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素促进创面愈合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慧媛;王凌峰;巴特

    烧伤是造成皮肤局部损伤和全身多个器官系统影响的复杂的创伤,组织烧伤后形成三个同心圆区带,即凝固带、淤滞带和充血带.凝固带为烧伤的坏死组织,充血带表现为炎性细胞浸润.而淤滞带为受损的间生态组织,其病理生理改变为血流缓慢,血管内红细胞堆积,内皮细胞肿胀,细胞功能受损.如果能迅速改善淤滞带的血运,可使间生态组织恢复生机.如果淤滞带组织中血管逐渐被形成的血栓堵塞,转化为凝固带,创面加深,Ⅲ度创面扩大,就表现出烧伤创面早期的进行性损害过程.临床上常应用肝素(heparin,HP)催化抗凝血酶Ⅲ以及凝血因子Ⅹa、Ⅸa、Ⅺa、Ⅻa,从而发挥抗凝和抗栓作用.HP与抗凝血酶Ⅲ(AT-Ⅲ)相互作用,可以改变AT-Ⅲ的三维空间构象,有效地抑制凝血过程[1].

  • 两种凝血因子Ⅹ新基因突变的异位转录和体外表达研究

    作者:王文斌;傅启华;丁秋兰;胡翊群;王学锋;王鸿利

    目的探讨遗传性凝血因子Ⅹ(FⅩ)缺陷症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对在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Ⅹ(FⅩ)缺陷症家系中发现的两种FⅩ基因新突变剪接位点突变IVS1+1G>A和错义突变Arg347His,分别进行异位转录和体外表达的研究,通过逆转录反应结合巢式PCR扩增的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的FⅩ异位转录产物.针对Arg347His突变,将野生型FⅩ cDNA克隆至真核细胞表达载体,定点突变构建Arg347His突变质粒.然后将野生型质粒和突变体质粒分别转染HEK293细胞,采用一期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FⅩ活性;采用ELISA检测分别细胞裂解液和细胞培养液中的FⅩ抗原含量.结果对于IVS1+1G>A突变,逆转录结合巢式PCR的产物经克隆后测序只检测到了正常的转录本,而没有发现异常转录本,原因可能是由于IVS1+1G>A导致了终止密码的提前出现,从而致使异常转录的mRNA在体内很快被降解.对于Arg347His错义突变,真核细胞表达结果发现,Arg347His突变并没有影响FⅩ蛋白的合成分泌,但突变质粒转染的细胞所分泌的FⅩ蛋白促凝活性明显下降.结论异位转录和体外表达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了IVS1+1G>A和Arg347His是导致本家系先证者表现为FⅩ缺陷症的原因.IVS1+1G>A突变导致了异常转录的mRNA在体内被很快降解;Arg347His突变显著降低了FⅩ的促凝活性.

  • 无直接接触史鼠药中毒继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1例报告

    作者:陆睿

    1临床资料:患儿女,4岁,因“发现全身瘀斑5天”入院入院时查体:查体:T37℃,P140次/min,R30次/min,Wt13Kg,一般情况欠佳,发育、营养尚可,神志清楚,精神欠佳,面色、口唇无发绀,全身皮肤可见散在瘀斑分布,硬币大小,部分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口腔黏膜无充血,舌尖可见出血点分布,咽无充血,咽后壁未见滤泡增生,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140次/min,节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查体及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患儿无血友病及其它出血性疾病家族史。无明显毒物接触史。入院院后实验室资料:血常规提示:WBC8.26X109/L,N%52.4%,L%40.3%, RBC4.33X1012/L, HGB113g/l,PLT327X109/L。凝血4项回报示:PT120秒, APTT178.4秒,TT正常,纤维蛋白原4.07g/l。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等正常,肝炎病毒学全套阴性。入院诊断:皮肤出血原因待查?入院后予“酚磺乙胺、维生素K1”止血、“维生素C”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等对症支持治疗,并予输滤白普通冰冻血浆200ml补充凝血因子等治疗,住院5天,患儿病情好转,无新发出血而出院。1周后患儿因“鼻出血5小时”再次入院。出血量不多,约5ml左右。复查血常规:WBC5.26×109/L, N%62.4%,L%30.3%, RBC4.35×1012/L,HGB110g/l,PLT250×109/L。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回报:凝血因子Ⅶ活性测定2%,凝血因子Ⅹ活性测定15%,凝血因子Ⅴ活性测定39%,凝血因子Ⅸ活性测定13%,均明显低于参考值范围,凝血因子Ⅷ活性测定90%(正常)。复查凝血4项回报APTT150秒、PT160.5秒。明显超过测定值范围,肝肾功能、血脂等检查正常范围。继续给维生素k1、血浆等输注后出血症状好转,鼻出血停止。经请北京市儿童医院血液科吴润晖教授远程会诊考虑继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鼠药中毒可能)。本地区无鼠药中毒的鉴定技术,家长无条件到北京行毒物鉴定。现定期给患儿应用维生素K1治疗,避免相关毒物接触,现随诊3个月,患儿现无明显出血症状。家长及患儿反复回忆患儿并无明显进食鼠药污染的食物史,但有常食街边地摊烧烤的习惯,也有类似症状的病人出现,故考虑致患儿出血的原因应为不洁饮食习惯所致。目前患儿病情稳定,检测APTT/PT仍不正常,还在定期维生素k治疗及随访中。

