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症状性及无症状性脑小血管病变脑血流动力学比较

    作者:钟经馨;陈俊;陈向燕;莫秀云;张珏堃

    目的 探讨症状性及无症状性脑小血管病变(SVD)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寻找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诊断SVD的血流参数截断值.方法 连续性纳入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院收治的经头颅磁共振成像证实的SVD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颈部血管超声及TCD检查.记录脑白质病变程度、梗死灶数目与脑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 χ2检验比较症状性与无症状性SVD组患者脑白质病变程度;采用t检验比较症状性与无症状性SVD组患者脑血流参数;绘制脑血管搏动指数(PI)诊断症状性SVD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无症状性SVD组患者脑白质疏松程度以0级、1级为主,分别34.6%(28/81)及35.8%(29/81),3级、4级均分别占14.8%(12/81);症状性SVD组患者脑白质疏松程度以0级为少,占15.7%(31/198),1级、2级、3级分别占29.8%(59/198)、29.3%(58/198)、25.3%(50/198).无症状性SVD组患者脑白质疏松程度0级者比例多于症状性SVD组患者,而脑白质疏松程度2级、3级者比例少于症状性SVD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574,P=0.001;χ2=6.423,P=0.040;χ2=8.265,P=0.005).症状性SVD组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均低于无症状性SVD组患者[(23.6±7.3)cm/s vs(27.8±7.0)cm/s,(31.9±10.3)cm/s vs(35.3±9.3)cm/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69,P<0.001;t=2.500,P=0.013),而2组患者大脑前、中、后动脉平均流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症状性SVD组患者大脑前、中、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PI指数均高于无症状性SVD组患者(0.99±0.17 vs 0.93±0.14,1.03±0.18 vs 0.96±0.15,0.98±0.17 vs 0.92±0.14,1.10±0.18 vs 1.04±0.23,1.09±0.21 vs 1.00±0.18),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45,P=0.008;t=-2.616,P=0.003;t=-2.724,P=0.007;t=-3.323,P=0.025;t=-2.896,P=0.004).ROC曲线显示,PI为1.05时,PI诊断症状性SVD的敏感度为37.9%,特异度为78.7%,曲线下面积为0.590;PI为1.10时,PI诊断症状性SVD的敏感度为22.6%,特异度为82.5%,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34.结论 症状性SVD组患者PI高于无症状性组SVD患者,但作为TCD对SVD的早期筛查指标可能缺乏敏感性.

  • 老年人脑小血管病变临床特征与认知障碍的研究

    作者:李旭慧;李晓歆

    目的 研究老年人脑小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征,了解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组选老年脑小血管病变包括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128例,脑微出血( CMB)患者81例;并选择健康老年人102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并做随访研究,比较两组认知障碍率.结果 LI组抑郁发生率为44.5%,CMB组抑郁发生率为29.3%,与对照组抑郁发生率(11.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LI组高于CMB组(P<0.01).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分析研究组8周内得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随访研究2年,MoCA得分呈下降趋势,2年时研究组与对照组MoCA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内LI组与CM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脑小血管病变患者虽无明显临床症状,但能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远期预后不良.

  • 糖尿病与脑白质疏松

    作者:齐冬;郑华光;王春雪

    糖尿病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与脑小血管病变(small vessel disease,SVO)有着密切的关系.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是SVD的主要类型之一,不仅在影像学上有着特征性改变,而且临床中常以认知障碍为突出的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针对搪尿病与白质疏松的关系以及相关的认知障碍的有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脑小血管病变和抑郁的关系

    作者:胡蓉;杨淞然;潘小平

    脑小血管病变是指一组累及脑部小动脉、细动脉和静脉以及毛细血管病变的总称,影像学特点主要包括脑白质病变、腔隙性脑梗死和微出血.脑小血管病变与抑郁的发病及预后相关,其主要的作用机制为小血管病变破坏了皮质-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皮质环路.本文针对脑小血管病变与抑郁的关系这一热点问题,分别从脑白质病变、腔隙性脑梗死及微出血与抑郁的关系方面对其进行阐述.

  • 脑小血管病变与临床诊治

    作者:吴渝宪

    随着对脑血管病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核磁共振成像各项检测功能的开发和利用,脑小血管病变(SVD)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SVD是隐匿性渐进发展的,所以以往人们对它往往认识不足.血管性认知损害和痴呆与SVD有着密切的关系,SVD的后期可对患者造成不可逆性损害.本文就SVD的病理生理变化、相关危险因素以及临床治疗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作一综述.

