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刺治疗胃扭转6例

    作者:张利兵;卢国强;原鲜棠

    胃扭转是指全胃或其一部分,沿长轴扭转,多发生于持续呕吐,剧烈逆蠕动,急性胃扩张等情况.临床以上腹疼痛,腹胀暖气,纳差,时或呕吐等为其主症.本病需经钡餐造影方能确诊.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针刺治疗胃扭转6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以供参考.

  • 小肠钡餐逆行注气及十二指肠插管法小肠双重造影检查比较

    作者:梁志鹏;傅长来;陈亚奇;陈高远;王福生

    目的 为了探求简便、易行、费用低、患者容易接受的小肠造影双对比检查法.方法 收集"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插管法双重造影"和"小肠钡餐逆行注气双对比造影"各32例,分别作比较.结果 两组检查均顺利完成.十二指肠插管法组整个造影时间为25~35 min,有阳性发现12例,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插管法插管需要消化科协作,病人痛苦,不易接受,且有禁忌症.小肠钡餐逆行注气组整个造影时间为65~95 min,有阳性发现15例.小肠钡餐逆行注气组采取多次服钡,避免钡剂的积聚重叠,又可以使小肠各组连续显示,使钡剂分布均匀,较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插管法费用低,病人容易接受,且无明显禁忌症.结论 小肠钡餐逆行注气双对比造影是一种费用低、病人容易接受、无明显禁忌症的小肠造影方法.

  • 钡餐造影CT及MRI对胃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作者:海英;范波;武志君

    胃癌的诊断长期以来主要依靠上消化道钡餐和胃镜及镜下活检.自80年代后期,胃癌的CT检查逐步开展起来,特别是90年代MRI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肿瘤的范围,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 钡餐造影 CT MRI 胃癌
  • 胃镜诊断52例食管裂孔疝临床分析

    作者:詹石斐

    食管裂孔疝(hiatus hernia)是指腹腔内脏器(主要是胃)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致的疾病,为膈疝中常见的类型.以往诊断主要依靠X线钡餐造影,随着胃镜检查技术的普及,胃镜下诊断食管裂孔疝亦逐渐增多.现对我院在2002-09~2004-09间,胃镜诊断的52例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结合临床、胃镜下特点及X线诊断分析如下.

  • 钡餐造影在胃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郑步军

    目的:探讨钡餐造影在胃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8例胃癌患者,分别给予其钡餐造影、胃镜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率进行分析。结果:胃镜检查的诊断率明显低于钡餐造影。但通过两种检查方法来诊断疾病,可使诊断效果明显提高,而胃窦癌的检查率稍高于胃底癌,无较为明显的差异。结论:钡餐造影在胃癌检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十二指肠球部改变与分析

    作者:徐红文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是发现和诊断十二指肠球部病变的重要方法,对大多数病例可做出明确诊断.十二指肠球部病变主要有良性溃疡、炎症和肿瘤.总结了近两年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十二指肠球部改变的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的病例,结合有关资料探索胃肠钡餐造影对十二指肠球部病变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球部病变的认识和诊断.

  • 肩胛舌骨肌综合征病因研究及诊治现状

    作者:肖亮;贺敬虎;仇明

    肩胛舌骨肌综合征是以吞咽时胸锁乳突肌下部出现无痛性肿块并伴吞咽不适或局部压迫感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969年首次被Zachary等[1]报道.其主要的临床特征是:吞咽时胸锁乳突肌中下部隆起包块,形似蛙颈,吞咽动作完毕,包块立即消失;同时伴有吞咽不适或吞咽困难;扪诊颈部包块质中等,边界不清,无压痛.该病在临床上较为罕见,目前国内报道尚不足百例;食道钡餐造影及颈部B型超声波检查可均无异常发现;病理检查可见肌纤维肿胀萎缩、纤维化或间质炎症,亦可无异常病理改变;易被误诊或漏诊.本文对该病的病因及诊治作一简要综述,以期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

  • 贲门癌的钡餐和CT诊断价值

    作者:王志成;包宏伟;陈强;王敏杰;王纪龙

    目的 探讨贲门癌的钡餐和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贲门癌的影像学资料,51例钡餐造影,其中39例加作了CT检查. 结果贲门癌钡餐造影征象包括贲门部肿块41例,贲门形态的变异和钡流走向改变45例,病变不同程度侵犯食管下端42例,伴胃底黏膜破坏和胃壁僵硬29例,病变侵及胃体部15例.CT征象包括贲门区肿块39例、胃壁增厚6例、食管壁增厚32例、贲门周围淋巴结肿大8例、后腹膜淋巴结肿大5例、肝脏转移灶3例. 结论钡餐造影是检出贲门癌的首选方法之一.CT对贲门癌的诊断、术前分期、预后及治疗方案的确定有其重要的价值.

