虫感染肺部损害分析
为了解血吸虫病肺部损害情况,1998年1月~2002年12月,武汉化工学院医院对180例急性血吸虫病(急血)患者均摄后前位平片检查,结果发现75例患者有肺部损害表现,现报告如下.
-
尘肺诊断的研究进展
目前,尘肺诊断仍主要根据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以技术质量合格的x射线后前位胸片表现作为主要依据,参考动态观察资料及尘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它肺部类似疾病后,对照尘肺诊断标准片作出尘肺病的诊断和x射线分期[1].但近年来用其它方法对尘肺诊断的研究也有了很大发展,现综述如下:
-
中叶综合征误诊原发综合征8例分析
中叶综合征系中叶所属淋巴结肿大压迫了中叶支气管,使其狭窄而通气不畅,导致了中叶膨胀不全或不张,同时出现感染.[1]在后前位X胸片上,主要表现位右肺门阴影增大,故在儿童患者容易于原发综合征相混淆.
-
"X线阴性"肺癌误诊的探讨
在基层医院初诊肺癌病例仍常被误诊,而X线阴性(普通后前位胸片未显示出病变)肺癌则几乎100%被误诊,今收集我们两医院近3年内所见12例分析于下:
-
不明原因咳嗽的诊断
咳嗽是呼吸系疾病的首要症状,所谓不明原因咳嗽是指患者有咳嗽,伴/或无其它症状,而后前位胸片无异常阴影者.本症易被忽略,或漏诊.
-
利用普通胃肠χ光机射频消融室性心动过速的研究
在C型臂χ光机后前位透视下,进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国内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利用普通胃肠χ光机开展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国内外尚无临床报道.为降低医疗成本,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我们进行了利用普通胃肠χ光机开展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研究,并探讨其操作要点,现报告如下.
-
真性胸骨角变异2例
例1 患者男,36岁.体检时透视见两上肺内带各见一长角形骨样密度影突出,基底位于纵隔影内.行后前位胸部X线摄片及多轴位胸部透视,示两胸骨柄各由内下向外上生长一类长三角形骨突.右侧长约2cm,左侧长约3cm.其中右侧骨突与胸骨柄间以软骨相连.两侧第一前肋近端轻度向下移位.双侧胸锁关节位置结构正常.
-
肱骨外科颈骨折数字摄影与普通X线摄影应用比较
2001年2月到2003年10月,我院收治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28例,分别进行肱骨后前位CR或普通X线摄影后,根据病情再进行肱骨外科颈穿胸位检查.现报告如下.
-
尘肺X线IT诊断管理模式初探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技术。尘肺X线胶片诊断是依据国家标准GB 5906—1997,其鉴定平台是详细可靠的职业史,历次技术质量合格的后前位胸片,参考必要的动态观察资料及流行病学调查,而尘肺X线IT诊断是用数码图像替代胶片影像,用资料库替代相关资料的无片、无纸化诊断方法。因IT具有方便快捷、准确高效、异地诊断等特点,所以应用IT管理尘肺X线诊断是职业病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探索IT管理模式,并于1998年尝试应用扫描数码胸片进行尘肺诊断,现将管理模式及论证过程介绍如下。……
-
单侧胸膜腔积液对肺功能的影响
观察24例单侧胸膜腔积液对肺功能的影响,并与单侧肺切除或毁损肺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比较,从而阐明尽快消除中、大量胸膜腔积液的重要性。临床资料 病例分组 A组:经胸片、B超检查诊断为单侧大量胸膜腔积液24例,其中男11例,女13例,年龄18~61岁,平均41.8岁。临床诊断均为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而未合并肺结核。其中左侧胸膜腔积液11例,右侧13例。全部病例入院后先行肺功能检测(立位,肺功能仪为日产MINAT AS-300型)1次,治疗后胸膜腔积液吸收好转,经证实为中、少量积液时,再各测肺功能1次。B组:一侧肺切除或毁损肺共16例,其中男6例,女10例,年龄24~62岁,平均43岁。右肺切除2例,左肺切除3例,右毁损肺3例,左毁损肺8例。一侧肺切除患者术后出院前测肺功能;毁损肺患者诊断明确后行肺功能检测。 积液程度的诊断标准(后前位胸片) ①大量:为一侧胸腔全部呈均匀性密度增高影,心脏及纵隔向健侧移位;②中等量:为一侧胸腔可见外上方向内下方呈弧行曲线,曲线以下呈均匀性密度增高影;③少量:为一侧肋膈角变钝或消失。
-
X线机光野与射线野不重合导致胶片质量下降
现象在一台万东组件型号为XD 52-30.5/125-T2A的X线机上摄后前位胸片时发现胶片左侧接连出现3.5cm左右的未曝光带(白边),双侧肺野密度不对称,右侧大于左侧,但在床面行四肢等小部位投照时无异常.