  • 脑微出血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王小强;吴君仓

    认知功能是人脑的高级功能,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患者日益增多.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皮质下小血管病变是引起认知功能损害和痴呆的危险因素[1].通常,MRI上显示的白质高信号及腔隙性脑梗死被认为是常见的脑小血管病变标志.关于脑白质病变及腔隙性脑梗死与认知功能的研究颇多,但目前,在个体患者中脑白质病变及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仍难与患者的认知功能表现建立联系[1].

  • 脑小血管病变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性的DTI研究

    作者:闻彩云;王溯源;王美豪;李建策;曹国全

    目的 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脑小血管病变患者影像学特征及其与认知功能损害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46例脑小血管病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行认知量表评分后,完成常规颅脑MR和DTI检查.勾画出感兴趣区包括双侧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和半卵圆区,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FA)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小血管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量表各项得分均低.脑小血管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在额叶、颞叶、顶叶和半卵圆区FA值降低,ADC值升高(P<0.05).FA值的降低以额叶、半卵圆区明显.ADC值升高以颞叶明显.结论 脑小血管病患者在额叶、半卵圆区的FA值明显降低,DTI可为早期诊断与评估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提供有用的指标.

  • 脑小血管病与阿尔茨海默病

    作者:蔡志友;胡志涛;陈然;晏勇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是大脑萎缩、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tangles,NFT)、脑血管沉淀样变、颗粒空泡变性.大量研究也显示至少有1/3的AD患者有明显的脑血管病理改变,其小血管病(small vessel disease,SVD)为其明显的特征.AD的脑小血管病变的主要病理特征为脑淀粉样血管病和微血管的变性,导致脑血管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基膜功能的丧失,发生小血管的透明样变和纤维素样变.这些病理变化也会伴随周围血管旁神经元功能的丧失,出现认知功能下降.

  • 脑白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茜

    脑白质疏松症(LA)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影像学征像,与脑缺血损伤有关,属于脑小血管病变的一个类型.临床上可导致认知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近年来,随着CT及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技术的进步和普及,LA的检出率大大增加.LA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LA的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但具体机制仍不完全清楚.该文就LA的影像特点、病理学改变、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近年来研究热点予以综述.

  •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与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吴渝宪;刘江;王庆松;林杭;王伟文;郁可;丁鑫;肖莉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白质损害(ischemic white matter lesion,IWML)与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转归,研究脑小血管病变(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的防治措施.方法 经头部MRI检测符合缺血性脑白质病变(IWML)患者28例,影像学显示主要表现为脑室周围片状的白质信号改变.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除外)患者31例,对两组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作入院时及1年后随访的NIHSS、MMSE、BI指数以及HAMD的临床测试及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从NIHSS、MMSE、BI指数及HAMD检测可看出,IWML患者入院时NIHSS、BI指数明显好于脑梗死组,1年后随访比较变化也不明显(0.05 >P>0.01),MMSE较脑梗死组差,而HAMD测试分数明显高于脑梗死组,1年后随访发现分值反而有所增高,统计分析有显著差异(P<0.01).脑梗死组患者入院时MMSE、HAMD均较正常,而NIHSS、BI指数较IWML组差,1年后随访比较,NIHSS、BI指数变化明显,统计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从本研究的对比分析中可看出,缺血性脑白质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将逐渐引起全脑性的血脑屏障破坏,可导致血管性认知障碍以及血管性抑郁等,治疗效果很不理想.而脑梗死患者病变是突发的,相对来说对脑的损伤也是局部性的.经积极治疗病情恢复得较快.两组患者某些危险因素是相同的,发病机制有相同、也有不同,但临床疗效及转归是完全不同的.

  • SI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HHcy的相关性

    作者:高丽霞;卢丽萍;汤亚男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是一组以脑血管病变为基础病因,临床表现为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到痴呆的综合征,具有异质性[1].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可能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一个新的独立危险因素[2].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ub cortical ischaemic vascu-lar disease,SIVD)是由脑小血管病变导致的腔隙性脑梗死和缺血性脑白质损害[3].本文对116例SIVD患者的Hcy、FA、VitB12水平进行检测,探讨Hcy、FA及VitB12与SIVD不同认知功能障碍状态的关系.

  • 脑小血管病所致急性腔隙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作者:樊建华

    目的 研究脑小血管闭塞所致急性腔隙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溶栓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4月—2017年4月就诊的961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资料,对其中302例急性小动脉闭塞所致腔隙性脑卒中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为溶栓组(n=73)和非溶栓组即对照组(n=229),用NIHSS评分评估两组间溶栓后1 d、7 d、14 d及90 d疗效,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即mRS评分评估溶栓后90 d神经功能结局,同时比较两组间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后1 d、7 d两组间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14 d、90 d两组间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90 d两组间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出血发生例数分别为3例(4.1%)、2例(0.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例数分别为2例(2.7%)、1例(0.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小血管病变所致急性腔隙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是获益的,能改善其临床结局.