  • 金属内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价值(附21例分析)

    作者:王志成;陈强;王纪龙;庄奇新

    目的 探讨食管金属内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临床价值.方法 病理证实的晚期食管癌21病例,行放置食管金属内支架治疗.术前行食管钡餐造影,了解病变段的长度及所用金属内支架的长度.在透视下进行内支架置放术.结果 21例患者均成功置入金属内支架,术后支架膨胀满意,患者吞咽梗阻症状得到缓解,营养状况有所改善,延长了患者生存期.结论 食道内支架置入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对晚期食管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食管癌的钡餐和CT诊断价值

    作者:王志成;陈强;王纪龙;吴寅琦;施养德;支国

    目的探讨钡餐和CT检查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食管癌的影像学资料.本组钡餐造影检查141例,43例同时进行了CT检查.结果钡餐造影检出食管癌141例,病灶共144处.早期的病变可显示食管壁的浅表隆起征象,病灶表面显示有溃疡,食管粘膜中断,管壁僵硬,软组织肿块影,杯口状充盈缺损等.CT检查食管癌43例,显示管壁增厚,部分病变段周围脂肪层模糊不清甚至消失,CT显示肿瘤与胸主动脉夹角增大,纵隔淋巴结肿大,腹腔淋巴结转移等情况.结论钡餐造影是发现食管癌的重要手段.CT对食管癌的诊断、术前分期、预后及治疗方案的确定有其重要的价值.

  • 十二指肠球部糜烂性病变的X线诊断(附13例)

    作者:黄鸿源;沈璐;张覃泉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部糜烂性病变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13例全部经低张双对比消化道钡餐检查,所有病例均经内窥镜及病理证实.结果直接征象:"靶样征"7例,"脐凹征"2例,"环圈征、息肉样征"4例;间接征象:球部粘膜增粗,呈网织状改变1例,球部激惹、痉挛2例结论低张双对比消化道钡餐检查对十二指肠球部糜烂性病变的形态,大小,分布范围有良好的显示,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全面的参考价值.

  • 残胃癌2例报道

    作者:陈萦晅;曹芝君;莫剑忠

    残胃癌(gastric stump cancer)通常是指良性溃疡病变行部分胃切除术后5年以上残胃部分发生的原发性癌肿.其诊断相对比较困难,且确诊时大多已属晚期.我院近年收治了2例胃镜检查阴性,而由上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确诊的残胃癌患者,现报道如下.

  •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术后3年疗效评估

    作者:晋弘;张莉莉;郑忠青;王涛;赵威;李婷;吴兰兰;王邦茂

    目的 观察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术后3年的疗效,并探讨食管高分辨率测压和食管钡餐造影在评价POEM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并接受POEM治疗者58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时,采用食管高分辨率测压检测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率(LESRR)、4s完整松弛压(4sIRP)、食管体部有效蠕动比例,采用食管钡餐造影检查测定食管大径,通过Eckardt评分评价疗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行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行秩和检验.采用Pearson积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5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POEM均顺利完成.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时的Eckardt评分分别为0(0~1)分、1(0~2)分、1(0~2)分、1(0~4)分、2(0~4)分,与术前[7(5~9)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134、4.124、-4.135、-4.121、-3.656,P均<0.05).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时的LESP、LESRR、4sIRP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LESP=4.968、6.301、5.757、4.716、5.608,tLESRR=5.364、-5.080、-4.965、4.755、4.348,t4sIRP=6.334、8.422、7.423、6.507、5.627,P均<0.05).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时的食管大径分别为(3.51±1.27) cm、(3.47±1.26) cm、(3.60±1.26) cm、(3.66±1.53) cm、(3.82±0.90) cm,与术前[(6.29±1.69) c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98、6.116、4.452、4.650、4.187,P均<0.05).术后3年时食管大径与Eckardt评分间、4sIRP与Eckardt评分间、4sIRP与食管大径间均具相关性(r=0.635、0.844、0.729,P均<0.05).结论 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短中期疗效佳.食管高分辨率测压和钡餐造影检查均可客观反映POEM疗效.