-
肋骨CT扫描技术的探讨
人体肋骨不同于其它骨骼,它不仅扁、细、长,而且呈弧形,在人体从后上向前下方走行.在后前位X线胸片中,可在一定程度上显示肋骨骨折及肋骨肿瘤的破坏情况.但因肋骨呈弧形,所以在肋骨返折处的不全骨折经常会遗漏;同时,由于锁骨、纵隔及脊柱的重叠,且肋软骨本身对比度差,因此肋软骨的骨折及病变在胸片上显示不清.由于以上原因,在日常工作中临床医师有时会要求对肋骨进行CT扫描.
-
介绍一种自制卧位胸腹摄影简易架
胸部外伤,急腹症患者在门诊很常见.常规取站立位摄片,而对于重症不能站立患者,特别是疑有气胸、液气胸或肠梗阻、胃肠穿孔,我们采用这种摄影架(如图1),摄取侧卧胸部水平正位或左侧卧腹部后前位,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介绍如下.
-
先天性肺动静脉瘘1例
肺动静脉瘘少见,发生于上肺比较少见,易误诊为肺结核,我院遇见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18岁.四肢末稍发绀3年余,伴咯血半个月.体验:T37.8℃、P95次/min、R22次/min、BP13/10kPa.化验:RBC650×1012/l、WBC48.6×109/l.在外院诊断为:右上肺浸润型肺结核.本院以①"右上肺结核”;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待查”收住院.入院后行站立后前位胸片检查,见右上肺野外带有一类圆形密度增高影,边界较清,其内侧见粗大迂曲索条状阴影,未见明显空洞影(如图1).随即行透视检查,右上肺类圆形阴影见有搏动,其内侧见两条粗大条状影引向右肺门侧,X线诊断:考虑右上肺动静脉瘘.X线体层摄影:见有明显扩大的两条肺血管影与类圆形影相连(如图2).随后到外院行DSA检查,确诊为肺动静脉瘘.
-
自发性膈疝1例
自发性膈疝少见,我院确诊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27岁,男性,3天前因搬运石头时,突感胸闷不适,稍气促,继而感到吞咽困难,进食即吐.无咳嗽,咳痰.腹平软,一般情况尚可.T37.5℃,P110次/分,R25次/分,BP15/10kPa;实验室检查:RBC4.56×1012/l,WBC7.5×109/l;胸部透视检查:左胸中下部示较大液平,致密阴影,其上部为无肺组织透亮区域,纵隔明显右移,初步诊断:左侧液气胸.即行穿刺抽液术,术中仅见少量血性液体流出(约15ml).随后做胸部站立后前位胸片和食管吞碘油透视检查.
-
1500例主动脉后前位像测量与心胸比率
心脏发生病变时常伴发主动脉改变.主动脉大小、形态、心胸比率等是检查中经常描述的X线征象.我们曾对1500例正常或临床拟诊心脏疾患的病例进行心脏、主动脉后前位像常规测量,现将有探讨价值的部分报道如下.
-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一例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是主动脉及其分支畸形中常见的一种,但报道很少,现就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60岁。因胸痛、吞咽困难并灼热感来我院检查,无阳性体征,血、尿、便常规正常。食管吞钡点片后前位发现主动脉弓上方食管上段受压,左后斜位食管后壁弧形受压,弧度较正位片为深并向前移位,食管压迹与正常食管的交角为光滑钝角(图1),钡剂通过顺利,管壁光整、柔软,粘膜皱襞规则,无破坏及中断现象。螺旋CT增强扫描轴位片见主动脉弓下缘一粗大血管由左向右从食管后方越过中线(图2),经三维曲面重建,发现主动脉弓上方右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依次显示,而近主动脉弓下缘见一多余的第4支,似象鼻样(图3、4),由左下向右越过中线向上延伸,诊断为迷走右锁骨下动脉。
-
肋骨韧带状纤维瘤一例
患者男,48岁.发现左胸壁突出2个月.胸片后前位示左下肺野约8cm×11cm软组织肿块.左侧位片椭圆形肿块与斜行肋骨相一致.稍右前斜位点片见肿块部分向侧胸壁突出,边界清楚,无钙化.左第7前肋骨约9cm溶骨性破坏 ,无明显骨膜反应(图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