  •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高徽;滕伟禹

    对健康老年人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头部MRI和CT扫描常可发现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缺血性脑白质病变被认为是脑小血管病变的一种表现,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并可能预测颅内或颅外缺血性事件等.文章对近年来脑白质病变及其发病机制和临床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

  • 脑小血管病变

    作者:李华;徐格林;赵文新;周国庆

    脑白质和中央灰质的小血管病变(SVD)是血管性痴呆的重要亚型,小血管病变痴呆的特点是认知障碍的功能障碍型,神经功能缺损包括失衡、失禁和情绪障碍.SVD在健康成人和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也比较常见,很容易被影像技术所显现,但难以与混合性SVD/AD相鉴别.文章就SVD的研究进展和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综述.

  • 脑白质疏松症与抑郁症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赵华见(综述);彭颜晖(审校)

    脑白质疏松症(1eukoaraiosis,LA)又有学者称为脑白质病变( white matter lesions,WML),是脑小血管病的一个类型,是一个影像学诊断术语,用以形容脑室周围及皮质下区(半卵圆中央)脑白质的弥漫性点灶状或斑片状改变[1]。既往LA大多情况下只作为影像学名词被医师提出,而近十几年,伴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海内外学者对LA的研究越来越深切。相关研究公示, LA与大多数的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症、痴呆、脑卒中、共济失调等临床疾病和症状密切相关[2-4],从而造成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低下,给社会、家庭背上了极重包袱。抑郁症是以明显而长久的心境消沉、头脑反应迟钝、认知功能受侵害、意志减弱和躯体症状为主要临床特性的一类心境阻滞[5];就其发病机制来说目前尚不完全明白。近来,LA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海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LA与抑郁症之间的因果关系固然存在部分争议,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LA与抑郁症之间存在相关性。我们就针对与LA相关的抑郁症的流行病学、关系及机制方面作一综述。

  • 脑小血管病变脑白质疏松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

    作者:钟经馨;张峰;招远祺;李小燕;张莹;罗娅莎;莫秀云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变(SVD)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其与脑白质疏松的关系.方法:纳入126例SVD患者,分析其中医体质类型分布,采用美国国立卫生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白质疏松采用Wohlon分级标准.结果:SVD中医体质以痰湿质、瘀血质和气虚质多,分别占42.9%、40.5%和15.9%;其中,痰湿质和瘀血质在脑白质疏松分级中,各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脑白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高血压及瘀血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脑白质疏松与年龄和高血压密切相关.结论:SVD的中医体质以痰湿质和瘀血质为主;脑白质疏松危险因素有年龄、高血压和瘀血质;年龄和高血压与脑白质疏松密切相关.调控血压、改善病理体质类型,或许对降低SVD的发病率大有裨益.

  • Tempol对卒中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大鼠脑小血管病发病的影响

    作者:王子高;杨雅松;徐逸轩;祖衡兵

    目的:探讨Tempol对脑小血管病变卒中发生的影响.方法:以卒中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为脑小血管病动物模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Tempol处理组,每组10只.利用行为学观察评估卒中事件的发生率及大鼠的存活率,Elisa法测定额叶皮层丙二醛(MDA)的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C)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Evans blue染色测定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Western Blot测定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5与Zo-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empol处理组首次卒中发病时间推迟(36 d vs 20 d,P<0.05),卒中发病率下降(75% vs 100%,P<0.05),存活率提高(45% vs 25%,P<0.05).Tempol处理组额叶皮层MDA含量(nmol/mg)降低(0.63 ±0.04 vs1.23 ±0.07,P<0.05),TAC与SOD酶活性(U/mg)增加(25.6±3.4 vs 15.6±1.2,P<0.05;7.46±0.92 vs 5.2±0.7,P<0.05).Tempol处理组额叶皮层Evans blue含量(μg/mg)降低(3.75 ±0.42 vs 6.16 ±0.34,P<0.05),且伴有occludin、claudin-5与Zo-1蛋白表达增加.结论:Tempol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减轻血脑屏障破坏,降低大鼠脑小血管病卒中发生风险.

  •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与脑小血管病变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邱毅

    本次课题研究通过在当地医院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121例,在研究中利用TOAST分型原理排除心源性脑梗死及其他原因脑梗死,并将其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合大动脉粥样硬化组。通过脑核磁共振技术分别技术基底节区遗迹半卵圆中心区EPVS数目,对EPVS与腔隙性脑梗死。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进行计学分析,准确评估EPVS、LA与病患病情之间的相关性。经过一系列的分析比较,确定EPVS与腔隙性脑梗死与LA息息相关,EPVS是小血管病变的重要特征之一。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