  • 钡餐结合灌肠低张力造影诊断回盲部病变

    作者:王友才;张云亭

    长期以来,就小肠钡餐造影或结肠灌肠两种检查方法而言,回盲部均位于远端,当有较严重狭窄性病变时,单一方法很难良好地显示病变全程,故常于某一检查的基础上,再以另一种检查补充.以致延误诊断,且定量(累及范围的长度)分析欠准确.我们采用回盲部检查的新技术,经5年临床实践,确属高效优质、利于防护、经济实用.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伴肠道T细胞淋巴瘤一例

    作者:马健;陈丽贞;杨清明;王晓虹

    患者女,45岁。1996年6月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入院,当时Coomb's试验间接阳性,蔗糖、Ham's试验均阴性。长期服用强的松期间病情稳定。停用强的松后又出现溶血,服用后症状控制并以20 mg/d维持。1997年9月起出现持续高热40℃达40 d,伴咳嗽,白细胞数正常,有轻中度贫血,仅激素能退热。体检:中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右下腹可触及索条状包块,有轻压痛。核素全身淋巴显像正常;B型超声示肝脾轻度肿大,小肠实性占位,腹腔探及多个肿大淋巴结;钡餐造影示回肠末端狭窄段长约14cm,有黏膜破坏,边缘有毛刺,蠕动差,近端回肠有扩张。剖腹探查见回肠末端增厚,距回盲部62 cm处肠管有"节段性炎症",有2个溃疡,周围黏连,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液化坏死灶。术后高热不退,呈恶液质状态。术后第8天,外周血三系急剧下降,出现肝肾功能衰竭。自动出院,10 d后死亡。

  • 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二例

    作者:陶可胜;张伟;雷复华

    例1男性,55岁.上腹部隐痛1个月.体检:上腹部压痛.X线钡餐造影示胃窦部小弯变短,粘膜粗乱,蠕动减弱,见不规则块影,中央有0.6cm龛影.内镜见胃窦腔狭小,粘膜结节状僵硬,小弯侧糜烂.

  • 胃食管反流与胃肠道疾病的X线诊断

    作者:李恩美;毛新清;邱书珺;董宁欣;恽虹;黄丙仓

    目的通过上段胃肠道钡餐造影检查,提高常见胃疾病中胃食管反流的认识.方法应用日本岛津GB800mA全遥控、摇篮床X线诊断机和数字胃肠机,对有胃食管反流6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胃食管反流中可见有反流性食管炎、食管下段溃疡、滑动型裂孔疝、胃窦炎、食管下端及胃底贲门癌、胃癌术后,其中有胃食管反流而无食管及胃肠道病变8例.结论胃食管反流常可存在于其它消化道疾病中,也可单独存在.通过X线检查可以直观了解到胃食管反流的征象,提高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

  •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100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康乾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ulcer dyspepsia,NUD)是指具有消化不良症状而胃镜检查或X线钡餐造影未发现溃疡,并排除肝、胆、胰疾病者.本综合征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很高[1].笔者就我院1998年1月~2000年1月门诊80例和住院2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加以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0例中男30例,女70例,男女比率为1:2.3.年龄20~60岁,平均40.8岁.病程:2~3个月20例,4~6个月4例,7~12个月8例,2年21例,3年20例,4年7例,5~6年5例,7~10年15例.1.2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有较长时间(一个月以上)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痛、上腹不适、嗳气、上腹胀满等;②经胃镜检查排除了溃疡、肿瘤、食管炎;③经肝、胆、胰B超检查、肝功能、HBsAg检测排除了肝、胆、胰疾病.

  • 针刺足三里在钡餐造影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王峥;梁启宏

    胃窦狭窄和十二指肠球部挛缩变形在上消化道造影时经常遇到,由于不能充分显示病灶,鉴别诊断也有一定难度.近年来,笔者用针刺穴位配合X线观察胃部机能变化,收到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

  • 微超声探头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金震东;许国铭;邹晓平;牛燕陵;李兆申

    以往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消化内镜和钡餐造影,80年代中期,内镜超声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问世以来提高了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水平[1].尽管如此,仍有部分上消化道疾病难以明确诊断,如食管腔狭窄、上消化道小隆起性病灶及静脉曲张等.

186 条记录 5/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