  • 尖吻蝮蛇血凝酶止血作用的机制

    作者:米鹏程;黄莹;孔焕育;曹莹;金宏;庞建新

    目的:考察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saculin)止血作用的机制.方法:通过分析saculin对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ⅩⅢ(FⅩⅢ)、凝血因子Ⅹ(FⅩ)和凝血酶原的直接作用探讨其止血机制及对血液系统的影响.结果:saculin能水解纤维蛋白原释放A肽(FpA)和少量的B肽(FpB),不激活FⅩⅢ、FⅩ和凝血酶原,但其形成的纤维蛋白单体能利用FⅩⅢa和Ca2+通过共价交联形成多聚体.结论:saculin在出血局部通过水解纤维蛋白原释放出FpA和少量FpB,利用FⅩⅢa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凝块而止血;而在未损伤的血管内,sa-culin作为单一成分,不会引起血管内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

  • 注射用血凝酶及其止血作用机制

    作者:金有豫

    注射用血凝酶(hemocoagulase atrox for injection)是含有自巴西矛头蝮蛇(bothrops atrox)蛇毒的组分血凝酶和磷脂依赖性凝血因子Ⅹ激活物(简称Ⅹ因子激活物FⅩa)的蛇毒制剂,其起主要作用的是可广泛用于需减少流血或止血的各种医疗情况,如临床各科室的出血和出血性疾病;也可用来预防出血,如手术前用药,可避免或减少手术部位及手术后出血[1].为了合理使用注射用血凝酶,现将与血凝酶、磷脂依赖性凝血因子Ⅹ激活物和血液凝固等有关的基本慨念和基础理论知识简述如下.

  • 凝血因子Ⅹ预防下肢骨折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研究

    作者:杨军;王毅;李英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肺栓塞栓子的主要来源,可导致致命性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和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高龄、制动等易发生DVT[1,2],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DVT是提高老年骨折患者生活质量,防止病情恶化的重要问题.

  • 阻断组织因子与凝血因子Ⅹ结合能减轻脓毒症诱发的肺和肾功能衰竭

    作者:杨国兴;周国勇;胡森

  • 遗传性凝血因子Ⅹ缺乏一例

    作者:丁磊;黄朝光;林孝怡;许冠群

    患者,女,60岁.近亲结婚,既往有出血愈合不良、输血史,HCV阳性,分型为1b 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8年,4个月前腹痛加重伴腰背酸痛,于2017年8月5日入住上海瑞金医院胃肠外科.查体: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点,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B超示:胆囊形态正常,胆囊壁毛糙,囊内有强回声团.实验室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肿瘤指标基本正常;凝血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12.3 s(正常参考范围10~16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46 s(正常参考范围22.3~38.7 s),APTT纠正实验:可纠正;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均阴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Ⅺ、Ⅻ活性均正常,凝血因子Ⅹ活性(FⅩ:C):PT 途径56.4%(正常参考范围50%~150%),APTT途径2%(正常参考范围50%~150%),共同途径(蝰蛇毒激活):62.9%(正常参考范围60% ~130%);Ⅹ因子抗原(FⅩ:Ag):87.6%(正常参考范围80%~120%);血栓弹力图:凝血时间(R):17 min(正常参考范围5~10 min),提示低凝血状态.

  • 凝血因子Ⅹ基因外显子1 T58→G突变导致的因子Ⅹ缺陷症

    作者:尹俊;王鸿利;王学锋;储海燕;璩斌;郭雪梅;康文英;段宝华;王振义

    目的检测1例凝血因子Ⅹ缺陷患者的基因突变.方法 PCR对凝血因子Ⅹ基因进行扩增,扩增范围包括因子Ⅹ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序列,用DNA测序检测因子Ⅹ的基因突变.结果因子Ⅹ基因外显子1第58位核苷酸存在T→G的突变,从而导致在外显子1编码的信号肽中11Ser(AGT)→Arg(AGG)的错义突变.结论该基因突变可能是导致患者因子Ⅹ缺陷的原因.

  • 脑梗死患者蛋白质Z与部分炎性因子的变化及相互关系

    作者:潘学谊;关则兵;罗小静;蔡小燕;郭煜;迟作华;张柔玲

    蛋白质Z(protein Z,PZ)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抗凝血因子,为PZ依赖性蛋白酶抑制剂抑制凝血因子Ⅹa(FⅩa)的辅因子,在新近的文献报道中,表明PZ缺乏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oke,AIS)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相关.

  • 立止血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作者:赵艳芳

    立止血是从蛇毒中分离得到的、以止血作用为主的酶制剂,又名血凝酶,其中含有两种成分:巴曲酶(亦称巴特罗酶、爬虫酶),及微量的凝血因子Ⅹ脂依赖性激活剂(简称Ⅹ因子激活物).由于立止血具有速效、高效、长效、安全、方便且不受血浆凝血酶抑制剂影响的诸多优点,因而广泛用于治疗和预防各种出血性疾病.现将其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 猪凝血因子Ⅹ及凝血因子Ⅹ a的制备工艺研究

    作者:张强;高学军;钱珊珊;马春霞

    目的从猪血中制备猪凝血因子Ⅹ(FⅩ)及凝血因子Ⅹ a(FⅩ a).方法采用柠檬酸钡吸附、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色谱等方法制备FⅩ,并优化FⅩ的激活条件,从而制备FⅩ a.通过SDS-PAGE进行FⅩ和FⅩ a的检测.结果建立了FⅩ和FⅩ a的制备工艺,收率分别为每1 ml血浆34,12μg;采用胰蛋白酶激活FⅩ,激活条件为:0.02%酶浓度、pH 8.0、37℃下作用70 min.结论此工艺操作简单,收率高,适合于规模化生产.

  • 慢性重型肝炎凝血因子Ⅴ、Ⅶ、Ⅹ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春丽;于金东;高涛;张月萍;徐建华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凝血因子Ⅴ、Ⅶ、X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7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前者分为早期、中期、晚期,后者分为早期、恢复期,采用血凝法动态检测两组各期及对照组中患者凝血因子Ⅴ、Ⅶ、Ⅹ的水平,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死亡组早期凝血因子Ⅴ、Ⅶ、Ⅹ水平分别为34.64±2.89、20.96±2.23、42.62±3.28,中期分别为22.81±2.28、14.40±1.63、32.67±2.70,晚期分别为14.25±1.76、9.90±1.48、25.76±2.44,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随肝功能受损程度加剧而呈进行性降低,其中Ⅶ因子下降明显.存活组早期3种因子水平分别为45.58±8.69、21.96±6.61、42.27±12.25,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恢复期中Ⅶ因子为68.85±31.74,X因子为64.12±11.65,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Ⅴ因子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存活组与死亡组的早期V因子的活性有显著性差异(t=2.44,P<0.05),而Ⅶ因子、X因子差异无显著性(t值分别为0.38、0.09,P>0.05).结论:动态观察凝血因子Ⅴ、Ⅶ、Ⅹ水平的变化,对慢性重型肝炎的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Ⅶ因子是较灵敏的指标,Ⅴ因子是判断预后的好指标,由于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结果常受较多因素干扰,故凝血因子Ⅴ、Ⅶ、Ⅹ可作为诊断慢性重型肝炎的补充手段.

  • 凝血因子Ⅹ研究进展

    作者:王文斌;王鸿利

    凝血因子Ⅹ(FⅩ)处于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共同通路,在凝血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通过对遗传性凝血因子Ⅹ缺陷症的FⅩ基因突变的研究,对FⅩ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有了深入理解.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